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位電影人談港片輝煌衰敗:只要不消失就行

2021-01-08 網易娛樂

.

又一年金像獎落幕,從1982年成立至今,觀眾似乎透過金像獎見證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興衰蛻變。其中不乏《英雄本色》、《賭神》等一系列佳作,卻也經歷了香港回歸之後港片的低潮,當然,偶爾也有回潮,比如被視為再崛起標誌的《無間道》。不同於上屆金像獎《一代宗師》成最大贏家,本屆金像獎提名及獲獎的影片在口碑和市場上的反響一般。面對港片所處的尷尬境界,金像獎主席陳嘉上再一次"食言"了,去年金像獎舉辦前夕,陳嘉上說,"今年的新導演很多,我很高興,他們會是香港電影的未來。"然而此次入圍、得獎的全是老導演,"未來"遲遲不來。

基於這一系列風光背後的尷尬,網易娛樂進行了以"你喜歡過去的港片還是現在的港片"為主題的調查,並針對投票結果對17位電影人進行了採訪,影人們的態度倒是和網友大相逕庭,對於港片質量下滑和導演頻頻"著陸"給出積極答覆。在復甦港片事業中,影人們的態度很明顯,自己的生存大於一切。

[接受採訪的17位藝人包括:成龍、劉青雲、陳嘉上、許鞍華、吳鎮宇、鍾欣桐、彭于晏、李治廷、張智霖 薛凱琪、陳小春、楊千嬅、任賢齊、鍾楚紅、任達華、林家棟、譚耀文]


有將近9萬網友參與了本次調查,針對"你喜歡過去的港片嗎?"一題中,有95.3%的人選擇喜歡。

過去:95.3%的網友喜歡過去港片只因情懷
成龍駁斥:沒港產片 只有一種片叫中國電影

有將近9萬網友參與了本次調查,針對"你喜歡過去的港片嗎?"一題中,有95.3%的人選擇喜歡,作為80年後的電影新人李治廷表示贊同,"我很喜歡看過去港片,雖然看的比較新了,但它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最喜歡周星馳,他的東西味道有進化沒變異。"同為新人的彭于晏也自曝,小的時候會和外婆一看港片啊,"雖然對於八九十年代的片子認知不深,但那種回憶很贊。"所以說,氣息情懷,有獨特港味特色則是他們喜歡的首選原因,張智霖對於過去港片就有著無數童年回憶,"真的有很多很喜歡的作品,每次看都很感動。"


在明日之星紛紛糾結於對港片的選擇時,成龍一語道破,其實壓根沒有港產片,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

以往港片最大的優勢是不會考慮什麼題材不能拍,什麼不能做的,除了個人喜好和過去港片所特有的元素外,鍾欣桐也道出對老片子質感的熱愛,"以前的港片跟現在的我都喜歡,但偏向老片子,可能拍攝的是用膠片,跟現在的不一樣,因為現在的太清楚了,所以我比較喜歡以前電影的感覺。"在明日之星紛紛糾結於對港片的選擇時,屬於中堅力量的成龍一語道破,其實壓根沒有港產片,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像山東是山東的本地片,北京是北京的本地片,可能北京的去到東北沒人看,東北的去到北京沒人看,但你拍一種中國片,就是全中國的片,就叫中國電影,不會再分香港片,臺灣片,馬來西亞片,只有一個中國電影。"


80.1%的網友表示並不接受現在的港片,他們覺得這些電影為賺錢已經丟掉了品質。

現在:港片不比當年勇 為賺錢丟了品質
吳鎮宇反嗆:內地觀眾未必能讀懂港片深義

在一段時間內,港片一直保持一種固定的狀態,沒有新導演沒有新人,劉青雲也承認金像獎提名的總是那幾位,比如第一次就憑藉雙提名入圍的他如今已陪跑了六屆金像獎,好在不負恆心,又拿了影帝,他坦言,"今年有黃渤、吳彥祖啊,多點新的演員出來觀眾也會多點新鮮感,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很多新面孔、新演員拍香港電影。"時代變化催生了新的面孔,在電影的拍攝手法 、剪接和內容上也會轉變,但觀眾並不買帳,80.1%的網友表示並不接受現在的港片,他們覺得這些電影為賺錢已經丟掉了品質,不少影人否認並非質量不過關,將問題矛頭直指票房和猖獗的盜版,其中,薛凱琪陳小春就表示,"票房低潮肯定是因為盜版問題,現在大家都可上網下載電影。"楊千嬅直稱這些網友的意見只能代表一部份人的意見。

