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茶葉「泡」出大產業

2020-12-12 華西都市報

小茶葉「泡」出大產業

甘孜瀘定縣雪域紫雅茶助群眾致富奔康

  李途全正在包裝茶葉。
  

包裝好的雪域紫雅茶。

紫雅場茶葉品質優良,發展茶產業潛力巨大。

分享更多驚喜下載封面新聞APP

  馬建華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陳遠揚
  春季的甘孜州瀘定縣得妥鎮大崗山電站庫區,湖光山色,一片翠綠。汽車沿著蜿蜒的通村水泥路拐了幾道彎後,但見茶樹蔥蘢,雞犬之聲相聞,一派春和景明。
  4月15日,在得妥鎮紫雅場村一幢兩樓一底的民房裡,村支書李途全戴著口罩和手套正在加工茶葉,已打包好的包裝盒上印有「雪域紫雅雀舌綠茶、瀘定縣高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出品」等字樣。
  「茶葉已成為紫雅場村的支柱產業,目前種植面積發展到700餘畝,預計今年僅茶葉一項戶均收入就有4000多元。」李途全說。

山高路遠 曾經一斤茶只賣4元錢

  紫雅場村屬於得妥鎮高山村組,是瀘定縣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廣的村,距離得妥場鎮20公裡,海拔1500-1600米。
  「以前的日子,現在想起來就傷心。」說起過去,李途全一肚子苦水。
  紫雅場村在不通公路前,村民下一趟山很不方便,要穿越密林,走三個多小時的崎嶇山路,才能到達位於山下大渡河邊瀘(定)石(棉)公路旁邊的新華村,在那裡的小賣部購買好生活必需品,又汗流浹背地往山上走,回到家裡一天的時間就沒有了。因為山高路遠,建築材料無法運進山裡,村民原來大多只能住茅草房。
  雖然條件落後,但紫雅場村種茶的歷史卻很悠久,村裡的幾株老茶樹經歷了無數風雨,如今依然巍然挺立。當年,村民種植的茶葉並沒有多少科技含量,採茶、曬乾,用背篼背到得妥街上沿街叫賣,一斤幹茶葉才賣4元錢。紫雅場村的茶葉雖然品質不錯,卻因村上不通公路,發展處處受限。

公路進村 發展茶葉成致富出路

  2011年,在外經商的李途全小有所成,幾年下來積蓄了80餘萬元,但他放棄成為城裡人,與妻子回到老家紫雅場村,並競選當上了村主任。「當時給村民承諾的是,一定要把通村公路項目爭取下來。」
  面對村民的信任,李途全到各單位「軟磨硬泡」,將通村公路爭取下來,村民們積極投工投勞。2012年,通村公路修進了大山,拖拉機、小貨車開進了村裡,村民們激動了好幾天。望著破舊的民房,村民憧憬著,有了路就有了掙錢的出路,再苦幾年,一定能修建樓房。
  該發展什麼產業?掙錢的門路在哪裡?村民們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李途全。望著老茶樹,李途全忽然計上心來,「我們祖祖輩輩不是有種茶的經驗麼?大家跟我一起發展茶葉產業,項目資金和管理技術我來想辦法」。

幹群合力 村裡辦起種植專合社

  「我們種植茶葉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但是由於管理技術不到位,產量低、銷售價格也不高,村裡部分老茶樹都被砍了。」當初發展茶葉產業,李途全也有自己的擔憂。
  在成都蒲江縣援藏幹部和瀘定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紫雅場村黨支部切實發揮產業振興的引領作用,決定創辦合作社發展紫雅茶葉,同時提出擴面、提質、增效的發展規劃。村上派人到蒲江、西昌等地實地考察,爭取到蒲江縣成佳鎮同心社區援助福鼎大白茶茶苗6萬株,引入一套名優茶加工設備、一套簡易包裝設備,改進落後生產設備,提升紫雅茶製作工藝水平。
  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群眾種茶積極性高漲。2019年,紫雅場村建成優質高山茶葉基地120畝,幹茶產量從2018年的100斤提升到400斤。村黨支部還帶動村民種植花椒300餘畝,中藥材重樓50畝。

