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閩南人,不能不拜神!

2020-12-09 騰訊網

「不要去遊泳!」

「晚上別出門!」

「別拍人肩膀!」

……

農曆七月中元普渡,閩南媽媽的碎碎念,開始不絕於耳。

作為閩南人的一份子,七月鬼門開,中元到,關地門,廈門人得準備諸多祭事,忙得不可開交。

對於此事,他們可以說是樂在其中——

有人說,閩南人有可能對自己摳摳嗖嗖、隨意鬆散,但是一講到拜神,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畢竟,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他們拜過的神,大概比你在所有神話電視劇裡見過的總和都要多。

1

泡茶+拜神=廈門人

有一種說法是:許多老廈門人的一生,似乎只需要做兩件事,泡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爺(伯公);初三、十七拜媽祖;初四、十八拜財神爺;初五、十九拜五穀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拜壽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觀音;初十、二十四拜如來;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蝨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而這樣的總結,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過節村鎮裡組織的集體拜神節目,在閩南,私下裡各個家庭還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神明」,就算春節放了七天假,都不夠廈門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什麼石頭公,門口公,有應公;姑婆嬤,床頭嬤,榕仔嬤;地基主,水流主,三界孤主…只有你不認識的神,沒有閩南人不拜的神!

因為崇尚「萬物有靈」,閩南人可謂是造神的專家:從」天地人神鬼」到「花鳥魚蟲獸」,在閩南人眼裡,拜神是非常講究「實用性」的:不管你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只要能講出一段故事,有什麼「顯靈」的事情,就能被祭拜,為了五穀,可能還出現了神農大帝,為了行船,可能還出現了水仙尊王,為了求財,可能還出現了玄壇元帥…

在閩南,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家中神明即便「道非道,佛非佛」也可十分和諧地共處一堂,並排而立。

就拿曾厝垵的擁湖宮來說,廟裡供奉著武烈尊候、保生大帝、天上聖母、元帥爺、大廳爺、大聖爺、玄天上帝及諸佛神靈。他們和平相處了八百多年,庇佑廈門百姓。而像這樣的民間信仰廟宇,在廈門還有很多座。

暫且不提香火鼎盛的南普陀,廈門的觀音寺、半山土地廟、白鹿洞寺、梵天寺等等都大有來頭,隨便一個在廈門人心中都神聖不可侵犯——

廈門觀音寺。這裡是建國以來新創建的第一座大型寺院。

廈門梵天禪寺。這座寺廟是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

廈門梅山寺。這裡供奉著一座重達65噸的全國最大白玉佛像---釋迦牟尼佛聖像,以供人們去祭拜上香。

廈門天界寺。這座寺是清初月松和尚募化興建而成的。據說,以往寺僧晨間撞鐘108下,聲聞遐邇,於是被稱為 「天界曉鍾」,為 廈門小八景之一。

廈門日光巖寺。在萬曆十四年被修建,因為每當太陽升起,陽光正好射到山石和寺內,因此取這名。

廈門白鹿洞寺。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葦老和尚為山祖師。這裡修了朱熹在廬山的故事,很多人祭司朱熹神像。

在廈門街頭巷尾,這個「宮」,那個」殿」,小小的一間,往往已香火綿延數百年;土著人的宗祠,更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對於廈門人來說,拜神就是隨手一做的事情,和我們轉發個錦鯉許個願沒有任何區別。

2

拜神拜出儀式感

儘管看起來「不大走心」、「有些隨便」,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廈門人拜神時莊重的儀式感。

在自家大廳開上幾桌,然後在大位上擺好椅子,由家裡的男丁請上公祖爐,再請門神,最後按輩序大小挨個上前跪拜燒香,向神仙老爺們匯報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這樣:

現在向祖宗們介紹的這位選手是咱們老李家第X代中最讓人操心的小輩,今年24歲,大學畢業兩年了,不僅沒有考上公務員,而且至今母胎單身,還請各位祖宗們在上面多多照應…

除了在自家這種上香式「問神」,許多廈門人家前往廟裡拜拜的一大要務就是抽籤——尤其是家中遇到喬遷新居、嫁娶、先人遷墳等等人生中的大事。

女兒帶回正在交往的男朋友,母上大人臉上雖然笑嘻嘻,但「背地裡」必定會前往廟裡請神明指示抽上一籤,或讓算命先生看看兩人八字。

八字合適神明「同意」,自然皆大歡喜趕緊勸嫁;八字不合神明「反對」,就算女兒再喜歡,媽媽也只會拉下臉。

然鵝,為了向神明請示,除了通用的香爐、地臺,以及各種與神「溝通」的「道具」,廈門人還會精心準備「愛的供養」。

就拿中元普渡來說,廈門人要在家門口擺上八仙桌,供奉祭品。祭品講究不少,必須有雞鴨豬、蔬菜水果,還要有乾果,如葡萄乾龍眼乾,這意味著先民吃完後,還能帶些祭品離開人間。八仙桌上還要擺放酒杯,上面放著筷子。

