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亦官亦商,左右逢源,是商道天才,也是末路志士

2020-11-14 人物專刊

在風雨飄搖,內亂外困的晚清道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836年,距震驚中外的鴉片戰爭爆發僅剩四年。剛剛為父親守孝一年的胡雪巖離開了生活 了十三年的家鄉安徽省徽州績溪縣湖裡村,孤身一人千裡迢迢前往杭州謀生存。這對一個只有13歲的孩子來說或許很殘酷,但是在當時的徽州,卻是家家戶戶常見的選擇。

徽州

素有「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之稱的徽州,人口和可耕地面積比例嚴重失衡,據統計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徽州一府六縣人口猛增竟高達247萬之多。據《徽州府志》描述,徽州耕地嚴重不足,人均耕地不到一畝,在那個畝產糧食只手可量的年代。本土糧食奇缺,完全依賴浙江、江西兩省運米接濟,時言:「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飢色;三日不至,有餓殍;五日不至,有晝奪」。人多地少,食不餬口,對家貧且無地可耕的胡雪巖來說,毅然走出徽州,外出經商,是他不甘於宿命的選擇。


胡雪巖最初在一家錢肆當學徒,活絡的頭腦加上他獨到的眼光,深得其于姓主人的信賴,以至於沒有子嗣的主人在其臨終前,竟把錢莊家產全贈給了胡雪巖,這一筆不菲的財產從此成為其經略商海、富甲天下的起點。


"一切都在變,只有人性不變「,胡雪巖縱橫商場、官場而遊刃有餘,對於人情世故的把握,使得跟胡雪巖打交道的官大佬、商大亨無不對之信賴有加,浙江巡撫王有齡更是與其私交甚重,以兄弟相稱,放眼中國歷史,能與一方要員有如此感情的商人,屬實令人咂舌,在王有齡任湖州知府、杭州知府期間,胡雪巖開始以後來的巨無霸』阜康錢莊老闆的身份代理湖州公庫,在湖州辦絲行,用湖州公庫的現銀扶助農民養蠶,再就地收購湖絲運往杭州、上海轉賣變現, 最後再交由浙江省」藩庫",從中不需要交付任何利息而獲利豐厚。由於王有齡的鼎力相助,胡雪巖生意越做越大,除錢莊外,他的絲行、中藥、茶業、當鋪遍及江浙地區,而他本人也成為徽州商人的翹楚。時人曰;"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胡雪巖


但是胡雪巖真正發跡卻是從結識了左宗棠才開始的,晚清時期,外有洋人經濟掠奪、軍事威懾而虎視眈眈,內有太平軍、捻軍、新疆亂軍而不得安寧,乃清王朝三百年統治未有之亂局,然早已沒有康乾時期平臺灣、平噶爾丹、雅克薩之戰、平準噶爾、戰緬甸、平廓爾喀的底氣與自信。國庫空虛,昔日八旗精兵的墮落,使得大清朝無力支撐戰爭的龐大後勤支出,晚清洋務名臣左宗棠領兵準備平定新疆阿古柏勢力時,清政府竟然拿不出錢來發軍餉、買糧草。光是出關糧運經費每年就需白銀二百多萬兩,加上西徵軍官兵餉銀,每年超八百萬兩白銀的支出。


財務的窘迫讓經歷無數戰場廝殺的左帥也無計可施,心力憔悴之際胡雪巖找上門來,他親自出面,聯合眾多商賈與洋人財團借外債,東奔西走、日夜斡旋。終於以江蘇、浙江、廣東海關收入為擔保,為左宗棠西徵籌得第一筆二百萬白銀借款,開中國政府商借外債先例,胡雪巖憑藉自己多年的商業信譽,抵上自己的商業生命,嘔心瀝血先後四次出面向滙豐銀行等英國財團借回白銀總計1595萬兩之巨,徹底解決了西徵大軍後顧之憂。左宗棠後來稱讚為;"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左宗棠故居


