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在傳承的過程中,給後人留下很多寶貴的文化和財富,其中俗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俗語大多是由前人們創造出來的,因為通俗好記,其中還包含著不少道理,所以才一直流傳到今天。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聽到俗語的頻率應該會更高,很多農民雖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有一些老人甚至目不識丁,可是卻能隨口說出不少俗語,有的時候還會用這些俗語去提醒和指導別人。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農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匹馬脫離馬廄來到一片草原之後,就算草原上的鮮草一望無際,多的吃不過來,這匹馬也只會順著一條路向前,專注於吃這條路上的草,並不會三心二意去看兩邊的草,更不會回過頭去吃,這樣的馬才是人們認為的好馬。
這句話也體現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一個人選好了自己的道路,就要沿著這條道路腳踏實地的走下去,不能左顧右盼,更不能一步三回頭,就算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障礙,也要堅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過這些年,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意義,多用來表示一對情侶在分手之後,就不要再念念不忘,也不用轉過頭來要求複合。
不過,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要弄清楚這句話的由來,還得從一個小故事說起。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姓金的大戶人家,年過半百才有了一個寶貝兒子,取名為金不換,因為家人的過分溺愛,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就不學無術,年齡大一些之後更是揮金如土,敗光了家裡的所有財產。好在後來有母親的引導和教誨,金不換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後成功改邪歸正。這才有了「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語。
如今我們也能經常聽到這句俗語,它也在告誡我們:對一個人來說,犯錯誤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學會反省自己,知錯就改,只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管什麼時候回頭都不算太晚。
「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語,雖然聽起來通俗易懂,但我們並不能小看了它,這些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道理,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你聽過這句俗語嗎,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如果你還知道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