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齊雲山迎盛事 安徽省第二屆正一派道士傳度活動在太素宮舉行

2020-12-02 旅新網

  中國旅遊新聞網訊 (泓琳) 2017年12月4日,安徽省道教協會第二屆正一派道士傳度活動在齊雲山太素宮舉辦,來自安徽全省各地的106名度生參加了此次活動。安徽省宗教局一處章平圭處長,黃山市宗教局局長汪小英局長,休寧縣常委統戰部劉桃紅部長,安徽省道協詹達禮會長,李福副會長,以及齊雲山管委會和投資集團等相關領導出席此次活動。

  12月4日晚,在會議大廳召開此次活動動員大會,大會由道協副會長李福主持。章平圭處長,汪小英局長和劉桃紅部長,以及詹達禮會長分別做了發言,並預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主辦方特意為此次傳度的度生舉辦了一場宗教政策知識講座,特邀章平圭處長為大家講解。章處長從不同角度,生動細緻的講解了國家的宗教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章處長在講話中強調愛自己的祖國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愛國必須做到政治認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愛教必須做到獨立自主、嚴守教規、宗教和諧,指出「宗教界人士也應積極參加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中來」。

  此次傳度活動由齊雲山道協詹振雲道長任傳度師,禮請汪振發道長任監度師,禮請詹振文道長任保舉師。傳度法壇,莊嚴殊勝,仙樂齊鳴,琳琅振響。

  詹振雲道長頒發度牒、傳度證時說,要以傳度活動為新契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揮齊雲山的獨特優勢,引導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配合好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周邊外交工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傳度,指奉道者正式入道的儀範。凡正一派弟子入道為道士者,必需有師傳授,經考察後,方予傳度為正式道士。道教對於傳授弟子秘道,至為慎重,不論任何宗派,均以妄傳妄洩為戒。故受師承時,必立誓戒,然後傳予度世之法,謂之傳度。《太上太霄琅書》謂「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

【來源:中國旅遊新聞網 作者:泓琳】(責任編輯:呂 嘉)

