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拜神又有什麼用?

2020-12-18 瞧世間

一年,齊國遭遇了大旱,田地龜裂,禾苗枯焦。齊景公召集起群臣,問道:「很長時間不下雨了,我打算設壇祭祀,求山神降雨,你們認為如何?」

晏子進諫說:「不可以。祭祀是沒有用處的。因為山神是以石頭作為身體,以草木作為毛髮的。好久不下雨,山神的頭髮快要乾枯了,身體也被烤得發燙了。難道他不盼望著下雨嗎?如果山神有能力降雨,早就應該下雨了,所以祭祀山神是沒有用的。」

齊景公說:「既然這樣,我祭祀河伯,向他求雨,總可以吧?」

晏子又進諫說:「不可以。河伯是以河水作為他的領地,以魚鱉作為他的臣民的。好久不下雨,河水快乾涸了,他的領地快要消失了;魚鱉奄奄一息了,他的臣民快要死去了。難道河伯不盼望下雨嗎?如果他有能力降雨,雨早就該下了。所以,祭祀河伯也是沒有用的。」

相關焦點

  • 議論文作文: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落羽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在地,一次次被磨難打得眼冒金星,一次次被挫折打磨得遍體鱗傷……是什麼讓你重新站了起來?是別人的幫助嗎?不。是自立的信念和毅力。貝多芬幼時就有聽力障礙,長大後雙耳失聰,幾乎要逼得他放棄音樂,但他具有自立的信念,以頑強的毅力「扼住命運的咽喉」,譜成《生命交響曲》;海倫·凱勒又是一場高燒導致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自立、自強,終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的名篇……求人不如求己。
  • 「求人不如求己」的上句?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那就是,做人要如墨竹,「求人不如求己」,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毅,換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真正強大。正如「求人不如求己」的上一句「仍將竹作芭籬」所說的那樣:最靠譜的「保護傘」,其實是你自己。世人愛的是花的顏色,殊不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竹子雖然清淡素雅,卻可以屹立風雨中,常青不倒。兩者的最大差別是什麼?就在於「求己」這兩個字。
  • 求人不如求己 為什麼八字身旺比身強好?
    相傳,宋孝宗有一次去靈隱寺,見觀音菩薩手拿佛珠,非常好奇,就問僧人是為什麼菩薩還需要念佛,僧人答覆宋孝宗六個字:「求人不如求己」。求人不如求己,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任何人都可能辜負自己,唯獨自己不會辜負自己,只有自強才是真的強。
  • 佛與牛糞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微笑著說:「佛家有經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吃虧的倒是大才子蘇東坡。東坡與佛印互相調侃,一問一答,幽默風趣。在他和蘇東坡有點兒哲理味道的故事中,還有一個是這樣的,蘇東坡一天和佛印去遊一座寺院,進了前殿,他倆看見兩個面貌猙獰可怕的巨大金剛像——一般認為能伏怪降魔,放在門口當然是把守大門的。
  •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呀!」北宋才子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年二十一進士及第,但仕途並不順利,先後受到貶謫不斷,可是愈是受到挫折,他愈看得開。後來潛心修佛,常和鎮江金山寺佛印禪師問禪論道,讓他產生許多的心靈火花。一日,蘇軾與佛印禪師二人,一同去參拜一間廟宇。
  • 求人不如求己——民國大人物之段祺瑞
    求人不如求己。全國積極備戰,合力應付,則雖有十個日本,何足畏哉? ——段祺瑞提及段祺瑞,很多人便能想到"北洋之虎"的稱號。"北洋三傑"是大操閱兵時候,德國教官叫起來的,王士珍為"龍目",馮國璋為"北洋之豹"還是"北洋之狗"而煩惱,段祺瑞則為沒有任何爭議的"北洋之虎"。
  • 求人不如求己,遇到問題的時候,唯一不會放棄你的是你自己
    求人辦事,這是很多人都做過的事,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人註定會失敗。這是因為,在你看來一句話的事,其實也是別人通過多年努力,積攢下來的人脈關係。我們都知道,有些人脈關係可以反覆利用,有些培養多年只能用一兩次,如果不是真真正正的朋友,或者是彼此都有互惠關係的人,誰會樂意幫你?
  • 求人不如求己
    這是什麼概念?二、為什麼要去算命1、算命是什麼?算命的形式也包羅萬象,最常見的有八字、紫微鬥數、星宿、搖卦、星盤、塔羅牌等等。我們通常所知道的算命方法無外乎藉助兩大方面——一種是感知類的,另一種是推算類的。感知類的通過「感知」就能明白這種狀態,類似國外所說的第六感。
  • 曾國藩:求人不如求己,最好的智慧是修養內心
    我們在小的時候,都聽過孟母擇鄰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孟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遷了自己的家。曾國藩在家書之中說:如果一個人能勵志,那麼聖賢豪傑有什麼事情不可為呢,何必一定要藉助於別人呢,如果我想仁,仁便達到了,我想做孔孟,則日夜不倦,只是鑽研孔孟之學,誰也能阻擋我呢。如果你自己不立志,每天和堯舜禹湯他們這些聖人住在一起,他還是他,你還是你,又有什麼關係?
  • 元氣騎士:愛上地牢歇後語,狂戰士拜狂戰士雕像——求人不如求己
