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去世留下30萬,婆婆平分給兒女,兒媳拒絕:女兒不該分家產

2021-01-09 壯壯大姑講故事

01

俗話說「養兒防老」,在傳統老觀念中,父母通常把家產交給兒子繼承。生兒子,除了是完成傳宗接代的家族使命,更是想為將來的養老,尋求一個保障。

如今男女平等,很多人的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生孩子時不再盲目在乎性別。並且如果家庭條件允許,會考慮生二胎,一來解決獨生子女的孤單問題,二來減輕一個孩子贍養父母的重擔。

倘若能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那便更圓滿了。那些思想開明的父母,在對子女的感情分配上非常注意,本著不偏不倚的原則,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心裡產生落差。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長大的兄弟姐妹,通常相親相愛不分彼此。然而隨著各自結婚組建小家庭後,另一半的介入,會潛移默化影響著親情。有些女人眼皮淺,認為公婆的家產將來是要由自家來繼承,生怕被大姑姐小姑子分走一杯羹,這種自私的想法,造成了親情的生分。

02

林佳父母早些年騎三輪車走街串巷賣水果,一兒一女就是他們奮鬥的動力。哥哥比林佳大3歲,處處讓著她,兄妹倆感情非常深厚。後來哥哥談對象,家裡拿出全部積蓄給他在城裡買了套房子,林佳連壓歲錢都奉獻出來了。

千盼萬盼,終於把嫂子盼過門,林佳卻發現嫂子是個挺難纏的女人,處處管著哥哥,每月只給他200塊零花錢。看著哥哥花錢縮手縮腳,林佳於心不忍,經常從微薄的工資裡拿幾百接濟他。

後來林佳出嫁,父母本打算給10萬塊錢壓箱底,嫂子知道後大吵大鬧,哥哥則一聲不吭。考慮到嫂子有孕在身,父母最終沒敢付諸行動,而是聽從兒媳意見,置辦了一些不值錢的嫁妝,松松垮垮裝了一車。

林佳能夠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婚後照常盡孝。林佳婆家在農村,婚後夫妻倆一直租房住,但是手頭再緊,每次回娘家她都要買一些牛奶營養品。而嫂子非常不客氣,只要看到了,就會說恰巧她的喝完了,順手給拿走。

03

侄子出生後,嫂子更是揚眉吐氣,她知道公婆手裡有點養老錢,生怕私下貼補給小姑子,一家三口便搬回婆家住。期間嫂子曾提出公婆年紀大了,手裡放太多錢不安全,讓公婆把存摺交給她保管。公婆做了半輩子生意,當然知道錢的重要性,他們拒絕了兒媳的好意。

這件事令嫂子懷恨在心,認為一定是小姑子從中挑唆,公婆才不願意相信她。之後林佳再回娘家,嫂子總是冷言冷語,林佳受不了挖苦,她發現哥哥被嫂子管得服服帖帖,每當嫂子胡攪蠻纏,哥哥總是縮在一旁不敢吭聲。擔心父母夾在中間難做人,林佳只好輕易不再登娘家的大門。

和公婆同住,嫂子從不掏一分錢生活費,心安理得啃老。然而在公公患重病後,她為了不伺候,立馬搬回自己小家不露面。見母親一個人日夜照料實在忙不過來,林佳心疼,去找哥哥理論,可是哥哥怕老婆裝慫,於是在醫院陪護的任務,就落到林佳夫妻身上。

兩個月後,父親最終還是撒手人寰,母親受不了打擊也病倒了,林佳衣不解帶在病床前伺候開導。在那段艱難時光,林佳的陪護令母親感到一絲欣慰,相比下,兒子兒媳的所作所為讓她感到寒心,她開始意識到養兒防老這條路恐怕行不通。

04

老伴去世留下30萬,婆婆心生一計,打算用這筆錢試探兒子和女兒。她把全家召集到一起,假意說自己腿腳不中用了,想把手裡的30萬平分給兒子和女兒,以後在兩家輪流養老。

聽了這話,林佳夫妻倆明確表示,讓婆婆安心地把錢留在手裡傍身,他們不要,但是隨時歡迎婆婆去家裡住。兒媳態度則不同,她大聲責怪婆婆老糊塗,自古家產都是傳男不傳女,女兒壓根不該分家產。婆婆要是敢分一半給小姑子,她就讓兒子不認奶奶。

