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鳳凰臺遺址遊記

2020-12-14 閒遊四方
近觀鳳凰臺

苦苦尋覓

久居濟寧西城,常聽人說起一個地方——鳳凰臺。

鳳凰臺?這名字使我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多麼流暢而優美的詩句!

鳳凰臺一側

我於是很想去看看濟寧的鳳凰臺。問了幾個熟人,他們都輕描淡寫地說:「往西走不多遠就是。」我沿著洸河路西行,到丁字路口,一無所獲。我沿著金宇路西行數裡,也不見蹤影。於是,我從網上搜索,答案是大運河北岸。可我沿運河北岸公路西行十裡,天高地遠,四野茫茫,仍不可見。

後來,我一路「不恥下問」,連問三五個人,終於找到運河北岸一個下坡的路口,原來這就是去鳳凰臺的路!

鳳凰臺正門石雕御道

璀璨的古文化明珠

從運河北岸的路口下坡,向北有一條較窄的鄉村公路,沿鄉村公路北行約一公裡許,即到鳳凰臺。

近觀鳳凰臺,坐南朝北,巍峨壯觀,氣勢磅礴,令人震撼。正門中間是長達十餘米的石雕御道,刻七龍二鳳,據資料顯示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石雕御道。鳳凰臺正門兩側是鎦金大字「南無阿彌陀佛」,顯示出濃濃的佛教文化氣息。

鳳凰臺遺址介紹

鳳凰臺西側展板有詳細的關於鳳凰臺的介紹。原來,鳳凰臺遺址最早源於龍山文化和商周時期,這裡曾是古代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經近代考古專家認證,鳳凰臺即「太昊祭祀臺」。

1986年社科院考古專家在此挖掘出土文物約300件。同時考古發現,鳳凰臺遺址十餘米的堆積中,底層為龍山文化遺蹟,中層為商周文化遺蹟。

鳳臺寺外圍

又據資料介紹,宋元時期,鳳凰臺周邊商業非常繁榮。明朝萬曆年間,經運河總河軍門劉東星倡導,在鳳凰臺修建觀音堂,又稱「鳳臺寺」。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誕辰日,鳳凰臺附近均舉行大規模廟會。鳳凰臺廟會因憑藉大運河水運優勢,匯集各地客商,規模居魯西南之首,持續數百年不衰。

鳳臺寺正門

拜謁鳳臺寺

我懷著敬仰之心,沿石階拾級而上。

到了高臺,即見莊嚴的寺門正中一塊匾額大書三個金色大字「鳳臺寺」。寺門左側是一塊巨石雕刻的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任城縣廳壁記》,寺門右側一塊巨石雕刻《鳳凰臺重修記》,雖經風雨剝蝕,字跡依然可辨。

莊嚴的圓通殿

寺內空間雖不甚廣闊,但布局合理,雄偉壯觀,盡顯佛門聖地的清靜和莊嚴。正對寺門是雄偉莊嚴的圓通殿,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東西配殿各五間,供奉有臥佛、千手觀音、送子觀音、善財、龍女等。

寺內東南方向,建有鳳凰亭一座。內有一隻精雕檀木鳳凰,據資料顯示,高1.62米,重量達600餘斤,是當今國內最大的檀木雕鳳凰。

已結果的菩提樹

寺內兩株菩提樹,亭亭如蓋,均已結果。菩提樹枝葉茂盛,生機勃勃,為幽靜的寺院增加了不少生氣。

寺內有一老僧,年約七旬,慈眉善目,觀之可親。

任城寶鼎

歸途見聞

鳳凰臺向北,有一寬闊的柏油路,且有38路公交車通達,等我發現後不禁驚呼:可以坐公交一票直達,本來簡單的尋訪之路卻被我整得如此複雜!

鳳凰臺北鄰不遠,有任城寶鼎。高5.8米,重8噸,上刻168字銘文,乃目前世界最大青銅寶鼎,堪稱鳳凰臺又一重要景觀。

鳳凰臺北門牌坊

鳳凰臺向北約一公裡,接327國道,路口有一高大牌坊,上書「鳳凰臺」三字,兩側各一大型石獅踞守。我看後再次頓足大呼:原來這才是去鳳凰臺的正門!

