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源網絡 時間:2020-06-17 15:33:15 瀏覽:1次
10月2日一大早,陰沉了幾天的天空開始發亮,浸透了雨水的街道還水汪汪的。「今年哪兒也不能去了,國慶節放假,家裝的顧客多,昨天的業務量比平時增加了近一半……」濟南白鶴建材批發市場華魯三興裝飾總匯,打工仔出身的店老闆王運喜,數著正要送走的70張細木工板,忙碌的身影中充滿了成熟和自信。
1995年,幾年在外面打工的經驗,讓王運喜決心撂下家裡的責任田,從單縣黃河故道邊的偏遠小村來濟南創業,在北園大街上開起了石膏線廠,生產家庭裝璜用材料,自產自銷。「當時只想著本小、好起步。」沒地方吃、沒地方住,7個人一起租了間鍋爐房,白天當廚房、餐廳,晚上當宿舍,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由於不懂經營,第一年年底交完房租,利潤只有幾千元,回家過完年就沒剩下多少。「但在城裡立住了腳,結交了一些消費者,為以後的發展打個好基礎。」
1997年,市場改建,廠子挪到了白鶴建材批發市場,王運喜開始附帶銷售木線、板材、油漆、五金等家裝配套材料。憑著打工仔的誠信、樸實、吃苦耐勞,他的發貨量越來越大,攤位也由一家變成了三家,事業一步步發展起來。
「人人都能幹的普通活不掙錢,有點本了就得幹別人幹不了的!看起來是走了些彎路,可也學了不少東西。」2000年,隨著建材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王運喜開始從事當時省內還沒人涉足的玻璃鋼造型。
剛開始沒人會做,就高薪從無錫請來「老師」,沒想到人來了不僅苛刻地要求不按月開工資,要按每根14000元拿提成,而且還動不動就技術「卡脖子」,一個月只做10根,多了不幹……眼看著消費者一個個被氣走,王運喜只好開始琢磨、研究起配方,自己搞造型研發,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掌握了生產的核心工藝和技術。
「前年濟南一家大型高檔酒店大堂塑型,如果用木雕2年也幹不完的活,我一個月給裝上了,效果一點也不差,目前濟南還沒有幾家能做得起來。」
黨的政策好,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夥都富了,才算是真富。王運喜的石膏線廠幹起來不久,村裡到濟南打工的鄉裡鄉親都喜歡先找他,能找到工作的落落腳再去,找不到活的就先在廠裡幹。「跟著轉幾年,就出去自己幹,而且一幹就起來,現在已經有十幾個也成了小老闆,其中幾個已經幹得比我大了。」
儘管已經在省城買了車、房,一家老小都在身邊,可在王運喜的心裡,老家單縣大謝莊,那個黃河故道旁現在只有不到100口人的小自然村,比起眼前的城市仍然顯得更親近、更踏實些。「春節年年聚,村裡十幾個在外面幹的,有的還在打工,有的也成了老闆,和老少爺們兒湊到一起,拉拉呱,儘管天氣有些冷,可心裡覺得熱乎,不見面就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本文轉載自好商機網,如有侵權,聯繫即刪!
①本網註明來源:中華整木網、整木頭條、整木智庫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本站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前必須經本網站同意並註明"來源:中華整木網(www.cnzhengmu.com)"方可進行轉載使用,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並註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的,請註明原文來源地址。如若產生糾紛,本網不承擔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