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書店店前告示牌。
博庫書城風雅「宋」主題專櫃。
品類繁多的書籍與琳琅滿目的文創一同扮靚著店面,滿足不同群體需求;休閒茶吧的引入、校園書店的開闢,拓展和延伸了書店的服務;線上銷售和微信讀書會的開展,拉近了讀者與書店的距離……
在徐州,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經營的不僅僅是圖書,而且經營活動也不僅僅局限於店面。
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減少疫情對實體書店線下經營的影響,眾多書店從業者在這一波實體書店轉型升級大潮中,正在通過多方努力,多元融合,提升服務,做強品牌,帶動徐州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多元融合由圖書消費轉向文化消費
在徐州市中心商圈,有兩家綜合性圖書大賣場——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徐州書城和博庫書城。兩家書城在保障供應優質圖書的同時,在滿足消費者多元文化需求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網際網路大潮衝擊下,線下實體店面臨著巨大壓力。」鳳凰徐州書城經理周媛介紹,近年來,鳳凰徐州書城通過開展豐富的線下讀書、文化名人講座、籤售等活動留住讀者,積極打造書店的文化氣息,把書店當作一個文化產業,在文化營銷上下功夫,從而拉動圖書銷售。
一位光顧鳳凰徐州書城的讀者說:「除了圖書,在這裡還可以買到文創產品、電子助學讀物,周末逛書店已成了我的習慣。」
由單純的圖書消費轉向文化消費,擴大了書店的服務功能。博庫書城的文具館專櫃,以「安全、健康、環保、科技、人文」為理念的各種文具,吸引著五六位家長和小朋友在此駐足。小白無線印表機、小度智能音箱等產品都是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科技「神器」。
博庫書城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銀媛說:「書店是『以文養人』的地方,文創是圖書的延展與補充,書城在嚴選圖書品質的同時,把好文創產品引入書店。除此之外,我們還開設了『寫茶』享讀區,為讀者提供閱讀、學習、工作、休閒、會友的文化空間。這種融合『圖書+文創+閱讀空間』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滿足讀者的文化消費需求。」
注重體驗為讀者提供溫馨閱讀空間
走進蘇寧廣場內的西西弗書店,暖光柔和地籠罩著每個角落,黑色金屬線條配以沉紅色塊透著時尚氣息。設於書店內的UP矢量咖啡館,幾對青年對座無言,和著面前的咖啡香氣,專注地閱讀。不二生活創意空間,書店自主研發的文創產品讓路過此處的顧客流連忘返。
西西弗書店店長雷群介紹,秉承「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的價值理念,在書與藝術之間開發、引進獨特的文化創意產品是對文化理念、文化生活的延伸,是西西弗書店的特色之一。書店營造沉靜和溫暖的氛圍,以「大眾」「精品」為定位,為忙碌行走在商業街區的人們提供一個「城市書房式」的閱讀空間,為讀者帶來「溫暖閱讀」體驗。
位於雲龍山東下坡偏僻巷口的遇見書房,是一家小型文藝書店,以文學性強、文藝範兒濃、文化味兒重的圖書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疫情期間,遇見書房通過書房微信群和朋友圈,運用私域流量進行社群營銷,集眾人之力為書店解困,雖然沒有達到大書店一呼百應的影響力,但通過一本本的銷售積累,維持著書店的經營。
店主郭嫵堅持不勵志、不暢銷、不實用的「三不」運營理念,旨在把遇見書房打造成一個集閱讀體驗、講座沙龍、咖啡與茶、創意美物為一體的多元城市文化空間。疫情緩解的這段日子,書友們頻頻相約去書房購書、談書,到書店「解饞」。南京書友葉寧說:「羨慕書店掌柜!只要能活下去,在書房裡擺幾把椅子,讓讀者舒服地讀書,多好!」
線上聯通為線下圖書營銷奠定基礎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實體書店的經營帶來暫時的困境,但也推動了書店轉變固有的營銷模式,開拓了多領域的閱讀推廣空間。疫情期間,微信公眾號聯繫讀者、發布信息的功能被充分發揮,也給線下的營銷奠定了基礎,成為行銷的有力工具。
針對疫情,鳳凰徐州書城多樣化嘗試延展經營和服務邊界,開拓網上銷售模式,通過美團外賣、網上書城、淘寶書店等,滿足疫情期間讀者的購書需求。此舉推出,讓書城周邊的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在1個小時內收到自己需要的圖書。
買書也可以像點快餐外賣一樣方便,讓疫情中居家的書迷們有了意外所得。任教於高校的戴先生平時常在亞馬遜網店購買研究性書籍,但收到書畢竟還要等上好幾天,在本市的書店通過線上訂購就可以送貨到家,他表示「這種服務太及時、太方便了」。
為適應客戶購買習慣的改變,博庫書城徐州店將原來在門市的營業人員轉變為微信一對一客服人員,通過微信為讀者提供諮詢、預訂、購買、配送等服務。「我們根據微信客戶不同的購書需求,分建不同的微信群,將同一類客戶社群化,這樣有利於後期的新書推薦、閱讀交流等服務的開展。」博庫書城工作人員王磊說。
博庫書城在疫情期間籌備成立了網絡業務部,分別在淘寶、京東、美團外賣、餓了麼、抖音等各網絡平臺開店、開直播,積極拓展出版物網絡銷售渠道,提升了書城信息化、智能化銷售能力。
店外拓展讓閱讀空間輻射廣泛人員
2019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
在徐州工程學院圖書館一樓,建成於2017年的博庫書城校園店內環境精緻、座椅舒適,擁有1萬餘種圖書,在疫情發生之前,學生們都喜歡一大早來此佔座。這所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徐州工程學院和博庫書城三方合作的書店,以人文社科類圖書為主,有效彌補了學校藏書的不足,為校園書店建設作了有益的探索。
繼博庫書城之後,由江蘇師範大學與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新華書店江蘇師大店在江蘇師範大學泉山校區敬文圖書館一樓落成啟動。江蘇師大店經理馮豔芳說:「它是傳統書店模式與現代圖書館服務的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是新華書店讀者服務的延伸,也是圖書館用戶體驗空間的拓展。」
「實體書店作為一個市場主體,只有走多元閱讀體驗之路,才能夠搶佔市場先機、贏得未來。」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總經理龍飛表示,江蘇師大店作為複合式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它是書店服務的延伸,更是文化的象徵。
據悉,鳳凰徐州書城不斷加強店外拓展,與大型商業聯合,已經開設了多家小微書店,如蘇寧手帳書店、超級書店,以滿足讀者的購書需求,做強新華書店的品牌,對實體書店的銷售形成有益的補充。(張瑾 楊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