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虎嗅網

2020-12-16 虎嗅APP



「我們是誰?」「閩!南!人!」


「我們的口號是?」「愛拼才會贏!」


「拼不過怎麼辦?」「拜天公!」



▲ 廈門新地標,世茂雙子星。圖/視覺中國


01 閩南人為什麼那麼拼?


因為愛拼才會贏。


從中原的角度看閩南,這是一個邊緣、偏僻、生存艱難之地,因而歷代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閩南人走向海洋,首先是地少人多帶來的生存壓力。唐宋後,大量移民湧入,閩南原本可憐的土地已經難以養活更多人口,為了生存,閩南人只得以海為田。另一方面「閩在海中」,閩南人徵戰海洋具備天然的優勢。



▲位於漳州漳浦縣的南碇島,記錄著閩南百萬年來的歷史碰撞與交疊。攝影 / 馮木


那麼拼的閩南人不僅靠海求得生存,更是闖出了一片天地。福布斯、胡潤富豪榜上,隱現著一個閩南人的「商業帝國」。以經濟實力論,東南亞各國中除了泰國是粵商佔據優勢外,其餘國家佔據上風的都是閩商,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近十餘年的首富更由海外閩商交替把持。



▲人們靠海吃海,在潮起潮落間經營海洋。攝影 / 歐康


當下我們習慣稱呼的「閩南」,政區上分屬廈門、漳州、泉州三個地級市所轄之區,自然區域上又分屬九龍江和晉江流域,經濟區受政區的控制,也基本上獨立為三個區。因此,當我們提及「閩南」,實際是跳脫出行政、地理、經濟層面的概念,更多地將其視作一個純粹的文化區。



▲夜晚作業的漁民。攝影/李順拯


對於以農業立國的中國,在很長一個歷史時期,我們都是背向海洋的。由於土地貧瘠,對於閩南這樣的海堧地帶,王朝往往還有棄守之爭。而海洋,即便再廣闊,農業發展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更何況,海洋的經濟、管理成本遠遠高於陸地,漂流於海面之上,任何事都可能發生。因而,對於自恃天朝上國的王朝,海洋從來都不在爭奪的空間範圍內。


但我們不面向海洋,並不意味著與海洋世界的連接不存在。實際上,閩南人不僅善舟楫,在歷史早期,就已經參與到歐亞大陸之間的海上貿易網絡中。



 ▲宋元時期的閩南人就已經開始參與全球貿易。繪/Paprika


10 世紀後期至 15 世紀初,泉州一躍而起發展為世界第一大港, 此時的閩南人,已經成為最熟悉印度洋與太平洋航路的中國海商。


15世紀末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率先開始了大航海。儘管這一時期,明清兩朝實行嚴厲的海禁和遷海政策,但閩南人參與全球貿易維持生計的生存模式已經形成,走私貿易在月港日漸形成氣候。



▲ 廈門港海滄區國際貨櫃碼。攝影/陳健


等到 1567 年,月港開市,明朝正式允許航海往東西洋貿易,有海外貿易傳統的閩南人更是如魚得水,迅速參與到西班牙人主導的美洲與亞洲之間的大帆船貿易中,並成為主力。


因而無論是宋元時期的泉州、明代漳州,甚至是更早時期的閩南,早已擁有一個視野廣闊的海上世界。南亞、東南亞、太平洋、波斯灣、地中海,都已在閩南人活躍的核心圈裡。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閩南人是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參與大航海時代全球貿易最深入的地域人群之一。



▲ 海上的漁民。攝影/李順拯


背山面海的閩南人,在中原邊緣的「偏僻」之地,不惜用生命開闢出一條海上生存之路。但與此同時,向海討生活的方式也塑造了豪爽、敢拼生死、「愛拼才會贏」的閩南人。


02 為什麼閩南人「抱團」?


