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靈魂所在

2020-12-06 騰訊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話語裡隱含著無數哲理和智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很多人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01、

好馬不吃回頭草

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作為良駒,看見鮮美可口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

為什麼好馬不吃回頭草,因為馬愛清潔,吃過的青草,馬蹄子會踏過,它就不喜歡再吃。

比喻有志氣的人樹立志向以後,即使遭受挫折,也決不走回頭路。如今,也用來描述男女之間的感情分離,被分手一方堅決不會與另一方和好的決心。

02、

浪子回頭金不換

典故來自長篇吳歌《金不換》,在錫東羊尖鄉,有一位金員外,是大戶人家,年過半百才有了一個寶貝兒子,取名為金不換。

金不換在家裡嬌生慣養、不學無術,沒有半點兒生活自理能力。金員外死了以後,金不換失去了主心骨,自己又無一技之長,很快就敗光了家業,最後淪為乞丐。

金不換不知是什麼福氣,娶了一個對他不離不棄的妻子,在妻子的鼓勵和幫助下,金不換終於幡然感悟,重新做人,過起了耕讀的生活。日子雖然清苦,但卻是金不換靠自己的雙手承擔起了一個家的責任。「浪子回頭」就是指金不換這個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便有再不堪回首的過去,只要他能認清自我、重新來過,一樣值得大家的肯定和尊重。

一個人犯錯誤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知錯就改,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管什麼時候回頭都不算太晚。

03、

周處的改過自新

《世說新語·周處》裡記載:周處年輕時,被同鄉的人認為是一大禍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互相拼殺後只剩下其中一個。

周處終於殺死了蛟龍,聽說鄉裡人以為他死了,而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實際上被當作一大禍害,有了悔改的心意。

他到吳郡找到了陸雲,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怕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

陸雲說:

古人珍視道義,認為:早晨聽聞了聖賢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遠揚呢?

