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吉南
12月4日,記者從宜賓三江新區黨工委獲悉,日前,《宜賓三江新區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作為四川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將發揮新區在國家推進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重要節點作用,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高質量發展,把新區建設成為長江上遊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城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
據了解,宜賓三江新區規劃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白沙灣街道、沙坪街道、雙城街道)、翠屏區宋家鎮和南溪區羅龍街道局部、江南鎮局部的6個街鎮,面積389平方公裡。三江新區管委會管理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白沙灣街道、沙坪街道、雙城街道)、翠屏區宋家鎮、南溪區羅龍街道、江南鎮全域,實際管理面積約420平方公裡。
建設四個「示範區」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引擎
根據《規劃》,宜賓三江新區戰略定位為,長江上遊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和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將對標雄安新區、天府新區等國家級新區,按照國家級新區要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塑造新優勢。以建成「長江上遊山水城園和諧共生、產教研城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新城」為總體發展目標,將三江新區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
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力爭達到8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力爭達1800億元;樞紐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休閒經濟等四大新經濟體系初步形成,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00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5萬人,「顯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
到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力爭達到16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25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力爭突破8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8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約95平方公裡,全面建成生態優美、經濟繁榮、社會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典範。
「兩核、七區、多點」
構築空間發展新格局
根據《規劃》,宜賓三江新區將統籌生態、生活、生產三大空間,優化提升「兩核、七區、多點」的城鄉空間布局、「一江、三帶、四山、多園」的生態空間格局和「三區、五園」的產業空間布局。
城鄉空間格局,「兩核」規劃形成白沙和涪溪兩個區域綜合服務核心。白沙城市服務核心加強與三江口CBD、宜賓老城的聯動,共同構築擁江發展的城市中心;涪溪城市服務核心重點面向涪溪和南溪北部地區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
「七區」,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推進產學研港城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四個核心功能區+三個特色功能區」的城市組團。
「多點」,充分挖掘規劃城市集中建設區外現狀村莊(社區)特色,重點建設11個集聚提升類村莊,有序推進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通過「示範村+旗艦產品+旅遊服務」發展模式,差異化打造「農商旅、農科旅、農文旅、農康旅」四類「農業+」鄉村融合發展示範,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構建「4+4+1」產業發展體系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特色產業基地
據介紹,三江新區實施「實體立區」「創新強區」戰略,圍繞4大先進位造業、4大產業賦能方式,結合現代農業共同構建新區「4+4+1」的產業發展體系。
聚焦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材料及生命健康4大先進位造業,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樞紐經濟、平臺經濟、休閒經濟4類經濟形態的賦能機制,實現創新驅動的產業高質量發展。以「4+4」產業體系賦能農業發展,實現三江新區農業發展的智慧化、精品化、休閒化,帶動宜賓市農業創新發展。
宜賓三江新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