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這樣一種動物,它們在我國出現的時間比較短,但是這幾年卻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發展的特別快,它就是鵪鶉,又叫做鶉鳥。因為它的生長的比較快,而且繁殖的能力特別強,好養,最主要的是它的蛋營養價值非常高,而且產蛋又多,它已經快成為比雞還要經濟實惠的家養動物了。正是因為它的蛋還吃營養價值高,近幾年養殖鵪鶉的利潤和前景也特別好,但是我們要想要利潤好就要符合一些養殖的條件。
這種動物的頭尾巴看起來都比較的小,皮膚的顏色特別像麻雀。所以人們都叫它們不會飛的麻雀。其實它並不是一種動物,它是兩種動物的合稱,其實它們本質上沒什麼區別,就是外表上有點不一樣。所以現在的人基本上把它們放在一起來,這種動物它的皮膚特別的薄,而且與皮膚和組織的連接也特別的少。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能夠讓他們更好的運動肌肉,使得它們的肉質變得特別好,它們的蛋營養價值也是極高的。它們的蛋和肉,不但能夠做作為食材出現在餐桌上,還可以入藥。它們這幾年的市場一直非常的好,所以一些農村的農戶,也放棄養雞而養鵪鶉。
但是這種動物並不是你們想像的那麼好養,在飼養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其實這就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對它們進行管理,如果管理不善的話它們還會生病,造成更大的損失。那麼該怎麼養殖和管理以及預防疾病,下面我們就來說說。
想要把這種動物養好,開始時就要做好怎樣選種和培養的工作,我們要選哪種眼睛看起來均勻的,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它們的脖子一定要長,但是頭一定要選比較小的。而且羽毛看起來要有光澤。在陽光下看起來成色特別好。要求它們肌肉特別飽滿,不能要那種搶食,還有打架的。
要想打造一個適合它們生活的空間,就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屋子要比較暗,通風要好,一定要注意隔離,以免他們和別的家禽混在一起而受傷。在屋內要按照明設備,在晚上為屋子照明,這樣鵪鶉可以產更多的蛋,建議屋內要設置培育鵪鶉幼崽的籠子和孵化它們的地方。可以用竹子做,有條件可以用鐵做。底部設有一張網。這樣方便它們將雞蛋或者糞便排到外面,一方面方便撿蛋,一方面也控制了汙染。
餵它們的飼料要求多用一些含有纖維或者微量元素的食物,種類也要多。一般養殖戶都是用豆餅、魚粉、胡蘿蔔、鹽等食物。還可以加些維生素、抗生素,而且一定要適量。飼料可以直接混合給它們,然後給它們安裝喝水的設備。也可以將這些飼料和水混在一起。要注意夏天和冬天混合的比例不一樣。每天固定時間餵它們,分成早中晚和加食總共四次。
想要它們下蛋的話,就要選擇肚子較大的母鵪鶉,還要仔細的去量它們的重量,控制重量,不要過於追求體重,雖然這樣肉很多但是這樣產蛋率會下降。而雄性的生長速度比較快,五十天左右就能出欄,這時候的它們叫聲會很大,聲線也長,看起來非常的強壯,它們的重量會達到120克每隻。如果這個時候它們的肛門翻起來而且紅紅的就代表它們想要交配了,這時候就要給它進行交配。在交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它的歲數,要適當,一般三個月到一歲的才可以進行交配工作。在母鵪鶉產蛋的時候,要有充足的陽光,在晚上沒有陽光的時候要利用燈光進行照明。保證它們一天能有16個小時接受到光線,這樣可以使產蛋率上升。
那麼我們該怎麼對它們進行管理呢?,最好是將它們分為公、母、兩種。讓它們在一段時間內進行交配。這樣可以提高受精。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混養。不過要有一定的比例。要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養,可以避免它們受到驚嚇,減低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