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耐鹽鹼水稻進行測產
9月27日,2020年興安盟耐鹽鹼水稻測產驗收暨現場觀摩會上傳來好消息,經測產評估,在興安盟科右中旗種植的耐鹽鹼水稻畝產再破千斤,平均畝產稻穀達533.95公斤。
將準備測產的稻穀裝袋
當日,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農科院、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河北工程大學農學院、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農業農村局土肥站、興安盟農業技術推廣站的9位專家組成的測產專家組,對3塊測產田塊的耐鹽鹼水稻進行取樣收割。經過測評,專家組一致認為,耐鹽鹼水稻在PH值8.8至9.2、鹽度含量在5‰至6‰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產量。該基地耐鹽鹼水稻連續2年畝產破千斤,不僅為興安盟鹽鹼中低產田提升為中高產田注入希望,更為我國同等條件下的鹽鹼地水稻種植提供了科學依據。
測產稱重
在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會場,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見證了科右中旗鹽鹼地水稻測產過程,並宣布測產結果,祝賀興安盟耐鹽鹼水稻取得豐收。他說:「興安盟地區取得的成功,將為黑龍江、吉林、新疆等省區的耐鹽鹼水稻種植研究提供借鑑意義。我認為,在中國實現耐鹽鹼水稻種植1億畝的目標,前景很美好!」
測評耐鹽鹼水稻品質
興安盟地處北緯46°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2018年10月,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興安盟揭牌。2019年9月,興安盟400畝耐鹽鹼水稻完成試種測產,平均畝產達508.8公斤。今年,該基地耐鹽鹼水稻試驗種植面積擴大到近1800畝,在去年種植的基礎上從品種選育方面進行了優化,並實現了水稻全生育期定位監測,為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進一步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記者:胡日查 高敏娜
編輯:張豔利
校對:馬駿馳
聲明: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