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年金像獎落幕,從1982年成立至今,觀眾似乎透過金像獎見證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興衰蛻變。其中不乏《英雄本色》、《賭神》等一系列佳作,卻也經歷了香港回歸之後港片的低潮,當然,偶爾也有回潮,比如被視為再崛起標誌的《無間道》。不同於上屆金像獎《一代宗師》成最大贏家,本屆金像獎提名及獲獎的影片在口碑和市場上的反響一般。面對港片所處的尷尬境界,金像獎主席陳嘉上再一次"食言"了,去年金像獎舉辦前夕,陳嘉上說,"今年的新導演很多,我很高興,他們會是香港電影的未來。"然而此次入圍、得獎的全是老導演,"未來"遲遲不來。
基於這一系列風光背後的尷尬,網易娛樂進行了以"你喜歡過去的港片還是現在的港片"為主題的調查,並針對投票結果對17位電影人進行了採訪,影人們的態度倒是和網友大相逕庭,對於港片質量下滑和導演頻頻"著陸"給出積極答覆。在復甦港片事業中,影人們的態度很明顯,自己的生存大於一切。
[接受採訪的17位藝人包括:成龍、劉青雲、陳嘉上、許鞍華、吳鎮宇、鍾欣桐、彭于晏、李治廷、張智霖 薛凱琪、陳小春、楊千嬅、任賢齊、鍾楚紅、任達華、林家棟、譚耀文]
有將近9萬網友參與了本次調查,針對"你喜歡過去的港片嗎?"一題中,有95.3%的人選擇喜歡。
有將近9萬網友參與了本次調查,針對"你喜歡過去的港片嗎?"一題中,有95.3%的人選擇喜歡,作為80年後的電影新人李治廷表示贊同,"我很喜歡看過去港片,雖然看的比較新了,但它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最喜歡周星馳,他的東西味道有進化沒變異。"同為新人的彭于晏也自曝,小的時候會和外婆一看港片啊,"雖然對於八九十年代的片子認知不深,但那種回憶很贊。"所以說,氣息情懷,有獨特港味特色則是他們喜歡的首選原因,張智霖對於過去港片就有著無數童年回憶,"真的有很多很喜歡的作品,每次看都很感動。"
在明日之星紛紛糾結於對港片的選擇時,成龍一語道破,其實壓根沒有港產片,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
以往港片最大的優勢是不會考慮什麼題材不能拍,什麼不能做的,除了個人喜好和過去港片所特有的元素外,鍾欣桐也道出對老片子質感的熱愛,"以前的港片跟現在的我都喜歡,但偏向老片子,可能拍攝的是用膠片,跟現在的不一樣,因為現在的太清楚了,所以我比較喜歡以前電影的感覺。"在明日之星紛紛糾結於對港片的選擇時,屬於中堅力量的成龍一語道破,其實壓根沒有港產片,只有一種電影叫中國電影,"像山東是山東的本地片,北京是北京的本地片,可能北京的去到東北沒人看,東北的去到北京沒人看,但你拍一種中國片,就是全中國的片,就叫中國電影,不會再分香港片,臺灣片,馬來西亞片,只有一個中國電影。"
80.1%的網友表示並不接受現在的港片,他們覺得這些電影為賺錢已經丟掉了品質。
在一段時間內,港片一直保持一種固定的狀態,沒有新導演沒有新人,劉青雲也承認金像獎提名的總是那幾位,比如第一次就憑藉雙提名入圍的他如今已陪跑了六屆金像獎,好在不負恆心,又拿了影帝,他坦言,"今年有黃渤、吳彥祖啊,多點新的演員出來觀眾也會多點新鮮感,是很好的事情,尤其是很多新面孔、新演員拍香港電影。"時代變化催生了新的面孔,在電影的拍攝手法 、剪接和內容上也會轉變,但觀眾並不買帳,80.1%的網友表示並不接受現在的港片,他們覺得這些電影為賺錢已經丟掉了品質,不少影人否認並非質量不過關,將問題矛頭直指票房和猖獗的盜版,其中,薛凱琪、陳小春就表示,"票房低潮肯定是因為盜版問題,現在大家都可上網下載電影。"楊千嬅直稱這些網友的意見只能代表一部份人的意見。
