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國慶期間的香港(視頻)和文革在香港之「六七暴動」(珍貴歷史圖片)

2021-01-14 喵咪果園


1971年國慶期間的香港




文革在香港----六七暴動



香港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大陸文革愈演愈烈,中央政府此前確立的長期港澳政策也被激進的「解放香港」路線所取代。1967年5月,親共香港左派在大陸文革影響下,由最初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暗殺、放置炸彈,八歲女童黃綺文及其兩歲弟弟黃兆勳被炸得肚破腸流、死狀至慘,結果51人直接在暴動中喪失性命,超過800人受傷。6月3日及6月10日,《人民日報》兩次刊登支持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的社論。 7月8日,約百名大陸民兵在沙頭角與香港的警察槍戰,衝突造成五名香港警察死亡。香港出現傳言,指北京打算收回香港。7月10日,周恩來傳達毛澤東指示對香港「不動武」。 8月22日,英國駐北京代辦處被紅衛兵放火燒毀。周恩來次日向英國政府道歉。香港市民對暴力行為普遍出現反感。很多不受左派控制的傳媒都反對暴動論,支持政府及警察維持秩序和治安。當中商業電臺節目主持人林彬多次在節目內對鬥委會的目標和行為加以諷刺及貶斥;並以《欲罷不能》為節目名稱,暗諷左派的罷工號召未能成功癱瘓香港。8月24日,林彬離開窩打老道寓所往商臺上班,途中被人伏擊。兩名偽裝成修路工人的兇徒將林駕駛的汽車截停後,放火將林及其堂弟林光海燒至重傷,二人其後死於醫院。《明報》社長查良鏞 (武俠小說作家金庸)亦因為在報章內,明確反對文革及暴動,收到死亡恐嚇而一度離港暫避。真假炸彈繼續在鬧市傷人,直至10月之後方才稍為平息。10月底,政府為提高市民信心及製造太平氣氛,推出本土的香港節,抗衡左派的「十一國慶」及右派的「雙十國慶」,左派則以數百大小真假炸彈阻止市民參加。最後,因為得不到市民支持,到了12月中,周恩來向香港的左派下達直接命令停止炸彈風潮,促成持續八個月的六七暴動終結。 六七暴動可算是香港發展的分水嶺,間接促使當時的殖民政府改善施政。


遊行示威的左派










左派工會工聯會成立各界鬥委會


中銀大廈上的革命標語激發著左派的鬥志



與警員對峙



用石頭和玻璃瓶襲擊警員



著名左派藝人傅奇和石慧遊行支持左派



街頭朗讀《語錄》


 向警察扔垃圾桶


香港商業電臺節目主持人林彬因批評左派暴力行徑在駕車上班途中被縱火燒死


香港商業電臺節目主持人林彬十八樓C座,系香港商業電臺的長壽廣播劇 ,在1968年 7月3號 首播。該劇係為紀念因評論六七暴動,而死於暴徒手的商臺播音員林彬而開,他以前出名敢言。《十八樓C座》也是一樣,藉助劇中人物,向灣仔 「周記咖啡室」發生的事和閒話,諷刺時弊,反映一些香港人的心聲和見解。


