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是什麼掏空了國人?

2020-12-16 騰訊網

文/餘周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均收入也開始增加,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到手的錢也更多了,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然而,伴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債務也開始增加,家庭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中國的儲蓄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中國家庭儲蓄率為47%,而到了2018年就僅為36.8%,下降10.2%,我國儲蓄的下降伴隨著債務的激增。據統計,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了200萬億元,如果平均下來,人均負債就高達13多萬元。

要是正常邏輯來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應該越來越好了,負債率應該是下降才對,為何我國家庭負債率反而會一直上升呢?我國為何從一個「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中國人的錢究竟都到哪裡去了?對此不少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了負債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我國通貨膨脹速度還是相對較快的。近十年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產生了很社會矛盾,其中我國的物價上漲速度與工資上漲速度就完全不匹配,大家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工資卻又上漲的不多。因此,一些儲蓄較少、收入較低的家庭更容易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從而導致家庭或個人儲蓄率下降,甚至最終負債纍纍,入不敷出。

其次,隨著近十年來的消費升級,大多數國人都選擇了在大城市買房買車,他們大多數人幾乎都是掏光了整個家庭的積蓄來買房買車,但即使如此還仍然背負著巨額貸款。據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29.8萬億,佔全民債務總額的53.9%,也就是說,全國有一半多的人是因為買房而負債。

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承擔這麼高的債務的,近十年來,房價上升到了一個很多家庭都難以企及的水平,然而,對於那些剛需買房的人來說,又不得不買房安個家,因此他們也只能咬緊牙關攢錢付首付,並且就算付完首付之後,他們此後還得承擔幾十年的房貸。

最後,我國不斷上升的負債率其實也與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有關。隨著當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到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年輕人越來越注重享受,在年輕人中「超前消費」也逐漸開始流行起來。此外,受到如今快捷支付影響,大家看不到實實在在花出去的錢,往往只是一個數字,導致很多人會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而花唄、借唄,以及信用卡的發行也給人們提供了可消費的途徑,如今花明天的錢來享受今天也已經成為了常態。

據調查顯示,進入職場的90後年輕人有近90%的人都是負債纍纍,人均負債到了12萬,其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此外,另一家金融機構也發布了相關消費調查數據:中國90後佔貸款市場的49.31%,在亞洲同齡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有四分之一負債的人都是使用花唄,在3個買手機的人中,差不多就有2個人是使用分期付款每,而每2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沒存款。

對此,也有不少專業人士表示,與購房貸款相比,單純的消費貸款其實更值得人們警惕。與簡單的消費貸款相比,購房貸款更屬於一種投資行為,而當高速增長的債務都是用於消費而非投資時,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也將會更大。這也是當今年輕人需要反思的一大問題。

好在目前我國居民的貸款佔比最大的還是住房貸款,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3月,我國家庭貸款達到了56.5萬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經營性貸款11.8萬億元,消費性貸款44.7萬億元,而在消費性貸款中的住房貸款佔到了30萬億元,其餘則是屬於信用卡、車貸等等。

就此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信貸也都是出自消費性貸款中的住房貸款,由此我們也能發現,其實我國大多數家庭的存款都是被房貸掏空了,也是因為高房價才透支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從而也抑制了我國居民的消費潛力。

一貫主張勤儉節約的我們,在近年來儲蓄率卻在一直在下降,從最初的「儲蓄大國」到如今的「負債大國」,這也讓很多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還要面臨著工作、結婚、生小孩、買房、買車等壓力,似乎讓很多年輕人都覺得不堪重負了。

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雖然我們難以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們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消費,但我們想要減輕自己壓力,讓生活沒有那麼困難,也就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創造更好的收入,此外還必須要督促自己開源節流,理性消費,將花錢在刀刃上,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