不少影人否認並非質量不過關,在吳鎮宇眼裡,現在的香港電影只是港味沒那麼濃烈了,合拍片自然就有一定的比例調整。

過去幾年,港片題材沒有那麼瘋狂,投資者相對來說都比較保守,以前百花齊放的時代也已經過去,譚耀文認為現在的港片跟以往的票房比還有差距,90年代電影種類多些,但現在的社會不可以這樣,得有內涵才行。現下的合拍片隊伍逐漸擴大,也成為了港片緩衝期的一個不可否認的衝擊點,包括徐克等大導演堅持北上,吳鎮宇坦言完全就可能因為資金原因才停滯了,導致香港的本土市場不能供應給他,所以才會去打入內地市場。而最近由他主演的《衝鋒車》也在內地上映,票房反響一般,在他眼裡,現在的香港電影只是港味沒那麼濃烈了,合拍片自然就有一定的比例調整,"但這不是就等於丟掉品質,《衝鋒車》港味就十分濃鬱阿,但內地觀眾也可能未必能讀懂當中關於香港的深層意義。"


"90年代後,香港電影開始沒落,你覺得真的走向衰敗了嗎?"在這項調查中83.7%的網友對此問題表示認同。

陳嘉上:他們在短時間內就看完我們一大批很好的電影,不知道那是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東西。

未來:港片何去何從 觀眾不看好稱其已死
陳嘉上、許鞍華表態:別讓它消失就夠了

"90年代後,香港電影開始沒落,你覺得真的走向衰敗了嗎?"83.6%的網友對此問題表示認同,當年的香港電影容納了鬼片、江湖黑幫、功夫電影,如今因為審查問題,限制了電影類型的發展,很多題材不被允許。合作過許多香港電影人的任賢齊表示,應該先讓導演自由發揮,再去慢慢修剪,才是一個解決港片困境的好方法。不少網友認為,因大陸與香港的電影水平下降,從而迫使觀影水平下降,兩者形成了惡性循環,甚至有網友和導演陳果不謀而合,認為香港電影已死,他們只是在自娛自樂,曾經的港片女神鍾楚紅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現在電影圈形勢並沒有網友說的那麼嚴峻,"時代不一樣,最近也有很多好電影,很鼓舞人,和以前我們剛出來拍戲一樣,也是低成本短時間。"任達華林家棟更是以今年上映的港片為例,認為題材上都還在玩碰撞搞創新,"比如三月上映的《可愛的你》,大家都開始玩創新的元素,其實每年都有幾部經典的,這是為何到了今天全世界還有這麼多人看港片的原因,並沒有像他們說的一樣在走下坡路。"

各位電影人極力挽救港片的敗壞形象時,作為本屆金像獎的主席陳嘉上的觀點就較客觀些,作為導演,他比其他人更了解觀眾,同時,陳嘉上也揭露了香港電影被認為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人都喜歡懷舊的,事實是香港電影以往是內地主要的娛樂,他們在短時間內就看完我們一大批很好的電影,不知道那是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東西。"對於港片市場的不景氣,許鞍華坦言電影是不可能不變的,"你拍的東西已經幾十年的了,所以和市場無關。"事實上,港片《可愛的你》在內地上映後,票房撲街,排片也不盡人意,但在香港本土市場中,《可愛的你》還逆襲了好萊塢大片,票房漲勢可人。對於這種兩極分化的表現,陳嘉上說,"我不認為我們要特意去做些什麼,港片已經開始包容各式各樣的元素,各種各樣的題材,不讓它消失就夠了,港片能生存是因為它可包含各種元素,如果它只會單一生產某一類型的,香港電影工業早就消失了,事實上這幾年市場正在慢慢恢復,有新的導演出現,投資人也愈來愈有信心,正走出低谷。"

結語-香港電影只能自救 急需新人進出

出演三級片《雛妓》的蔡卓妍並未如願成為本屆金像獎的影后,與獎項失之交臂也並不能影響她作為演員的一次轉型。有時候,態度很重要,認清自己更重要,港片並非"無藥可救",它需要的是不斷自救,今年的影帝劉青雲在最後就向記者坦言,"其實整個電影工業最重要的是有新人加入,大家一起才做好香港電影。"