舊時代,在閩南各地,時常因小隙而釀成宗族械鬥,而每當這時,閩南人都會舉全村、全族之力拼生死,名曰「拼社」。一旦官府問罪,服從宗族決議,出頭頂罪的人,族人會負責撫恤其家屬。


地道閩南人朱家麟認為,閩南人這種比較重情義、族群認同較為強烈的特點,就是從瘠薄農耕文化底層上繁茂生長的海洋性格。



▲ 閩南人與神同居的樸素理念,在兩種看似混搭的建築面前得到了極好闡釋。攝影/趙建軍


以農業立國的中國,歷史上都是背海發展。明清時代,中國的海商一旦出海,就脫離了與帝國政府之間的管轄關係。閩南人即使在南洋建立起龐大的商貿關係網絡,背後也缺乏政府的支持,因此被稱作「沒有國家的商人」。


海外貿易和移民環境險惡,宗鄉觀念使閩南人能夠相互扶持、共度險境,因而閩南人在海外的凝聚力,就主要來自強烈的宗族鄉土觀念和媽祖信仰。



▲現藏於荷蘭國家博物館的清代《媽祖神跡圖》彩繪 。供圖/許路


在海外,閩南人因宗族、地緣同鄉聚集在一起,因而各種各樣的宗親會、同鄉會、同業會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懷舊敘舊的地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華僑社區。就這樣故鄉的宗教信仰也被帶到了海外,除了拜大伯公、拜觀音、拜關公等共通的信仰,不同的方言群還有各自的小信仰。



▲閩南地區特有的運用閩南語的曲藝形式「講古」。攝影/方託馬斯


閩南人把自己說的話稱作「咱厝話」,也就是自家話的意思,俚語說「咱厝人講咱厝話」。會說閩南話是閩南人互相認同的標準,確認過方言,都是閩南人啊。所以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一口咱厝人的咱厝話,就能讓閩南人天然地親近,這也可能是閩南人抱團的原因之一吧。


03 天涯處處有閩南


海道兇險,閩南人憑其孤勇脫穎而出,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在全球貿易潮流中劈波斬浪。不僅如此,閩南人還把自己的子孫帶到南洋和新大陸。



▲閩南語在東南沿海地分布。繪/Paprika


單單海外說閩南話的華人多達 6000 多萬人,其分布地域之廣,遠遠超出了其他漢語方言的分布範圍。在全世界說閩南話的人口中,閩南本土人口的佔比甚至連四分之一都不見得有——光是海峽對岸的臺灣島,說閩南話的人口就幾乎與閩南本土相當。


若你身處東南亞馬六甲、檳城、新加坡、泗水、馬尼拉等地的街頭,你會聽到熟悉的閩南話從耳邊飄過,偶爾可以從社團的聚會中聽到悠悠南音,在街邊可以吃到和家鄉一樣味道的閩南菜……好像把故鄉的一切都搬來了,這些閩南人聚居的城市形成了閩南之外的另一個閩南。



▲三大語言在東南亞的分布。繪/Paprika


閩南人移居海外的歷史悠久,出土實物證明至少在唐朝已經有閩南人移居東南亞,隨著宋元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移民數量不斷增加。明代鄭和下西洋的浩蕩船隊中也有來自閩南的船員,留居當地者成為早期的華僑。


明末清初更是閩南人移民海外的高潮期,移民者在東南亞的巴達維亞、馬尼拉、馬六甲、三寶壟等地聚居,從事著這些城市日常需要的各種營生,從做理髮師、廚師、裁縫、小販等逐漸發展到土產批發商、鐵器商、布商,再到經營旅店、酒店、銀行、保險等行業。



▲1900年,馬來西亞檳城坎貝爾街,一排排中文商店牌匾尤為醒目。圖/視覺中國


集市和街市不斷地聚集人氣,各種各樣的宗親會、同鄉會、同業會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懷舊敘舊的地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華僑社區。


故鄉的宗教信仰也被帶到了海外,除了拜大伯公、拜觀音、拜關公等共通的信仰,不同的方言群還有各自的小信仰。南安人有供奉廣澤尊王的習俗,而安溪會館內則會供奉著來自故鄉的清水祖師,香火興盛,不亞於故鄉。



