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負債」時代來臨!人均負債已超17萬,錢都被「大風」颳走了嗎?

2020-12-18 騰訊網

隨著社會經濟的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消費觀念也跟著發生了改變,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人們存錢的習慣慢慢發生了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超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就是債務的不斷提升,根據權威數據,中國目前的人均負債已經高達17萬元人民幣,基本上屬於「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被大風颳走了嗎?

就在前一陣子,央行發布了一份金融穩定報告,我國的居民部門負債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創下了歷史新高,目前的債務水平不但絕對水平高,增長的速度也是全球第一,要知道這個槓桿率在2008年的時候,還只有18%,在短短的10年時間債務就提升到了60%,因此也有人開玩笑中國用10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40年的發展時間。

那麼我國家庭債務飆升,人均已經達到了17萬,而在10年前我國還是儲蓄率很高的國家,達到了50%以上,排名全球第一。很多人都很好奇,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家庭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呢?現在主流的答案是有兩個,第一就是房地產,房貸佔了居民貸款的絕大部分,最近10年,房地產漲幅十分驚人,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在3到5倍,應該說大部分人買房都是依靠貸款的。第二就是消費了,比如現在買車,買手機,外出旅遊都屬於消費,特別是年輕人,分期付款,各種網絡借貸都十分熟悉,就連買個兩千塊的手機,也要從各種網貸平臺借錢了。

不過對於居民債務飆升的問題,國家也已經開始著手整治了,央行在今年就提出將會控制居民槓桿率的增長,目前房價的上漲已經被遏制住了,網貸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全力打擊,銀行的信用卡以及貸款審核制度,也在不斷的嚴謹。我相信,經過這樣的一輪嚴改之後,我國的儲蓄率和負債率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不過有專家就指出合理的負債不是壞事,因為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負債創造了消費,只是負債不能太高,如果太高的話,就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何況債務的這種高增長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根據小編整理出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儲蓄率從2000年的35.6%升至2008年的51.8%,增加了16.2個百分比,居民儲蓄率也增加了9.1個百分比。但是從2008年到2018年10年間,居民債務就提升到了60%,我國也從高儲蓄國家變成了高負債的國家。

知名企業家曹德旺就指出,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儲蓄率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人均負債已經超過17萬,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如果再不控制房地產問題,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消費人群還不到2億人,其實剩下的12億人是沒有高消費能力的,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實際上都是到處借錢來超前消費的。

現在不少中國人都被房貸、車貸纏身,超前消費似乎已經成為現代的一種趨勢,老百姓們為了能有一個屬於自己安穩的家,不惜借更多的錢,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剩下可另外可消費的錢已經不多了。由於物價的不穩定,很多東西的物價都在飆升,讓很多老百姓都表示消費不起,感覺現在的錢已經不耐用,隨便一下子就花得差不多。再加上醫療、教育、未來養老等問題,每月水電費也都是必花的。所以說現在年輕人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在被逼無奈之下,也只能舉債消費了。