相關焦點

  • 新港片《除暴》帶你追憶那些年槍戰電影的輝煌時代
    香港的港片在輝煌時期有多厲害,你真的知道嗎?港片槍戰雙雄題材電影你知道幾部?新港片《除暴》絕對完美的槍戰系列電影,帶你追憶香港槍戰電影的輝煌時代:第一部是11月新上映的電影《除暴》, 王千源 和 吳彥祖 完美的配合和懷舊的畫面,把警察和賊之間的愛恨情仇詮釋的淋漓盡致,那些熟悉場景和兩位雙雄精湛演技再次把我帶回了90年代。
  • 香港電影淪陷史:從港片稱霸到被好萊塢徹底佔領
    1991年則是又一次三足鼎立,雙周一成分割了香港電影市場,每人佔據3個席位。到了1992年,星爺在前十榜單裡佔據了7個席位,而且從第一到第六都是他的電影,這個統治力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港片的輝煌之人,真不是說笑的。
  • 香港電影:後港片時代
    到今天,港片已經幾乎滑落到谷底,資金撤場,票房不振,中生代幾近斷檔。再加之去年底疫情的衝擊,之前新聞顯示,目前僅開工拍攝兩部電影,一部是低成本的《手捲菸》,林家棟零片酬出演,另一部《斷網》,鄭保瑞監製,郭富城主演。這種種跡象,都是路到盡頭之兆。
  • 港味不等於重口味 振興港片非得從低俗開始?
    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周落幕,最佳影片歸屬內地導演婁燁的《浮城謎事》,影帝影后則被菲律賓影人奪走,唯一屬於香港電影人的只剩下獲得「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的《聽風者》。作為評委會主席,劉德華對港片在獎項上的失利如此解釋:「一部電影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可能今年香港電影在製作上就集中在一些喜劇和動作片上,所以比較吃虧。」
  • 尋味經典電影配樂,《我們有歌》今晚「大話港片」
    談及港片,你腦海中首次想到的,是名場面?還是聽之不忘的配樂呢?由五糧液獨家冠名、益安寧丸特別支持的四川衛視原創音樂節目《五糧液·我們有歌》9月3日即將迎來第八期,主題為「似是故人來」的節目,在深情粵語唱詞中,了解香港電影的興盛繁榮,看成龍李連杰的星途緣起;談《英雄本色》背後徐克和吳宇森的往昔;驚王家衛在電影拍攝上的特立獨行;嘆《大話西遊》那些人那些歌為何成為經典……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八九十年代,品味當時香港電影金曲,聆聽港星港導那些歲月往事。
  • 2018香港電影不完全報告:港片其實還沒死
    從2018年的情況來看,香港電影正處在一個「奮死求生」的狀態。1.香港人已不愛看港片?2018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排行榜出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果,最賣座的10電影全都是引進片,沒有任何一部港片進榜,甚至也沒有一部內地製作發行電影。
  • 鄭秀文稱讚周冬雨得獎實至名歸背後,是港片消失的影后
    到底是鄭秀文沒有影后運,還是港片凋零呢?這可能未必是鄭秀文的問題,但一定是港片的問題。很多人都知道了,以《花椒之味》和《聖荷西謀殺案》雙料入圍金像獎影后的鄭秀文又折戟了。那麼多人都在為鄭秀文可惜,但鄭秀文不愧是鄭秀文。
  • 港片已死?不如談談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那些事兒
    如今眾多影迷都把「港片已死」的論調掛在嘴邊,諷刺之餘,還夾雜著深深的惋惜。那麼,不妨我們今天就談談香港電影,在「黃金時代」的二三事。香港電影最為輝煌的時代,是由邵氏影業和嘉禾影業兩家電影公司共同打造的,他們共留下了1600多部作品。
  • 港片迷有福了,2019年最值得期待的4部港片,集齊了香港一半影帝
    ,而這部電影的製片人莊文強,莊文強去年剛剛執導了港片《無雙》,成為了去年國慶檔的一匹黑馬,這兩位算是如今最有實力拍港片的了,這次強強聯手,電影劇情肯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這部電影的導演跟製片人都有料,幾大主演們也不差,劉青雲、張家輝、袁詠儀還有林嘉欣,「兩帝兩後」的陣容堪稱豪華,有好的演員跟好的劇本,相信這部電影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 港片發家史,衰落史,其中兩個是造成港片衰落的重要原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香港電影處於一個繁盛時期。湧現出一大批的香港明星,拍攝出經典港片。港片,一度在一個時期當中,是華語電影最高水準。港片,成為那個時期電影標誌。到了二十一世紀新時代,港片已經慢慢走向沒落。
