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現在是一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可以說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在國內很多三四線的城市,滿大街就可以看到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的二維碼。
而在香港呢,目前還是以現金交易為主。僅有700萬人的香港為何能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從大環境上看,目前內地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已經非常高。即使是中西部地區,移動普及率也達到90%左右。為了保持自身繼續增長,支付寶和微信都要尋找新的突破口。相對而言,香港還是行動支付的「處女地」。
實際上,論電子支付,亞洲幾乎沒有人比香港的八達通更早,在1997年,八達通通過內置晶片在信用卡大小的塑膠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就可以完成付款的整個過程,最初只是用在巴士、地鐵等交通工具,但隨後很快普及在零售業務中,成為了世界上最早且發展最成功的電子儲值卡。
今年5月,支付寶曾宣布推出香港版電子錢包——支付寶HK,正式為香港居民提供行動支付服務。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00家知名香港零售商戶接入了「支付寶HK」掃碼支付服務。
沒多久,馬雲又找到了最大的幫手,那就是香港的李嘉誠。螞蟻金服已與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整合優勢資源的方式共同運營HK版支付寶,在長江和記業務覆蓋區域推進線上線下行動支付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購物和支付體驗。
但有一點很多人看不懂,那就是李嘉誠為何選擇支付寶而不是有著月活用戶9億的微信,當年李澤楷創辦的香港盈科是騰訊早期的投資人,可以說李家和騰信早就有接觸,那為何這次卻把微信給落下了呢?
先不論李嘉誠與馬雲的私交如何。其實李嘉誠選擇支付寶是有原因的。支付寶雖然用戶數量不及微信支付,但支付寶是專業做支付的,而微信則是做社交的。李嘉誠需要的是一款專業的支付軟體,那麼必然會選擇支付寶了!
隨著內地遊客越來越多的出境旅遊,香港應該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據香港旅遊發展局顯示,2017年訪港遊客增致5847萬人,相比上一年增長了3.2%。而到了2018年,僅僅今年除夕至正月初六赴港遊客就超過了126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2.3%。
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決定在香港發展壯大,這個被信用卡支配的地區或將迎來巨變,因為雙方都燒掉了大筆資金,試圖誘惑香港人扔掉信用卡,繼而開始使用行動支付。
此外,香港還可以作為支付企業連通國外的橋梁,想要更好的走出國門,香港成為必須要拿下的「山頭」。微信和支付寶正是知道這點,才會花費大力氣搶佔市場,意圖獨享這份實惠。
如果支付寶佔領了香港的市場,就可以想行動支付的力量展示給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如果這種方式被世界各國的消費者認可後,我們可不可以認為這個是中國行動支付出海的第一個裡程碑呢?
但很榮幸的是,支付寶如今與李嘉誠合作,我們相信還是有能力與香港的「八達通」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