相關焦點

  • 鳳臺夕照—鳳凰臺遺址
    濟寧鳳凰臺遺址位於濟寧西郊南張鄉鳳凰臺村內,和新建的鳳凰臺植物園相毗鄰。遺址原是一處堌堆,地面海拔高度約37米,現存的堌堆經過歷年滄桑巨變,只比地面高10米左右,堌堆上面有一道觀,稱(鳳臺寺)。臺上的著名佛教建築——(鳳臺寺)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已經沒有了。
  • 青帝太昊遺墟:濟寧鳳凰臺
    鳳凰臺位於濟寧市任城區南張鎮鳳臺村,文化堆積十分豐厚,1985年公布為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2月批准鳳凰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京杭大運河畔的千年遺址,曾是濟寧古八景之一
    在濟寧市的西郊,任城區南張鎮的鳳凰臺村,京杭大運河與327國道之間有一處數千年的文化遺址——鳳凰臺遺址。根據現代的考古發掘,鳳凰臺遺址的歷史最遠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中華文明的曙光,較早在這裡閃耀。據《濟寧縣誌》記載:「鳳凰臺距城八裡,周一百四步,臺二層,上層高三、四丈,下層二丈奇,上銳下寬」。由此可知,鳳凰臺是一座上窄下寬的梯形臺,並且臺高有十幾米。那麼如此一個大臺子,除了文化的堆積外,到底還有什麼功能呢?根據近現代的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綜合來看,鳳凰臺應是一處古代大型祭祀壇,是專門祭祀人皇伏羲用的。
  • 濟寧新增兩條公交旅遊專線 串聯太白湖景區鳳凰臺植物公園等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2日訊 記者從濟寧公交集團獲悉,濟寧公交旅遊專線將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繼續開通,新開通的2條旅遊專線,將串聯太白湖景區、濟寧市兒童公園、鳳凰臺植物公園、蓼河公園等景區。1、太白湖景區—兒童公園—鳳凰臺植物公園專線太白湖景區發車,沿荷花路—濟寧大道—運河路—奧體路—河都路—京杭路—車站南路—車站西路—運河路—共青團路—洸河路—鳳凰臺植物公園。
  • 南京老城區發現疑似鳳凰臺遺址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中的鳳凰臺到底在何處?近日,南京秦淮區鳴羊街胡家花園南側的古建築遺址引社會各界關注,有觀點認為,該遺址可能就是李白詩中的鳳凰臺遺址。  3月17日,記者赴現場探訪,發現該遺址在地面下兩三米左右,呈長方形,面積達幾千平方米。
  • 濟寧看「大」系列之七 鳳凰臺植物公園:西部城區添「綠肺」市民城...
    12月24日,即將正式開園的鳳凰臺植物公園籠罩在一層薄霧中,像極了一幅淡墨的山水畫:明亮清澈的湖面,倒影成畫的岸上風景,各式景觀建築相映成趣……成為市民休閒踱步的好去處、航拍愛好者的熱門打卡地。「鳳凰臺植物公園有山有水,有景有意境。
  • 濟寧著名的古八景,你都還記得嗎?
    濟寧是一座老城,歷史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在濟寧悠久的歷史中,人們對於濟寧的美景進行總結,選出了最有特色的八處景觀,被後人稱為「濟寧古八景」。下面就為大家逐一介紹一下。鳳臺夕照「鳳臺夕照」這一美景位於濟寧西郊運河北岸的鳳凰臺。鳳凰臺是一處融運河文化、佛教文化、始祖文化為一身的著名古蹟,據傳說是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歷史記載,鳳凰臺自宋代以後,漸趨繁華。
  •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其凰,濟寧鳳凰臺將呈現一片鳳飛呈祥的景色
    在濟寧還有一處美麗的鳳凰臺。這座鳳凰臺,因為傳說在古代時期曾有神物——鳳凰,飛來這裡。於是給這座鳳凰臺賦予了神話色彩,從此這裡也便取名為鳳凰臺。而且在這座鳳凰臺,還曾留下過很多文人墨客關於鳳凰的詩文。「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其凰。」而在鳳凰臺景區之內,最值得可觀的便是鳳凰臺的植物公園。
  • 中國歷史上的三個鳳凰臺遺址,一個在湖北,兩個山東,真是緣分
    以龍與鳳凰為名的建築很多,但是現在所能找到的鳳凰臺遺址有三,一個在湖北,兩個在山東。今天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三個鳳凰臺遺址的特殊之處。湖北鳳凰臺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古城內,即今解放路與府前街「丁」字路口北側,始建於公元592年,是一處自然景觀遺址。史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文獻皇后重修她故鄉當陽的玉泉寺,經常路過荊門。
  • 濟寧市區這四處文物各有特點,你去看過嗎?
    漢墓始建於公元101年,距今約1900年,是濟寧市區國家級文物古蹟中歷史最悠久的一處。 濟寧西郊鳳凰臺遺址,歷史雖可以追溯到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遠比蕭王莊漢墓群悠久。但是,因為鳳凰臺主體結構多為近年來修復重建,所以僅被評定為省級文物,與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蕭王莊漢墓群相比,在文物價值上低了一個檔次。