相關焦點

  • 解讀道教文化:齊雲山玄天太素宮傳度法會
    □ 文/泓琳、齊良   前不久,安徽省道教正一派首屆傳度法會在道教聖地齊雲山玄天太素宮隆重舉行,期間安徽各地共97名道教正一派弟子進行傳度。此次傳度活動規模較大、儀式隆重、影響深遠,取得了圓滿成功。由此,道教「傳度」一詞一時間成為大家的熱談。
  • 湖南省正一派第三屆傳度活動在懷化漵浦縣玉皇宮舉辦
    日訊    11日,湖南省道教協會主辦的正一派第三屆(漵浦縣專場)傳度活動在懷化市漵浦縣玉皇宮舉行。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道長,懷化市民宗委副主任孫葉根、宗教科科長周豔華,中共漵浦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水平,漵浦縣民宗局局長張一慶等出席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湖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周心寅道長禮聘為任傳度師,副秘書長陳新春道長任監度師,漵浦縣道協會長鄧棣華道長任保舉師。
  • 傳度,授籙——正一派道士的修煉階梯
    目前,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個主要派別,同為大道弟子,修行的方向相同但相互間還是有些許細微區別的,例如在修行過程中頒撥法職等重要環節上,正一派道士需要傳度,授籙,而全真派道士則為冠巾和受戒。近日,正一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正在舉辦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簡單聊聊正一派的傳度和授籙。
  • 道教:齊雲山,被譽為「江南小武當」,見證全真教和正一道的合併
    據史料記載,唐朝末年,一個叫龔棲霞的道士雲遊至齊雲山,隱居於石門巖,由此開創了齊雲山道教文化一脈。其後,南宋寶慶年間(公元1225-1227年)方士餘道元自黃山雲遊至齊雲山天門巖,斬草結庵以居,得到當地好道居士的贊助,並創建了佑聖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
  •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乾隆帝贊為江南第一名山,黃山白嶽甲江南
    在中國,也有「四大道教名山」之說,它們分別是四川的鶴鳴山,江西的龍虎山,湖北的武當山,另一個就是安徽的齊雲山。美麗的安徽休寧縣,素有「中國狀元之鄉」的美譽,作為長三角的後花園,更是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而齊雲山,就位於休寧縣城區西約15千米處,距屯溪區33千米。齊雲,顧名思義,自然就是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因此而得名。
  • 如何成為正一派道士?
    眾所周知,很多信仰道教的朋友對成為一名愛國愛教的正一派道士充滿了嚮往。和全真派不一樣,正一派不僅可以在家修行,而且戒律也寬鬆很多。那麼,怎麼成為一名正一派道士呢?首先,你得先皈依道教,成為居士。所謂皈依,其實就是皈依道教的三寶。
  • 中國名山:齊雲山 道教聖地
    齊雲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城西15公裡處,海拔不高,只有585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裡是道教名山之一,主祀真武大帝,齊雲山方圓一百平方公裡。古稱白嶽,因遙觀山頂與雲平齊得名。請點擊輸相傳宋朝年間道士餘道元入山修煉,並於齊雲巖創建佑聖真武祠,此後崇慕道教的方士、居士相繼來山,擇地築構。
  • 支持授籙龍虎山,全國道教大團結——記青城山道教傅圓天道長
    1991年10月,傅圓天協助江西龍虎山恢復建國以來首次對臺灣和海外正一道士授籙活動。臺灣地區和新加坡共有36位道侶臨壇授籙。為了加強了對散居正一道士管理,傅圓天先後派人到福建、上海、湖南、浙江等地進行調查研究。1991年6月在杭州召開了有關省市道協組織和宮觀參加的「關於散居正一道士管理」座談會。
  • 蘇州玄妙觀,傳度正當時:一起感受當代正一道教的風採
    在其影響下,蘇州玄妙觀在明代亦更名為「正一叢林」。在歷史上,玄妙觀內道士均為「出家道士」,這與其它正一道宮觀有一定程度的區別。其它道廟有的是住廟道士,有的是出家道士,也有在家道士或俗家道士。玄妙觀道士入道後,以「師徒」相稱,無規定滿師期,不用繳飯米,依靠廟產、香火費、打醮費等收入為生。師父羽化後,則有繼承當家(住持)的可能,但以先進門者為大。
  • 周福堂鍾延文出席中國廣東省第七屆正一派道士傳度法會
    〖本網訊〗(來自亞洲日報記者黃桂章、安興騰信傳媒孟如芳中國深圳報導)2019年4月,周福堂鍾延文出席中國廣東省第七屆正一派道士傳度法會,活動在東莞市郭都真人古觀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廣東省道教協會主辦、郭都真人古觀承辦。
  • 龍虎山道教法務團首次赴馬舉行開光傳度活動