不少影人否認並非質量不過關,在吳鎮宇眼裡,現在的香港電影只是港味沒那麼濃烈了,合拍片自然就有一定的比例調整。
過去幾年,港片題材沒有那麼瘋狂,投資者相對來說都比較保守,以前百花齊放的時代也已經過去,譚耀文認為現在的港片跟以往的票房比還有差距,90年代電影種類多些,但現在的社會不可以這樣,得有內涵才行。現下的合拍片隊伍逐漸擴大,也成為了港片緩衝期的一個不可否認的衝擊點,包括徐克等大導演堅持北上,吳鎮宇坦言完全就可能因為資金原因才停滯了,導致香港的本土市場不能供應給他,所以才會去打入內地市場。而最近由他主演的《衝鋒車》也在內地上映,票房反響一般,在他眼裡,現在的香港電影只是港味沒那麼濃烈了,合拍片自然就有一定的比例調整,"但這不是就等於丟掉品質,《衝鋒車》港味就十分濃鬱阿,但內地觀眾也可能未必能讀懂當中關於香港的深層意義。"
"90年代後,香港電影開始沒落,你覺得真的走向衰敗了嗎?"在這項調查中83.7%的網友對此問題表示認同。
陳嘉上:他們在短時間內就看完我們一大批很好的電影,不知道那是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東西。
未來:港片何去何從 觀眾不看好稱其已死"90年代後,香港電影開始沒落,你覺得真的走向衰敗了嗎?"83.6%的網友對此問題表示認同,當年的香港電影容納了鬼片、江湖黑幫、功夫電影,如今因為審查問題,限制了電影類型的發展,很多題材不被允許。合作過許多香港電影人的任賢齊表示,應該先讓導演自由發揮,再去慢慢修剪,才是一個解決港片困境的好方法。不少網友認為,因大陸與香港的電影水平下降,從而迫使觀影水平下降,兩者形成了惡性循環,甚至有網友和導演陳果不謀而合,認為香港電影已死,他們只是在自娛自樂,曾經的港片女神鍾楚紅在接受採訪時坦言,現在電影圈形勢並沒有網友說的那麼嚴峻,"時代不一樣,最近也有很多好電影,很鼓舞人,和以前我們剛出來拍戲一樣,也是低成本短時間。"任達華和林家棟更是以今年上映的港片為例,認為題材上都還在玩碰撞搞創新,"比如三月上映的《可愛的你》,大家都開始玩創新的元素,其實每年都有幾部經典的,這是為何到了今天全世界還有這麼多人看港片的原因,並沒有像他們說的一樣在走下坡路。"
各位電影人極力挽救港片的敗壞形象時,作為本屆金像獎的主席陳嘉上的觀點就較客觀些,作為導演,他比其他人更了解觀眾,同時,陳嘉上也揭露了香港電影被認為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人都喜歡懷舊的,事實是香港電影以往是內地主要的娛樂,他們在短時間內就看完我們一大批很好的電影,不知道那是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東西。"對於港片市場的不景氣,許鞍華坦言電影是不可能不變的,"你拍的東西已經幾十年的了,所以和市場無關。"事實上,港片《可愛的你》在內地上映後,票房撲街,排片也不盡人意,但在香港本土市場中,《可愛的你》還逆襲了好萊塢大片,票房漲勢可人。對於這種兩極分化的表現,陳嘉上說,"我不認為我們要特意去做些什麼,港片已經開始包容各式各樣的元素,各種各樣的題材,不讓它消失就夠了,港片能生存是因為它可包含各種元素,如果它只會單一生產某一類型的,香港電影工業早就消失了,事實上這幾年市場正在慢慢恢復,有新的導演出現,投資人也愈來愈有信心,正走出低谷。"
結語-香港電影只能自救 急需新人進出
出演三級片《雛妓》的蔡卓妍並未如願成為本屆金像獎的影后,與獎項失之交臂也並不能影響她作為演員的一次轉型。有時候,態度很重要,認清自己更重要,港片並非"無藥可救",它需要的是不斷自救,今年的影帝劉青雲在最後就向記者坦言,"其實整個電影工業最重要的是有新人加入,大家一起才做好香港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