相關焦點

  • 大數據告訴你:中國正從「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
    目前,我國已從當年的「儲蓄大國」正在逐步淪為「負債大國」,而下一個美利堅負債帝國,很可能將會是中國。以往國人愛儲錢,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中國大媽所到之處,更讓銀行家們振奮不已。但如今,中國卻正在淪為「負債大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老百姓的錢都去哪了?
  • 張平:「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 百姓的錢都花哪了?你怎麼看?
    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總負債超過了200萬億,人均負債近13萬元,特別是年輕人群體,負債情況更加厲害,要說國人「全民負債」並不為過。也難怪國內不少專家驚籲,越來越多的國民背負起巨額債務,我國已經從「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國民借貸加槓桿要量力而為。可能很多人感到奇怪,在2010年我國還是「儲蓄大國」為什麼在短短的10年之後,卻變成了「負債大國」,百姓的錢都花哪兒了呢?
  • 從存款大國到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2萬,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而國人不同,國人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都喜歡存錢,領到工資後,留下一部分作為生活費後,剩下的錢都存進銀行裡,平日裡見到晚輩,也不忘叮囑存錢的重要性。只不過很少有晚輩能聽進去,但這並不妨礙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喜歡存錢的國家,大多數時候,我國都是存款大國。
  • 全民負債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中國老百姓的錢去哪裡了?
    眾所周知,中國民眾是出了名的「愛存錢」,中國也是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儲蓄率一向位居全球前列。數據顯示,2008年時,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1.8%,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近幾年來中國「儲蓄大國」的身邊正在轉變。
  • 「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們不再儲蓄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受此影響,我國的儲蓄率在全球常年都處於第一,在去年年底我國儲蓄總量已突破200萬億元,成為當之無愧的「儲蓄大國」。回顧來看,在2000年我國的儲蓄率已經達到35%,而在2008年該數據則飆升為51%。單獨來看,這數據似乎不高,但是在2005年那會兒,全球的平均儲蓄率只有19.7%左右。
  • 全國債務總額超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都是儲蓄大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比較愛儲蓄的,比較厭惡過負債生活,最高的時候儲蓄率曾高達55%,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但近年來,卻出現居民儲蓄率直線下滑,從最高時的55%,一下跌至現在的45%。
  • 「全民負債」時代來臨,中國人均負債13萬,未來的90後應該怎麼辦
    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存錢習慣,讓我國銀行迅速積累起了資本,火速發展,並且讓我國成為了「儲蓄大國」,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開始「全民負債」了?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似乎不太願意「存錢」了,中國的儲蓄率也隨之下降了,央行的數據顯示有5.6億人存款都是「0」元。
  • 人均負債13萬?5.6億人無存款,是什麼掏空了老百姓「錢袋子」?
    由於中國人長久以來的習慣以及自古就有的憂患意識,使得中國一度被世界稱為「儲蓄大國」。前美聯儲發言人本·伯南克更是用「儲蓄過剩」這樣的詞語來描述中國這樣的情況。而著名企業家曹德旺更是曾經站出來表示:我們空有人口,沒有消費能力。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 中國13萬的人均負債,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人們的錢去哪了?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前衛,以前的人儲蓄消費,賺了錢之後,也要省著花,花一部分、存一部分!然而,如今的人們,消費觀念卻變味了負債消費,不光是賺多少花多少,甚至賺得錢根本不夠花,要進行負債消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的負債率開始逐漸攀升,而人們的儲蓄率卻開始不斷下滑!
  • 14億人負債總額超200萬億,5.6億人存款為0?因這5大現象席捲全國
    伴隨著儲蓄率的下降,另一個更大的問題出現了:我國的居民負債在不斷地上升。數據顯示,從2008年起,我國居民負債率便開始呈現出了大幅度的飆升,國內居民債務佔GDP比重已從17.9%上升到了55.8%。最近有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200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人均負債超過13萬元。
