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目前已成為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展現首都都市和文化風貌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物的修繕、騰退搬遷和環境整治,都在緊鑼密鼓地開展著。這對中國「申遺第一人」、已故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院士(1911-2013年)來說,是莫大的安慰,北京中軸線的保護一直是他的心之所系。
「申遺」先驅
1947年英國留學時的侯仁之
侯仁之先生自青年時期來到北京讀書,幾十年一直生活居住在這裡,並將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了北京城市歷史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上。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他在英國留學的博士論文就是《北京歷史地理》。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侯仁之親自帶領團隊主編了《北京歷史地圖集》,通過75萬字、460幅地圖以及100餘幅照片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北京從原始部落發展到國際化大都市幾千年的城市變遷。
除了研究發掘北京的歷史文化,侯仁之對於北京更重要的貢獻,是中軸線的研究以及保護。侯老生前經常對人講,他一生都在研究北京,而北京城的中軸線是他最關注和牽掛的地方。
1984年,侯仁之赴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他了解到聯合國總部下設的教科文組織,制定了一項「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公約」,旨在通過制定國際法規和加強合作,更有效地保護那些極為珍稀和脆弱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該組織還依照公約定期公布「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清單」。在他得知中國還未加入該組織後,在第二年全國政協開會之前,侯仁之聯合古建築保護專家鄭孝燮等三位委員,共同草擬提出了「第663號提案」,呼籲中國政府加入「公約」。1985年中國終於以締約國身份加入該組織,並在1987年開啟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路,中軸線上的故宮祡禁城以及長城等共六項文物古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華文明、中國的文物保護事業,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侯老曾多次講過,今天的北京城中軸線,是七百餘年前劉秉忠設計大都城時就確定下來的,今天的後門橋就是起點。北京的中軸線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的結晶。誕生於兩千年前的儒家經典《周禮·考工記》有「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後市」的規定,元大都城就是依照此原則規劃城市格局的。
道家提倡「師法自然」以及「上善若水」等理念,北京城中軸線南北布局就是考慮到這些自然條件。中軸線南北縱向的建築都是向南開門,北側不開後窗。這樣設計既抵禦了冬季時凜冽的北風,又能享受南方正午的驕陽。另外,元大都皇城西北是什剎海,運河水依皇城北部向東南直奔杭州通向大海,而海外和南方的貨物直接可漕運到大都什剎海碼頭,在這裡形成了繁榮的「後市」。
在侯老的眾多著作中,中軸線也佔據了重要地位。《從天安門廣場看北京舊城的改造》、《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三個裡程碑》等重要文章中,都談到了中軸線的保護和發展。他還從國外買回了瑞典人奧斯伍爾德·喜仁龍所著的《北京的城垣和城門》,並組織人員翻譯,委託北京市文物局所屬燕山出版社出版,此書記載了北京內城和外城城牆歷史狀況,包含了中軸線上城樓、箭樓的測繪圖,是研究北京中軸線的重要歷史資料。
八十高齡實地調研中軸線
93歲高齡的侯仁之參觀復建後的永定門城樓
侯老研究北京中軸線,從來不是坐在家中冥思苦想,他十分注重實地調研踏勘。1995年冬季,筆者曾陪侯老從南至北調研中軸線。當年侯老已是84歲高齡的老人,為了尋找永定門外「南頂」的遺蹟,老人翻越一米多高的鐵道路基,跨越兩條鐵道線,在南頂村中向被他稱為「老哥哥」、「老姐姐」的六七十歲的老住戶們了解歷史狀況,最終在村中一道院牆上,找到了刻有「育」字的半塊石匾,並了解到南頂娘娘廟的兩座牌樓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拆除的。
回到北京大學家中,老人又在古籍《日下舊聞考》中查到,南頂碧霞元君廟「門外二坊,左曰廣生、曰長養,右曰群育、曰藩滋」。隨後侯老在《城市規劃》發表了《從北京城市規劃南北中軸線的延長看來自民間的「南頂」和「北頂」》,提出中軸線規劃建設中要考慮到民眾的傳統信仰和情感取向。
侯老自1981年起,多年擔任北京文物古蹟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人民大會堂的設計師張鎛、國家博物館的設計師張開濟、天安門廣場的設計師趙冬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士元、建築學家吳良鏞等國內知名專家都是其中的委員,侯老召集這些老專家一起為北京的文物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獻計獻策。1992年,在修繕正陽門南側正下通道時發掘出了較完整的正陽門石橋,侯老與年過古稀的幾位委員,下到基坑底部查看古橋保存情況,親手擦去古橋鎮水神獸頭上的土,並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原址保護、待條件成熟時對社會展示的意見,這些措施保證了古橋未被拆毀,完好地埋入地下。
如今,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工作進展迅猛。天壇壇牆亮了出來,景山壽皇殿完成修繕布展對社會開放,先農壇恢復了「一畝三分地」,金黃的谷穗又搖曳在皇家壇廟中……
當筆者再次暢遊中軸線回顧侯老開創的世界遺產申報工作時,不禁感慨萬千,特賦詩一首,摘錄一段以抒情懷:
煌煌中軸,統領古都。南北貫通,城市脊骨。御路筆直,殿堂起伏。永定正陽,空中注目,左右兩壇,扎穩馬步。天橋雜藝,京城風俗。前門寶地,商貿為主。跨過前門,天翻地覆。左右殿堂,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