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告訴你:中國正從「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

2020-12-05 財經空間站

一提到美國居民,一個最直接的刻板印象就是它們特愛超前消費,但是最近幾年,美國開始變了,而中國也緊跟著徹底的變了。

數據顯示,近幾年美國老百姓已經正在陸續存錢。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期間,中國卻和美國反道而行了。

目前,我國已從當年的「儲蓄大國」正在逐步淪為「負債大國」,而下一個美利堅負債帝國,很可能將會是中國。

以往國人愛儲錢,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中國大媽所到之處,更讓銀行家們振奮不已。但如今,中國卻正在淪為「負債大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

自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就開始徹底的變了。

數據顯示,從2008年起,我國居民負債率便開始呈現出了大幅度的飆升。國內居民部門債務佔GDP比重已從17.9%上升到了55.8%。在負債率大幅上升的背後,國民儲蓄率則同步呈現出了大幅度的下滑,國民總儲蓄率從51.8%下降到了如今的44.4%。

從國民儲蓄率走滑坡路,到負債率狂飆,難道國人真不愛存錢,只愛超前透支了?

實際上,從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便成為了世界的另類。在金融危機後,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美、德、英等,幾乎都在力壓槓桿率,但唯獨中國,彰顯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從過去10幾年來看,自慘不忍睹的次貸危機後,美國人民就已經開始慫了。美國的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當前已從08年的高峰值140%,一路下降到了100%。

同一期間,中國的家庭債務卻從08年時的40%,一路飆升到了如今的近120%。在2017年,中國家庭的負債率甚至超越了以低儲蓄率、高負債聞名的美國家庭,站上了「世界之巔」。現在看來,與此說美國由於長年的高舉債很窮,還倒不如說國人更窮。

壓垮國人的房貸

在國人淪為「負債一族」的背後,究竟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據央行2019年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從負債用途看,房貸是家庭負債的基本構成,戶均家庭住房貸款餘額為38.9萬,佔家庭總負債的比重為75.9%。

調查顯示,75.9%的居民家庭將負債用於購房,24.8%的居民家庭用於日常消費,12.8%的居民家庭用於買車或車位,9.6%的居民家庭用於裝修或購買家電等。

綜上可見,近年來或許不是國人不愛存錢了,而是被沉重的房貸負擔壓垮了!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價格為9287元/平方米。同一期間,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這是什麼概念?

這一數據表明,即便一個人每年都不吃、不喝、不消費,他若想買一個100平方米的房子,那至少也要等30年之後。如此一來,網友多有感嘆:「人生最精彩的年華,卻在為房貸而活!」

國人大多已深陷債務牢籠

除了房貸外,令我國徹底從「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的根本原因,還有國人愛上了超前透支消費的多重影響。

現如今,無論是從信用卡市場,還是各類花唄、借唄等消費信貸市場來看,國人大多均已深陷債務牢籠。

據2019年尼爾森發布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顯示,在中國的年輕人中,總體信貸產品的滲透率已高達86.6%。扣除作為支付工具的部分後,中國年輕人實質負債人群已約佔整體年輕人的44.5%。

而截至2019年末,全國信用卡發卡量也已從2010年的1.86億張,飆升到了如今的7.46億張。

目前,在國民負債大舉飆升的背後,我國居民總負債已超過200萬億,人均負債達到了近13萬。

從「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中國只用了短短數十載就超越了美國,站上「世界之巔」。然而這背後,卻暗藏著不少的危機。

截至2020年9月末,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已飆升至907億,是10年前的10倍有餘。而時至今日,社會上對於國人家庭的高負債現狀,已多頗有爭議。俗話說得好:「借貸一時爽,還錢淚汪汪。」

