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不僅食用營養價值很高,它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含豐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阻止動脈硬化。磷脂是高級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具有健腦作用。經臨床試驗,鵪鶉的肉蛋對貧血、營養不良、神經衰弱、氣管炎、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小兒疳積、月經不調病症都有理想的療效。
鵪鶉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耗料少、生產周期短,一隻母鶉生長到45-50日齡即可開產,年產蛋200-300枚,鵪鶉的孵化期僅有17天,且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正因為這些優點,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鵪鶉已經開始走進普通家庭之中。米哥今天就總結一下家庭養殖鵪鶉的一些管理技術。
家養鵪鶉
一、鵪鶉的繁殖
1、公母比例
優良的種鶉,羽毛完整緊密有光澤,肌肉豐滿,眼睛明亮。雌鶉體重130~150克,體重過輕過重產蛋力則不強,雄鶉選擇叫聲洪亮、聲音長而連續,體壯胸寬,鶉爪完全伸開,體重120~130克。公母的比例在1比3,也就是1隻公鵪鶉要搭配3隻母鵪鶉,讓鵪鶉自然交配。
2、種蛋選擇
種蛋選擇以鵪鶉3月齡至1年階段產蛋最好。在選擇種蛋的時候,選擇外觀乾淨一周以內的新鮮鵪鶉蛋,個頭要適中,過大過小的都應排除,沙皮蛋或者是蛋殼比較薄的也應篩除。
鵪鶉種蛋
3、孵化工具
鵪鶉的孵化有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兩種,自然孵化可選擇雞或鴿子代孵。人工孵化我們家庭一般選擇水床孵化器和家庭版全自動孵化器。
水床孵化器
二、鵪鶉育雛
鵪鶉出殼絨毛幹後就可放入育雛器中,養殖管理如下:
1、保溫
小鵪鶉出殼後,可以24小時不吃食,但是不能不加溫,鵪鶉出殼後需要溫度保持在35度左右,以此保證他們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們沒有專業的設備的時候可以使用觀察法,觀看小鵪鶉在育雛箱裡是否扎堆或是張嘴呼吸。正常的狀態是他們應該有在找吃的、有在喝水的、有在睡覺的。三天以後逐漸下調溫度,一周後可以下降到32℃左右,兩周後溫度可以下調到30℃左右,第三周可以下調到25℃左右,一個月後可以在20-22℃左右的溫度下進行飼養。
鵪鶉幼雛保溫
2、開口水
鵪鶉在絨毛幹了以後,就可以放進育雛箱了,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小鵪鶉餵水了。可以先餵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水,殺滅母體所帶細菌及促進胎糞排出,第二天有條件的可以使用專門的開口藥以及電解多維兌水給他們喝。也可使用紅糖水、葡萄糖水都可以的,都沒有也可以不用,但是頭幾天水一定要用乾淨涼開水。餵水一定要確保小鵪鶉不能把羽毛弄溼。我們可以在飲水槽中放入木棍或小石子等墊料。
鵪鶉開口水
3、開食
鵪鶉喝水後2小時後就可以開食了,有專門的鵪鶉育雛飼料當然好,但是專門的飼料都是不散賣的,不好獲取。我們可以用小雞飼料代替,也可用純玉米粉、麥粉等飼喂,加拌熟蛋黃更好。餵小鵪鶉時加少量水把飼料調成糊狀用小食盤投餵或者直接放到墊布上面。
鵪鶉開食
餵食頻率:開始時終日給料,二周後日餵六餐,四周後改為日餵四餐。當然可以一直保持給料。
三、成年鵪鶉管理
1、飼餵
母鶉開始產蛋後,食慾旺盛,必須供足優質飼料。鵪鶉一年中產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鈣、磷,應注意日糧中鈣、磷的補充供給,我們家庭養殖鵪鶉可以參考飼料配方為:玉米49.5%,豆粕22%,魚粉14%,麩皮3.5%,草(葉)粉4.2%,骨粉2%,石粉或貝殼粉3.8%,添加劑1%。我們也可以使用花生餅、高粱、穀物或碎米來代替其中一部分,因為家庭養殖量不多,有些原料在不易獲取時可以使用替代品。
鵪鶉餵食
2、溫度
成年鵪鶉產蛋適宜溫度為20-22度,我們在養殖鵪鶉的時候需要根據氣溫變化及時調整,夏季要加強通風透氣,降低養殖密度,做好防暑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加養殖密度和加保溫釘等措施來保持溫度。
3、光照
產蛋鵪鶉每天需要12小時以上光照時間。家庭養殖鵪鶉就要考慮將鵪鶉放置在陽臺或者靠近窗戶的位置。冬天日照短,這時我們就需要人工給鵪鶉增加光照時間,可以採取早晚各增加2小時光照,已達到穩定的光照度和時間。
4、日常管理
蛋鶉在產蛋的時候要勤清糞便,防止潮溼、汙染,經常刷洗槽具,保持乾燥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我們家庭養殖量少密度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發酵床,這樣就可以減少清理頻率。
總結
以上幾點都是米哥在家養殖鵪鶉實實在在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這裡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在養或者即將要養鵪鶉的您能有一點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