在跟隨左宗棠的20餘年裡,胡雪巖成為前者的錢袋子,平新疆、戰太平軍,一直當他的採運官,為之籌措錢糧、軍餉,功勞不可謂不大。不過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依仗左帥權勢,胡雪巖在各地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成為信用最好、實力最強的的徽商錢莊,各產業資產最高達2000萬兩以上,擁有土地萬畝,短短20年一躍成為全國首富。後來在左宗棠創辦著名的福建船政局時,所有購買外商機器、軍火事務便都是由胡雪巖一手操辦,今天我們在「中國船政博物館」,開門可見三尊銅像,分別就是左宗棠、沈葆楨、胡雪巖。超眾的商業直覺、注重誠信、為人圓滑、處事周全,在急速賺錢的同時深得朝廷信賴,被增授布政使銜江西候補道,從二品紅頂戴,「紅頂商人」由此而來,還是清朝300年來唯一一個被賜穿黃馬褂的商人,在重農賤商的封建王朝,無疑是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己見。


清光緒四年(1878年),55歲的胡雪巖成立「胡慶餘堂」藥號,正式營業。在其全盛時期開辦的「胡慶餘堂」將他救死扶傷的對象範圍擴大到全天下的百姓,在胡雪巖的主持下,胡慶餘堂推出了十四大類成藥,並免費贈送闢瘟丹、痧藥等平常百姓家必備的太平藥,並早早地在讀者眾多的《申報》上大做廣告,使得胡慶餘堂在未開業就聲名遠播。前期的投入換來的是成倍的利潤,而他的這種營銷手段,放在百年後的今天,也不為過時,甚至成為商品上市銷售的主要手段之一。


胡慶餘堂


胡慶餘堂以其精湛的製藥技藝和獨特的人文價值,贏得了「江南藥王」的美譽,短短幾年時間資本就達到二百八十萬兩之多,與當時的北京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南北相呼應,有著「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的稱號。在胡慶餘堂裡,許多匾額都是朝向外掛的,方便顧客看到,唯獨「戒欺匾」對內而掛,是給員工所看,上面有胡雪巖親筆所寫:「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唯願諸君心餘之心。採辦務真,修制務精......」。


發跡後的胡雪巖也極其熱心慈善事業,曾多次向直隸、陝西、河南、山西等旱澇地區捐款賑災,到光緒四年(1878年)。除了胡雪巖捐運給西徵軍的藥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已達二十萬兩白銀。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胡雪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贊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汗馬功勞,鮮為人知,胡雪巖還曾兩渡日本,高價購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可見胡雪巖在商人逐利的頭腦外,還有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拳拳愛國之心。


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從容遊走於官場、商場之間,挾官勢而謀私利,在其商業運作中,「阜康錢莊」是他的商業帝國的基石,與其他的錢莊不同,「阜康錢莊」有兩大特殊的資金來源;一是數額龐大的委託理財,主要為官員、商人的利益輸送服務,《異辭錄》記載,胡雪巖錢莊遍及大江南北,因信用極好,資金雄厚,官商存錢於阜康動輒數萬,可見一斑。二是巨額公款,包括「西徵借款」、創辦船政局資金等其他公款。如當今各銀行的模式一般,胡雪巖對這筆巨款進行時間上的巧妙騰移挪用,形成低成本或無成本的資金庫。這兩大資金來源,是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成就了胡雪巖名滿天下的商業傳奇。


回顧晚清的動蕩時局,清政府腐敗無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戰爭失敗。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侵華戰爭......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籤訂,對外完全喪失自信。作為中國近代商業人士更能感受到這種恥辱,一方面,商人群體在與外商打交道過程中,接觸到更多新式、先進的事務,深嘆中外之間巨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主權的喪失,政府官員的無知頑固,在晚清這條四處漏水的大船上,近代企業家飽受外商欺凌之苦。以絲業發家的胡雪巖,更是目睹外商壓低生絲價格,抬高成品廠絲,從中賺取暴利,興旺百年的江南紡織業迅速沒落,昔日富甲一方的絲商們頓時都成為「病象瘦牛喪家狗」。全國創造的財富大部盡入洋人之手,面對此景,極具民族氣節的胡雪巖不甘外國人的欺行霸市。決定傾自己全部的財力與之一搏。


