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話語裡隱含著無數哲理和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很多人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01、
好馬不吃回頭草
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作為良駒,看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
為什麼好馬不吃回頭草,因為馬愛清潔,吃過的青草,馬蹄子會踏過,它就不喜歡再吃。
比喻有志氣的人樹立志向以後,即使遭受挫折,也決不走回頭路。如今,也用來描述男女之間的感情分離,被分手一方堅決不會與另一方和好的決心。
02、
浪子回頭金不換
典故來自長篇吳歌《金不換》,在錫東羊尖鄉,有一位金員外,是大戶人家,年過半百才有了一個寶貝兒子,取名為金不換。
金不換在家裡嬌生慣養、不學無術,沒有半點兒生活自理能力。金員外死了以後,金不換失去了主心骨,自己又無一技之長,很快就敗光了家業,最後淪為乞丐。
金不換不知是什麼福氣,娶了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金不換終於幡然感悟,重新做人,過起了耕讀的生活。日子雖然清苦,但卻是金不換靠自己的雙手承擔起了一個家的責任。「浪子回頭」就是指金不換這個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便有再不堪回首的過去,只要他能認清自我、重新來過,一樣值得大家的肯定和尊重。
一個人犯錯誤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知錯就改,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管什麼時候回頭都不算太晚。
03、
周處的改過自新
《世說新語·周處》裡記載:周處年輕時,被同鄉的人認為是一大禍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互相拼殺後只剩下其中一個。
周處終於殺死了蛟龍,聽說鄉裡人以為他死了,而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實際上被當作一大禍害,有了悔改的心意。
他到吳郡找到了陸雲,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怕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
陸雲說:
古人珍視道義,認為:早晨聽聞了聖賢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遠揚呢?
周處從此改過自新,後來戰死沙場。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