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返鄉當老闆 八旬老太也來「就業」

2020-12-11 魯網

   

  工人們在縫紉車間製作玩具部件 記者黃中明 攝

  「玉芳啊,我家地裡有點事,先走了啊!」話音還沒落,也沒等回復,年過半百的王世愛就一把抱起身邊的小孫子跑出廠房。這一幕發生在24日,商河縣玉皇廟鎮農村的豐盛工藝品廠,一家專門生產嬰幼兒毛絨用品的企業。有人說老闆陳玉芳太好說話、不會管理,但她知道:這就是農村,一個熟人社會,平時事兒多,但真正加班趕工期了都毫不含糊,甚至八旬老太都上陣;返鄉創業這麼多年,正是這群婦女、老人,幫她把年營業額最高做到了1500萬元。

  如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陳玉芳盼望著更多在外受過專業訓練的打工仔返鄉,屆時企業管理和效益就不是這樣了……

  不堪回首:

  大學畢業進國企,賺的還沒農民工多

  現代企業管理,陳玉芳當然懂,但她深知並不符合當下農村現實。1997年,陳玉芳從原青島建工學院畢業,被分配到老家商河縣一國企工作,負責紡織品設計和海外市場開拓,每月工資才180元,還不能參與福利分房。陳玉芳一幹就是3年,卻沒孝敬父母一分錢:「再看我沒上過大學的妹妹,在天津一紡織廠打工,每月工資1500元。」窮則思變,她與丈夫孫烽聖商量,必須辭職下海。

  2000年,夫妻倆來到浙江台州一家嬰幼兒用品企業打工,工資2500元/月,普通工人才1500元/月,陳玉芳感覺自己的價值得到了認可:「我會英語、懂電腦,還能設計、做業務,外商拿一個樣品過來,我就能核算出成本,並立即報價。」

  良好的素質甚至得到德國客商認可,動員她跳槽到這家企業負責採購,月薪5000元,這一薪酬在2003年不算低。只是剛出生不久的孩子還在老家,母子相隔千裡,每天都煎熬著她,就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那時候,我已對設計技巧、生產技術、銷售流程了如指掌,甚至積累了大量客戶資源,可以單幹了。」

  「這可能是在外打工者的通病,在外千日好,總放不下那個老家。」如今已回商河老家創業的趙永文說,1999年他高中畢業後到青島打工,在海爾幹過售後;又到天津一家電氣公司,做過工人、裝配、銷售、車間主任,學到了很多技術,「還算混得不錯,只是在外混得再好,老家人看不到,又有什麼用呢?」

  與趙永文一樣,孫烽聖也有這種最樸素的虛榮心:「回老家幹一番事業,父老鄉親們都知道,這是何等榮光。這種心理,很多在城市長大的人可能並不理解,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或多或少總有這種情結,這就是農村人的宗族觀、榮辱觀。」

  天壤之別:

  在外創業被排擠,回鄉幹事熟人多

  無論是陳玉芳、孫烽聖夫婦,還是趙永文,第一個創業地點都沒選擇在商河老家。「在台州,我們人生地不熟,就找了個合作夥伴,我負責生產和市場開拓,合作夥伴負責廠址和外部關係維護。」孫烽聖說。第一年合作很好,孫烽聖獲得十餘萬元分紅;但後來,合作夥伴又找了個負責人,負責原料採購、日常生產:「這就相當於他要架空我、踢我出局,再耗下去也沒多少意義。」他很知趣地退出了,就想回老家創業。

  只是回歸要面臨諸多不利因素:首先,商河不是嬰幼兒用品生產基地,很多原材料要從南方採購,勢必要增加成本;其次,由於遠離中心環境,市場前沿流行趨勢很難第一時間掌握。不過回來也有很多優勢,比如勞動力價格低,南方工人1500元/月,2006年左右的商河還不到1000元,這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講,至關重要。

  分析利弊後,2006年,陳玉芳、孫烽聖夫婦毅然回來了,首先找地兒,老鄉政府附近有20多間房,1000多平方米,年租金才五六千元。2009年左右,隨著生產規模擴大,需要換廠址,政府部門又給協調了個5000平方米的大院,年租金只有2萬元,而正常價格得4萬元。再後來,自籌資金建多層廠房,又向親戚朋友們借了十多萬元。「試想,如果在外地創業,人生地不熟,哪有這麼便宜的地兒可以租?」陳玉芳說,再者,親戚朋友不能親自看到你幹的事業,僅憑嘴說,一般也不會把錢借給你,這就是返鄉創業的優勢。

  2009年,趙永文也把自己的濟南華信自動化工程公司,搬回了商河縣玉皇廟鎮農村:「在濟南城區創業的3年間,搬了好幾次家,影響企業發展;搬回來後,地點固定了,才算真正大發展。」

  另類老闆:

