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路過來也讀了一些書,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書,有的書讀過就忘記了;有的書看過後還有些記憶,這就是讀書,要說我最喜歡的書還是讀《論語》。
一是讀《論語》對人的學習有幫助和啟迪意義。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還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些話對學習的道理說的是多麼深刻和言簡言賅。人人都說學習很重要,人人都在忙學習,可在學習的方法和方式上總還存在一些不當之處,有的人只重於讀,而不注重於思,有的重於思,而不重於讀,讀與思兩則脫節了,讀書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讀了孔子《論語》論學習,就會走出學習效果不佳的迷惑,做到讀與思相結合,思與讀相結合,也就是說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做到邊實踐邊應用,邊提高,這樣的學習效果就會更好,更有實際意義,讀書如果只讀不思,不聯繫實際,如此讀書就會讀成為一個書呆子,只有讀與思相結合,如此才能將書讀活、讀懂、讀好了。
二是讀《論語》對做好人有很大的啟迪。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其意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很守信用了呢?對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孔子做人就一個誠信,就是一個忠字,這就是做人的自律精神,如今,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最需要的就是這種誠信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能只是從自我角度出發,只顧自身的利益,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這是一種損人利已的行為,2000多年前的《論語》之所以受到國人的厚愛,就是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當下做人處事都有現實和積極意義的。
三是讀《論語》對做人要有好心態有現實意義。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其意是說:君子飲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安逸,做事敏捷,說話謹慎,向有道德的人學習而改正自己的缺點,這樣可以說是好學的人了。此言此語,句句話都很有現實作用的。
如今不少人活得太累,其原因就是心理不平衡,盲目攀比,與別人比賺錢多少,與別人與住房大小,與別人比小車豪華,盲目攀比,比出了苦惱,比出了心中的不安。現代社會,人與人總會是會有貧富差別的,盲目攀比就會比出苦惱,比出浮躁,正是如此,如果記住將孔子的「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這句話,就會做一個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做一個簡潔的人,做一個平淡的人,做一個守得住寂寞的人,這個社會只要你心中有夢,做好自己,這樣就沒有什麼苦惱了,也就是一種坦然豁達的人生了。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在這個誘惑多多的社會中,一個人要守住自己平靜之心,做最好的自己,讀一讀《論語》如同是一副清醒劑,會使自己少些浮躁,多些平靜;少些攀比,多些自我,如此才能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活得淡然,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