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
今年的中秋似乎來得特別快,什麼事情都還沒有著手準備,錢包還是空空蕩蕩,轉眼就說要到中秋了,一年就過了大半截,心情並沒有節日的那種喜悅,反而有一種匆匆又一年的失落。
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節日來臨,再也沒有兒時的那種開心和快樂。
記得兒時,中秋節時,母親拿出月餅給我,每咬一口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口咬多了,一個月餅很快就沒有。雖然那時的月餅是那麼粗糙,只是一個用一張紙包著的餅而已,但自己會開心得如同吃了山珍海味,覺得中秋的月餅是那麼美味而可口。而母親看見我吃月餅的樣子,總是開心地笑,似乎是她自己在吃,其實母親一口也捨不得吃,看見我們吃,她也就滿足了。
而今的月餅包裝精美,做工也精細,品種繁多,但是我卻沒有了那種想吃一口的衝動。中秋的月餅除了送人做禮物外,已不是美味的食物了。
儘管如此,每年中秋依然要切開一個月餅來嘗嘗,也證明自己過了一個中秋節。每一次切開一個月餅時,心裡自然而然想起離去多年的父母,辛苦一輩子的父母哪裡有想到如今的月餅如此漂亮而多樣。
雙黃蓮蓉,不知父母喜不喜歡?豆沙月餅,父母還想吃嗎?冰皮月餅,不知父母見了會不會驚嘆?五仁月餅,不知父母牙齒咬得動麼?七星伴月,不知父母會先吃小的還是先吃大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現在自己想買月餅給父母吃,而父母卻已經不能吃到自己買的月餅了。所以,天下所有的子女,一定要記住,當自己父母在時,要多一點關心他們,儘自己能力買一點他們沒有吃過的、他們捨不得吃的東西。當有一天,他們去了時,你想要孝敬他們時,已經沒有了那個機會!
其實,中秋吃月餅,不過是為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而找到的一個理由。從過年大家在一起,此後大半年,一家人各奔東西。為工作、為學習、為生計,特別是兒女大了,沒有同父母親人生活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於是中秋節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把大家拉攏在一起。
而吃月餅,並不是這月餅好不好吃而吃它。兒時,是父母看見兒女吃時那種心情、那種欣慰;大時,是兒女看見父母吃時,那種安慰、那種幸福。這就是中秋的寓意,也是為什麼月餅要做成圓形的樣子。
月餅為什麼是圓的?我想:因為大家團聚在一起,但為了生活,總是有分開的那一天,於是把團圓切開分給大家,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把這份團圓吃進心裡,會記住這份美好、記住這份團聚。無論你走向了天涯海角,無論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無論日子過得如何不順心,無論怎樣的災難降臨、親人不幸離去,都要永遠記住還會有親人在家裡等你回來,等你中秋月圓人團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