  只要能把活兒幹好,並不嫌年齡大

  目前,趙永文企業的產品已賣給三一重工、宇通汽車、中國重汽、中海油、齊魯石化、山東臨工、鄭州煤機等國內知名企業,還設計研發出全球首臺智能遠程控制混合氣體配比櫃,氣體配比精確度最高達到±0.001%,是行業普通精確度的100倍。

  陳玉芳的企業沒這麼高大上,管理也很寬鬆,只要技術過關,加工產品合格,都可以來廠區上班。正因為如此,附近村民王世愛,甚至都帶著孫子來上班;還有一些老人,比如道口村的高翠英,已年過八旬,一輩子沒在工廠上過班,但耳不聾眼不花,也經常在趕工期時來幫忙,月收入1000元左右。

  「有人說我管理太寬鬆,目前農村現狀,逼得你只能這麼做。」陳玉芳說,目前留守人員多為婦女、兒童、老人,自由散漫慣了,一旦管理嚴格,她可能就不給你幹了,損失的還是企業;另外,她發工資都是計件的,也不擔心員工偷懶。

  目前,陳玉芳廠區僱用了150多名婦女,人均工資3000元左右,還有1100多名婦女散落在各村,其中老太太30多位,平均年齡達75歲,定期拿活兒回家幹,等幹好了再送過來。不過,陳玉芳也有清醒認識:「這種自由散漫的管理方式,註定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競爭。」

  「目前,國家提鄉村振興,首先得讓在外打工的人才回來建設農村,才能真正振興。」孫烽聖說,以商河為例,很多人都在南方企業打工,從事兒童用品生產工作,如果能回來,他就不用愁招聘不到合適人才了,產業也就振興了。