外援+土秀才 促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

  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紫雅場村黨支部還通過外援+「土秀才」的模式,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紫雅茶種植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鍾濤是派駐紫雅場村的幹部,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的他成為第一個「外援」。「紫雅場茶葉品質優良,發展茶產業潛力巨大,能夠讓茶農迅速致富。」2018年6月,鍾濤到紫雅場駐村以來,認真分析紫雅茶發展現狀,指導農戶學會茶園管理技術,提升了紫雅茶技術含量。
  而來自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的駐村工作隊員尹嘉奇,利用有效資源,多次帶領花椒種植技術人員,進村進行管理技術培訓,改變村民落後理念,並帶領網絡技術人員開展電商培訓,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
  同時,藉助對口幫扶契機,紫雅場村黨支部與蒲江縣成佳鎮同心社區開展共建,並籤訂共建幫扶協議,按照蒲江茶園管理技術規範,開展技術幫扶,「手把手」教授蒲江雀舌、紅茶製作工藝,紫雅茶實現了紅茶的突破,增加了品種。
  「紫雅茶已經成為紫雅場村的支柱產業,正逐漸建立自身品牌。」得妥鎮黨委負責人介紹,去年,紫雅綠茶賣到500元一斤,產值25萬元;紅茶產量1000斤,每斤160元,產值16萬元。今年產量增加一倍,收入也會大幅度增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茶葉能煮著喝,卻不能久泡?
    而不少人也在疑惑茶葉既然不能久泡,又為什麼可以煮呢?別著急,小葉子這就給你答案。 養分物質的析出速度與茶葉外形有關。通常外形顆粒越大的茶葉,養分物質析出的速度越慢;顆粒越小,析出的速度越快。
  • 武夷山市實施專項行動:小茶葉長成大產業
    武夷山市實施專項行動,力爭通過三年努力使茶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小茶葉長成大產業 東南網10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近日,武夷山市召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分析研判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
  • 一壺茶泡幾遍就可以把茶葉丟棄了?茶葉的耐泡度與什麼有關?
    不少人在選茶葉的時候經常會問,這款茶耐不耐泡,從茶友的口氣中我們能聽出,他們把耐泡度等同於優質好茶,以為耐泡的就是好的。然而事實卻不一定,要看情況,因為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並非耐泡就是好茶。剛入茶圈的新人,往往沒有充分的泡茶經驗,不在意茶水比例,沒有很多的注水手法,對浸泡時間沒概念,可能泡的時間太久,沒等茶出味道就倒茶,自然就不耐泡。第六,耐泡度與水質有關。好茶需要好水,如果水質太硬,則影響茶葉的耐泡度,茶湯不好喝。用水質好的水源泡茶,耐泡度也會比較好些。第七,耐泡度與水溫有關。用沸水泡茶則茶葉容易析出內含物質,用冷水或溫水泡茶則不容易析出。
  • 茶葉不是只能泡,還可以這樣喝!
    很好地避免了第一泡滋味清爽柔美,第二泡寡淡無味的現象。 這種方法多適用於用紫砂壺衝泡的普洱老茶上,或衝泡老白茶和用玻璃杯泡茶的情況。 主要目的就是,為其衝泡出來的茶湯味道可以達到和諧統一,減小其變化。
  • 如果把「茶葉」泡得豎起來真的就是好茶葉嗎?不知道的快看看!
    如果把「茶葉」泡得豎起來真的就是好茶葉嗎?不知道的快看看!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美食大時代」,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美食健康養生的美食健康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美食,養生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最新最全的美食養生類話題!