晚清上海街景


百年企業史上,一場中外大商戰爆發了,然而,無數事實證明,一個弱小的國家根本就無力保護自己的子民。處於優勢一方的胡雪巖眼看就要贏得這一場揚眉吐氣的經濟戰爭時,「天象」大變,一是中法爆發戰爭,法國海軍與清帝國唯一的現代化海軍福建水師在福建馬尾決戰,中外差距昭然於世,由左宗棠、胡雪巖籌建的福建水師全軍覆沒。法國軍艦直抵上海吳淞口,市面巨變,金融危機突然爆發,胡雪巖的根基阜康錢莊受到「倒逼」之危。二是在胡雪巖處於絕境時,另一個洋務派大臣李鴻章不但沒有給予幫助,反而與其手下心腹盛宣懷大肆擴散胡雪巖失敗即將破產的謠言,並故意拖延朝廷應還給阜康錢莊的借款,各地官僚竟提存款,群起敲詐勒索。1883年12月5日,面對內憂外困的局面,被譽為百年不出世的商業奇才胡雪巖已無力回天,悽涼宣布破產。


胡雪巖少時離家異地打拼,歷經辛酸,一生跌宕起伏,到頭來傾家蕩產。觀胡雪巖生平,素敢任事卻不避嫌怨,智信任勇且深明大義,是商道天才也是末路志士。魯迅評價;「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商人」。

