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究竟有多火?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為止全國新增註冊奶茶企業有23664家,新增註冊數創下歷史新高。奶茶店究竟有多賺錢?有奶茶行業多年從業者表示「奶茶市場目前大致呈現出『一九』格局,真正能盈利的店鋪不到10%,而剩下的90%都難以生存。」
茶飲市場持續擴大
證券日報的一則報導稱,數據顯示,目前經營範圍包含奶茶的企業已超過14萬家,僅2019年至今為止全國新增註冊奶茶企業就有23664家,而在2000年,全國的奶茶企業還不到1000家。從2014年至2018年,奶茶企業數量的複合年增長率為23%。
奶茶企業數量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省,數量分別為28091家、12729家和10184家。
從註冊資本來看,奶茶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下的佔比高達96%,100萬元至200萬元註冊資本的奶茶企業有1156家,200萬元至500萬元的有715家,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有903家,超過1000萬元註冊資本的奶茶企業有432家。
從成立時間來看,最近5年是奶茶企業的井噴時期。成立1年至5年的奶茶企業數量最多,達到66348家。其次是成立1年內的奶茶企業,數量為25357家。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奶茶市場實現的銷售額超500億元,而按照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奶茶價格等因素的綜合計算,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能夠達到986億元,接近千億元級別。
9成奶茶店不盈利
另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茶飲行業融資金額已超過10億元,其中,IDG資本、天圖資本、阿里巴巴分別投資了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顏悅色三大網紅奶茶品牌。
隨著資源向頭部品牌的集中,品牌茶飲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下獲得門店擴張和場景優化等方面的先發優勢。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前十個月,樂樂茶開店32家,喜茶開店222家,奈雪の茶152家,因味茶25家。
然而,這些頭部企業僅僅是行業中的鳳毛麟角,大部分的奶茶企業仍在盈虧平衡線下掙扎。
有奶茶從業者表示,奶茶市場的空間的確很大,但是目前市場明顯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由此造成奶茶市場真正盈利的企業或不到一成。
雖然茶飲市場進入門檻相對較低,開店成本相對其他創業看起來低,利潤大,回報快,但是個人創業者還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推薦閱讀:茶飲行業真的是「暴利」嗎?現在入局還來得及嗎?
茶飲的世界被拉平了
茶飲市場已是紅海,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加之科技和通信的閃電發展,徹底形塑了整個茶飲世界,其影響之廣、刻畫之深,前所未有。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託馬斯·弗裡德曼在其經濟學著作《世界是平的》中所論述的:「世界正被抹平」。他也在書中提到,懂得本地化、個性化、才不容易被淘汰。
今天,我們以弗裡德曼的理論架構來對茶飲行業做一個淺薄的大條梳理。
1、智識系統被拉平
茶飲最早源於臺灣品牌,在2000年前,大陸茶飲市場幾乎是臺式奶茶的天下。臺灣品牌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知識結構和智識系統,因而他們能夠獨步天下。
2000年之後,CoCo都可、快樂檸檬開始進入大陸市場,品牌化時代開始到來,大量加盟店出現。
而且這些先期進來的臺灣品牌培訓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包括管理上的、產品研發的。這些人才又通過自我創業和自由流動的形式分散到全國,起到了「布道者」的作用,對茶飲的認知做了很好的普及。
2009年以後,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數字工具的出現,人們獲取有關茶飲常識的渠道和方式更加扁平化,越來越便捷。
2、產品研發沒有圍牆
沒有哪家的產品一定好,也沒有哪家的產品就一定差。在茶飲行業就是:茶飲門檻低,產品同質化高,沒有護城河。
確實,頭部品牌即使拼命地每日創新,幾乎同時網絡上就會有破解版,部分「言傳身教」的平臺和自媒體還會推出升級版和優化版。即便是再大的頭部品牌,產品也有撞車的時候,偶爾還會爆發你我之間涉嫌「抄襲」的口水之爭。
食品的特性,創新受限。再加上常識的普及,此外,通過網絡去中間化之後,原物料創新在信息上透明,以及廉價和便捷的獲得,這一切都在拉低產品競爭的圍牆。
3、營銷投放效果均衡化
傳統媒體時代,是賣方市場,紙質媒體和電視廣播媒體是唯一可以選擇的工具和渠道。為了博眼球,吸引注意力,企業花上千萬到央視去爭奪標王。
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以後,一切都變了。隨著流量和注意力變得極端碎片化,過去所有做消費品的思路、套路都慢慢沒有用。
現在是一個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有的品牌還有自己的超級大號,頭條閱讀量動輒10萬+,還有一大堆KOL和網紅在拼命帶貨。他們嗅覺敏銳,總能不斷找到好的東西。整個世界變得非常平,任何一個好東西,自然會因為你的優秀基因被摘出來。
更恐怖的是,各種數據平臺的算法和模型,能準確地知道消費者在哪裡?他是什麼樣的人?他在消費上有哪些偏好?這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整個營銷知識結構和營銷體系被拉平了,被均衡化了。你今天會在抖音和小紅書上種草,明天我也會。
在此情勢之下,怎麼勝出?
弗裡德曼提出了企業致勝的七大法則。針對茶飲的特性,我們篩選出了四個法則。
法則一
世界被剷平,你也感受到鏟過來的那股力量時,請找一把鏟子向自我的內在挖進去,千萬別想要築牆。
擁抱變化,與時俱進。這在很多老的頭部品牌身上都能看到。例如,CoCo都可的持續求新和升級,快樂檸檬在產品和模式上的不斷創新。他們試圖透過自身的努力,來穿越生命周期、穿越人群。
法則二
小應該要做大,大應該做小。小即大,這是中國傳統哲學的精髓。關鍵在於怎麼利用新工具,參與全球競合,讓事業更遠、更快、更廣、更深。書亦燒仙草的品類細分,喜茶運用數字工具的「大中臺」模式,古茗在泰國等地對椰子水和茶葉的資源整合,都是很好的範例。
法則三
最好的企業將是最好的合作者。在抹平的世界中,越來越多的任務都必須通過企業內外的各種合作來達成。
道理很簡單:未來的價值創造,無論在科技、營銷、醫學,還是製造都會變的複雜至極,絕非單一部門或單一企業能掌握。
好的品牌和企業,要善於利用超級平臺,例如微信、外賣平臺等等,建立自己的用戶體系和流量池。好的品牌和企業,要下沉到線下渠道市場,優選好的經銷商並保持良好的信任關係。
法則四
這一點對品牌創始人非常重要。品牌或者企業在每個階段,都要拿放大鏡來審視自我。反觀自己的經歷,錘鍊自己的初心,補強自己的知識結構,拷問做事的動機,關照社會的方方面面。
此外,老闆要保持自己的鈍感力。每一個創始人沒有生意大小之分,不要過多地追逐風口熱門的東西,而是要遵循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適合的事情。(本文綜合自證券日報、中國飲品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