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術為太極大師江叔龍所傳,經由張紅衛彙編整理拍制】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視頻鑑賞】
【背景介紹】
楊氏太極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楊露嬋(1799-1872)、其子楊健侯(1839-1917)、其孫陽澄浦(1883-1936)歷經三代人,在陳氏(陳長興)太極拳基礎上結合多種武功不斷完善,以其獨特的風格開宗立派。據江叔龍師傅述說,太極八卦拳、楊氏太極拳為楊露嬋祖師首創;二祖楊健侯則完善楊式大架108式套路;三祖楊澄浦最後定架八五式;楊式傳統老架108式大架套路為牛春明師爺早期從學楊健侯二祖傳承而來,結合太極拳中的靜功、動功、樁功、行功、套路、拆架等融為一體,心靜形動,拳架舒展大方,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剛柔相濟,攻防一體;尤擅抽絲勁,邁步如貓行,由松入柔,如行雲流水,適合不同年齡、性別人士練習,架式分為高、中、低架,可根據身體條件盤拳,以達到健身的最佳效果。
【楊氏太極拳傳統老架108式拳譜】
一式、無極式
二式、太極起式
三式、鳳凰三展翅
四式、上步正攬雀尾
五式、單鞭
六式、右手揮琵琶
七式、提手上勢
八式、採挒肘靠
九式、巧化千斤
十式、白鶴亮翅
十一式、左摟膝拗步
十二式、左手揮琵琶
十三式、左摟膝拗步
十四式、右摟膝拗步
十五式、左手揮琵琶
十六式、左摟膝拗步
十七式、進步搬攔錘
十八式、如封似閉
十九式、十字手
二十式、抱虎歸山
二十一式、左攔右攔
二十二式、後撇身錘
二十三式、肘底看錘
二十四式、左右倒攆猴
二十五式、右撇身錘
二十六式、斜飛式
二十七式、提手上勢
二十八式、採挒肘靠
二十九式、巧化千斤
三十式、白鶴亮翅
三十一式、左摟膝拗步
三十二式、海底針
三十三式、扇通背
三十四式、回身披身錘
三十五式、翻身白蛇吐信
三十六式、進步搬攔錘
三十七式、上步正攬雀尾
三十八式、單鞭
三十九式、平步雲手
四十式、側單鞭
四十一式、右高探馬
四十二式、仙人挑柴
四十三式、右分腳
四十四式、左高探馬
四十五式、仙人挑柴
四十六式、左分腳
四十七式、回身蹬腳
四十八式、左右摟膝拗步
四十九式、上步栽錘
五十式、回身披身錘
五十一式、翻身白蛇吐信
五十二式、進步搬攔錘
五十三式、正蹬腳
五十四式、左打虎式
五十五式、右打虎式
五十六式、回身正蹬腳
五十七式、雙峰貫耳
五十八式、上步左蹬腳
五十九式、橫掃腳
六十式、回身右蹬腳
六十一式、進步搬攔錘
六十二式、如封似閉
六十三式、十字手
六十四式、抱虎歸山
六十五式、正單鞭
六十六式、野馬分鬃
六十七式、斜攬雀尾
六十八式、單鞭
六十九式、美女巧穿梭
七十式、正攬雀尾
七十一式、單鞭
七十二式、平步雲手
七十三式、側單鞭
七十四式、蛇身下勢
七十五式、左右金雞獨立
七十六式、左右倒攆猴
七十七式、右撇身錘
七十八式、斜飛式
七十九式、提手上勢
八十式、採挒肘靠
八十一式、巧化千斤
八十二式、白鶴亮翅
八十三式、左摟膝拗步
八十四式、海底針
八十五式、扇通背
八十六式、回身披身錘
八十七式、翻身白蛇吐信
八十八式、進步搬攔錘
八十九式、上步正攬雀尾
九十式、單鞭
九十一式、平步雲手
九十二式、側單鞭
九十三式、高探馬帶穿掌
九十四式、回身十字腳
九十五式、左右摟膝拗步
九十六式、進步指襠錘
九十七式、上步正攬雀尾
九十八式、單鞭
九十九式、蛇身下勢
一零零式、上步七星
一零一式、退步胯虎
一零二式、轉身擺蓮
一零三式、彎弓射虎
一零四式、進步搬攔錘
一零五式、如封似閉
一零六式、十字手
一零七式、收勢
一零八式、合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