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雲南將完善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規劃,構建以高速公路為主體的交通體系,開發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下旅遊新業態新產品,建設一批「因形就勢、體量適度、融入自然、內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遊環線打造成世界獨一無二的旅遊勝地。目前,多個州市關於半山酒店的籌建工作正在全力推進中。
半山酒店到底長什麼樣?是茶園酒店、梯田酒店、雨林酒店、鮮花酒店,還是溫泉酒店、峽谷酒店、雪山酒店、草地酒店?5月13日開始,雲南網推出「近看半山酒店」專欄,陸續推出與山相伴、依山而建的雲南精品山居酒店集錦報導,帶您神遊大滇西,領略「8字形」環線上神奇的自然景觀與獨特的民族風情。
既下山·梅裡酒店外景。行李旅宿供圖
你是否憧憬過:夜晚沉醉在無邊星河,清晨甦醒在雪山懷抱?在既下山·梅裡,這一想像可變為現實。
既下山·梅裡酒店外景。行李旅宿供圖
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昇平鎮霧濃頂村,既下山用3年時間1095個晝夜,將村子緩坡上的季候鳥雪山旅館改造成了全新的山居酒店。2018年年底,既下山·梅裡,成為霧濃頂村的第23戶人家。
既下山·梅裡酒店外景。行李旅宿供圖
霧濃頂村,海拔3600米,距德欽縣城8公裡,距白馬雪山埡口23公裡,怒江與瀾滄江河谷皆在目之所及處。在既下山·梅裡的窗前眺望,巍峨瑰麗的卡瓦格博峰即入眼帘。
既下山·梅裡酒店。
2015年秋冬,行李旅宿創始人賴國平初到梅裡。在霧濃頂觀景臺上,他第一次親眼見到了未被雲霧遮擋的梅裡雪山。原本是藏文學校阿牛哥自建的藏式民居,後交由喬陽改造成季候鳥雪山旅館,而在賴國平的計劃中,這處藏式民居,將迎來第三次生命。
既下山·梅裡酒店一角。行李旅宿供圖
同樣是在2015年,哈佛歸來、深得妹島和世真傳的建築師趙揚也參與到既下山·梅裡最初的規劃工作中。趙揚對既下山·梅裡的改造,遵循著在地文化與都市生活邏輯的平衡。他保留了原先藏式民居的基本結構,收分牆體和窗框的形式感在此得到延續,而現代材料的運用則穿插其中。
既下山·梅裡酒店外景。
比如,將主體建築原有的夯土牆拆除,改成摻入水泥的現代夯土,以使牆體更加堅固;在主體建築之外,又用輕質的鋼結構搭建起一個朝向村莊的餐廳,與村莊建立起一個更為親密的關係;在主體建築另一側的山房上,則運用了本地的毛石作為主要材料,營造出一種樸素的氛圍。
既下山·梅裡酒店一角。行李旅宿供圖
不同種類的材質混合調配,組合出了獨屬於既下山·梅裡的氣質。中庭的金箔弧頂,更是為酒店製造出一抹高光。
既下山·梅裡酒店。行李旅宿供圖
酒店的室內設計由設計師謝柯操刀。上世紀90年代初,謝柯第一次深入藏地,就迷戀上了這裡的星空。在室內設計中,他讓酒店空間的每處細節,都散發著一種平和溫潤的樸素之美。
既下山·梅裡酒店一角。行李旅宿供圖
踏入既下山·梅裡,迎接每位客人的是藏族阿姐們親手熬煮的薑茶。阿姐們身著改良過的藏袍,笑容親切。在既下山·梅裡,大多數員工都是來自當地的藏族阿姐阿弟。他們用熱誠的天性,為酒店營造出家的溫暖。在這裡,來自高原的質樸與酒店的東方美學,相互補充契合。
酒店設有19間客房,分為「密林深居」「雲嶺山居」「重巒雅居」「霧濃頂上」「牧雲悠居」五大主題。酒店頂部有一處可360°全景觀賞梅裡雪山的露臺,四面都是落地大開間玻璃窗。在這裡,清晨可觀日出,霧散可賞金山,夜晚可望星辰。
既下山·梅裡酒店內景。行李旅宿供圖
2019年,既下山·梅裡啟動了藝文生活實驗室,為住客策劃獨特的在地探索,包括走進當地牧民家、探訪卡瓦格博文化社、徒步高山流石灘、尋覓罕見綠絨蒿等。同時,通過舉辦「寫作計劃」「藝術療愈計劃」等活動,以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等形式,為客人提供多重感官體驗。
既下山·梅裡酒店外景。行李旅宿供圖
上過高山險峰,看過江河奔流,不如來一場向樸素回歸的旅程。到既下山·梅裡,由內而外,把平凡的日子過成良辰。
雲南網記者 畢芃 根據行李旅宿提供材料整理
【近看半山酒店】青普文化行館·麗江白沙:玉龍雪山下的侘寂院落
對話白瑪多吉:雲南「半山酒店」建設的六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