  • 泡一杯需要放多少茶葉?
    究竟要放多少茶葉呢? ,這樣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幹茶——比方說,你手上的杯能裝200毫升的水,放4克左右的茶葉是比較合適的。 大葉種的葉片較大,佔的體積大,所以泡茶時的投茶量要比小葉種紅茶更多。如果是紅碎茶投茶量要減近一半,因為紅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而且它的耐泡度較差。
  • 山西:藥茶「泡」出科技味
    本報記者 惠夢  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桃紅坡鎮有一片40畝的天然林,林地裡有一種叫「大葉茶」的野生茶葉,當地人常喝「大葉茶」用來消暑、消炎、解困,喝了「大葉茶」渾身感覺十分舒服。  「家鄉的『大葉茶』是不是茶?為什麼能起這樣的效果?」
  • 泡了這麼久茶葉,蓋碗功夫茶具該怎麼選?
    而紫砂壺,局限性小了許多。它有一定的吸納功能,用於衝泡高香的茶類,存在一定的缺陷。相比之下,蓋碗更勝一籌。那麼,這三才蓋碗要怎麼選呢?我們 日常見到的蓋碗一般有兩種形制 。一種是在 《中國茶葉大辭典 》中的定義為:蓋碗,飲具 。
  • ——張家界古道源茶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展茶葉產業扶貧小記
    慈利富硒,出好茶。三合鎮茶馬村的唐治虎對此感觸很深:「因為富含硒元素,有效成份含量高,茶葉銷路越來越好。」唐治虎是張家界古道源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從承包村企茶葉加工廠,到成立張家界古道源茶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壯大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小打小鬧自己幹,到組織228戶茶農成立2家合作社,擁有優質茶園基地1400多畝、年生產能力300噸以上;從率先致富,到帶領462戶1528人共同受益,特別是帶動213戶8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一路走來,唐治虎在茶葉產業道路上堅持了27年。
  • 泡完水的茶葉渣子!你都扔掉了嗎
    那麼問題來了,喝完茶之後的茶葉渣子,都去哪裡了?你隨手把它丟進垃圾桶了嗎?可能你不知道,泡完茶的茶葉渣子魅力也是很大的!功效也不小啊!因為你清洗上面的洗衣液也會費勁,那麼,小編來教你吧!步驟一:準備好一盆清水、茶葉渣子。步驟二:把拖布放進準備好的清水裡,然後把茶葉渣子弄進去。步驟三:浸泡15分鐘。步驟四:15分鐘過後,拿出拖把,就清洗乾淨了。
  • 普洱茶大師的一句話,揭示了茶葉泡不好的秘密!你做對了嗎?
    一餅會說話的茶葉茶葉泡不好是有原因的……普洱茶終身成就大師鄒炳良老師說:普洱茶泡得好不好,重要的是茶有沒有醒好!關於「醒茶」,有時候我和朋友會說,不同種類的茶,就好像不同性格與年齡的女性,想要泡她,當然,要用不同的方式才能激發出她的熱情。越是鮮嫩的茶葉越像芳心初放的少女,只要多「捨得」一些,便可捕獲芳心,醒茶的必要性也就沒有那麼大;反而越陳的茶,就越像歷經煙火的女人,這時候想要抱得美人歸,就需要文火慢燉潤物無聲的不懈追求,醒茶在此刻就顯得無比的重要。
  • 「我的脫貧故事」小茶葉大文章丨黃平縣重安鎮馬場村村民黃壽禮
    在黨和國家扶貧好政策的幫扶下,我不僅順利脫了貧,還成了貴州省黃平縣銀山茶業產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走上了致富路。茶葉生產基地2016年底,我因患腦血管瘤,戴上了貧困戶的「帽子」,心裡很不是滋味。由此,我把馬場村撂荒多年的140畝茶場變廢為寶,並申請得到2019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0萬元,新建了佔地55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房,內設有炒茶鍋、瓶式炒幹機、發酵機、茶葉烘焙機、茶葉理條機、揉捻機、振動冷卻輸送機、茶葉滾筒殺青機、茶葉輸送機、茶葉篩選機等技術設備。這不但破解了我們馬場村茶葉深加工的難題,也為馬場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務實了基礎。
