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BOSS說財經
曾經,存錢是我們最自以為傲的。銀行喜歡大家存錢,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存款。老百姓也喜歡存錢,大家都常說只要老百姓手裡有錢,心裡就不會慌,存錢也就成為了大家的習慣。
中華民族本身也不是一個好風險的民族,更多的是主張成家立業,有一個家可以安身立命,擋風遮雨,就不會有過多的追求。相對於追求風險和利潤的資本來說,在中國,完全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人儲蓄的習慣悄悄開始變了,不但沒有錢可以存,而且開始不斷地向銀行進行貸款。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180度大轉變,他們不再量入為出,根據自己的工資收入去衡量自己的消費行為,而是不斷的通過各種信用卡以及網貸平臺進行透支消費,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代名詞。
而根據最新的中國居民負債率統計,如今中國的居民負債率已經高達58.9萬億,如果平均到每一個中國人頭上,人均負債將達到4萬,中國居民的負債率,在新的一年又創了一個新的高度。
看到這個數字,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難以想像,這麼一說不是每個中國人,身上都背著4萬塊的負債了嗎?那錢都哪裡去了呢?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背了4萬的負債,但是,按平均來算確實有這麼多,雖然那些沒有負債的人就這麼被平均了,但人均4萬的負債也並不誇張。
58.9萬億不是隨意造出來的數據,而是央行根據實際數據統計出來的,央行的數據都是來自各銀行以及各企業的匯總,因此,這個數據絕對真實可靠。如果將這個數據和2008年中國負債率進行對比,足足增長了8.7倍。
中國人向來是一個喜歡存款的民族,為何突然間居民負債率就變得如此高了呢,錢都花哪裡去了呢?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房子。
文章開頭說到,中國都有成家立業的思想,如果沒有一個家,就覺得人的一生終究是在漂泊。而隨著中國房價的不斷上漲,如今買一套房子需要動用到三代人以上的關係,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去借去拼去湊,同時還要銀行巨額的貸款才能達到購房的門檻。
而大家之所以拼了命也要買房,一方面除了房子的居住屬性之外,另一方面則是身邊每一個買房的人身價都得到了增值,城市化的推進也讓大家不斷向城市靠攏。住進城市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不但要承擔每個月的房租,同時,孩子的讀書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房子自然就成了每個家長頭上的一座大山。
現在稍微好一點的縣級城市,房子總價基本都在百萬以上。對於收入微薄的年輕人來說,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拼上30年。更難以想像如今生活以及家庭開支的龐大,所以年輕人買房更是難上加難,貸款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除了買房,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巨額的開支。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對於孩子的培養可以說不惜血本,能投多少,就投多少,能上好的學校就絕不上差的學校。但是孩子教育這個畢竟不能貸款,最多只能去借錢。至於買車,現在一輛車總價不過10萬,和房子一比,相當於不值一提。
所以,如今居民負債率能達到58.9萬億之巨,這個鍋不是甩給房子去背,而是這個鍋本身就是房子的。
本文由BOSS說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平臺、渠道,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