婆婆聽了並不氣惱,她笑著說兒子都指望不上,孫子更不敢奢望了。既然兒媳不願意分家產,那麼就聽她的不分了,以後自己就用這筆錢養老,從中每月拿出5000塊錢,僱女兒給她做保姆,家裡的房子空著也是空著,就讓女兒女婿搬回去住,這樣也方便照顧。至於兒媳,她就不麻煩了。

就這樣,婆婆將計就計,總算自己做了一回主。其實經歷過生死,她早已看開了,與其被養兒防老的老觀念牽著鼻子走,倒不如灑脫一些,兒子女兒無所謂,誰孝順到時候家產就留給誰,一切交給時間去證明。

05

很多老人都在意養老送終這個問題,心裡總覺得有個兒子,將來就有了依靠的資本。然而事實上,有些家庭婆媳關係不和睦,兒子在兒媳面前根本不敢表現出對老人的關心,即便將來真的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日子過得也是縮手縮腳。

可是有些老人,在看明白一切後,依舊在討好兒子兒媳,所有好處都留給他們,甚至卑微到去做帶薪老保姆。如此放下尊嚴,謹小慎微地順從,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妥協,因為養兒防老是他們親手編織出來的夢想,哪怕明知道是自欺欺人,也不願醒來。

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子的家,而兒子的家未必是父母的家。所以說,人到晚年,手裡一定要有積蓄,把錢都給兒子,等於是自己斷了自己的退路。更不要將兒子女兒區別對待,倘若因為厚此薄彼造成老無所依,那將是怎樣一種悽涼。

