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展示的中農海稻海水稻品種「珍珠黑」。南方日報記者李榮華攝
原標題:深圳造海水稻鹽鹼地畝產超千斤
向全國輸送農業「黑科技」,計劃10年為國家新增1億畝耕地
南方日報2019年10月17日訊 「我們這裡畝產1040斤,挨著稻花香五常大米基地。」「我們最高畝產1080斤,稻田還養螃蟹。」「我們好的畝產1000斤,其他800斤」……
10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下稱「基因組所」)舉行了一場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線上基地觀摩會活動,全國多地的海水稻基地工作人員,通過微信視頻,為深圳活動現場介紹各自的海水稻收成。
「海水稻測產」位列2017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成就。目前,位於深圳大鵬的基因組所自主研發了20多個海水稻品種,平均畝產量從最初的150公斤增產到450公斤,在全國13個省區建立了33個示範基地,並且創造了在高鹽鹼地海水稻畝產超千斤的奇蹟。
目前,深圳團隊啟動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計劃,計劃之一是10年為國家新增1億畝耕地。
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計劃陸續啟動
海水稻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能在中、重度鹽鹼地生長。大量實踐證明,連續種植海水稻可以吸鹽並改良土壤。鹽鹼地改良後的土質將更適合普通作物的耕種。
1986年,廣東海洋大學研究員陳日勝在湛江海邊發現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申請了農業部植物新品種專利,定名為「海稻86」,這被袁隆平院士評價為繼雜交稻之後水稻行業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2016年,袁隆平院士團隊與陳日勝合作,次年10月測產,海水稻開始廣為人知。
2017年,基因組所依託下屬全資子公司深圳中農京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了海水稻橫向課題項目組,陳日勝攜部分育種成果加入,成為團隊核心成員。當年,團隊在深圳、東北和內蒙古進行海水稻新品系試種、育種及基因組學研究。
2018年4月28日,基因組所主導成立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農海稻」),開展了海水稻新品種育種、栽培技術規程、鹽鹼地改良與生態修復、鹽鹼稻功能食品創製等系列化研究,推動海水稻研究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應運用。
中農海稻聯合基因組所及多家企業,以耐鹽鹼稻和草為核心種植品種,整合生物科技、物聯網、數字農業等現代科學技術,在全國鹽鹼化程度比較高的北部、西北部、東北部、沿黃區域、沿海區域五大片區內鹽鹼灘涂地(包括乾旱半乾旱鹽鹼地、東北的蘇打凍土鹽鹼地、環渤海鹽鹼地、濱海小流域鹽鹼地、東南沿海新生鹽鹼地和次生鹽鹼和退化耕地),構建布局海水稻研發、種植和加工等相關產業體系,發起建設規模化、現代化的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計劃。
據中農海稻法定代表人楊記磙介紹,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計劃的核心內容是:以1萬畝為一方,10萬畝為一鎮,100萬畝為一個區域中心,計劃在10年內,布局100個中心,修復1億畝鹽鹼灘涂地,為國家新增1億畝耕地,實現年增收500億斤優質生態弱鹼米和1億噸優質牧草,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重要的模式參考和戰略支撐。
楊記磙介紹,目前,國家生態糧倉計劃已經在新疆喀什國家經濟開發區取得立項,2019年啟動實施,內蒙古大漠生態糧倉計劃、吉林生態糧倉計劃等也已經啟動規劃。
全國33個示範基地試種海水稻
基因組所在深圳主要以海水稻研發為主,在大鵬設立了創新孵化中心,而種植基地則遍布全國。2019年,中農海稻聯合基因組所在深圳成立「鹽鹼稻(海水稻)創新中心」(鹼稻中心),共同研究海水稻種植資源及相關產業開發。
自2018年起,中農海稻在全國6個省8個實驗基地進行了海水稻的適應性試驗,篩選出了適合東北鹽鹼地、內蒙鹽鹼地、西北部(新疆)鹽鹼地、環渤海灣地區、江浙地區、華南地區不同氣候及不同鹽鹼度的海水稻品系,約有20多種,平均畝產量從最初的150公斤增產到450公斤。
同時,中農海稻海水稻項目團隊研發的「陳香1號」新品種,經檢測達到國家優質牧草標準,能夠為內蒙、新疆等遊牧區提供優質牧草,為行業首創。目前,「陳香1號」等四個品種已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2019年,試種範圍進一步擴大,在全國13個省區建立了33個示範基地,擴大了試種面積,細化測定不同海水稻品種在不同氣候和土壤環境的適應性和抗性。實驗結果良好,其中位於吉林白城的海水稻試驗基地土壤pH值達到14,鹽分含量達8‰,測產結果兩個品種畝產量達1070斤,是鹽鹼地水稻種植的奇蹟。
「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5億畝可通過生態修複種植海水稻。」楊記磙稱。
海水稻營養成分和口感接近普通水稻
深圳造海水稻還是亮眼的扶貧產品。2018年10月,在深圳援疆前線指揮部的支持下,經過4個多月的努力,基因組所在新疆喀什試種海水稻成功,比當地水稻品種畝產高出約100公斤,未來計劃在喀什推廣種植海水稻1萬畝以上。
隨後,試種出的帕鄉水鳥弱鹼米,被深圳援疆前線指揮部推薦為「深圳援疆8周年獻禮產品」。
研發人員介紹,在鹽鹼地種植海水稻要比種植普通水稻更為節約,因為這類稻子抗性強,可以直接播種,而在鹽鹼地種植普通水稻要洗鹽洗鹼,投入大,產量低。
當天活動現場有一些以海水稻米做的壽司,其米粒色澤和味道與普通稻米幾無差別。據悉,早在2018年,中農海稻已向市場推出了3個海水稻系列產品:帕鄉水鳥弱鹼米、紅海灘海水稻米及渤海灣海水稻米。
「我們希望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安全優質食品供應盡一分力。」楊記磙介紹,消費者可能更關注食品的安全和口感。2018年開始,研究人員通過對不同產品進行品質及食味值檢測,發現海水稻的營養成分、口感等與普通水稻不相上下,而且富含鈣、鐵、鉀等微量元素。(記者 李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