這些製作工藝之繁瑣,往往得提前兩三天就開始準備。

廈門人家初九拜天公的盛況

難怪《舌尖上的中國》幾度來到廈門取景,畢竟我們的生產美食的標準都是衝著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此外,為了表達對「神明」的敬意,閩南人還舉行各種各樣的巡遊活動:例如集美大社的「刈香巡遊」。

據說,該盛典最初是為了祭奉「開閩王」,人們在每年正月十五一早,擺設貢品香火準備接駕,「護國尊王」王審知、「進士祖」陳文瑞等神像被八抬大轎請出來,沿街轉巷,到集美陳姓的房角祖祠和各個角落巡遊,確保新的一年集美各個「角頭」平安舒適。

如今,這項傳統習俗規模越發盛大,所到之處鑼鼓喧天,甚至有人特意前來打卡參加。

3

你媽可能是離神最近的人

在廈門,擔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聖等服務角色的,不是你的媽媽,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說,閩南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閩南的女兒十幾歲就要跟著媽媽一起學做祭神用的「粿」,閩南的媳婦一入家門,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拜神」的傳統傳下去,保證能說清每一個神明的名字、主要職能,還要理順家裡老老小小的關係和訴求。孩子長大了,拜神時要祈求神明賜一樁好姻緣,家裡添了新成員,要到祠堂告訴列祖列宗…

「做好葷素搭配、不能全乾不能全溼、不能單數還要不重樣,得會說吉祥話給神聽」,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廈門的媳婦,在待了兩年後,都必定會練成「拜神」絕技。

忙著張羅拜神的閩南女人們

比如說,拜神明時要用三根香,拜祖先時用兩根香,然後要等香燒了一會,香灰掉下來才算他們已經吃了,我們才可以去燒金紙,而且燒的金紙還要區分開來,哪些是要給神明的,那些要給祖先的…

以上種種,都是廈門媳婦的必備知識點,如果實在記不住怎麼辦?寫下來唄!

4

為什閩南人這麼喜歡拜神?

雖然說拜神是中國人無論南北都有的習俗,但能做到像閩南人這樣,浩浩蕩蕩、場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大海給予了廈門這片土地很多美好的希冀,為了生計,曾經這個小漁村的出海漁人們往往迎著洶湧的波濤去尋找他們的夢。對於廈門人而言,海既是「絕境」,又是「生路」,廈門人常把下海捕魚叫「討海」,有一點與天爭命的意味。

在自然面前,人類是如此渺小;將自己寄託給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為了化解恐懼的最好的方式。

「行船拜媽祖,安居大道公」是廈門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討海為生的漁民行船多拜媽祖,身有病痛多拜保生大帝。

所以,對於閩南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納入骨子裡的習慣性動作。他們深懂造神玄機,需要什麼就創造什麼,各種神明各司其職,保佑著閩南人生活的順遂。

又是一年中元到,給「好兄弟」們的祭品都準備好了嗎?和我們一起聊聊,你家是怎麼準備中元普渡的吧!