同時,孝順是做人最基本標準,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修行。身為兒女,理應在成年後給予父母愛的供養,善待父母,因為那是我們唯一能夠回報的。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婆婆生病兒媳喊工作忙,女兒請假伺候,分家產兒媳:出嫁女兒沒份
    沒有誰能只享受權利,卻不履行義務。尤其在婆媳之間,兒媳享受了婆婆的家產,那麼就應該履行照顧婆婆的義務。如果兒媳不願意照顧婆婆,那麼財產也不應該全都分給兒子一個人。羅阿姨覺得很心痛,結婚前還聽話孝順的兒子,怎麼和兒媳婦結婚後,卻開始變得冷漠自私?究竟是兒子變了,還是兒媳婦帶壞了兒子?
  • 「你命硬,剋死自己丈夫和公公,不配分房子!」婆婆說完這番話,兒媳...
    然而丈夫和公公在一次外出談生意的途中遭遇車禍,兩人在同一天去世了。這個家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張女士的肩上,她一邊要照顧尚未成年的孩子和身體每況愈下的「後」婆婆,一邊還要盯著廠子裡的生意。 好不容易熬到女兒長大,張女士也攢夠了錢在城區買房搬離了老家,把老房子留給了「後」婆婆單獨居住。
  • 公公住院,婆婆叫兒媳留下守夜,公公直接罵她不要臉
    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婆婆看不慣兒媳的例子存在的,大部分情況都是婆婆覺得兒媳配不上自己家,或者是覺得自己兒子優秀,值得更好的女人,往往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婆婆自我感覺太良好了。這種婆婆就是典型的拎不清,張倩就遇見過這樣的事情,咱們現在家就去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 婆婆:花20萬娶你,給我當保姆合情合理,兒媳:這是30萬,不伺候
    ,古時候崇尚出嫁從夫,出嫁後的女孩基本和娘家斷絕了關係,富貴人家還好,在普通老百姓家裡嫁女兒就相當於賣女兒,女孩子出嫁更像是一場交易,夫家給足夠的彩禮錢換一個妻子,妻子在婆家要孝順公公婆婆,照顧丈夫,每日晨昏定省,還要管家。
  • 婆婆與兒媳共侍丈夫 兒媳與公公亂倫婆婆為爭奪「侍寢權」叫來警察
    原標題:婆婆與兒媳共侍丈夫 劉某與黃某被王某的娘家人捉姦在床     因與老公沒有夫妻生活,她提出離婚,婆婆、公公為了家庭和睦,竟與她達成了共侍一夫的荒唐協議,於是她與婆婆兩人隔天一輪跟公公共寢。而最近,婆媳倆又因為爭奪「侍寢權」發生矛盾,一家人為此還叫來了警察。
  • 作為兒媳,過年,你給公公婆婆買衣服嗎?
    我剛嫁給我老公的時候,我公公婆婆住鄉下老家,家裡的衣櫃是以前很古老的那種,因為他們白天要去地裡幹活,晚上回家大概9點左右就睡覺去了,基本上是不收拾家的。剛結婚的時候,我婆婆跟我講,以後我們是一家人,這就是你的家。好的!很開心。老公跟我講了公公婆婆年輕時候有多苦,多累。我也是感同身受的,畢竟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
  • 董事長公公性侵兒媳?楊光金稱性障礙否認,兒子再回應揭露細節
    而且楊光金對於練車騷擾一說,楊光金也進行了否認,說當時溫哥華天氣冷,兒媳穿著暴露,期間曾勸過兒媳換衣服。對於兒子在自己公司門前敲鑼怒斥一事,楊光金認為是小楊和小楊妻子通姦,為了分家產才鬧這麼一出。且從創業開始,家裡從未給錢支持,並且目前楊光金和母親陳女士在溫哥華居住的房子,也是由小楊來還的房貸,不存在為了分家產故意捏造事實,沒有人比他們更希望這件事是假的。據悉,楊光金自2011年之後不在"淄博理光"的經營和管理,系該公司股東、名譽董事長,目前已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 陳鳳先:好「女兒」帶著婆婆再婚 不離不棄送繼子上大學
    28歲那年,陳鳳先的第一任丈夫韋玉新去世,留下年僅3歲的女兒、1歲的兒子和年邁的公公婆婆,她扛起家庭的重擔,兩年後,她帶著婆婆及子女再嫁,組成8口人4個姓的家庭。2013年,原婆婆和第二任丈夫相繼因病離世,留下4個正上大學的孩子。她視繼子如己出,一視同仁,承擔著4個孩子上大學的費用。
  • 婆婆分家,將房子分給女兒,笑稱:不幫兒媳,晚年她還是要照顧我
    甚至,婆婆維護著子女的利益,對劉心玉說:「家裡就他們兄妹倆,家裡有你們的,就有我閨女的,這個家,也得他們兄妹倆平分,你不許多吃多佔。」 劉心玉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欺負誰,更沒有想過要佔婆婆的便宜。
  • 民間故事:陰差公公
    到了陰間,香翠遇到了李寡婦的兒媳,她的身邊有許多小鬼跟著,前面還有一個陰差為她領路。香翠便跟了過去,從他們的談話間能聽出,這個陰差竟然是兒媳的公公,周圍的小鬼都是以前他們村去世的人,和公公很熟。不一會兒,眾人來到了閻王殿,陰差帶領眾小鬼跪下,哭泣著向閻王求情,希望能讓兒媳婦還陽。
  • 公公婆婆全癱瘓 喪夫兒媳撐起天