相關焦點

  • 紅頂商人胡雪巖:商亦有道,亦不外乎人道!
    胡雪巖,從一個家徒四壁的窮小子到商業巨賈,可謂一段傳奇。他也被奉為商聖,後人不斷研究他的經商之道,以期從他的經歷和經商之道中汲取營養,成就自己的事業。不可否認,胡雪巖的經歷以及成就的確值得後人的研究,但是細微之處方見大道,為商先為人,這才成就後來的胡雪巖。
  • 金瓶梅中的官場文化,西門慶亦官亦商,金銀鋪路買的是幾品官?
    杜淳版西門慶西門慶算是亦官亦商的官場「奇人」,出場伊始二十六歲,不過破落地主後代,經營一間生藥鋪,並不豪橫發達。短短六七年間,卻攀附權貴,左右逢源,情場得意之時,也攫取了大量的財富和地位。這說明西門慶不光是色慾燻天的登徒子,作為一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社會人「,不但在經商上有其過人之處,在為官之道上也有其出奇制勝之道。
  • 天道酬勤、地道酬德、人道酬誠、商道酬信
    誠,是做人基本價值的追求,也是為人的底線。「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商道酬信商道酬信,出自《論語》:「民無信不立」。經商講求誠信之道,方能在商場得到回報。投機取巧只能得意一時,終不是長久之計。
  • 他是中國近代亦官亦商第一人,最高官至從一品,創造11項第一
    李鴻章曾說他是「一手官司印,一手算盤,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盛宣懷作為官二代,久隨父親經歷官場,耳聞目染了處世方法。這為他日後成為官商,做好了基礎。最高官至從一品的郵傳部大臣盛宣懷所創第一,涉及領域極多。多是因為當時緊缺,盛宣懷就去辦。
  • 為何為商必看胡雪巖?胡雪巖有那些我們今人可學習之處?
    胡雪巖畫像胡雪巖,晚清著名商人,亦官亦商,捐官至二品,因助左宗棠西徵有功,慈禧賞穿黃馬褂其母被封一品誥命夫人胡雪巖也因此能戴紅頂戴。被時人譽為紅頂商人,胡大財神。胡雪巖少年時期可謂歷經波折,其父早逝,家貧如洗,與母親相依為命,自小給地主家放牛後長大到了十三歲又去信和錢莊裡打雜,每天的任務就是打掃衛生,處理別人的排洩物。因為勤勞能幹三年之後變成了正式員工。每天跑腿收債,胡雪巖收的一手好債,沒有他收不來的老賴。
  • 從商別學胡雪巖
    胡雪巖的身家,一度高達白銀二千多萬兩。史載:「(胡雪巖)私財亦二千萬。」放在十九世紀末的全球來看,這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胡雪巖死後被抄家時,官府發現曾經富可敵國的胡家,「所有家產,前已變抵公私各款,現人亡財盡,無產可封。」胡雪巖死後埋葬在杭州城外鷺鷀嶺的荒山亂石之中,不為人知,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才被發現。
  • 河南商丘 亦王亦商的王亥
    商祖祠位於商丘華商文化廣場內,是為紀念商祖王亥所建,商祖祠景區是以紀念和宏揚「三商文化」為主題的一個文化景區。王亥是中華商業始祖,也是舉辦國際華商文化節的核心理由,所以,王亥塑像的設計和製作就顯得異常重要。
  • 一代商聖-紅頂商人胡雪巖
    曾被慈禧太后賞賜頂戴,官居二品,賞穿黃馬褂。這就是紅色頂戴「紅頂商人」的來歷。在胡雪巖全盛時期,民間曾流傳「當官要看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縱貫胡雪巖的一生,從腹不裹食的布衣草民奮鬥到全國最大的商賈大亨,除了天生具有經商基因,膽大心細,富有前瞻性,精於算計、左右逢源的中庸之道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 為商必讀胡雪巖,他一生極富傳奇性,除才幹非凡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他開辦胡慶餘堂中藥店,後入浙江巡撫幕,為清軍籌運餉械,1866年協助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後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大借外債籌供軍餉和訂購軍火,又依仗湘軍權勢,在各省設立阜康銀號20餘處,並經營中藥、絲茶業務,操縱江浙商業,人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胡雪巖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迅速發跡。
  • 廣東潮州市饒平縣人民政府原副縣長廖利興被雙開:亦官亦商,搞權錢...
    經查,廖利興理想信念喪失,紀法意識淡薄,亦官亦商,搞權錢交易,將公權力變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收受禮金、濫發津補貼、用公款購買贈送禮品,超標準、超範圍接待並藉機大吃大喝;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違反廉潔紀律,違規經商辦企業,從事營利性活動,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為其親屬的經營活動謀取利益,默許他人為其家鄉宗祠捐資
  • 胡雪巖——紅頂商人
    摺疊亦官亦商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6歲的胡雪巖結識"候補浙江鹽大使"王有齡,挪借錢莊銀票500兩銀錢,幫王有齡補實官位(此故事來自高陽小說,有專家指出歷史上王有齡並非因胡雪巖的五百兩白銀的資助而起家,此為小說家杜撰而已,因此有待考證),事發