林彬被被燒座駕


受傷的市民




動亂中的香港


在1967年12月9日於錦田被槍殺的殉職警員李觀生出殯,家屬悲慟不已。


【圖文來源網際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思考】香港正在經歷「文革」?「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了,​正視歷史!
    正視歷史:香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作者:陳浩泉1967年5月6日,九龍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發生工潮,後來演變成「六七暴動」,震驚中外。過去,香港人甚少再提此事,也許事件太敏感,也許傷痛太深,不願回望。甚至,這一段歷史竟在香港的歷史檔案中消失了!然而,歷史不應忘記,也不能忘記。時至今天,「六七暴動」已屆五十周年,半個世紀已如流水,靜悄悄地逝去,當年親歷六七風暴的少年人,如今也年逾花甲了。是面對現實,正視歷史的時候了。正確地說,是早應打破沉默,正視這一段香港的重要歷史,不讓它被湮滅!
  • 【鉤沉】​香港歷史的轉折點「六七暴動」
    可是很少人知道這一切的來源就是幾十年前的六七暴動,六十年代的香港跟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社會,外國人的高壓統治,殖民者的貪汙腐敗,香港資本主義的貧富差距,社會黑幫盛行等等在香港司空見慣,香港的轉變是驚人的,究其原因還是當年的六七暴動。
  •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繼園臺七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 1967 年香港的「六七暴動」期間,講述了還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一名大學生、單身的母親與年輕女兒,三人錯綜複雜的感情故事。有趣的是楊凡導演在 1965 年於香港定居,兩年後,香港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左派抗爭事件「六七暴動」,楊凡表示這部他籌備十年的動畫長片,正是一封送給香港與電影的情書。
  • 香港故事----「六七暴動」
    1967年,大陸文革愈演愈烈,中央政府此前確立的長期港澳政策也被激進的路線所取代。1967年5月,香港左派在大陸文革影響下,由最初罷工、示威,發展至後期暗殺、放置炸彈,八歲女童黃綺文及其兩歲弟弟黃兆勳被炸得肚破腸流、死狀至慘,結果51人直接在暴動中喪失性命,超過800人受傷。6月3日及6月10日,《人民日報》兩次刊登支持香港左派反英抗暴的社論。
  • 被港英政府鎮壓的香港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5月於香港爆發。
  • 【大事件之:1967年香港暴動】
    上世紀1967年4月13日,香港人造花廠發生一起普通的勞資糾紛,工人要求資方廢除壓榨工人的苛刻條款。在經過20餘天的談判後,失去耐心的資方請港英政府派警察強力介入,打傷百餘名工人,導致矛盾激化,輿論沸騰。隨後,香港左翼團體宣布成立港九各界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以「反英抗暴」為口號,聯合和組織香港各界愛國人士,手持《毛主席語錄》,前往港督府示威抗議。
  • 話當年:1956年香港「雙十暴動」
    對於香港的歷史,很多人都不熟悉,畢竟從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起,香港就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先是香港島,接著九龍,到1898年又擴張到廣東新安縣屬,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新界」,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
  • 特稿:「六七暴動」與反修例抗爭的「前世今生」
    未來形勢不明朗,上述問題的答案,歷史的經驗也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示。      香港示威群眾年輕化的趨勢始於2014年的「佔領中環」運動,暴力化則始於2016年農曆春節的「旺角暴動」。這次示威者口中的「反送中」運動,則是「佔中2.0」和「旺角暴動2.0」版本的複合體。
  • 歷史上的今天1988年12月4日第24任香港總督戴麟趾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1988年12月4日第24任香港總督戴麟趾去世 2013-09-10 16:4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國慶期間香港百業如何?數據來了
    新華社香港10月8日電 受暴力活動影響,「十一」國慶假期來港旅客數量大幅減少,內地訪港人數更是同比下跌56%。香港多個行業生意慘澹,生意額大幅下降。往年深受香港客商和遊客歡迎的「十一」黃金周如今變成了寒冬周。
  • 港片回歸, 「彩虹回聲」中的六十年代香港
    懇請您點擊右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百家號。 滕威2010年2月,香港導演羅啟銳執導的影片《歲月神偷》在第60屆柏林電影節新生代單元的競爭中獲得最佳影片水晶熊獎。儘管水晶熊獎只是由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們投票選出的,但香港電影界還是為此歡呼雀躍,特區政府官員還特意到機場迎接載譽歸來的劇組。
