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注重版權意識,財產所有。
即便是夫妻買房,戶主署名的問題也都還要爭執半天,更不用說是公公婆婆大方為兒媳婦買房了。
只要一提到房產證戶主名署誰的問題,兒媳對此依舊非常敏感,一臉慌張樣。
老王和老曹是對農村夫婦,忙碌半生為兩個兒子操辦完了婚事,生活過得還算幸福。
有天,當大兒媳發現自己的房子戶主是公公,而小兒子的房主卻是弟媳婦時,心裡很不是滋味,就督促丈夫去找七大姑八大姨理論。
後來,得知事情的真正原因是:當初公公本想去房市探探情況,竟沒成想開樓盤時,自己一眼相中,當下就買定離手。
而那時大兒子在外地打工,抽不開身,就拜託父親把手續辦了。畢竟老子的就是兒子的,況且房子買來本身就是作大兒子的婚房。
可能是因為有兩個兒子,才顯得事情有些微妙。
不過當下公婆就大方表示,讓大兒和大兒媳抽個時間一起去辦理過戶手續,讓彼此放心。
大兒媳知曉事情的原委後,非常能夠體諒公婆的一番好心,心裡頭的顧慮也打消了。
其實,近年來由於房產之爭、戶主之名,鬧出新聞、鬧上法庭的案例隨處可見、比比皆是。
但對於這種公公婆婆大方出錢購買房子,房產證戶主署誰名的問題,依舊是顯得非常棘手,兒媳婦對於其給予的關注和重視也是只增不減。
兒媳會擔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1、可能是擔心出現婚姻變故,提前為自己買份「保險」;
2、或許是想讓自己更加的有安全感;
3、因為要遵從自己父母的意願去爭奪戶主之名;
其次可能是其它的一些五花八門的原因。
但不管是怎樣的緣由,對於房產、錢財這種浮於精神表面的物質性的東西,大家還是不要看得過於太重。
一家人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和睦、歡樂,不要因為某些浮於表面的物質性東西而經常爭吵不休,甚至鬧出新聞、鬧上法庭。
俗話說得好:家醜不可外揚,談錢還傷感情。
所以,在某些家庭事務方面,公婆兒媳雙方不僅需要提前做好溝通,更要各自做出相應的退步,不要「兩傷」要「兩利」。
買房署名的問題不是單純地反映兒媳對財產、房權的過度敏感,而是形象地從側面映射出了家庭成員對彼此的相互信任程度。
如果讓每位家庭成員都享有對這個家的知情權,凡事做好事前溝通,讓每個人都有對「家」這個概念的清晰認識和了解。
那麼雙方則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如何經營好接下來的生活,而不會因房屋戶主署名的問題而使彼此之間產生隔閡。
那麼兒媳婦與婆婆相處要注意哪些問題?
1、 坦誠相待,彼此信任
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後,婆媳之間都要坦誠相待,婆婆為孩子準備的房產或者家裡有哪些外帳等等,都要讓媳婦有知情權,避免婚後出現各種糾紛。
老人答應媳婦的事情,儘量做到,一次次的兌現承諾才能搭建起婆媳之間的信任橋梁,婆媳相處才避免猜忌。
2、 言而有信,避免誤會
很多婆媳關係緊張,主要矛盾點就是言而無信,承諾給對方的事情,過後不認帳,造成彼此間的矛盾升級。
沒有信譽之後,剩下的就是猜忌和埋怨,埋怨越深誤會就越深,慢慢婆媳之間變成了最近距離的仇人。
3、 及時溝通,化解矛盾
溝通在人際交往中佔主導位置,只有通過溝通才能知曉對方的意思,才能明白問題的所在。
當婆媳發生爭吵時,先給彼此冷靜的空間,之後雙方坐下來能心平氣和的溝通,天大的事也會慢慢處理掉。
最害怕就是彼此都不給對方機會,雙方多一份的傾聽,多一份的理解,誤會就能解決。
關於婆媳矛盾,無非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問題。對於房產證戶主署誰名的問題,只要婆媳、夫妻之間互相溝通以達成共識,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便是最好的結果。
【文章寄語】:
其實,關於房產錢財,這一切東西無非都是身外之物。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題外話】:
你家房子的房產證戶主是誰呢?你介意不是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