  • 港片裡的三位熟面孔,一位演殺手比肩周潤發,一位演老頭成專業戶
    香港電影的曾經號稱東方好萊塢,經典作品數不過來。其中一個方面就歸功於香港本土的造星能力,無線、邵氏等都培養了許多巨星,同時也讓一大批熱愛演戲的朋友實現了自己的演員夢。大浪淘沙,雖然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沒有闖出一片天,但很多人也是港片裡的熟臉,雖然很多人不認識他們。
  • 港片在輝煌時期有多厲害,你真的知道嗎?
    港片的輝煌絕不是偶然,我們可以粗略地分析其幾個成功的主要原因:1、港片類型獨具本土化特色,體現了中西跨文化多樣性兼容並包。2、港片內容多具有大眾娛樂性,使用了大量的商業元素和多種藝術手法。3、香港電影明星具有較高的票房號召力,電影人勤奮多產,烘託個性創作。
  • 2019年香港電影總結:港片未末日,古天樂宇宙逆改天命
    當港片重新煥發「港味」,就連好萊塢大片也被比了下去。①拯救港片的「古天樂宇宙」香港導演王晶在2017年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過一句很令人傷感的話。「我覺得早就沒有香港電影了,只有華語電影,純香港電影根本活不下去。」
  • 三個男人一臺戲,這部講述兄弟情的港片讓人看到了香港電影的希望
    三位男主角輪流成為故事中心,不斷轉移觀眾視角,營造出以前港片前所未有的新鮮體驗,超越了港片慣用的「雙雄模式」。特別是加入了張子偉母親這一角色,更是亮點突出。這在陳木勝的電影中實屬難得,其細膩程度甚至比影片中的愛情戲更為自然感人。三位男星的互動也成為了全片最為耀目的亮點。文戲紮實的同時,影片中的槍戰、爆炸等場面還是陳木勝特色的延續。
  • 電影人眼中的香港電影:純港片漸少 合拍片當道
    電影人眼中的香港電影 純港片漸少合拍片當道 時長:03:45 來源:電影網 合拍片成主流佔據市場 甄子丹:香港電影已不存在     作為香港電影的領軍人物,甄子丹在近幾年當中拍攝了多部內地、香港合拍片,並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
  • 講述上海故事的港片:那曾是港片最好的年代
    到了70年代之後,香港電影中的上海誕生了新的主題——江湖恩怨。老上海的幫派有的是江湖恩怨,與香港單純為了謀生不受欺負的幫派內核大不相同,這也可以看做是港人對自身文化的一種「補充式」探索。|如詩的八十年代:港片開啟「上海懷舊」風潮進入80年代以後,港片中的上海不像之前那樣講述抗戰、黑幫故事,而是真正去思考如何表現上海,這一時期還有大量的內地影人參與港片製作,娛樂且充滿金錢誘惑的上海得以在港片中再現。最開始引領這些的,是「上海懷舊」題材的湧現。
  • 97年香港回歸是造成香港電影沒落的罪魁禍首嗎?
    香港電影,是我們記憶中永遠無法抹去的一縷亮色。香港電影曾經輝煌的時候,電影種類五花八門,警匪片,喜劇片,武打片,殭屍片,愛情片,甚至我們喜聞樂道的三級片大行其道,出產了無數經典影片,香港電影也成就了一個個我們大眾熟知,喜愛的電影明星,成龍,周星馳,周潤發,李連杰,劉德華等等。
  • 《掃毒2》或將成為內地票房最高的港片,12強榜單高分電影不多
    《掃毒2》上映17天,貓眼最新給出的票房預測為13.05億,也就是說《掃毒2》極有機會最終會超越《無雙》成為內地票房最高的香港電影。《無雙》的成功證明港片在內地仍舊有巨大的市場,只要質量過硬,觀眾還是會掏腰包。《無雙》的故事曲折,結局驚豔,而郭富城、周潤發兩位巨星的雙雄對決也是看頭十足,值得一提的是《無雙》也是郭周在內地票房最高的電影。
  • 香港電影最佳代言人,滿滿的港片情懷
    而在港片中,周潤發無疑把這個套路詮釋到淋漓盡致並且百看不厭直到澳門風雲。武學宗師代言人——李連杰經典代言:黃飛鴻、方世玉在港片最輝煌的時候而港片最黃金的1993年,就是李連杰主導的武俠電影佔領了市場。然而李連杰本人一共也就拍了四五十部電影,但是他的每一部電影每一個角色基本都能成為經典。我很欣賞傑哥這種寧缺毋濫的接片風格,這也算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而在這五十多部電影中,李連杰扮演最多的就是武學宗師類的角色,比如黃飛鴻、方世玉、張無忌、令狐衝、洪熙官、霍元甲、陳真等等。
  • 香港最後一部港片票房冠軍_電影號圖文_電影網_1905.com
    曾幾何時,香港電影「盡皆過火,儘是癲狂」。其他外部的電影很難搶佔香港電影的市場,即使有幸進入,也會被港片打的遍體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