  • 記憶香港,老香港人應該知道的香港歷史大事件
    1920年西環碼頭。1924年滙豐銀行大廈,現在已經成為香港三大銀行之一。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 20世紀70年代香港離島小漁村。近看小漁村,曬了很多鹹魚幹。1934年油麻地。1962年街景。日軍於1941年12月26日在香港島北岸舉行入城儀式,陸軍司令酒井隆(左二)在海軍司令新見政一(左一)陪同下,向在軒尼詩道列隊的日軍士兵敬禮。香港公園。香港皇后大道中段。在香港工作的印度警察和被當街示眾的中國犯人。該明信片1908年由香港寄往英國。香港山頂輕軌。該明信片1914年由香港寄往英國。
  • 本月19日至28日 香港珍貴歷史圖片在廈展覽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何無痕) 為促進福建和香港兩地民眾的互相認識和了解,香港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福建聯絡處於本月19日至28日在市博物館舉辦「飛躍四十載同發展·共繁榮」展覽,展示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要階段
  • 1971年: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成立
    香港保釣運動始於上世紀70年代。1971年1月29日,2000多名臺灣及香港留美學生在聯合國總部外,高呼保釣口號。兩周後,香港教師、學生組成「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1996年是香港保釣運動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年。9月,港人陳毓祥與幾位委員會成員發起首次登島行動,在釣魚島海域跳海示威,其間陳毓祥不幸遇溺身亡。  陳毓祥的身亡,激發了港臺的保釣運動。
  • 香港為何到1971年才廢止《大清律例》?
    說到《大清律例》,聽起來好像是故紙堆了,和何鴻燊又有什麼關係呢?諸君稍坐,聽我慢慢道來。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大清律例》看起來的確充滿著腐朽的氣息。在英國人治下的香港,並沒受到內地風雲變更,該部法律真正意義上的廢止一直到1971年。1842年,清朝與英國籤訂《南京條約》,香港中的香港島、九龍(界限街以南)是割讓給英國,而新界地區(面積最廣大)只是租借,租期99年(到1997年為止),主權仍然屬於中國。
  • 香港"旺角暴亂"案三人"暴動罪"成立:兩人被判三年
    香港區域法院法官今日(7日)下午判刑,首被告楊子軒被判入教導所,次被告羅浩彥及第五被告連潤發各被判監三年。據香港東網報導,5名男被告依次是楊子軒(19歲,運輸工人)、羅浩彥(21歲,運輸工人)、陳紹鈞(48歲,無業)、孫君和(27歲,旅行社職員)及連潤發(26歲,工人)。他們共涉及3項暴動罪,控罪指他們於2016年2月9日,在旺角豉油街,近花園街交界,連同其他人參與暴動。
  • 【記憶香港】香港中環老照片,見證了香港一百年的歷史滄桑
    中環是香港開埠以後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等的發展基地,更是香港的金融和商業中心。百多年來,中環見證了香港的殖民地時代,包括日據時期,也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發展。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1842年,《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 香港電影七小福 香港動作電影史不可或缺的七人組
    香港七小福是京劇名武生于占元20世紀60年代在香港開辦中國戲劇研究學院時所收的7位門生的總稱,是一個戲班。七小福由來源于于佔元在一次京劇表演中,選了元龍(洪金寶當時的藝名)、元樓(成龍當時的藝名)、元彪、元奎、元華、元武(本名周元俊)、元泰七人擔任《七小福》的主角。後來因為演出非常成功,于占元於是藉此組成七小福戲班。
  • 新書推薦 |《香港威海衛警察口述歷史》
    香港威海衛警察,是香港警隊從山東威海市招募的警察,也是香港警隊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側面反映了香港的歷史和社會多元化的特色。香港開埠初期,香港警隊由英警、印警和本地華警組成。20世紀初的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及海員大罷工發生後,港英政府對印警和本地華警產生懷疑,於是到英國租借地威海市招募警員。
  • 香港沙田馬場國慶賽馬日精彩紛呈
    中新社香港十月一日電 香港賽馬會今日下午在沙田馬場舉行國慶賽馬日,本年度首兩場級際賽、加上配合國慶主題、繽紛多彩的文娛表演,令馬場內洋溢著濃鬱的節慶氣氛。  國慶賽馬日的開幕儀式,於中午十二時在沙田馬場亮相圈舉行。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楊子剛與香港賽馬會主席陳祖澤及其他董事主持開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