相關焦點

  • 春雷《老闆就是打工仔》成企業家之歌 即將發行
    被譽為「世界級高音天王」的歌手春雷,近日一改「大地系」風格,全新突破自己,將發新歌《老闆就是打工仔
  • 經過法院與公安機關的多番努力 安慶八旬老太找回失蹤八年的兒子
    安慶新聞網訊 經過法院和公安機關工作人員的努力,近日,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終於找到了失蹤八年的兒子。「法官,我要立案,我兒子失蹤八年了。」2020年11月10日,在宜秀區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立案審查窗口站著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
  • 拿「打工人」當「打工仔」,是一個老闆最大的坑
    後來,通過工作賺得報酬的行為,慢慢轉化成了一個詞,「打工人」,這個詞有多火?是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和十大網絡熱詞。「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但卻不敢遲到,因為遲到扣錢。早安,打工人。」不少上班族用這樣的俏皮話來互相鼓勵和逗樂。但在幽默的背後,996、007等讓人細思極恐的名詞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打工人」的生存現狀:他們真的幸福嗎?
  • 八旬老太懷孕46年竟產下木乃伊
    一位八旬老太從1955年就開始懷孕,46年後才生產,最後產下一個木乃伊,這也太神奇了吧,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隨小編一起看看吧!從那以來,這個胎兒在她腹中竟「睡」了46年,直到2002年6月醫生在她腹中發現了已經成了木乃伊狀的「化石胎」。
  • 小玩具實現大夢想 打工女逆襲成老闆
    (原標題:小玩具實現大夢想 打工女逆襲成老闆)   祝麗親身指導工人製作玩具加工
  • 王運喜:從打工仔到老闆
    「今年哪兒也不能去了,國慶節放假,家裝的顧客多,昨天的業務量比平時增加了近一半……」濟南白鶴建材批發市場華魯三興裝飾總匯,打工仔出身的店老闆王運喜,數著正要送走的70張細木工板,忙碌的身影中充滿了成熟和自信。 1995年,幾年在外面打工的經驗,讓王運喜決心撂下家裡的責任田,從單縣黃河故道邊的偏遠小村來濟南創業,在北園大街上開起了石膏線廠,生產家庭裝璜用材料,自產自銷。
  • 打工仔返鄉創業開魚莊 帶動村民就近務工穩增收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我是土生土長的涼風村人,一直有一個養殖生態魚的夢想,而家鄉又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所以10年前開始返鄉創業。」魚莊老闆黃鈞說。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2010年,經過前期詳細考察,黃鈞帶著多年外出務工的積蓄返鄉,從20餘戶村民手中流轉荒地40多畝,架設管道從附近引入山泉水,建起了魚塘,養起生態魚,靠買魚營生。由於水質好,管理精細,生意一直不錯。
  • 昔日在外闖天下,如今返鄉當老闆!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全省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初步形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經濟』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去年12月初,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80.6萬人,實現創業產值6200億元,吸納就業311.7萬人。A為何選擇返鄉創業?「創業經濟」興起背後,是返鄉創業人數逐年增加。
  • 浙江「土豪最多」的城市,到處是老闆,當地人幾乎都不願做打工仔
    另外,溫州風景優美、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內外遊客來觀光旅遊。只要說起浙江溫州,很多人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溫州的風景或歷史,反倒是聞名於世的"溫州老闆"。眾所周知,溫州人幾乎在世界各地做生意,就算你沒去過浙江溫州,肯定也聽過"溫州老闆",似乎"溫州老闆"早已成為溫州的一種代名詞了。
  • 「三寸金蓮」博物館恢復開放 八旬小腳老太捧場
    「三寸金蓮」博物館恢復開放 八旬小腳老太捧場 2015-01-16 16:49:10  見證開館 八旬老太說「腳大了嫁不出去」  此次新館重開,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專門請來了4位有過裹腳經歷的老太太為新館開館。87歲的谷楚華老人就是其中一位,她四五歲時就被逼纏腳。「有時候痛得難受,悄悄脫掉,一脫就被打」,老人激動地說,腳大了嫁不出去。因為是女孩,谷楚華老人必須接受裹腳,也讓她無法接受更多的教育。
  • 打工仔之歌《半斤八兩》,許冠傑唱出辛酸,Beyond則是反叛
    我哋呢班打工仔 通街走糴直頭系壞腸胃 搵個些少到月底點夠駛 (奀過鬼) 確係認真溼滯 最弊波士鬱啲發威 (癲過雞) 一咪喺處系唔系就亂嚟吠 翳親加薪塊面嗱起惡睇
  • 八旬老太連夜孤身赴京追星 把老奶奶迷到不行的竟是「師奶殺手」靳東
    八旬老太連夜孤身赴京追星 把老奶奶迷到不行的竟是「師奶殺手」靳東時間:2020-06-17 17: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旬老太連夜孤身赴京追星 把老奶奶迷到不行的竟是師奶殺手靳東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
  • 第642期 八旬老太狀告兒子不養老 法官進村開庭解心結
    第642期 八旬老太狀告兒子不養老 法官進村開庭解心結 2020-07-04 1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八旬老太被不明飛蟲叮咬鑽進皮肉
    26日,鎮江揚中市人民醫院介紹,該院收治了一名被蜱蟲叮咬的八旬老太。所幸送治及時,蟲體被完整取出,目前老太已無大恙。5月14日,家住揚中西來橋的張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揚中市人民醫院皮膚科求助。老人的家人告訴醫生,早晨發現老人右耳耳廓紅腫而且有一「黑點」,仔細一瞧好像是只蟲子,而且一半蟲體已經鑽進老人耳廓的皮肉裡。
  • 返鄉創業者開辦社區工廠 拓寬當地就業扶貧路
    迄今,陝西建成社區工廠1365家,吸納就業5.12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55萬人。從6年前返鄉創業者開辦的小作坊,到如今能夠解決6000餘群眾就業,一路走來,平利社區工廠何以發軔、成長、壯大?記者日前走進秦巴深處的平利縣實地探訪。
  • 「工人叔叔」成為「打工仔」、「農民伯伯」成為「農民工」的來由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打工仔」,什麼叫做「農民工」。1、「打工仔」的含義:指受僱為私營企業主工作而獲得勞動報酬的年輕男性打工者。「打工仔」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傳入的,最早是由「農民工」這一稱謂演變出來的新名詞。也即指在城市打工的男子。
  • 《半斤八兩》打工仔之歌,許冠傑唱出了心酸,Beyond則是叛逆熱血
    我哋呢班打工仔通街走糴直頭系壞腸胃搵個些少到月底點夠駛 (奀過鬼)確係認真溼滯最弊波士鬱啲發威 (癲過雞)一咪喺處系唔系就亂嚟吠翳親加薪塊面嗱起惡睇 (扭下計)你就認真開胃《半斤八兩》歌詞詼諧有趣 通俗直白,但若是非粵語地區的人估計很難聽得懂這首歌到底是在唱些什麼。
  • 80後小夥性侵八旬老太 曾和大20歲寡婦同居
    原標題:病態80後小夥性以灌酒方式侵八旬老太 被判刑5年半一個80後小夥居然性侵八旬老太,逼得老太太睡豬圈逃避,家人發現老太太舉止異常後事情才得以曝光。近日,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強姦罪,判處這個小夥有期徒刑5年半。
  • 合肥八旬老太自建土地廟求辦證 天天上社居委「上班念經」
    每天早上一上班,年過八旬的胡老太就跟著社區工作人員走進了省城包河區包河花園社居委。不哭不鬧,就是不停念叨修建土地廟的好處,這讓工作人員哭笑不得。原來,今年八十多歲的胡老太在哈爾濱路附近自建了一個土地廟,供奉著土地公土地婆。
  • 老太「撿」兩雙高跟鞋 回家後扔進垃圾桶 民警卻找上門來
    老太「撿」兩雙高跟鞋 回家後扔進垃圾桶 民警卻找上門來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10日 14:34:26 | 作者:朱一紅 | 編輯:許琳琳  一年過八旬的老太,在散步途中看到路邊三輪車上有兩雙鞋子後,便順手牽羊把鞋偷走,民警藉助視頻監控找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