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養殖鵪鶉。因鵪鶉蛋的暢銷,鵪鶉可以人工養殖了!
鵪鶉,羽毛暗淡沒有光澤,有點像一隻花母雞。體型比較小,滾圓滾圓的,比起母雞真的是小多了,所以生的蛋也是很迷你的,大家應該都知道鵪鶉蛋的大小。鵪鶉的雄雌真的差別不大,有些分不清,但是這個不用擔心,在鵪鶉破殼不久的時候可以對小鵪鶉進行翻肛鑑別。想養殖鵪鶉要先弄清楚鵪鶉的生活習性。
第一,鵪鶉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在環境溫度三十度以上或者十五度以下的時候鵪鶉的產蛋率會大大降低,所以為了讓鵪鶉多多產蛋,溫度要保證在二十到二十二度。
第二,鵪鶉不只是體型小,膽子也很小,所以建養殖場的時候選址最好選在郊外,少人煙的地方,養殖場內最好要保持安靜,不要太多噪音。
第三,鵪鶉的成長是比較快的,所以四十五到五十天左右就性成熟了,體重達到120克。
鵪鶉的繁殖
選擇種鶉當然是要選擇好的,要選擇繁殖三代以內的,發育完善沒有生過疾病的,體重到達120克的。交配的時候鵪鶉的雌雄比例到按照三比一的比例。
蛋的孵化:要挑選一周內產出的新蛋,蛋殼表面的花斑比較明顯的蛋孵化,這樣的蛋成活率比較高比較健康。挑選好的蛋要進行消毒,然後放在孵化箱內,溫度到二十五度,預熱六到八小時,然後在進行孵化。
孵化過程
孵化過程中溫度前期需要比較高的溫度,然後換常溫,最後溫度要降低。溼度要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到六十五,快出殼的前一天要到八十。孵化箱內也要通風,在孵化的前八天要按時通風換氣。
孵化過程中蛋不要小心翼翼的不動它,要每天給它翻動,一天大約翻五到十次。孵蛋過程中第五天到第七天,這個過程中健康的蛋已經有反應了,所有這個時候就要進行驗蛋了,把死蛋和沒有受精的蛋剔除,然後在第十二天到十三天再驗一次,把發育不好的蛋再剔除出去,這樣最後剩下的蛋孵出的小鵪鶉才是健康的。大約十五天小鵪鶉就會破殼出來了。
小鵪鶉的養殖
溫度問題,小鵪鶉還是比較脆弱的,在破殼第六天到第十四天的時候要保證溫度在三十六到三十七度,隨後就可以隔一段時間適當的溫度下調兩度了,直到降低到二十七度就不用再降了。
剛破殼的小鵪鶉餵水要餵溫水,慢慢的可以餵一下常溫的,平常的時候水不要斷。餵食是在餵水後一小時,剛開始可以餵一些玉米粉,後面就可以換成飼料了,還要適當的添加一下魚粉和維生素。慢慢長大後就可以省心多啦!
我認為,不管是養什麼都要用心養,鵪鶉蛋的銷量還是不錯的,現在麻辣燙火鍋等飲食行業這麼發達,鵪鶉蛋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