    15人於2012年9月15日至24日,前往馬來西亞進行為期九天的宗教文化交流,重點活動是為福德祠與吉打州鬥母宮兩處宮廟舉行開光法會和首次在馬道教傳度法會。剪彩儀式結束後,法務團嚴格按照道教規範正式開始各項法事活動,如法如儀舉行了開壇請水、安龍奠土、申文發奏、啟請參神、迎神開光、開拜朝天寶懺、祈福進表、披符拜表等法事。福德祠大伯公開光法會於18日晚告竣。馬來西亞正一弟子要求祖庭龍虎山在馬舉行傳度活動的呼聲日益高漲。為滿足廣大正一弟子的需求,以利道教在馬來西亞有更好的發展,9月19日,法務團假福德祠正殿舉辦首屆在馬道教傳度活動。
  • 湘潭正一道士改茅舍為廟宇,從此開山立派
    其師弟楊妙道往五甲,主持繼述橋以下一江水至檔連橋郭家橋古塘橋一帶的道教事務,系白泉清陽觀之派衍分支。成祖觀則因江西來的道士劉希仙專事牌賭,弄得香火蕭條,最後抱病死去,復由白泉清陽觀派人侍奉香火。這個時候,正一道士已開始了到施主家中應教的業務。這些正道士大致分為三種:一是「觀主道士」。掌握一定範圍香火教事,經營觀場公產田地,展教四方。一般不娶親,食齋,收撫老徒弟。
  • 授籙專題 | 道教正一派授籙的宗教文化內涵
    道士宋宗真、趙允中編成《大明玄教立成齋醮儀》,對授籙傳度的齋儀章法作了系統規範的整理。 洪武二十三年(1390),上諭禮部「嚴禁偽造符籙」,其時,「天下符籙,出此一家(龍虎山)」。明初歷代天師雖掌天下道教事,但據現有歷史資料,道士授籙制度仍限於正一派實行,金元時由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派仍實行傳戒制度。授籙與傳戒,在齋儀格式、名稱、職級等均有所不同。
  • 愛人利物,和合包容——浙江省第三屆正一派傳度法會暨玄門講經活動...
    「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通」, 講經是道教宣揚教理、傳承道脈的重要途徑。12月21日—24日,省道教協會第六屆玄門講經暨第三屆正一派傳度法會在溫州市龍灣區白鶴觀隆重舉行。此次活動由省道協主辦,溫州市道協協辦,龍灣區道協承辦。
  • 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皈依和授籙一個不能少
    為了這種命中注定的選擇,道士們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漫漫學道、修道之旅,迎接一個個考驗、實現一次次超越。但在在道教的教義之中,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入門要求,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正一派道士的入門。第一杯茶是不能喝的,度師接過來後放在桌案上,稱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師接過後品一口,寓意「過茶」,即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過來後,度師中指及大指沾茶水點於弟子身上,稱為「信茶」,寓意從此以後信仰道教。
  • 神秘的道教:全真派和正一派的道士有什麼區別呢?
    正一派由張道陵於東漢時學道於鶴鳴山,並且得到太上老君的點化,正一派早期又稱為五鬥米道,因為要求凡是入道的人都要交五鬥米。相較於全真的性命雙修,正一派則是以修行符籙為主,張天師統領著龍虎山、閣皂山和茅山的三山符籙,所以正一派的道士主要以畫符念咒,驅邪降妖為主。像如今的茅山派,淨明道,天師道等等都是屬於正一派。
  • 道教正一派所謂的「三山滴血」是什麼意思?
    道教歷史久遠,流派眾多,如今有全真和正一兩派,每派中又各自有很多分支,例如提到正一派,我們常會說起「三山滴血」。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歃血為盟,很有點武俠江湖的味道。
  • 道教正一天師道派嗣漢天師府
    在展開探討之前,有必要先釐清道教正一派的「正一」二字的基本概念,即講清楚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首創的「正一盟威之道」與宋元「三山合一」之後道教「大正一派」之間的關係。今天在道眾和信士心目中的「正一派」,是相對於道教另一大派「全真派」而言的。正一派的範圍包括了「三山合一」後的靈寶派、上清派、淨明派、「神霄派」、「閭山派」、「天心派」等等諸多的門派。
  • 正一派「三山滴血」字輩的來歷,「背宗譜」就能輕鬆辨別來者何人
    不過現在的道教除了師父取得法名還有道號,這是在科儀的時候所需要用到的。道教的字輩如俗人的家譜一樣,是道士身份和傳承真偽的依據,在以前通信不發達的時候,道士掛單時身份確認就是背字輩!二、三山滴血字輩的由來三山滴(嫡)血,是正一派的字輩,滴血在古代常為認親或結盟之意,僅從字面簡單理解,「三山滴血」似乎就是三個「道教山頭」在一起結盟。
  • 國宗局關於推進解決散居正一派道士認定備案有關問題的意見
    如對散居正一派道士是否納入管理認識不統一、認定備案的標準不一致、工作進度不平衡等。為全面完成宗教教職人員認定備案工作,經徵求中國道教協會的意見,現就推進解決散居正一派道士認定備案有關問題提出以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