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餘周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均收入也開始增加,生活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到手的錢也更多了,這確實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然而,伴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人們的債務也開始增加,家庭負債率也在不斷上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中國的儲蓄率在逐年下降,2017年,中國家庭儲蓄率為47%,而到了2018年就僅為36.8%,下降10.2%,我國儲蓄的下降伴隨著債務的激增。據統計,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了200萬億元,如果平均下來,人均負債就高達13多萬元。
要是正常邏輯來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應該越來越好了,負債率應該是下降才對,為何我國家庭負債率反而會一直上升呢?我國為何從一個「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中國人的錢究竟都到哪裡去了?對此不少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了負債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事實上,我國通貨膨脹速度還是相對較快的。近十年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產生了很社會矛盾,其中我國的物價上漲速度與工資上漲速度就完全不匹配,大家手裡的錢越來越不值錢,而工資卻又上漲的不多。因此,一些儲蓄較少、收入較低的家庭更容易受到物價上漲的影響,從而導致家庭或個人儲蓄率下降,甚至最終負債纍纍,入不敷出。
其次,隨著近十年來的消費升級,大多數國人都選擇了在大城市買房買車,他們大多數人幾乎都是掏光了整個家庭的積蓄來買房買車,但即使如此還仍然背負著巨額貸款。據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29.8萬億,佔全民債務總額的53.9%,也就是說,全國有一半多的人是因為買房而負債。
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承擔這麼高的債務的,近十年來,房價上升到了一個很多家庭都難以企及的水平,然而,對於那些剛需買房的人來說,又不得不買房安個家,因此他們也只能咬緊牙關攢錢付首付,並且就算付完首付之後,他們此後還得承擔幾十年的房貸。
最後,我國不斷上升的負債率其實也與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有關。隨著當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受到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年輕人越來越注重享受,在年輕人中「超前消費」也逐漸開始流行起來。此外,受到如今快捷支付影響,大家看不到實實在在花出去的錢,往往只是一個數字,導致很多人會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而花唄、借唄,以及信用卡的發行也給人們提供了可消費的途徑,如今花明天的錢來享受今天也已經成為了常態。
據調查顯示,進入職場的90後年輕人有近90%的人都是負債纍纍,人均負債到了12萬,其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此外,另一家金融機構也發布了相關消費調查數據:中國90後佔貸款市場的49.31%,在亞洲同齡中排名第一。與此同時,有四分之一負債的人都是使用花唄,在3個買手機的人中,差不多就有2個人是使用分期付款每,而每2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沒存款。
對此,也有不少專業人士表示,與購房貸款相比,單純的消費貸款其實更值得人們警惕。與簡單的消費貸款相比,購房貸款更屬於一種投資行為,而當高速增長的債務都是用於消費而非投資時,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也將會更大。這也是當今年輕人需要反思的一大問題。
好在目前我國居民的貸款佔比最大的還是住房貸款,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3月,我國家庭貸款達到了56.5萬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經營性貸款11.8萬億元,消費性貸款44.7萬億元,而在消費性貸款中的住房貸款佔到了30萬億元,其餘則是屬於信用卡、車貸等等。
就此數據也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信貸也都是出自消費性貸款中的住房貸款,由此我們也能發現,其實我國大多數家庭的存款都是被房貸掏空了,也是因為高房價才透支了我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從而也抑制了我國居民的消費潛力。
一貫主張勤儉節約的我們,在近年來儲蓄率卻在一直在下降,從最初的「儲蓄大國」到如今的「負債大國」,這也讓很多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還要面臨著工作、結婚、生小孩、買房、買車等壓力,似乎讓很多年輕人都覺得不堪重負了。
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雖然我們難以改變這個世界,而我們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需要消費,但我們想要減輕自己壓力,讓生活沒有那麼困難,也就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創造更好的收入,此外還必須要督促自己開源節流,理性消費,將花錢在刀刃上,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