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社會,人多了就會有士農工商的分類,商人更是作為社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史記》中,司馬遷曾經寫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是對商人在利益追求方向的真實寫照,簡單的十六個字概括了古代商人為金錢奔波忙碌的身影。在我們的記憶中,古代的商人有範蠡、管仲、子貢,他們在古代的農業、封建社會的商業中都是很有建樹的,為我國近代的商業發展做出了很多的貢獻,遠的說完再說近的,明代的沈萬三,清代的胡雪巖,還有明清時期的徽商、晉商這些都是我們聽過的富商或商幫。他們富甲一方的事跡都是我們聽到後心潮澎湃的,不僅國內有著名的商人,還有國外的猶太商人,猶太人雖然在二戰中人口驟減,但是他們卻掌管著世界上大多的財富,除了猶太民族注重教育,也與他們聰明的頭腦有關,說了這麼多,總覺得他們似乎離我們好遠,那我們就以幾則故事來講講現代著名商人身上發生的故事,看看對從商人士有哪些啟迪,一起來揭開財富的神秘面紗。
第一則故事,李嘉誠的司機。當年李嘉誠的司機到了退休的年齡,李嘉誠對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僕人都是很尊重和照顧的,考慮到司機為自己開了這麼多年車,也是有感情的因素在裡面,李嘉誠於是很鄭重的對司機說:謝謝你為我服務這麼多年,我已經準備了500萬元,為你退休養老生活用。司機聽到這裡,當然很是感動,但是他接下來的話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是這樣說的:感謝老爺的厚愛,這些錢我不能拿。這是為什麼那,很多人面對這樣的選擇都會毫不猶豫地接受老闆的饋贈的。司機接下來這樣說:這些年來,每當老爺給別人打電話提到哪個股票會漲,我都會默默的記下來,然後買入這些股票,慢慢的積累下來,我也有幾千萬的家底了,我已經非常感激老爺了。
讀到這裡,很多人會說原來是這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因,讓李嘉誠的司機都可以從股市賺到千萬的身家,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李嘉誠的司機善於捕捉商業信息。這裡給從商人士的啟迪就是商機的捕捉,一個成功的商人不僅要善於捕捉商機,更要在短時間內做出行動,捕捉商機的過程就像是草原上的獵食行動,要迅猛而快捷,才能在一次次的商業行為中取得利益。
第二則故事,同馬雲一起創業的夥伴們。馬雲是我們熟知的商人,在他沒有創業的時候,他是一名英語老師,後來在西湖畔認識了來中國旅遊的加拿大籍一家人,在馬雲熱情的招待下,加拿大籍一家人也和馬雲成為了好朋友,後來馬雲在加拿大籍一家人的邀請下去他們所在的國家旅遊,馬雲在旅遊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回國後,馬雲決定創業,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阿里巴巴,當時馬雲邀請了很多的人一起來創業,可是大家都不認同馬雲的創業想法,在馬雲的一腔熱血感染下,終於有18個人被馬雲的創業想法所感動,於是他們堅定不移的跟著馬雲一起創業,經過快20年的努力之後,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創業成果,現如今,馬雲的阿里巴巴財富也在富豪榜上榜上有名,在阿里巴巴上市後,當年跟他一起創業的夥伴們也身價倍增,當年給馬雲做前臺的夥伴身價也上億了。
這則故事我想說的是就是在我們從商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合作事項的發生,在選擇好的合作夥伴上很重要,自己要有一定的視野和見識,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跟對人做對事,上面的例子就是個很好的說明,跟對人就是要認可帶領自己創業的老闆,認同他的創業理念,做對事就是要同老闆的步調一致,跟上老闆的思維模式,才能使公司上下一致,在商業活動中取得盈利。
今天我們以兩則故事闡述了兩點道理,一個是要對商業信息的敏銳捕捉,另一個是要跟對人做對事,希望對從商的朋友們有一定的借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