▲木偶戲在閩南自古就被賦予一種超自然的力量。攝影/黃水木


海外華僑很自然地成為傳統文化的實踐者和保護者。一些在海外依然保持的閩南傳統文化,因華僑的回歸而從他鄉重返故鄉。在海外華僑與鄉人的共同努力下,閩南地區祭祖先、迎神佛、演戲酬神等在五六十年代一度消沉的儀式和習俗得以恢復。


當閩南人移居到海外時,有一種可以拉近與故鄉親友距離的媒介——僑批。「批」即閩南話中的「信」。



▲「僑批」是連接海外閩南人與故鄉親友的媒介。攝影/鄭亞裕


2009 年,閩南地區發現了 470 餘封珍貴僑批,發出、收批地點包括馬尼拉、香港、廈門、漳州等地。僑批的主人黃開物 1878 年出生於漳州角美錦宅村,曾加入同盟會並擔任馬尼拉中華布商會副會長。


「黃開物僑批」中,同盟會會員林書晏、吳宗明等從馬尼拉寄來的僑批反映了菲華社團和華文報刊宣傳革命思想的情況。心繫故國的人們,以演出革命題材的戲劇等方式,發動華僑踴躍捐輸,甚至奔赴國內參加起義直接推動革命進程。



▲僑批。攝影/鄭亞裕


海外華僑群體的民族主義熱情,與他們既接受傳統儒家四書五經的華文教育,又身處殖民社會而帶著強烈的反抗殖民主義的情緒分不開。這些海外華僑對近代中國革命事業出錢出力,以至於當今天的我們聽到「華僑」這一稱謂,腦中總是會將其與愛國主義和榮譽聯繫起來。


2013 年,「中國僑批」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這是對僑批背後一代代海外僑胞的血汗與深情的認同。



▲檳城龍山堂邱公司,是馬來西亞華人姓氏宗祠組織中最突出的一個。圖/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後,閩南僑批業退出歷史舞臺。因為經濟的發展與政策的開放,海外華僑也得以不斷回到故鄉拜祖省親,有時甚至整個家庭幾代人幾十上百個成員浩浩蕩蕩地回鄉。


他們在捐建學校公路醫院、設立獎教獎學基金等公益事業的貢獻,使故鄉的面貌煥然一新。有意思的是,這些在海外見識現代文明的華僑不僅給故鄉帶來現代的理念,而且成為故鄉修建祠堂、編修族譜等恢復傳統運動最積極的推動者。



▲消失多年的民俗禮儀、祭典儀式等,隨著民間實力的提高逐漸恢復,且聲勢日益浩大。攝影/陳世哲


海外的閩南華僑頻繁地回到故鄉,最初吸引他們回鄉的因素來自血濃於水的鄉情。如今,世界閩商大會、世界晉江同鄉懇親大會等超越宗親和血緣的跨地域社團不斷產生,更廣泛地傳承和發揚著閩南文化,成為本土和海外「兩個閩南」這部交響曲的最新篇章。