據說好看的人都點了

相關焦點

  • 生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
    一個潮汕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拜過的神大概比你在所有神話電視劇裡見過的總和都要多。 ;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過節村鎮裡組織的集體拜神節目,私下裡各個家庭還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爺」,春節七天假,都不夠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 習俗 | 初九拜天公原來是這麼拜的,作為永春人,這些閩南習俗要了解!
    心都要哭碎了~~ 不知道新年許下的心願能不能實現——小編2019年的願望就是完成那些在2018年還沒有實現的2017年就許下的2016年的願望...為了保證願望達成小編決定——正月初九拜天公時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
  • 生為潮汕人,不能不拜神:潮汕人拜過的神比你在電視裡見過的都多
    一個潮汕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拜過的神大概比你在所有神話電視劇裡見過的總和都要多。 ,拜不同的「老爺」,春節七天假,都不夠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廟一條街」 潮汕人拜的神極其雜,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賢、民族英雄,甚至連李白、魯班、孫悟空……只要現實有需要,各種各樣的物品全都能造個神出來拜
  • 盤點泉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閩南人吃湯圓拜床母趣多多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泉州老人有句俗話:「冬至不回無祖公,春節不返無某囝(「某囝」閩南話即「妻」與「子」)!,故出門在外者,都會儘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在泉港、安溪、永春、德化等地,不少村民不在清明節掃墓,而是選擇在冬至當天。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
  • 屬於天神的節日,也是閩南文化的組成部分,這就是拜天神的文化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讀書使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屬於天神的節日,也是閩南文化的組成部分,這就是拜天神的文化的事情,有興趣的同學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哦「在閩南地區,人們普遍都有一種拜天公的文化,這種文化也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 閩南人最重要的節日:大年初九拜天公,比除夕還隆重
    大年初九,閩南人最重要的節日拜天公來臨。這是比除夕還隆重的節日。還沒到12點,家家戶戶已經開始準備好祭祀用的東西了。鋪上大紅的圍擋桌布,擺上祭品,葷素都要有。紙錢當然是少不了的,講究的還要折成元寶狀。閩南人視這一天為最高神天公的生日,非常重視。臨近節日,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製作龜粿、發粿等,作為供品。紅龜粿呈龜紅色,打龜甲印,象徵長壽。大年初九,有拜有保佑,你家準備好拜天公了麼?閩南的小夥伴都來說一說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幾),供上「五味碗」。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拜天公 漳州有哪些考究習俗?
    正月初九,在閩南地區是一個極重要的祭祀活動,即拜天公(閩南地區將神話中的玉皇大帝稱為「天公」)。傳說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為此,當地人們會製作龜粿、發粿等作為供品,供奉「天公」,進行祭祀活動,紅龜粿呈龜紅色,打龜甲印,象徵長壽。
  • 正月初九閩南人習俗拜天公,隆重熱鬧又講究
    拜天公其實就是敬拜老天爺,每年正月初九,敬拜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南民俗之一,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會殺豬、殺鴨、殺羊、殺雞來敬拜天公,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事業有成和風調雨順。拜天公從大年初八晚上12點開始。
  • 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虎嗅網
    由於土地貧瘠,對於閩南這樣的海堧地帶,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而海洋,即便再廣闊,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更何況,海洋的經濟、管理成本遠遠高於陸地,漂流於海面之上,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而,對於自恃天朝上國的王朝,海洋從來都不在爭奪的空間範圍內。但我們不面向海洋,並不意味著與海洋世界的連接不存在。
  • 閩南人不過"龍抬頭" 二月初二過"頭牙"拜土地公
    閩南人不過"龍抬頭" 二月初二過"頭牙"拜土地公 qz.fjsen.com 2012-02-23 08:39  吳佳弘 林繼學 李秋雲 田米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正月初九閩南習俗敬天公 泉州人拜天公來歷有什麼講究
    拜天公的供品分別有五果、六齋、搭飯、燒酒、全豬、全羊、雞公等,一般選擇三牲(豬、牛、羊)或以雞代替其中一種,另外鮮花、水果、柿餅、桂圓乾、紅棗等也是必備之品。  有詩為證:  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  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  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  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
  • 從前的七夕,閩南人都在給這位媽媽慶生
    在閩南,特別是泉州 過七夕節不重乞巧 更看重為孩子祈福平安健康 人們口中的「七仙女」不單指一位仙女 而是把天公的七個女兒合稱為七娘媽 織女是其中一位
  • 「到閩南拜祖先」——兩位臺胞的祭祖故事
    (原標題:「到閩南拜祖先」——兩位臺胞的祭祖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
  • 陳桂炳:走出「福建南部」的閩南民俗
    原標題:走出「福建南部」的閩南民俗 ◆還神於人,對民間信仰的文化引導 被稱為「泉州第一武廟」的泉州通淮關帝廟,其楹聯有「一脈傳忠義,萬聚拜聖賢」等聯語。
  • 閩南初九拜天公來由講究禁忌嗎?大年初九有什麼講究?
    「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泉州人什麼時候要拜拜?泉州民間拜神明農曆日期一覽  閩南與臺灣民眾奉祀「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稱「玉皇赦罪天尊」、「昊天通明宮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簡稱玉皇、玉帝,俗稱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實際領導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
  • 身為閩南人的你懂得這些閩南語嗎?
    本人是一名土生土長二十多年的閩南女娃娃,最近卻發覺自己很多閩南語都不懂!我們都知道,有一些閩南語的表達和普通話對應的漢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說,普通話的筷子,閩南語發出的音對應的漢字是「箸」。閩南語和很多方言一樣,發音常常還用著古漢字。
  • 閩南人在臺灣的開墾和分布以及他們的信仰
    這是臺灣閩南人信仰中有諸多原鄉地方神祇的主要原因。這種信仰和節日所崇拜的天地諸神不同,天地諸神是普天共拜之神,而地方保護神則是直接地保佑一方,對他們來說更為切近而實際。佛教信仰中,觀世音的信仰者最多;道教俗神中,信仰媽祖者達數百萬之眾。因信仰某一神祇而舉行的信仰活動往往是規模宏大,場面壯觀,參與者動輒達數萬人以至百萬之眾。這是十分罕見的。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有人說潮汕人佛道不分,見神就拜很多廟裡既有道家神像,又有佛家神像不知是道觀還是寺廟其實潮汕人最主要信奉的神明還是自己的祖先
  • 拜天公有什麼講究 禮節繁多臨沂人很多都不知道
    正月初九閩南和臺灣地區都會拜天公,儀式非常的盛大,祝福天公誕辰,同時也祈求天公可以在新的一年保佑人們可以身體健康等,關於在拜天公有哪些講究,小編也整理了一些。   拜天公的講究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   若是要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