    但是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在網絡時代,我們的歇後語也可以與時俱進做出一些新的調整,誰說玩遊戲就不能玩出一些文化內涵呢?狂戰士拜狂戰士雕像——求人不如求己!不管是狂戰士還是狂戰士雕像,都是暴力輸出的代表,尤其是現在狂戰士雕像可以加成全部的武器了,而我們的狂戰士偏偏又是玩各種蓄力武器非常6的角色,有了加成自然是輸出更上一層樓!
  •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命運不能指望別人,春秋時期紀侯不明白此理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喜歡交朋友,有一部分人交朋友的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用的上。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說得倒也沒錯,畢竟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要靠自己的。 把自己的命運指望別人,是很被動的一件事。
  • 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是自己最好的醫生,求人不如求己
    觀世音菩薩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雨,是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有傘。所以不是我度你,是傘度你。你若想得度,請找傘去!」說要觀世音菩薩便走了。第二天,書生又遇到了難事,便去廟裡求菩薩。走進廟裡,發現觀世音菩薩像前也有一個人在跪拜,而且那個人長得和觀世音菩薩一摸一樣,絲毫不差。書生很是驚訝,問他:「你真是觀世音菩薩嗎?」那人說:「我就是。」
  • 求人更要求己,人生需要自己努力,別人沒有義務要幫你
    求人之所以難是因為別人根本沒有義務要幫我們,所以人生主要的還是需要自己努力奮鬥,在求人的同時更需要求自己,因為自助者天助。很多時候人們常說「求人不如求己」,其中飽含各種抱怨的情感,一瞬間把所有的尊嚴都拿出來,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其實真的沒有必要,換位思考一下,你是否幫助了所有求助你的人呢?
  • 求人不如求己!雅茲迪人與世無爭卻經歷苦難,最終學如何開槍自衛
    逃亡吧 他們的人口不多,只有幾十萬,主要在伊拉克的摩蘇爾附近有一個大聚居地,他們自稱為:聖納爾,本身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從來就沒有參與什麼爭霸,似乎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可惜戰亂卻沒有放棄過他們,由於信仰的問題,他們被蓋達組織視為敵人!
  • 普通人求錢財姻緣,那麼菩薩求什麼?
    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天有個人去廟裡拜觀音菩薩,當他拜的時候,忽然發現身邊站了個和觀音菩薩一樣的人,也在跟他一起拜於是他就問:你是觀音菩薩也拜自己嗎?這個時候,身邊的這位觀音菩薩說話了:「求人不如求己。」
  • 觀音故土金五臺,低眉七分求人不如求自己
    在大中十二年(858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奉命來五臺山求傳觀音法脈。觀世音菩薩初來中土大地,便在五臺山的觀音祖庭普庵寺,與文殊菩薩一起修悲智雙運。慧鍔從五臺山普庵寺恭請觀音法像回日本,當他行至普陀山渡海時,突然狂風巨浪,船行受阻。船主以為負載過重便卸下貨物,但船仍不能動。
  • 求人不如求己:一個人,只要做好這3件事,就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求人不如求己」。一個人,要想為自己的人生贏得好機遇,就必須自我磨練,做好3件事,練好基本功。這樣,好運氣或許會不請自來。一、樹立理想機會並非都是操控在別人的手裡,只要自己有理想,就可以贏得機會,機會就藏在理想裡。
  •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求人,如果非求不可,牢記這3句話不要說
    有句老話:人不求人一般高,人一求人矮半截。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一個人工作、生活上,總是難免有求於人,但凡是需要求到別人,一定是這件事難度係數大,遠遠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外,才不得已去求助他人。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誰都是普通人,不可能萬事都能搞定,可以說每個人都會有求人的時候,求人辦事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 如果你也求過人,讀一下易經中的「這句話」,以後再也不會求人了
    如果你有人要求,那也是件好事,證明你心底有幾個可靠的朋友。 但是,為什麼更多的人落魄時,就無人可求了呢?因為當你發達時,他們有求必應。 但是,當你落魄時,你會有求於他們,甚至低聲下氣都沒人要回應你,也就是無人可求。 「聰明人」已經知道你沒有利用價值了,所以不會再搭理你。
  • 《論語》:人際關係中難免會求人,善於用不求人來求人的最高境界
    《論語》:在人際關係中難免會求人,善於用不求人來求人,這才是最高境界在人際關係交往中,難免會在一些人,一些事上遇到難題,怎麼辦呢?有些時候求人又張不開嘴,所以,善於用不求人來求人,這才是高境界。《論語》:子禽問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子禽說,子貢,我有一事不明,老師每到一個國家,他不去主動了解國家政事,怎麼會知道這麼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