  • Angelababy被註冊成茶葉商標 今天你泡了嗎?
    Angelababy從一個小模特到現在的一線女星,黑料也一直不斷,一直以來Angelababy的演技經常遭到大家的調侃。自從嫁給黃曉明後現在的Angelababy也算是愛情事業雙豐收。不過樹大招風,一些投機取巧的商家,則動起「歪腦筋」,想要通過搶註明星姓名作為商標的方式,變相地獲得明星效應。
  • 青陽著力構建茶葉產業發展新格局
    去年以來,青陽縣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堅持以綠色和有機為突破口,建基地,育主體,優良品,樹品牌,著力構建茶葉產業發展新格局,打好生態牌,走上綠色路,把「小茶葉」做成「大產業」,讓茶產業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 茶葉產業成為河源紫金縣特色脫貧產業、富民產業
    、專業化生產、精深化加工、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融合化發展,使茶葉產業成為紫金具有現代農業特色的脫貧產業、富民產業,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悉,紫金縣累計投入茶產業扶持資金7320萬元,幫扶茶葉產業項目30個,採取為茶葉種植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無抵押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積極引進和培育大型龍頭企業並利用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等措施,吸引了社會資本的關注參與,形成了紫金縣茶葉種植的良好勢頭。
  • 婺江絲雨合作社:小茶葉做出大文章
    昨天,記者在白龍橋鎮農牧場裡見到了剛從城區茶葉市場專賣店裡趕回來的臨江村人趙建平。他一到農牧場的茶葉基地裡,就忙著與工人一起為即將投入使用的名優茶車間修建外圍道路。趙建平告訴記者,1000多平方米的車間投入使用後,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就可以實現名優茶的統一加工、統一銷售,茶葉的品質、價格都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 泡白茶用什麼茶具好?三種常見茶具大比拼!
    使用相同的白茶與不同的茶具,泡出來的茶湯味道會不同。要想泡出一杯好喝的白茶,真的少不了合適的茶具。那麼,泡白茶用什麼茶具好?茶小妹接下來以三種常見的茶具為例,逐一進行分析,談談它們的特點!若茶客覺得茶湯不夠濃,可揭開碗蓋,撩撥茶葉。茶碗敞口大,茶客可直接控制茶水的注水和出湯速度,減少限制。茶託可防止燙手。
  • 鼓了茶農腰包甜了遊客笑容 小茶葉帶動永川全域旅遊發展
    華龍網9月9日9時30分訊(記者 嶽芷亦)「日照雲起時,茶出深山處。每感心中念,最是秀芽仙。」中國名茶之多,數不勝數。但在重慶永川,其特產的永川秀芽則是中國茶葉歷史上難得的珍品。近年來,永川區圍繞永川秀芽發展起來的茶經濟則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不僅將永川秀芽成功申報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還將永川秀芽作為百姓致富的有效途徑。
  • 普洱茶用蓋碗怎麼泡?
    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大力誇讚蓋碗,稱好茶要用蓋碗來泡。蓋碗由於其便捷易操作,泡茶時方便聞香,葉底清晰可見,又不易將茶葉悶熟,所以從古時起就是人們用來泡茶喝茶最常用的茶具,至今已成為功夫泡中除了紫砂壺以外最典型的泡茶用具。
  • 把「茶」泡的好喝的細節
    一杯茶,怎麼泡,看起來容易,實則學問多,工夫大。泡茶的技術掌握得紮實與否,一杯茶就能評判出來。有經驗的泡茶高手,一般都按照這幾個點來把控一杯茶。用高溫水(95~100℃)衝泡茶葉粗老、緊實、整葉的茶。低溫泡茶。水溫在(75~85℃),適合衝泡細嫩的高檔茶,如綠茶龍井茶、信陽毛尖、碧螺春、紅茶金駿眉等。這種水溫泡出的茶,茶色清澈,香氣純正,滋味鮮爽,葉底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