  • 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錢去哪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人的儲蓄習慣開始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透支式消費,不僅儲蓄不了,而且還是負債,據滙豐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0後的人均負債率已達17萬元人民幣,算得上是「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究竟去哪兒了呢?
  • 家庭負債率逼近日本,90後人均負債12萬,國人越來越窮?
    如果按照日本總人口1.24億人(2019年11月1號)去計算,也就是意味著日本國民人均負債額達到90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萬元)。日本除了國家債務很高之外,家庭負債率並不低,超過了50%,達到了58.6%。縱觀世界各國,有很多國家的家庭負債率都超過了50%,其中就有中國。據《希財網》報導,早在2019年我國家庭負債率就超過了55%。
  • 中國人「負債纍纍」成負債大國,200萬億的債務?錢到底去哪了?
    文:靈文一直以來,國人在「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影響下,都有愛存錢的習慣,無論是百姓還是企業老闆們,都有「居安思危」意識,這也使得中國的儲蓄量位居世界之首。但是,從2018年,國家的儲蓄率卻開始下降。按照14億人口來算的話,人均存款達到了6.5萬元。明明人均存款是在增加的,銀行的儲蓄率卻是在下降的,顯然,這說明現在的國人已經越來越不喜歡把錢存在銀行了。那麼既然錢不放在銀行,現在的人又喜歡把錢存在哪呢?所以問題是,錢去哪兒了?
  • 總負債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老百姓的錢去哪了?罪魁禍首是它
    我國的儲蓄率全球第一,但是總負債金額卻已經達到了200萬億元,相當於人均負債13萬元,這確實有點讓人「膽戰心驚」,一個擁有4成存款的儲蓄大國,為什麼會變成「負債纍纍」呢?實際上,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我認為主要有以下這幾點。首先,有人說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價,是房價掏空了很多人的錢包。實際上我並不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我覺得,最大的問題並不是當下的房價太高,而是因為老百姓賺不到錢。
  • 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據央行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人口近14億,有5.6億人的銀行存款為0,儲蓄率下滑嚴重,而其他的8.3億人口是有銀行存款的,但是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存款,大部分是給子女買房結婚的基金。據了解,中國家庭的負債排亞洲第一,泰國排第二。
  • 負債率暴漲至55%,人均欠債13萬,這5大現象正在席捲中國4億家庭
    文:櫟祐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200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人均債務超過13萬元。許多專家說,我國已經從「儲蓄大國」變成了「債務大國」。為什麼會這樣?中國人「沒錢」?老百姓的錢去哪了?中國社會一直流行一句叫「有土斯有財」,所以無論是國人還是華人都有儲蓄的習慣。
  • 全民負債時代到來!90後人均負債高達13萬,負債過重有什麼後果?
    文:未央根據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我國的居民負債佔可收入比已達到90%,而在10年前還不到35%,它在10年內竟然增長了兩倍多。特別是90後,人均債務約13萬元,基本進入了全民負債的時代。那麼全民負債的後果是什麼呢?具體而言,有以下三點:容易造成金融危機和金融風險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急劇下降,金融機構也面臨破產,股市也將大幅下跌。在過去的20年裡,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發生在2008年。
  • 人均負債12萬!中國人開始「缺錢了」,老百姓的錢都花哪去了?
    為什麼會出現高負債,因為開銷太大與收入不匹配導致的,根據官方統計顯示,有5.6億人的銀行存款為零;另一個是90後負債額是月工資的18.5倍,人均負債12萬。
  • 「全民負債」時代來臨!人均負債已超17萬,錢都被「大風」颳走了嗎?
    隨著社會經濟的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消費觀念也跟著發生了改變,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人們存錢的習慣慢慢發生了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超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就是債務的不斷提升,根據權威數據,中國目前的人均負債已經高達17萬元人民幣,基本上屬於「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被大風颳走了嗎?
  • 「儲蓄大國」淪為「負債大國」?債務高達2萬億,國民的錢去哪了
    文:阿豪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或者對於老一輩的中國人來說「存錢」是一種生活上的重要習慣,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我國在存儲方面從一個存儲大國慢慢地開始走了下坡路。存錢慢慢地變成了一種名存實亡的存在,新一代的年輕人更青睞的是那種與時俱進的超前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