相關焦點

  • 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據央行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人口近14億,有5.6億人的銀行存款為0,儲蓄率下滑嚴重,而其他的8.3億人口是有銀行存款的,但是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存款,大部分是給子女買房結婚的基金。據了解,中國家庭的負債排亞洲第一,泰國排第二。
  • 「全民負債」時代來臨,中國人均負債13萬,未來的90後應該怎麼辦
    中國人愛財,但是也守得住財,在存錢這方面,尤其是上一輩人,更是能攢,因為經歷過人間百態,總想著攢點錢,屯點貨,以備不時之需。正是因為老一輩人的存錢習慣,讓我國銀行迅速積累起了資本,火速發展,並且讓我國成為了「儲蓄大國」,但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現在開始「全民負債」了?
  • 全民負債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中國老百姓的錢去哪裡了?
    數據顯示,2008年時,中國居民儲蓄率高達51.8%,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近幾年來中國「儲蓄大國」的身邊正在轉變。中國儲蓄率已連續10年出現下跌趨勢。據央行公布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末,中國儲蓄率為44.6%,與2008年數據相比,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趨勢。與之相對應的國民負債率卻在上漲。
  • 人均負債17萬!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錢去哪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中國人的儲蓄習慣開始逐漸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透支式消費,不僅儲蓄不了,而且還是負債,據滙豐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0後的人均負債率已達17萬元人民幣,算得上是「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究竟去哪兒了呢?
  • 全民負債時代到來!90後人均負債高達13萬,負債過重有什麼後果?
    文:未央根據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我國的居民負債佔可收入比已達到90%,而在10年前還不到35%,它在10年內竟然增長了兩倍多。特別是90後,人均債務約13萬元,基本進入了全民負債的時代。居民的錢去哪了呢?據相關數據顯示,房地產在中國城市家庭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最大,達到78%。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市值約為65萬億美元,遠遠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總和。2018年中國個人房貸餘額為24.9億元,10年前為3.5萬億元,10年新增住房貸款餘額21.4萬億元。那麼全民負債的後果是什麼呢?
  • 中國人均負債17萬,我們的錢跑到哪去了?
    老一輩的人們總是喜歡將錢存起來,以防不備之需,這是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由於京東白條,支付寶花唄等等一系列的支付方式,許多的年輕人更享受這種提前消費的快樂。現在中國人均負債17萬,為何會這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其中的原因所在。誰不想在青春年華就能擁有房子車子,過著不愁吃不愁穿地逍遙快活的生活?
  • 中國進入「全民負債」時代,錢都花哪兒了?
    應該說,並不是2020年中國進入全民負債時代。其實,今年是全民負債進入到極致,將要逐步進入到」去債務、化風險「的時代。實際上,自從2015年以來,中國已經進入到全民負債的時代。負債群體包括70後、80後、90後這三個年齡層面。
  • 中國13萬的人均負債,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人們的錢去哪了?
    在當今社會,人們的消費觀念越來越前衛,以前的人儲蓄消費,賺了錢之後,也要省著花,花一部分、存一部分!然而,如今的人們,消費觀念卻變味了負債消費,不光是賺多少花多少,甚至賺得錢根本不夠花,要進行負債消費。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的負債率開始逐漸攀升,而人們的儲蓄率卻開始不斷下滑!
  • 從存款大國到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2萬,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存糧慢慢地變成了存款。中國人與外國人不同,外國人喜歡透支消費,他們沒有存錢的概念。而國人不同,國人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都喜歡存錢,領到工資後,留下一部分作為生活費後,剩下的錢都存進銀行裡,平日裡見到晚輩,也不忘叮囑存錢的重要性。只不過很少有晚輩能聽進去,但這並不妨礙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喜歡存錢的國家,大多數時候,我國都是存款大國。
  • 人均負債12萬!中國人開始「缺錢了」,老百姓的錢都花哪去了?
    大學生消費金額 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數據情況,每年都在增長,現在網上還有很多的借貸平臺、很多年輕人都想的提前消費,年輕人都覺得來錢太容易了,
  • 「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是什麼掏空了國人?
    據統計,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超過了200萬億元,如果平均下來,人均負債就高達13多萬元。 要是正常邏輯來說,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應該越來越好了,負債率應該是下降才對,為何我國家庭負債率反而會一直上升呢?我國為何從一個「儲蓄大國」變成了「負債大國」,中國人的錢究竟都到哪裡去了?對此不少專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人均負債13萬?實際上,只有「這麼多」人,負債達到13萬元!
    在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為了生活而賺錢,無論你走到哪裡,都離不開錢。每次提到關於「錢」的事情,都會被人們當成一個敏感話題,尤其是之前流傳「人均負債13萬元」的消息,更是讓人們避而不談。這個數字已經比較高了,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負債情況真的這麼嚴重嗎?
  • 全民負債時代來臨 假如銀行停掉了信用卡 我們怎麼辦?
    如今我國目前的負債總人數是7億,這基本上等於全體人民都有債務,在這7億債務人中,有3億逾期未交,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 如今,許多人喜歡在朋友圈中炫耀自己的財富,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這些炫耀背後的是「債務負擔」',這就是提前消費。
  • 全國債務總額超200萬億,人均負債13萬,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
    一直以來,我們國家都是儲蓄大國,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比較愛儲蓄的,比較厭惡過負債生活,最高的時候儲蓄率曾高達55%,遠超其他國家,位居全球第一。但近年來,卻出現居民儲蓄率直線下滑,從最高時的55%,一下跌至現在的45%。
  • 200萬億負債!中國居民平均負債或趕超美國,錢都花哪去了?
    阿里引領的線上消費,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包括螞蟻借唄、花唄的出現,大家都養成了提前透支消費的習慣,很多年輕人工作一年,不僅沒有存到一分錢,反而還負債了很多,如今中國居民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了200萬億人民幣,平均負債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超越美國,錢都花哪去了?
  • 全民負債過重會產生何影響?個人申請破產,欠債就不需要還了?
    不管是誰,肯定都不希望欠人家的錢,畢竟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說的好:無債一身輕。但是現實生活中背負債務的人卻很多,畢竟現在房價很高,基本上買房都需要貸款。那些沒有買房的人雖然身上沒有背負房貸,但是每個月卻需要還信用卡或者是花唄等等。
  • 人均負債13萬?5.6億人無存款,是什麼掏空了老百姓「錢袋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似乎不太願意「存錢」了,中國的儲蓄率也隨之下降了,央行的數據顯示有5.6億人存款都是「0」元。而根據2018年官方出臺的一份《中國城市家庭財富與健康報告》,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居民的負債收入比例已經高達90%,而這一比例在10年前還不到35%。其中90後的人均債務更是達到了13萬元。
  • 張平:「儲蓄大國」變「負債大國」 百姓的錢都花哪了?你怎麼看?
    2010年,我國的儲蓄率超過了50%,而像歐美國家的儲蓄率只有10%都不到。但令人奇怪的是,近年來中國儲蓄率由過去的50%,跌至現在的45%。中國還有5.6億人在銀行沒有存款。另一個是,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從過去幾乎為零,到近十多年來快速上升。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總負債超過了200萬億,人均負債近13萬元,特別是年輕人群體,負債情況更加厲害,要說國人「全民負債」並不為過。
  • 央行揭露58.9萬億負債來源,人均負債4萬,原來是它作怪
    老百姓也喜歡存錢,大家都常說只要老百姓手裡有錢,心裡就不會慌,存錢也就成為了大家的習慣。中華民族本身也不是一個好風險的民族,更多的是主張成家立業,有一個家可以安身立命,擋風遮雨,就不會有過多的追求。相對於追求風險和利潤的資本來說,在中國,完全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 人均負債超百萬?
    來源:九哥財經近幾年,有很多觀點都認為我國儲蓄率出現「斷崖式」下降,居民「囊中羞澀」。事實上,中國近些年儲蓄率和歷史峰值相比,出現下降是真的,但是種種數據都表明了,我國儲蓄率並沒有出現「斷崖式」下降。其實,我國的儲蓄率,不管和發達國家比,還是和發展中國家比,都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數據,2017年我國儲蓄率是47%,遠遠要高於26.5%的世界平均儲蓄率。中國儲蓄率之所以會高於其他國家,處於世界領先位置,還是受文化影響。如果你仔細的觀察,你會發現,亞洲國家的儲蓄率一般都比較高,而西方國家的儲蓄率就沒有那麼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