    誰能想到,喪夫之痛還未平靜,婆婆公公又先後癱瘓在床,女兒上大學,17歲的兒子為了幫助媽媽照顧爺爺奶奶,輟學在家。「白景林不在了,那時候是我最難的時候,兒子白新宇才6歲,女兒12歲,當時我都蒙了,大腦受到了強烈的刺激,到現在頭腦也不好使,這些年硬挺過來了。」回憶起當年丈夫出事的情景,金桂花眼含熱淚地說。丈夫出事後,一家5口人,照顧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的重擔一下落在了金桂花一個人身上,那年,她32歲,這位堅強的蒙古族女人,一方面要安慰公公婆婆、女兒兒子,一方面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喪夫之痛。
  • 小姑子坐月子,現任婆婆偷偷去她女兒家帶孩子,公公寒心提離婚
    好處是彼此有個照應;但壞處是每個人都有私心,在對待雙方兒女的態度上肯定截然不同,如果偏心過度了,勢必會影響到這段晚年婚姻。小姑子十歲那年,婆婆因病去世,從此以後公公當爹又當媽的把老公和小姑子拉扯大。說實話一個男人一邊要上班,一邊要養著兩個孩子,監督他們學習,真的挺不容易。
  • 央視主持朱迅,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兒媳:吃婆婆剩飯,照顧癱瘓公公
    絕大多數婆媳都不會選擇在一起生活,除了代溝,還有很多生活習慣無法磨合,就選擇眼不見心不煩好了,畢竟沒有血緣關係,做婆婆的要求兒媳和女兒一樣,真的不好做到,但任何事情都有個例,這個例子還是標杆性質的,央視主持人朱迅就做到了,她被婆婆如此自豪的評價:「我跟朱迅住在一起十多年沒紅過臉,她一口一個媽地叫,有好吃好看的就帶我去。不嫌棄我,還吃我的剩飯。
  • 丈夫車禍去世,公婆拒絕將孫子的賠償金給兒媳:她再婚怎麼辦?
    導讀:在當今社會,公婆和兒媳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就起矛盾,說到底都是信任的問題,接下來筆者要講的就是關於公公婆婆與兒媳之間的矛盾,而這個矛盾的起因又是不幸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本來因為兒子去世,原本熱熱鬧鬧的家裡突然一下變得冷冷清清,這突如其來的法院傳票更讓兩個老人無法承受,兒媳婦為什麼會做得如此絕情呢?公婆道出兒媳翻臉原因作為公公婆婆,他們認為自己對兒媳婦從來沒有過半點的不好?
  • 把120億家產平分給兩個女兒,只給兒子1千萬,其實父親另有打算
    早在2004年的時候,林百欣成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基金會,把資產全部繼承給二太太的兒子林建嶽,只給原配妻子的兒子林建名200萬,領養的兒子林建康一分錢沒得到,女兒林明珠不僅沒得到任何資產,林百欣反而還向她追債10個億。這一做法引起了眾家族成員的強烈不滿。
  • 嶽母,婆婆,公公這些英文單詞該怎麼說?
    中國人的感情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很複雜的,比如說中文裡面的婆婆,公公,嶽母,嶽父,兒媳婦,女婿這些單詞在英文裡面該怎麼說呢?現在就來一起看看吧~1. mother-in-law 婆婆/嶽母例如:My mother-in-law treats me well. 我的婆婆/嶽母對我很好。
  • 雲陽一兒媳悉心照顧75歲患上老年痴呆的婆婆
    蒲自淑的丈夫在浙江打工,婆婆患了老年痴呆症後,家裡的重擔全落到了蒲自淑肩上,有時忙家務,一個疏忽,婆婆就走出了家門,當蒲自淑找到婆婆時,經常發現婆婆倒在田地邊爬不起來。去年初,婆婆的痴呆病越來越嚴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屎尿拉在床上。  「雖然婆婆的痴呆症一天比一天嚴重,我當兒媳的也該好好照顧她,讓婆婆多活幾年,享享福!」 蒲自淑說。
  • 我怎麼總成不了兒媳眼中的好婆婆?母親的心病,女兒用3句話治癒
    每個做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好,那些當了婆婆的,更希望成為兒媳眼中的好婆婆。可有些婆婆總覺得,無論自己怎麼做,都成不了一個合格的婆婆,而且還總是找不準其中的原因。鄰居李婆婆,面對這樣的困局,曾心焦的求助過自己的女兒:「我怎麼總成不了兒媳眼中的好婆婆」?
  • 知否:盛華蘭為公公納小妾始末,這個小妾幫助她擺平了婆婆
    她模樣不錯,性格溫柔,明理賢惠,言談舉止也很得體,對人不卑不亢,很得華蘭公公的喜歡。華蘭的婆婆不能阻止貴妾進門,所以就想著進門以後折騰人家,可偏偏張姨娘溫柔體貼,對待別人和善仁慈,華蘭的婆婆即使再找茬,也挑不出人家的毛病來。華蘭婆婆只好無理取鬧,罰人家下跪掌嘴,張姨娘一聲不言語,晚上就頂著一臉一身的傷痕讓華蘭的公公看。
  • 濮陽72歲老人43年如一日贍養百旬公公!背後故事讓人落淚
    喬貴巧照顧公公逯明星一日三餐43年前清豐縣大屯鄉店上村29歲農村媳婦喬貴巧,遭遇禍事連連,婆婆患重病去世不久,丈夫逯法林從房上摔下搶救無效死亡,當時家庭極度貧困,面對幼小兒女和60多歲公公,喬貴巧不離不棄,用自己雙手撐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