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距離過年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了,對於很多茶葉店老闆來說,店裡的生意將進入一個短暫的小旺季。但是,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對於很多行業來說生存是第一要務,而生存下來非常艱難。茶行業其實是服務行業,是第三產業,是依託其他產業而生的,別的行業生意不好,老闆不掙錢,員工領不到高工資,就沒錢消費茶葉,茶葉店就得關門。這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但是,很多人卻都很好奇,為啥今年很多店鋪都關門了,而唯獨一個月也看不見幾個人的茶葉店,卻活得好好的,這是為啥呢?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這背後的邏輯。
首先,茶葉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雖然很多茶葉店跟超市一樣,都開在小區或者寫字樓周邊,但是他們做的生意卻不一樣。超市裡的商品琳琅滿目,種類多,需求多,每天都會有人來買。而茶葉店產品集中,一般只有茶葉,或許還會帶有些茶葉相關的商品,但品類依然很少。如果不想買茶葉,沒多少人整體去逛茶葉店。
其次,茶葉店本來也不靠散客。一個茶葉店如果能堅持幾年以上不關門,那就不是靠散客支撐起來的。我自己剛開始做茶葉店,沒什麼資源,在小區門口,希望靠散客支撐,最後不到一年只能關張,因為散客支撐不起來。茶葉店做的都是熟人生意或者說有固定的關係戶。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公司,就能保證茶葉店的正常開銷,如果遇到幾個固定的大客戶,這家茶葉店就倒不掉。至於有人能掙錢,有人卻只能維持,其實跟每個人做生意的能力有很大關係。
再次,茶葉店注重的品質和誠信。茶葉是食品,不管是送人還是自己用,最終都是拿來喝的。如果品質不過關,哪怕上當一次,接下來客戶就會丟掉。所以,要想把茶葉店開得長久,不是說開一槍換個地方,搞一錘子買賣就可以的,必須深根細作,堅持到底,誠信經營,注重品質。哪怕是菜市場的茶葉店,也是幾十年如一日,賣的茶雖然都不高檔,但基本品質還是可以保證的,而且價格經濟實惠,因此也廣受日常消費者的歡迎。所以,茶葉店之所以不倒閉,其實還是自己的品質好,口碑好。老客戶帶新客戶,一傳十十傳百,不斷把自己的商圈擴大。
最後,茶葉店平時沒人很正常。前面我們也講過,茶葉店是單屬性弱需求的生意,它不像吃飯睡覺,不吃不行不睡不行,茶葉真不喝也行。當然,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茶葉也算強需求,一日無茶渾身難受。而消費者買一次茶,至少半個月一個月不用出門。它不像買菜,每天都要去。很多人幾個月去一次,也就夠了。
再加上網上購物的衝擊,很多人足不出戶買茶,實體店更沒幾個人來喝茶了。當然,還有很多茶葉店的生意,不是做在明面上的,你壓根看不到。廠家直接發貨也好,直接送貨上門也好,茶葉店只是把招牌掛出去,告訴你,我這裡有茶,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