然而,當中國從「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之時,下一個美利堅負債帝國真會是中國嗎?對此,你們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們不再儲蓄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受此影響,我國的儲蓄率在全球常年都處於第一,在去年年底我國儲蓄總量已突破200萬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回顧來看,在2000年我國的儲蓄率已經達到35%,而在2008年該數據則飆升為51%。單獨來看,這數據似乎不高,但是在2005年那會兒,全球的平均儲蓄率只有19.7%左右。
  •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是什麼掏空了國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中國的儲蓄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中國家庭儲蓄率為47%,而到了2018年就僅為36.8%,下降10.2%,我國儲蓄的下降伴隨著債務的激增。
  • 張平:「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 百姓的錢都花哪了?你怎麼看?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 最近,有二組數據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引發了廣泛的爭論。一個是,中國目前的儲蓄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甚至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眾所周知,中國的儲蓄率是世界最高的國家。但令人奇怪的是,近年來中國儲蓄率由過去的50%,跌至現在的45%。中國還有5.6億人在銀行沒有存款。另一個是,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從過去幾乎為零,到近十多年來快速上升。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總負債超過了200萬億,人均負債近13萬元,特別是年輕人群體,負債情況更加厲害,要說國人「全民負債」並不為過。
  • 從存款大國到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2萬,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只不過很少有晚輩能聽進去,但這並不妨礙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喜歡存錢的國家,大多數時候,我國都是存款大國。根據央行在12月9日發布的《2020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底,我國的人民幣存款總額高達212.78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0.7%,按照我國14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15.20萬元。
  • 「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債務高達2萬億,國民的錢去哪了
    文:阿豪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或者對於老一輩的中國人來說「存錢」是一種生活上的重要習慣,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國在存儲方面從一個存儲大國慢慢地開始走了下坡路。存錢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名存實亡的存在,新一代的年輕人更青睞的是那種與時俱進的超前消費。
  • 全民負債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中國老百姓的錢去哪裡了?
    眾所周知,中國民眾是出了名的「愛存錢」,中國也是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儲蓄率一向位居全球前列。數據顯示,2008年時,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1.8%,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近幾年來中國「儲蓄大國」的身邊正在轉變。
  • 14億人負債總額超200萬億,5.6億人存款為0?因這5大現象席捲全國
    伴隨著儲蓄率的下降,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我國的居民負債在不斷地上升。數據顯示,從2008年起,我國居民負債率便開始呈現出了大幅度的飆升,國內居民債務佔GDP比重已從17.9%上升到了55.8%。最近有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200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人均負債超過13萬元。
  • 外貿數據告訴你:中國如何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
    外貿數據告訴你:中國如何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 2021-01-15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負債額達200萬億,中國居民從「儲蓄」到「欠債」,有這五大原因
    再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大,存錢的人多,自然儲蓄率就高。因此中國的儲蓄率一度保持在世界第一的地位。據報告顯示,2008年,中國居民的儲蓄率達到了51.84%。此時的中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儲蓄大國」!
  • 中國成為真正大國了麼? 學者:已淪為文化小國
    通往大國之道  中國青年報記者(以下簡稱「記」):劉教授,我注意到你最近參加了一個有關「大國」話題的討論會,並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發言。「大國」確實是最近幾年一個相當熱門的話題,民眾熱議,學界也關注,圖書出版、電視政論更是風生水起,好不熱鬧。
  • 「全民負債」時代來臨,中國人均負債13萬,未來的90後應該怎麼辦
    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存錢習慣,讓我國銀行迅速積累起了資本,火速發展,並且讓我國成為了「儲蓄大國」,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開始「全民負債」了?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似乎不太願意「存錢」了,中國的儲蓄率也隨之下降了,央行的數據顯示有5.6億人存款都是「0」元。
  •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 中國儲蓄分布圖:收入越高儲蓄越多
    西南財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全國6成家庭有儲蓄,4成家庭沒有儲蓄。家庭儲蓄主要來源於高收入階層,其中,排名前5%的高收入家庭擁有了我國50%的儲蓄。家庭儲蓄主要來源於高收入階層,其中,排名前5%的高收入家庭擁有了我國50%的儲蓄。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我國消費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布而不是消費意願不足。貧困和低收入家庭雖存在較大的消費意願卻無錢消費。
  • 大數據告訴你:全國年輕人的真實負債
    高負債之下,這屆年輕人到底又有多窮呢?平均負債超13萬對於當代社會而言,80後、90後的新一代年輕人已然成為消費主力,而信用消費則是他們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據尼爾森最新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86.6%的年輕人都在使用信貸產品,很大一部分年輕人將其作為「支付工具」,有42.1%的年輕人只使用消費類信貸,並且在當月還清。
  • 新聞資料:我國正從極地科考大國向科考強國邁進
    新華社上海11月12日電(記者 張建松)我國自1984年開展南極科學考察、進入南極條約體系的短短23年中,極地科學考察研究工作已走過了四大步,目前正從極地科考大國向科考強國邁進。    1991年至1995年,我國實施了「中國南極科學考察『八五』計劃」,初步實現了由建站為主向科學考察為主的轉變。    1996年至2000年,我國實施了「南極洲對全球變化的反饋和響應」為重大科學研究目標的「九五」計劃,提升了在南極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影響。
  • 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錢去哪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人的儲蓄習慣開始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透支式消費,不僅儲蓄不了,而且還是負債,據滙豐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0後的人均負債率已達17萬元人民幣,算得上是「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究竟去哪兒了呢?
  • 曾經的世界工業大國,現在淪為末流國家,戰亂對烏克蘭的巨大影響
    在一些軍事武器研發方面,甚至還共享製造和研發的數據。但兩國自從關係惡化後,俄方停止了一系列兩國合作項目,另外在數據和技術方面開始打壓烏克蘭,使得該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造成了不可逆性的破壞。烏克蘭的失業率在動蕩後迅速上升由於國家經濟疲軟,加之就業市場萎縮,越來越多有抱負的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前往西歐和美國等地去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一舉動更加拉大了烏克蘭與歐美國家的發展水平
  • 「負債纍纍」的中國人,到底有多少人還在負債?
    來源:九度視頻我國一直都是世界公認的儲蓄大國,世界銀行每年的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2008年全球的平均儲蓄率為20%左右,而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國民儲蓄率就已經處在35%左右的高位。一邊是高儲蓄,一邊是高負債率。雖然我們沒有專門的部門統計國民負債情況,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小細節中,找尋到蛛絲馬跡。就現在14億中國人而言,我們大概有幾成人是負債的呢?首先我們要定義,我們的負債界限。如果只是計算銀行貸款,佔比自然不會多麼的嚇人。我們今天討論的負債佔比,不只是考察銀行貸款的情況,還有一些信用卡透支、花唄借貸等情況。
  • 中國憑什麼是大國?一份俄羅斯的「數據報告」,讓所有質疑閉嘴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那你就大錯特錯了!首先敢於逼近俄羅斯領空的國家屈指可數,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只有美國和北約戰機會這麼做。其次毫無徵兆地逼近他國領空,一旦雙方發生實質性接觸那麼就是「開戰」。4900多架戰機,也就意味著至少有4900次可能爆發戰爭。
  • 中國3.8億家庭,有多少能拿出50萬存款?央行數據告訴你答案
    那麼,一次性能拿出50萬元的家庭也應該有很多,畢竟我國有錢人那麼多,據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的百萬富翁(按美元計算)人數約172萬名,佔全球總人數8.7%,位居全球第三。根據人口普查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人口已經達到14億,家庭數量約3.5億個。
  • 明明中國人愛存錢,為何負債這麼多?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不管生活條件如何,總要留一部分積蓄放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存款,但是整個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萬元,為什麼明明咱們是很喜歡儲蓄的國家,卻變成了「負債大國」了呢?錢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