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該鋼軌長0.7米,是整根鋼軌的一部分,上面有凸起銘文 「1902漢陽鐵廠造」。該鋼軌保存完好,呈鐵鏽褐色,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圖二:拆除前的廣安門站倉庫棚架
本文圖片均由周偉提供
本報記者 王曉丹 本報通訊員 霍靜靜
2009年11月的一天,中國鐵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得到消息,廣安門站的倉庫棚架正在拆除,由於這些倉庫棚架是用老鋼軌作為支架並刷以白色油漆改建而成的,因此這些棚架中可能有具備一定文物價值的鋼軌。
這要從廣安門站的歷史說起。廣安門站始建於1906年,是京張鐵路從北京豐臺柳村為起點的第二站,在清末、中華民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發揮著重要的客運和貨運功能。1937年,日本人將它作為貨運站,重新修建了貨運倉庫,而倉庫的棚架就是用廢舊鋼軌搭成的。
中國鐵道博物館的兩位工作人員趕到廣安門站時,施工人員正在拆除鋼軌,倉庫棚架已基本拆除完畢,一部分拆下來的鋼軌已被運走。他們仔細翻看被拆除的鋼軌,其品種之多、年代之豐富出乎他們的意料,這其中有1896年英國造鋼軌、1902年德國造鋼軌、1939年日本造鋼軌……但他們沒有發現具有較高價值的鋼軌。為此,他們決定繼續追尋那些已經被運走的鋼軌。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尋找,他們終於在北京亦莊一個廢品收購站裡找到了這批鋼軌。此時,天色已晚,他們加快速度仔細翻看這些沉重的鐵傢伙,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這時,近處的一根老鋼軌引起了他們的注意,經仔細辨認,這是一段漢陽鐵廠1902年製造的鋼軌,他們感到驚喜萬分。稍有遺憾的是,這根鋼軌僅剩短短的一節。後來,經過協商,這段鋼軌被中國鐵道博物館收藏,並在正陽門館展出。
中國鐵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這段鋼軌進行了研究,初步分析這段鋼軌可能是修築盧漢鐵路時使用的。首先,鋼軌的長度和質量都不同於其他物品,因此從南方運輸到北方的可能性很小,當時北方大批量使用鋼軌的鐵路只有盧漢鐵路和京張鐵路,但京張鐵路是1905年才開始修築的。其次,漢陽鐵廠為盧漢鐵路提供了大量的鋼軌。
這段鋼軌的製造廠家和年代比較清晰,對於研究早期鐵路工業有很大的意義,是中國清末近代工業起步的有力證據,見證了中國近代實現用自造鋼軌修築鐵路的工業化進程,本來可以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專家組成員也認為它可以被評為國家一級文物,但這時中國鐵道博物館又徵集到了漢陽鐵廠1899年製造的一整根鋼軌,因此這根1902年漢陽鐵廠造的鋼軌最終被定為了國家二級文物。
記者手記:這段鋼軌來得既意外又幸運,用中國鐵道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這段鋼軌是因為和他們有緣才被他們「撞」到的。其實,這偶然中也透著必然。正是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真負責的態度和窮追不捨的精神,這段重量級的鋼軌才會最終被徵集到博物館裡,否則,它早已化為一灘鋼水。這給了我們博物館工作人員和廣大鐵路職工一個提醒:多留心,別讓有價值的鐵路文物從我們身邊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