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2020-12-19 神鳥知訊視界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 上下幾千年的歷史在傳承的過程中,給後人留下很多寶貴的文化和財富,其中俗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俗語大多是由前人們創造出來的,因為通俗好記,其中還包含著不少道理,所以才一直流傳到今天。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聽到俗語的頻率應該會更高,很多農民雖然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有一些老人甚至目不識丁,可是卻能隨口說出不少俗語,有的時候還會用這些俗語去提醒和指導別人。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農民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匹馬脫離馬廄來到一片草原之後,就算草原上的鮮草一望無際,多的吃不過來,這匹馬也只會順著一條路向前,專注於吃這條路上的草,並不會三心二意去看兩邊的草,更不會回過頭去吃,這樣的馬才是人們認為的好馬。

這句話也體現出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果一個人選好了自己的道路,就要沿著這條道路腳踏實地的走下去,不能左顧右盼,更不能一步三回頭,就算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障礙,也要堅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過這些年,這句話還有另外一種意義,多用來表示一對情侶在分手之後,就不要再念念不忘,也不用轉過頭來要求複合。

不過,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要弄清楚這句話的由來,還得從一個小故事說起。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姓金的大戶人家,年過半百才有了一個寶貝兒子,取名為金不換,因為家人的過分溺愛,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就不學無術,年齡大一些之後更是揮金如土,敗光了家裡的所有財產。好在後來有母親的引導和教誨,金不換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後成功改邪歸正。這才有了「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語。

如今我們也能經常聽到這句俗語,它也在告誡我們:對一個人來說,犯錯誤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學會反省自己,知錯就改,只要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管什麼時候回頭都不算太晚。

「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語,雖然聽起來通俗易懂,但我們並不能小看了它,這些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道理,對我們現在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你聽過這句俗語嗎,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如果你還知道一些有意思的俗語,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它的宗旨,卻少有人知道
    在農村生活的朋友,多多少少都聽過爺爺奶奶或者是村裡的老人講起農村俗語,雖然他們沒有不像現在這樣接受到過那麼多的教育,但是卻有著自己生活的一套準則,而這套準則,大都來源於生活以及老一輩留下來的農村俗語。因為通俗好記,流傳至今依舊有不少人還在用,並用俗語教導別人。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少人知
    古人提倡雅俗共賞,今天也許我們在聽到一些古語時,可能會覺得粗鄙不堪,不過要知道,這些俗語都是先輩們經過幾代,甚至是數代才總結出來的智慧,我們確實不能輕視他,什麼叫俗語,如果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其實很簡單,粗俗而不庸俗,這也是俗語存在的魅力,也是我們這麼幾千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俗語中的其中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後一句才是精華所在,不過鮮為人知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應該都有這樣的感覺——和老人們在一起交談能學到不少東西。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後面一句才是精華,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一句熟悉又陌生的俗語文化,說它熟悉,那是因為這句話的上半句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好馬不吃回頭草」,說它陌生,則是因為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這句話的下面,還有下半句話,並且下半句才是整個句子的精華所在,我們就來慢慢了解吧。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是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比較多的,多是用來說自己不會再回頭重蹈覆轍之意。「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清.李漁《憐香伴·議遷》當一匹馬離開了自己的馬廄後,到草原上,面對廣闊的新鮮草地,它只會一邊吃一邊往前面走,既不會回頭看,也不會三心二意想著要去吃周遭的草。像這種馬,才稱得上是一匹好馬。
  •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
    農村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少有人知,老祖宗道盡人間百態馬在古代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很多遊子旅途中唯一的夥伴,在很長時間裡,馬不僅對個人來說是生活必須品,對國家而言也是重要的戰略資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先人們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各種膾炙人口的俗語和佳話,對於馬匹農村就有一句老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卻少有人知。首先從俗語的表面意識出發,為什麼說:好馬不會去吃回頭草呢?
  • 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精華,只有聰明人能領悟
    這些話往往沒有什麼高深難懂的詞彙,就算大字不識幾個的老百姓,也能一讀就懂。正因為這個原因,俗語往往比古書典籍流傳更廣,比如今天說的這句「好馬不吃回頭草」,在民間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很多人常常誤解了它的意思。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很少人做到
    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等,這些簡單的句子,有的是做人的道理,有的是人性的分析。 在古代,馬是十分重要的牲畜,打仗需要它,交通運輸也需要它,儼然已經成為了古人生活的一部分,離不開了,就如同現在的手機一樣,少了它,總感覺少了什麼,十分不自在。 關於馬的俗語,也堪稱是經典。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其中人生道理簡單卻不俗套 在李漁的《憐香伴·議遷》中最早提到這句:「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
  • 世人皆知: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世人皆知「好馬不吃回頭草」,卻極少有人知道下一句,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叫「老虎不吃回頭食」。什麼意思呢? 東一嘴巴,西一嘴巴,走到哪裡吃到哪裡,最後沒得吃了,又要回過頭來吃原來剩下的,往返徒勞,浪費體力。這就是好馬與劣馬之間的區別,也是過去人們購買馬匹的重要依據。 相對於好馬不吃回頭草來說,老虎不吃回頭食更讓人覺得霸氣,而這一句才是精華,內含了做人的深刻哲理。
  • 老話「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好馬不吃回頭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並且常常用到的一句俗語。古代常用這句話來表示一旦做出決定,哪怕遭受挫折也不會回頭的決心。但是很多俗語在流傳的過程中,具體的含義和用法就會產生變化,在現代「好馬不吃回頭草」多用在情侶分手後表達絕不複合的決心。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也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
  •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下一句,更加經典
    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最好的就是文字和語言,而老祖宗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 給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文字財富,其中很多都教會了我們做事為人的道理,讓我們能夠少走彎路,而「好馬不吃回頭草」,就是比較經典和常用的一句。
  • 古人云:「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俗語,是老祖宗用切身的經歷得來的結果,其實用性和哲理性都被大眾所認知。它的存在,也讓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同時還具有地方特色。俗語的趣味性,可謂無處不在,比如「兔子不吃窩邊草」,「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鐵」;再比如「狗急跳牆,人急懸梁」,「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等等。這些富含哲理和趣味的俗語,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時不時就會說上幾句,不僅能結合實際語境表達內心的想法,還能委婉的勸誡和警示身邊人。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可惜沒幾個人知道
    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別人奉勸他走回頭路時,他很可能會說「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句經典的俗語,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還有下一句,而且更加經典。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靈魂所在
    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很多人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 01、 好馬不吃回頭草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
    這就好比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俗語,想必大多數人都知道,不過它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可惜鮮有人知。二.「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由來所謂的「好馬不吃回頭草」,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看也能夠知道,那就是一匹真正的好馬,是從來不會掉回頭去吃草的,他只會不斷的吃麵前的草,進而一步一步的向前走。這是古人總結出來的眾多民俗諺語當中的一句,而之所以得出這句話,自然也是源於他們的實踐生活。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這句更值得深思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各利各樣的俗語,它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才換回的經驗教訓,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實戰經驗。它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洞悉人性,看透世俗的紛爭,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