相關焦點

  • 愛拼的閩南人,後臺比誰都硬核
    「你是福建人啊,那你一定會唱《愛拼才會贏》」/節目截圖簡單卻直擊人心的歌詞,唱得全世界閩南人心情澎湃,逢人便安利這首歌:「哇嘎哩共,最近有一首叫做《愛拼才會贏》的歌,真正摮......」(我跟你說,最近有一首叫做《愛拼才會贏》的歌,真的很厲害。)
  • 《愛拼才會贏》這歌對閩南人代表著什麼?
    對於這種觀點,你們認同人生的「本質」和人的「命運」嗎?的確,出生那天,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世界。有的人生 下來就有的東西,有的人要拼盡一生來擁有。那麼,要認命嗎?從不曾被命運垂青,我們一直都有選擇努力,在其中一次又一次的掙扎著,走到今天。
  • 千萬不要讓一個福建人講閩南話-虎嗅網
    在福建達成「閩南文化」的成功輸出之後,不少外省人總是自動將福建人與閩南人劃上了等號。而一旦你否認自己是閩南人,又會立馬被划進閩北人的範疇。不過,擁有不了雪的閩南人卻擁有著曲折綿長的海岸線,也因此福建有個說法:在閩南人眼裡,人生永遠像且只像一樣東西,那就是大海。
  • 閩南人,為什麼這麼好吃?
    作為一個閩南人,面對這人生三大終極哲學問題!實在是太難回答了!!!因為閩南的好料實在是太多啦!正所謂「獨吃吃不如眾吃吃」,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分享!達利園·派和好吃點來自閩南的達利食品;盼盼來自於閩南的盼盼食品!從小就看哆啦A夢的我,在多年後終於吃上了銅鑼燒,「回頭客」可謂是銅鑼燒屆的一股清流,鬆軟的餅皮包裹著沒有那麼甜的紅豆沙,一口下去!簡直了!回頭客銅鑼燒來自閩南回頭客食品!
  • 閩南人必看!同是閩南為何漳州與廈門泉州差距那麼大?
    漳州地處東南沿海,閩南地區之一,上承廈門,下接廣東,地理位置無不優越但是與同樣是閩南地區的泉州與廈門,漳州卻相差甚遠,一起來看一下2017年福建各市GDP漳州以3563.48億,位列第三,但是同屬閩南地區的泉州卻以
  •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其實我本人對臺灣人印象不太好!我1983年出生,老家是漳州東山縣。從我記事起,幾乎每年都聽說誰誰家漁船被臺灣軍艦扣壓了,整船的人都被抓走了,有的不願意被抓跳海了,誰誰家的漁船逃跑被掃射,有死有傷的。你們可能覺得我說的有點誇張,新聞怎麼沒有,但是這種事是身邊發生的,以至於我在讀小學一年級就記住了「在海上被呆丸人抓走要關三年」。
  • 從《愛拼才會贏》到《大田後生仔》,有哪些你熟悉的閩南歌曲?
    閩南歌曲,顧名思義,也就是閩南地區的歌曲,小編的理解就是泛指福建省一帶具有地方語言特色的一類歌曲。語言是閩南歌曲最大的特點,給人的感覺是雖然聽不懂,但是一樣很好聽啊。閩南話不容易懂,一般聽歌時只能聽個旋律和,歌詞就不知道啥意思了。
  • 清代的皇室御用珍饈現在是閩南人的家常菜 閩南人壕炸了
    雞卷裡沒有雞肉, 為什麼叫雞卷?? 富貴人家包海鮮,普通人家包肉和馬蹄等,依據吃的人調整餡料。 根據雞卷出現在《滿漢全席》上的時間,可以推斷出雞卷最晚是在清朝的時候出現的,至於是否出現得更早,就無據可考了。
  • 閩南人的智慧:風雨都在茶杯裡
    閩南的福氣概念,是理解閩南人精神世界的一個核心入口。眾所周知,閩南人有著舉世聞名的拼搏精神。一首《愛拼才會贏》的歌,把這種拼搏精神表達得淋漓盡致。但很少有人會去思考,是什麼原因,讓一代代閩南人如此打拼,如此刻苦,甚至不惜九死一生,漂洋過海?
  • 這些閩南方言諺語 90%的人都沒聽過
    2017-07-31 11:51:43 來源: 大話鐵觀音 舉報   如果你有到廈門旅遊過,那麼應該聽到不少閩南方言
  • 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所印閩南白話字典當年遠銷東南亞
    閩南白話字產生  西方人為傳教,用字母「拼」出閩南話  1850年11月17日美國傳教士打馬字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有個問題,即到底有什麼樣的途徑能使這裡的信徒們領悟上帝的話,並且可以自己閱讀它。這種途徑最終被證明是可行的,閱讀《聖經》自然不在話下,甚至還讓更多閩南人藉此讀書識字。  白話字的出現是眾多傳教士不斷進行摸索以及更新的結果。在鼓浪嶼老教育家林世巖先生近年所著的《廈門話白話字簡明教程》中曾提及,早在1815年的時候,美國傳教士馬禮遜便在閩南華僑在馬六甲的居住地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推行白話字,就是用羅馬拼音字母來書寫閩南方言。