  • 富可敵國的巨商胡雪巖,為何最後身敗名裂,一無所有?
    清末流行一句:當官當學曾國藩,經商必學胡雪巖。也是現如今蜚聲政商兩界的至理箴言。曾國藩的思想和智慧人們爭相拜讀;胡雪巖的商海沉浮為藍本的商道,更是當代企業家念念不忘,並汲取營養、剖析自我、引以為戒的鏡子。
  • 龍江銀行原行長關喜華被開除黨籍:濫權妄為,亦官亦商
    關喜華身為國有金融企業黨員領導幹部,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黨紀國法,濫權妄為,亦官亦商,大肆侵吞國有資產,把貸款審批權力作為謀取個人利益的籌碼,大搞權錢交易,嚴重破壞金融市場秩序。其行為已嚴重違紀違法,並涉嫌貪汙犯罪、受賄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
  • 生財有道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竟有一特殊癖好,令人難以啟齒
    13歲的胡雪巖就開始孤生外出闖蕩,從掃地、倒尿壺的雜役到錢莊的繼承人,之後成為晚清時期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不得不說,胡雪巖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紅頂商人胡雪巖亦官亦商,在商場上,他生財有道、富甲天下,魯迅先生曾評價他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商人";在官場上,他官居二品、掛布政使銜並賞穿黃馬褂,晚清重臣左宗棠更稱其為"實屬深明大義,不可多得之員" 然而他的結局卻讓人非常出乎意料,胡雪巖最後是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 絕世豪商胡雪巖:先做人後做事的「五字商訓」
    胡雪巖一生傳奇,但讓人最受啟迪的是他的「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神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幹;鬼為心機,手法活絡,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胡氏的「五字商訓」,言簡意賅,字字如璣,道出了一個大商家的心路歷程,同時也顯示了一代豪商的非凡魄力。
  • 「紅頂商人」胡雪巖被處理後,他的後代怎麼樣了?
    「紅頂商人」胡雪巖被處理了以後,他的後代們倒是沒什麼影響。只不過因為胡雪巖留下遺言,不許經商,不許為官,所以胡雪巖的後人們有的在朝文學方面發展,也有的從事教育行業,就是沒有為官還有經商的。說起胡雪巖來,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陌生,他是晚清時期的商業巨佬,亦官亦商,憑藉自己出色的能力成為一位「紅頂商人」,但是他的結局卻並不是很好,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胡雪巖死了以後,他的後代們都怎麼樣了。第一,胡雪巖留下遺言,不許後代經商,為官。
  • 胡雪巖的商道:虧本生意要搶著做!心腹:難怪東家能成世界首富
    其劉慶生是胡雪巖錢莊裡的夥計,人很聰明伶俐,但是對胡雪巖在商業上的一些「迷惑」決策,總是弄不明白。胡雪巖為何能一眼就認出這些富商顯貴家的女眷?有些生意即使再賺錢,我們也是打死都不能做的,有底線,你才能能被自己的合作夥伴尊敬,生意才會越做越紅火。本來就聰明的劉慶生聽完胡雪巖的回答,簡直如醍醐灌頂般,立刻恍然大悟。胡雪巖的這番分析,不可謂不老到、深刻,立竿見影的便把劉慶生折服,收做心腹。自此劉慶生始終堅信胡雪巖的商業判斷,成了幫助胡雪巖在商界縱橫睥睨的左膀右臂。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另一面:除了生財有道,還有個男人都喜歡的愛好
    胡雪巖的一生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荒唐,曾幾何時,他也只是個破落戶,但是他抓住機會,後來成了紅頂商人,然而命運終究還是給他開了個玩笑,在數次博弈當中,胡雪巖屢屢失利,最後兩袖清風的離開了人世。儘管最後的結局慘澹,可是胡雪巖作為徽商的代表人物,晚清時期,他在商界的地位絕對是不可撼動。
  •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另一面:除了生財有道,還有個男人都狂熱的愛好
    胡雪巖的一生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荒唐,曾幾何時,他也只是個破落戶,但是他抓住機會,後來成了紅頂商人,然而命運終究還是給他開了個玩笑,在數次博弈當中,胡雪巖屢屢失利,最後兩袖清風的離開了人世。儘管最後的結局慘澹,可是胡雪巖作為徽商的代表人物,晚清時期,他在商界的地位絕對是不可撼動。
  • 清朝巨富胡雪巖,臨終叮囑把壽衣撕角叫給一個人,意欲何為?
    沒多久,於掌柜一走,喪事辦完,胡雪巖就正式接手埠康錢莊,成為了新老闆。此時的他對錢莊整個流程運作已是相當熟練,各方商人、上層人物知道後,亦紛紛與胡雪巖交上了朋友。胡雪巖就借住他們的關係,漸漸涉足各界交際圈,結識不少官商人物。每次,他與朋友相聚,都出手闊氣,總搶著付帳,不時還送禮物給別人,為此胡雪巖的朋友便越積越多,人脈亦越來越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