  • 新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遊記》
    鳳凰臺上鳳曾留,鳳去凰追臺悠悠。東吳英豪守建鄴,洪武兒孫爭輪流。(傳說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在此停留過,自從鳳凰離開後只剩下一座空臺。東吳此地都城叫做建鄴,多少的王候皇孫為求江山永固拼命保衛它,到了明太祖的兒孫卻在這裡上演了一場皇位爭奪的大戲!六朝金粉的明代都城應天府,是一個虎踞龍盤人才輩出的地方,現今早已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無憂無慮。
  • 你知道「濟寧古八景」嗎?其實是「濟寧古十景」
    很多熟悉濟寧歷史的人都知道,濟寧市區有著名的「古八景」之說,意思就是濟寧古時候有八個景色非常優美的地方。這八個地方在哪裡呢?查證資料後我們會發現,「古八景」的具體景點有分歧,如果全都包含進去的話,就變成了濟寧「古十景」了。那麼,到底是哪十景呢?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濟寧城區「四大寺」:鐵塔寺、東大寺、鳳臺寺、柳行東寺
    02東大寺濟寧東大寺又名順河東大寺,位於濟寧老運河岸邊,著名老街巷竹竿巷附近。濟寧東大寺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宏偉的一座清真寺。濟寧東大寺是明清時期,濟寧繁榮的運河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寺內主要建築有邦克亭、大殿、望月樓、南北講堂、水房、碑廊等。
  • 尋蹤鳳凰臺
    「千年百尺鳳凰臺」文化牆,把人帶進跨越千年的歷史。學校位於古鳳凰臺遺址上,長期以來,學校十分注重挖掘鳳凰臺文化,開發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千年百尺鳳凰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學校具有獨特優勢的教育資源。
  • 太白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濟寧太白樓遊記
    濟寧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竟得李白在此寓居二十三載,娶妻生子,吟詩作賦,實乃濟寧之幸事。濟寧有太白樓一座,始於唐代,今不揣冒昧,為之寫遊記一篇。太白樓記東方有古城,得名曰濟寧。孔孟之故裡,運河之明星。悠悠數千載,詩禮一脈承。憶昔唐李白,來此謀營生。娶妻復生子,處處留仙蹤。近居一酒樓,名噪古任城。酒香菜亦美,客多生意隆。李白甚愛之,吟詩聚賓朋。
  • 濟寧這兩個景區風景優美,關鍵是還免費,網友:不去真遺憾
    由於今年特殊的情況,人們的錢包都「不富裕」,五一出行也都控制在本市或者本省,濟寧就有兩家免費的旅遊景區,不僅風景不輸「所謂的」4A、5A,關鍵是還不收門票,它們是濟寧鳳凰臺植物公園和濟寧任城區喻屯鎮大李莊村的「美麗鄉村」。
  • 探究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之處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登臨金陵鳳凰臺而創作的《登金陵鳳凰臺》,為李白傳世的千古名篇。  《登金陵鳳凰臺》與崔顥《黃鶴樓》爭高下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全詩八句五十六字,以登臨金陵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抒情。
  • 話說濟寧:濟寧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明清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在《任城縣廳壁記》中讚賞濟寧的前身任城:「青帝太昊之遺墟,白衣尚書之故裡。」青帝指的是伏羲氏,被尊為中華文化的始祖。位於目前濟寧西郊的鳳凰臺,據考證就是古代祭祀始祖伏羲的祭祀臺。在春秋時期,濟寧境內有個小國家,名叫任國。因為任國比較弱小,屬於當時魯國的一個附屬國。在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在濟寧生活23年,並且在濟寧與大詩人杜甫、賀知章親密交往。
  • 李白筆下的鳳凰臺究竟在哪裡?
    後來,在鳳凰臺側建一小庵,因有數株桂樹,故名叢桂庵。萬曆年間,徐氏以園地出售,庵僧圓梓、明澄在魏國公等人幫助下,利用募捐的錢,贖買了鳳凰臺一片土地,建寺廟。南京禮部郎中葛寅亮考查其地為晉瓦官寺遺址,故名瓦官寺。而在鳳凰臺下,明代正德年間,還建了一座積慶寺,因為明世宗禁止私創寺、觀,積慶寺就以「瓦官寺」之名,矇混過關,逃過劫難。積慶寺因在山下,遂為「下瓦官寺」,山上的則名為「上瓦官寺」。
  • 濟寧觀音閣:老濟寧「十八閣」之一,市區唯一的道觀
    濟寧是一座位於京杭大運河畔的著名古城。關於老濟寧,一直有「三塔七寺十八閣七十二衙門」的說法。老濟寧「三塔」指的是:南城門上的木塔,普照寺的石塔,崇覺寺的鐵塔。現在普照寺的石塔被遷移到人民公園的土山上,崇覺寺的鐵塔仍然高聳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