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句話,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否則就會以偏概全,甚至曲解誤讀。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這句「求人不如求己」。
很多人會用於勸人獨立、自強等。這是對的,但也不全對。這句話,其實出自清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詩,題為《籬竹》。
《籬竹》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想要真正理解這句話的本意和真諦,就不能不從鄭板橋的這首詩所反映的他對「墨竹如人」的情有獨鍾開始。
01一棵竹子的「頓悟」
《籬竹》這首詩非常通俗易懂。竹陰碧綠,卻不用荊棘來保護。只需要自己做成籬笆,就能保護自己。
鄭板橋為什麼從竹子身上會悟出「求人不如求己」呢?這還要從他的遭遇說起。
1746年,鄭板橋赴任山東濰縣知縣。因為連年災害,濰縣民不聊生,甚至嚴重到人吃人的地步。鄭板橋到任之後,不但賑濟災民,而且還以工代賑,修水利、挖河道,從根本上治理了災害的源頭。
但是,賑濟災民和興修土木都是「燒錢」的事,這就動了當地貪官汙吏和土豪劣紳的「奶酪」。在他們的勾結誣陷下,鄭板橋不得不辭官還鄉。
辭官給天命之年的鄭板橋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他不得不賣畫為生,但收入依然微薄,日子過得相當清苦。慢慢的,生活的壓力,加之對現實的不滿,鄭板橋得了「氣淤之病」。
有一天,因為風雨交加,鄭板橋沒有出去賣畫。百無聊賴的他,躺在床上看風景。這時,大風大雨中的竹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草木在風雨中東搖西擺,根本無法「自持」。有的甚至被連根拔起,徹底終結了生命。唯獨那些竹子,屹立在狂風之中,雖然隨風搖擺,卻始終站立不倒。
鄭板橋豁然開朗:為什麼要跟現實較勁?與其在現實中拼得頭破血流,不如做自己內心的主宰。做人就要做「墨竹」。於是,鄭板橋立馬從床上爬起來開始繪畫,畫出了傳世的《竹石圖》。
在《竹石》這首題詩中,鄭板橋還寫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堪稱是他對竹子品格最經典的讚頌。
世人常常對鄭板橋的那句「難得糊塗」津津樂道,卻忽視了鄭板橋「糊塗」背後的「清醒」。那就是,做人要如墨竹,「求人不如求己」,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毅,換取「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真正強大。
02一生糊塗的「心安」
鄭板橋曾在《竹》這首詩中寫到: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在人人都愛「錦上添花」的風氣中,鄭板橋卻愛這隻素雅的竹。這並非是故作清高、標新立異,而是一種真正的人生大智慧。
正如「求人不如求己」的上一句「仍將竹作芭籬」所說的那樣:最靠譜的「保護傘」,其實是你自己。
世人愛的是花的顏色,殊不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竹子雖然清淡素雅,卻可以屹立風雨中,常青不倒。兩者的最大差別是什麼?就在於「求己」這兩個字。
花以顏色換取世人青眼,看似「繁花似錦」,卻不過是過眼雲煙。求人,則必有「予人」。求人保護,則必有「予人回報」。一來一往,其實並沒有什麼便宜好佔。無非是一物換一物罷了。
最關鍵的是,倘若所換取的事物,有什麼不為自己所知的「隱憂」,就會埋下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的雷。所以,最可靠的「保護傘」,不是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鄭板橋在他那副廣為流傳的匾額《難得糊塗》上,曾經寫了這樣一段解說: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其中的「心安」兩字,實在太重要了!
1732年,鄭板橋在給堂弟鄭墨的家書中曾寫到:
愚兄為秀才時,撿家中舊書簏(竹箱),得前代家奴契券,即於燈下焚去,並不返諸其人。恐明與之,反多一番形跡,增一番愧疚。自我用人,從不書券,合則留,不合則去。何苦存此一紙,使吾後世子孫,借為口實,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為人處,即是為己處。若事事預留把柄,使入其羅網,無能逃脫,其窮愈速,其禍即來,其子孫即有不可問之事、不可測之憂。試看世間會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別人一點,直是算儘自家耳!可哀可嘆,吾弟識之。
意思是說,我把祖輩僱傭工的契券燒了,避免後代有人持券向前者索求。倘若事事預留把柄,讓別人自投羅網,最後也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這種「是為人處,即是為己處」的遠見,正是不想用手段「求人」的根本原因——福禍相依,機關算盡未必一世飛黃騰達。
03一種人生的「高度」
世人總以為鄭板橋愛竹是「避世」的表現,所謂「求人不如求己」也只是頭破血流以後的「倔強」,殊不知,愛竹的鄭板橋,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後世評價鄭板橋,一生愛竹,也把自己活成了一棵「百節長青之竹」。縱觀鄭板橋的一生,他在作畫時只畫蘭、竹、石三種,並且常常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人們不僅從鄭板橋的畫作中,感受到了竹子綽約風姿中的「勁節」「高志」「虛心」,還透過它,看到了畫家鄭板橋的品性人格。「墨竹」和鄭板橋,已經融為一體。
特別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墨竹》,幾竿修竹倚石挺立,突兀的巨石之中長出一叢蘭草。竹之勁、蘭之清、石之堅,三者巧妙地融為一體。
因此,當我們理解「求人不如求己」這句話時,一定不能脫離鄭板橋對「墨竹如人」的鐘愛,以及他借竹子所託之志。墨竹如鄭板橋,百節長青、千秋不變。
今日話題:你贊同鄭板橋所說的「求人不如求己」這句話?歡迎在下方評論區交流。文|文火漫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