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案例⑤
走進南京市鳳遊寺小學校園,一股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千年百尺鳳凰臺」文化牆,把人帶進跨越千年的歷史。學校位於古鳳凰臺遺址上,長期以來,學校十分注重挖掘鳳凰臺文化,開發的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千年百尺鳳凰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學校具有獨特優勢的教育資源。
校園環境建設:文化浸染潛移默化
為了充分體現鳳凰臺文化的底蘊和特色,學校先後建設了鳳字銘、「千年百尺鳳凰臺」文化牆、中華傳統美德文化走廊等校園文化景點。
鳳字銘,取27位古今書法家所書寫的「鳳」字,鐫刻成碑,寓意為:全校師生,當師法古今楷模,勵志「鳳飛」。當時年近百歲、現已仙逝的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聽說鳳遊寺小學建設鳳凰臺文化,欣然贈書「鳳」字。這一「鳳」字,在武中奇先生的書法中很罕見,成為學校鳳凰臺文化建設中的佳話。
「千年百尺鳳凰臺」文化牆,其內容涵蓋了歷史、人物、掌故、詩詞、書法和鳳凰的精神等多個層面,突出呈現了鳳凰臺文化的內容、品位和追求。每當有校外人士到學校參觀訪問,學生們便自告奮勇地當起了小導遊和講解員。
學校的中華傳統美德文化走廊,將「仁」的精神,按照孔子所說的「恭、寬、信、敏、惠」五個方面,根據各樓層所在的學生年級不同,分別用兒歌、故事、格言等形式,闡釋為「恭敬、寬恕、誠信、勤敏、慈惠」。
主題活動:內化文化傳承責任感
對於鳳遊寺小學而言,鳳凰臺不僅是傳承鳳凰臺文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修養德行的精神家園。為此,鳳遊寺小學師生走進社區,分歷史、名人、建築、詩詞四個主題開展了社區實踐體驗活動,激發學生保護、發掘、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感。
歷史主題活動「春風幾度鳳凰臺」:介紹鳳凰台歷史,通過朗誦、繪畫、演講、攝影等途徑,讓學生了解鳳凰品質,知道鳳凰臺簡要歷史發展過程。
名人主題活動「六代人文化風雲」:通過尋訪、記錄、寫作等途徑,讓學生認識和了解鳳凰台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及當時的歷史事件。
建築主題活動「多少樓臺煙雨中」:探尋鳳凰臺遺存的建築物,通過調查報告等途徑,讓學生了解建築歷史、建築特點。
詩詞主題活動「千年百尺留翰墨」:通過學唱詩詞、詩詞創作等途徑,讓學生感受鳳凰臺詩詞的魅力,體會傳統文化及人文情懷。
四大主題的社區實踐體驗活動,旨在激發學生對家鄉、對祖國、對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他們保護、發掘、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感。學生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去尋訪,通過照片、視頻、寫生、尋訪手記、採訪記錄等形式來記錄自己的發現。在這片被譽為「牆縫裡都有歷史的刻痕」的地方,學生們有很多發現和感悟。
綜合評價: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價值
這些以尋蹤鳳凰臺為線索展開的實踐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學校並不單純以分數或者結果來評判學生的行為,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在各項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有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個性的孩子去展現自己的才能。比如,測量、統計、口頭表達、書面表達、製作幻燈片、製作統計圖、設計表格、查找資料、繪畫,等等,每個孩子都能在此找到「勝任」的工作。同時,該課程為每一個活動設計了星級任務清單,學生獲得的星星達到一定數量之後,就會被授予「鳳凰臺小院士」的稱號。在從「責任」走向「勝任」的道路上,每個孩子都找到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鳳凰臺,是六朝古蹟中題詠最多的素材,匯聚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李白、王安石、陸遊、楊萬裡、王冕等諸多詩人,在鳳凰臺上用詩歌對國家的滄桑興亡進行了深刻而多角度的反思,他們心懷蒼生,以天下為己任。從文化精神角度看,鳳遊寺小學的鳳凰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是在追求一種詩意的棲居:期望歷史的刻痕留在學生心間,成為滋養他們心靈的源泉。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鳳遊寺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14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