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三江新區
四川新聞網消息(張航 記者 周瑜原)12月3日,《宜賓三江新區發展總體規劃》正式印發,作為四川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將發揮新區在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高質量發展,把新區建設成為長江上遊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城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打造成為引領川渝滇黔區域跨越發展的高能級平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優勢、增添新動能、構築新支撐。
宜賓三江新區規劃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白沙灣街道、沙坪街道、雙城街道)、翠屏區宋家鎮和南溪區羅龍街道局部、江南鎮局部的6個街鎮,面積389平方公裡。三江新區管委會管理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白沙灣街道、沙坪街道、雙城街道)、翠屏區宋家鎮、南溪區羅龍街道、江南鎮全域,實際管理面積約420平方公裡。
建設四個「示範區」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引擎
根據《宜賓三江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宜賓三江新區戰略定位為,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和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將對標雄安新區、天府新區等國家級新區,按照國家級新區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以建成「長江上遊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城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為總體發展目標,將三江新區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
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力爭達1800億元;樞紐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休閒經濟等四大新經濟體系初步形成,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5萬人,「顯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力爭達到16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25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力爭突破8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8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95平方公裡,全面建成生態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典範。
「兩核、七區、多點」
構築空間發展新格局
宜賓三江新區將統籌生態、生活、生產三大空間,按照促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舒適宜居、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優化提升「兩核、七區、多點」的城鄉空間布局、「一江、三帶、四山、多園」的生態空間格局和「三區、五園」的產業空間布局,注重傳承城市歷史文脈,突出新區顯山露水、城田園互映的風貌特色。
城鄉空間格局,「兩核」規劃形成白沙和涪溪兩個區域綜合服務核心。白沙城市服務核心加強與三江口CBD、宜賓老城的聯動,共同構築擁江發展的城市中心;涪溪城市服務核心重點面向涪溪和南溪北部地區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
「七區」,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推進產學研港城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四個核心功能區+三個特色功能區」的城市組團。圍繞龍頭山構建功能密切關聯、交通高效聯繫的白沙、雙城、臨港、涪溪四個核心功能區,成為新區「產城綠」融合發展的動力核心。依託長江灣區、山水田園等特色生態本底,構建功能特色獨立、郊野環境自然的宋家、羅龍、江南三個特色功能區,成為新區「產城綠」融合發展的特色示範。
「多點」,充分挖掘規劃城市集中建設區外現狀村莊(社區)特色,重點建設11個集聚提升類村莊,有序推進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通過「示範村+旗艦產品+旅遊服務」發展模式,差異化打造「農商旅、農科旅、農文旅、農康旅」四類「農業+」鄉村融合發展示範,推進城鄉融合發展。15個保留改善類村莊開展人居環境改善整治,保留鄉村風貌,結合農業資源稟賦改進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7個特色保護類村莊保留整體空間形態,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注重保護好文化遺產和傳統建築風格,適當發展特色旅遊文化產業。
依託三江新區特色空間格局,促進產業組團式發展,規劃新區產業形成「三區、五園」整體空間布局。「三區」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先進位造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三類產業空間構建新區一二三產聯動發展格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主要依託大學城和科創城,從白沙灣街道沿東北方向往雙城街道拓展,重點布局科技研發、港航物流、金融服務、會議會展、信息服務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及配套的生活性服務業;先進位造業集聚區主要分布在臨港經濟開發區、羅龍街道和宋家鎮,重點培育電子信息、重大裝備製造、新材料及生命健康四大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示範區主要依託江南、宋家、雙城街道北部等農業生產空間,重點發展智慧農業、精深加工和休閒農業。
「五園」,以「雙城」科技園、涪溪產城融合示範園、臨港先進位造業產業園、羅龍工業園、長江工業園為核心形成五大產業空間載體。「雙城」科技園重點布局產教融合、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和中試轉化等服務,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涪溪產城融合示範園重點布局重大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產業;臨港先進位造業產業園重點布局電子信息、重大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先進位造業,積極發展港航物流、會議會展、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羅龍工業園核心布局生命健康產業,輔助發展重大裝備製造產業;長江工業園圍繞臨港、涪溪等核心龍頭產業形成協同配套,重點布局電子信息、新材料、重大裝備製造的配套產業,輔助發展農業深加工。
現代農業示範區主要依託江南、宋家、雙城街道北部等農業生產空間,重點發展智慧農業、精深加工和休閒農業。注重歷史文化傳承,依託宜賓「長江文化」「酒文化」「抗戰文化」等多元文化資源,整合宜賓老城、李莊古鎮、南溪古鎮等文化資源,打造三個重要文化核心區。
構建「4+4+1」產業發展體系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
三江新區實施「實體立區」「創新強區」戰略,圍繞4大先進位造業、4大產業賦能方式,結合現代農業共同構建新區「4+4+1」的產業發展體系。聚焦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及生命健康4大先進位造業,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樞紐經濟、平臺經濟、休閒經濟4類經濟形態的賦能機制,實現創新驅動的產業高質量發展。以「4+4」產業體系賦能農業發展,實現三江新區農業發展的智慧化、精品化、休閒化,帶動全市農業創新發展。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以智能終端為主的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立足智能終端、智能硬體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對外龍頭企業招引、本土優勢企業培育、產業聯盟技術共享等路徑,形成以製造為主、研發設計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以汽車、軌道交通為主的千億級裝備製造產業,圍繞智慧物流體系創建西部智慧交通綜合解決方案試驗場,打造西南地區汽車產業基地、西南地區最大的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以鋰電材料為主的千億級先進材料產業,圍繞下遊需求牽引和上遊原料產地升級,打造西部最大的電池電芯及PACK生產基地。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以醫用衛生、醫藥器械為主的生命健康產業,依託四川省醫用衛生應急產業基地打造國家級醫用衛生產業基地。
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大力發展以信息服務為核心的「數字經濟」,以現代物流、會議會展為核心的「樞紐經濟」,以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為核心的「平臺經濟」,以文化旅遊為核心的「休閒經濟」等四大現代服務業體系。構建多元化應用場景,提升城市產業發展動能,滿足人、城、產協同發展需求,創建國家級數字經濟高地、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形成區域綜合性現代服務業集聚高地。
現代農業多元式發展,圍繞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智慧農業、精品農業和休閒農業,打造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