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大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消費觀念也跟著發生了改變,不知道從什麼時間開始,人們存錢的習慣慢慢發生了改變,取而代之的是超前消費,隨之而來的就是債務的不斷提升,根據權威數據,中國目前的人均負債已經高達17萬元人民幣,基本上屬於「全民負債」了,那麼中國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被大風颳走了嗎?
就在前一陣子,央行發布了一份金融穩定報告,我國的居民部門負債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創下了歷史新高,目前的債務水平不但絕對水平高,增長的速度也是全球第一,要知道這個槓桿率在2008年的時候,還只有18%,在短短的10年時間債務就提升到了60%,因此也有人開玩笑中國用10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40年的發展時間。
那麼我國家庭債務飆升,人均已經達到了17萬,而在10年前我國還是儲蓄率很高的國家,達到了50%以上,排名全球第一。很多人都很好奇,從全民儲蓄到全民負債,中國家庭的錢都到哪裡去了呢?現在主流的答案是有兩個,第一就是房地產,房貸佔了居民貸款的絕大部分,最近10年,房地產漲幅十分驚人,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在3到5倍,應該說大部分人買房都是依靠貸款的。第二就是消費了,比如現在買車,買手機,外出旅遊都屬於消費,特別是年輕人,分期付款,各種網絡借貸都十分熟悉,就連買個兩千塊的手機,也要從各種網貸平臺借錢了。
不過對於居民債務飆升的問題,國家也已經開始著手整治了,央行在今年就提出將會控制居民槓桿率的增長,目前房價的上漲已經被遏制住了,網貸也遭到前所未有的全力打擊,銀行的信用卡以及貸款審核制度,也在不斷的嚴謹。我相信,經過這樣的一輪嚴改之後,我國的儲蓄率和負債率應該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不過有專家就指出合理的負債不是壞事,因為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負債創造了消費,只是負債不能太高,如果太高的話,就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何況債務的這種高增長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根據小編整理出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儲蓄率從2000年的35.6%升至2008年的51.8%,增加了16.2個百分比,居民儲蓄率也增加了9.1個百分比。但是從2008年到2018年10年間,居民債務就提升到了60%,我國也從高儲蓄國家變成了高負債的國家。
知名企業家曹德旺就指出,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儲蓄率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人均負債已經超過17萬,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如果再不控制房地產問題,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消費人群還不到2億人,其實剩下的12億人是沒有高消費能力的,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錢人,實際上都是到處借錢來超前消費的。
現在不少中國人都被房貸、車貸纏身,超前消費似乎已經成為現代的一種趨勢,老百姓們為了能有一個屬於自己安穩的家,不惜借更多的錢,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剩下可另外可消費的錢已經不多了。由於物價的不穩定,很多東西的物價都在飆升,讓很多老百姓都表示消費不起,感覺現在的錢已經不耐用,隨便一下子就花得差不多。再加上醫療、教育、未來養老等問題,每月水電費也都是必花的。所以說現在年輕人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在被逼無奈之下,也只能舉債消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