  • 閩南話的勢力,到底有多大?
    攝影 / 方託馬斯 曾經紅極一時的《愛拼才會贏》這首閩南語歌曲,歌詞反映了閩南人向外開拓時愛拼敢贏的精神,影響了我們幾代人,這就不得不提到閩南語的歷史。閩南語的分布也並不局限在福建南部的小小角落裡,北到浙江的舟山群島,南到廣東、廣西海岸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有說閩南話的地方。隨著開拓者的腳步,閩南話擴散到了世界各地,形成了一個影響範圍遠超閩南本土的閩南語世界。
  • 閩南人到底信的是佛教還是道教
    閩南這一塊土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是一塊宗教融合地,有很多的宗教信仰。不過最多的好像還是拜佛。那麼他們到底是佛教呢?還是道教呢?不難發現,閩南上山很對都是有寺廟的,上面也是有和尚的。很多人就會覺得閩南應該是信佛的,其實不然,他們信的是道教。
  • 拼多多為什麼那麼火,職場人告訴你它做對了什麼!
    今晚實在閒的無聊,然後打開了拼夕夕,結果拼夕夕給我彈出來要免單,我本來就知道在拼夕夕上不可能會成功的,但還是抱著試試的心理,開始了瘋狂拉人頭模式。家人、親戚、朋友、還有不少老死不相往來的,反正厚著臉皮就發連結。
  • 為什麼那麼多土豪級婚禮都是福建人辦的?
    為什麼那麼多土豪級婚禮都是福建人辦的?市場信息網   2017-10-05 19:28:17   來源: 國是直通車   評論:   青年問禪師:怎樣才能快速致富?  禪師淺笑,指了指東南沿海一帶。  青年頓悟:您是指海上絲綢之路?
  • 閩南歌裡覓鄉音 唱著閩南歌赴臺灣下南洋
    《愛拼才會贏》《浪子的心情》等臺灣閩南語歌曲,不經意間便在大街小巷四處傳唱,以至於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會來上一句「愛拼才會贏」。根植於閩南文化的閩南歌承載著的是怎樣一種獨特的文化?為何臺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迎來了它的爆發期?而眼下,兩岸閩南語歌曲面臨的發展困境又如何破解?
  • 我是閩南人,卻是一個閩南語文盲
    在閩南海邊的小漁村裡長大,到高中畢業後才走出家門,因此,從小到大,就只講閩南話,偶爾進城,帶著濃厚閩南口音的普通話,總會讓自己自卑得一開口講話就臉色羞澀,手足無措。
  • 閩南人過年的祭拜習俗盤點
    一、祭拜風俗最是多  閩南人十分重視祭神祭祖,尤以過年前後為最。  【十六「尾牙」敬土地】按照習慣,農曆每月的初二、十六,閩南人要祭拜土地公,所以臘月十六的祭拜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俗稱「尾牙」。這也是與每年的二月初二第一個「做牙」日——「頭牙」相呼應的。「尾牙」這一天,一般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紙」以祭神,祭拜時在門前擺上長凳(或案幾),供上「五味碗」。
  • 為什麼閩南人都喜歡在八月份裝修?
    閩南人喜歡好事成雙,如果有一套新房要裝修,那麼一定會選擇在過年前裝修完工,好為了新年入住新房,如果要趕在新年前入住,那麼裝修開工的時間就需要好好考量了。在福建閩南地區,每到新曆8月份前後,很多已經交房的業主都會選擇在這時候開工,新小區煙塵四起,好不熱鬧。那麼在8月份開工是有什麼好處以至於大家紛紛選擇這個時間段呢?究其緣由,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一、風俗習慣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
  • 母親節,一起致敬閩南精神
    「愛拼才會贏」 、「靠自己的骨頭長肉」是故鄉教給閩南兒女們最質樸的道理,這些流淌在血液裡的個性鼓舞著他們走南闖北漂洋過海,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財富和美好的生活。對故土的眷戀感恩一如母愛般深切難忘,於古鎮的子孫兒女而言,這裡不只是他們夢裡故鄉,更已成為他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