周處從此改過自新,後來戰死沙場。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少人知
    古人提倡雅俗共賞,今天也許我們在聽到一些古語時,可能會覺得粗鄙不堪,不過要知道,這些俗語都是先輩們經過幾代,甚至是數代才總結出來的智慧,我們確實不能輕視他,什麼叫俗語,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其實很簡單,粗俗而不庸俗,這也是俗語存在的魅力,也是我們這麼幾千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俗語中的其中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後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為人知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它的宗旨,卻少有人知道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聽過爺爺奶奶或者是村裡的老人講起農村俗語,雖然他們沒有不像現在這樣接受到過那麼多的教育,但是卻有著自己生活的一套準則,而這套準則,大都來源於生活以及老一輩留下來的農村俗語。因為通俗好記,流傳至今依舊有不少人還在用,並用俗語教導別人。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精華,只有聰明人能領悟
    這些話往往沒有什麼高深難懂的詞彙,就算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百姓,也能一讀就懂。正因為這個原因,俗語往往比古書典籍流傳更廣,比如今天說的這句「好馬不吃回頭草」,在民間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很多人常常誤解了它的意思。
  • 「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精髓,可惜十人九不知
    相信大家在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教過我們這麼一句話,叫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也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銘,在現代社會,它也是流傳非常廣的一句話,但我們只知道好馬不吃回頭草,你們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什麼嗎?
  • 很多人只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不知下一句更經典,發人深省
    「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來歷在古人眼裡,什麼樣的馬才算是好馬呢?首先,能日行千裡肯定是極好的,韓愈曾寫過一篇《馬說》,首句就是「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次,馬要夠忠心,好馬要不易二主。但是古人的這兩個標準,到了民間百姓眼裡,卻有更直接的體現方式:不吃回頭草。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大多是由前人們創造出來的,因為通俗好記,其中還包含著不少道理,所以才一直流傳到今天。在農村生活的朋友,聽到俗語的頻率應該會更高,很多農民雖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有一些老人甚至目不識丁,可是卻能隨口說出不少俗語,有的時候還會用這些俗語去提醒和指導別人。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農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 老話「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並且常常用到的一句俗語。古代常用這句話來表示一旦做出決定,哪怕遭受挫折也不會回頭的決心。但是很多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具體的含義和用法就會產生變化,在現代「好馬不吃回頭草」多用在情侶分手後表達絕不複合的決心。
  • 世人皆知: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世人皆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極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叫「老虎不吃回頭食」。什麼意思呢? 好馬是怎麼吃草的呢?按照一個方向慢慢吃,走直線,吃完一塊地方再吃另一塊地方。而劣馬是怎麼吃的呢?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別人奉勸他走回頭路時,他很可能會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句經典的俗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下一句,而且更加經典。
  •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下一句,更加經典
    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最好的就是文字和語言,而老祖宗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 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文字財富,其中很多都教會了我們做事為人的道理,讓我們能夠少走彎路,而「好馬不吃回頭草」,就是比較經典和常用的一句。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一句熟悉又陌生的俗語文化,說它熟悉,那是因為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好馬不吃回頭草」,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句話的下面,還有下半句話,並且下半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所在,我們就來慢慢了解吧。
  • 還在說「好馬不吃回頭草」,看看下一句,會顯得你沒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最密不可風的東西,它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就有很多燦爛多彩的文化,這些文化呢,十分有趣,有大家熟悉的,也有大家不熟悉的,比如古人的詩詞,古人留下有經驗的語句,這些都是文化組成的一部分,不過,有些出名的語句,流傳到現在,大家只知道其中一句,殊不知還有另外半句
  • 做人不妨有點「好馬也吃回頭草」的「心機」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這一句流傳甚廣的民間俗語,也印證了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面子觀念之強,也讓很多人失去了本來屬於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做人,有時勇敢地放下面子,「好馬也吃回頭草」,是做人成功的又一「心機」。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是什麼?寫盡家庭教育,卻鮮為人知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是什麼?寫盡家庭教育,卻鮮為人知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俠客行》李白馬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似乎離我們很遠。那是因為現在的大量現代的交通工具取代了馬的價值。現在馬的作用大多數是用來做以馬術比賽或某些有錢的人家裡進行飼養,以欣賞為主。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不要被這句話耽誤終生,真正的「好馬照吃回頭草」。「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流傳很廣的民間俗語,很多人拋不開面子,覺得不吃「回頭草」才是有志氣,有骨氣的人。殊不知,「回頭草」該吃就得吃,屬於自己的幸福,還是要自己爭取。
  • 民間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更經典,道出做人的原則
    原來,我們都認為「好馬不吃回頭草」只有一句,後來,才知道它的下半句才是真正的精闢。那麼「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半句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人不知道呢?卻被稱為精華部分呢?首先,讓我們對「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出處進行探索研究。一、「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含義其實,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說明良驥吃草的時候勇往直前,絕不回頭。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其中人生道理簡單卻不俗套 在李漁的《憐香伴·議遷》中最早提到這句:「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都有什麼道理
    我們現在所了解過的俗語也有很多了,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這些話說得比較土、比較俗,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借鑑它的智慧。中國古代一些智慧的結晶,在現在看來也很有借鑑價值,今天我們來說的這句俗語,前半句大家都聽過,後半句或許少有人知。這句話就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忠臣無事二主心。」好馬不吃回頭草。
  • 「免子不吃窩邊草」「好馬不吃回頭草」補齊下半句才是完美
    俗語往往帶有很多地方色彩,又蘊含了豐富的內涵,這裡有兩句俗語「免子不吃窩邊草」「好馬不吃回頭草」,給它們分別補上後半句更有意思。兔子不吃窩邊草是一句漢語詞彙,字面意思是兔子不吃自己窩旁的草。人們通常引用這句俗話,引申為要與鄰為善的,告誡人們,別在家門口上做壞事。現在多用於非正常的男女關係中,指不對身邊的異性下手。有這樣一個故事即引申了這句俗語的含底色,又補上了後半句。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是精華,只有聰明人才能理解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總結了許多流傳至今的簡明諺語、格言和諺語,每句話都投下現實的陰影,讓人回味無窮。一些俗語反映了人間人情,如「窮在鬧市區,無人問津,富在深山有遠親」;也有諺語分析人物命運,如「有錢人想來年,窮人想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