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一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講座時表示,絕不要給孩子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為什麼早餐不要喝粥而要吃雞蛋牛奶呢?
張文宏後來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說,針對病毒的抗體藥靠什麼?全部是蛋白質。而他認為,輕症轉重症最主要的一點要保證營養和蛋白質,這時候,光靠粥和鹹菜就麻煩了。此外,他還提醒大家,愛喝魚湯但也要把魚渣吃掉,因為都是蛋白質。
起初,看到這個言論我對這個人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言辭太過誇張。但當我看過了原視頻、聽過了音頻,了解了張文宏教授的身份後,筆者改變了態度,而且有一個問題冒了出來:這種高度的大佬,為什麼會有如此耐心為大眾普及營養學知識,而且面對各種言論諷刺也不帶有個人情緒?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作為一個有營養學基礎的人,還是淺談一下牛肉、喝粥以及這個事件。
首先,張文宏教授作為一名醫生,他是要負醫生的責任的。我們要明白,當人體生病時,人體的免疫系統要發揮作用,就得依賴身體儲存的蛋白質來大量合成抗體來抵禦病菌對身體的侵害。
從這個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多吃牛肉、雞蛋和牛奶,對於治病是不無道理的,會起到良性作用。
但我們中醫文化講究一個平衡,對應著我們平時講究的「營養均衡」原則。
七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纖維素,樣樣都不能少,每個營養素對人體各項機能的發揮都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從這個點出發,張文宏教授又說得有些過頭。「早上不許喝粥,多吃牛排多喝牛奶」是太過講究蛋白質的重要性,而有所忽略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但他作為一名醫生,強調疫情期間,蛋白質攝入量要充足,這點毋庸置疑是正確的。
另外,對每個人而言,多少要習得一些營養學知識,而不能只是依附於傳統習俗,早上喝粥,中午喝湯,晚上吃點其他。其實理性來看,湯的營養成分實在是少之又少,喝一碗湯還不如吃一塊肉的營養價值來得快和多,這倒是真的。
牛排也好,多吃蔬菜水果多補充維生素C也罷,究其一點就是:蛋白質含量高的牛肉和維生素C可以幫助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度過這次疫情。
再回過頭來看這件事,不同於其他身在高位的大佬們不願冒著被大眾言語諷刺和批評去說實話,張醫生反而耐得住性子,借著此次疫情的勢頭又帶著略顯誇張的言辭,把這件事炒到了熱門。
大家不覺得,張文宏教授是巧用智慧,借這個勢頭為大眾普及一些營養學的健康知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