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人學虞世南楷書?書法老師的回答太讓人意外了,感慨良多

2020-12-20 騰訊網

有學生問,為什麼沒人學虞世南楷書?我回答說,當然有人學,只是學的人很少,根據二八定律,在學書法的人裡面估計少於20%的人學虞體。

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往歐顏柳趙的路上趕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虞世南。

(說明:本文配圖為虞世南深得王羲之真傳的楷書《演連珠》帖。一邊欣賞一邊閱讀吧。)

五絕之臣,天下無雙

虞世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書法老師,李世民說遠學王羲之,近學虞世南。

李世民贊虞世南為五絕之臣,即擁有德行,忠貞、博學、文辭、書翰五絕,一般人

得其一絕已經很厲害,而虞世南一人全得五絕!

虞世南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書法家"。

虞世南拜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

虞世南可謂王羲之最好的學生,書法得其真傳,是書法史上的「亞聖」。

虞世南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十八學士之一,能列入凌煙閣功臣、十八學士的,都是非一般的人。

虞體被世人稱為「玉箸」,其中的「虞戈」天下無雙。

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虞世南是一位長壽的書法家,活了81歲,沒有煙火氣的書法確實能滋養身心。為而為爭,不溫不火的性格,與他的書法相得益彰,長壽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虞世南書法筆致圓融,外柔內剛,幾無一點雕飾或火氣,自成「虞體」。《宣和書譜》以為虞世南晚年正書與王羲之相後先,又以歐、虞相論曰:「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

境界高遠,能及者少

了解了虞世南,也欣賞了虞世南的書法作品,現在,嘉強就和大家說說為什麼那麼 少人學虞世南了。

毫不誇張地說,虞世南的書法是與楷書四大家不相伯仲的,甚至嘉強認為,虞世南的書法水平是在楷書四大家之上的。

之所以那麼少人學虞世南,就是上面說的「君子藏器」,虞世南的楷書境界是非常高的,初看好像特徵不明顯,但當你臨寫幾遍,再深入研讀,就會讓人生畏,有一種可望不可及之感,境界不到的人,就不敢再向前了,所以學習的人很少也就理所當然了。

自然意趣,不漏鋒芒

當然,從其它方面來說,學習虞世南的人,也有客觀的原因。

因為他遺留下來的作品確實很少,現在作品僅有楷書《孔子廟堂碑》、《破邪論》、《演連珠》,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

後人大多喜歡鋒芒畢露、個性鮮明的作品,如顏真卿的楷書、宋徽宗人瘦金體等,沒有一定修為的人很難欣賞「君子藏器」的作品。

虞世南的書風平淡如水,追求自然逸趣,不漏鋒芒,而這些卻是後來世俗所不喜歡的,所以學習的人少,也沒被後人歸入楷書四大家,但他的書法水平是絕不遜於四大家的,所以後人也把他評為唐初四大家,這就是明證。

最後,讓我們以虞世南意境同樣高遠的一首詩《蟬》作為結尾: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分享,讓生活更美好!感恩有你!

相關焦點

  •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王羲之真傳,內秀型的,美得很
    唐代楷書高手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名家,至今仍是書法初學者的最愛。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歐陽詢和顏真卿等人的楷書,能千年不衰,被奉為經典呢?個人理解,最主要的就是規範性和嚴謹性。他們的楷書之所以偉大,不僅僅是審美那麼簡單,在書法史上,它們可是被當作標杆去學習的。除了上面說的幾位,唐代還有很多楷書名家。比如虞世南,他的楷書水平,別具美感,放在書法史上,也是一流的。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虞世南的楷書經典《演連珠》,王羲之真傳,內秀型的,美得很。
  • 四大楷書字體,為什麼學趙體的人不多?
    趙孟的碑帖第一、楷書的時代劃分。實際上,書法界一直有很多人推崇趙孟的楷書,尤其是書寫字數少的大額橫匾,多數為趙體字,或者趙體字演變而成的行楷或行草,之所學習趙體字的人少,是因為他的筆畫點畫連接呼應,沒有一定的書法基礎,學起來有點不適應。
  • 虞世南的楷書內含剛柔,溫潤如玉,如君子藏器,但為什麼很少有人學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是唐朝政治人物、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越州(浙江省)餘姚人。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善書法,與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擅書法,虞世南拜智永為師,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由此虞世南在唐初名聲很大。
  • 傅山論書法:學楷書不知篆隸,終落俗境,網友感慨:有完沒完了
    清代的梁巘在《學書論》中說:「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這句話我們太熟悉了,如果你也喜歡書法的話,你肯定也聽過類似的論斷。意思就是說,楷書是基礎,要想寫好書法,首先要在楷書上下功夫,楷書寫好了才能去接觸行草書。
  • 唐代的一位楷書宗師,一筆好字流傳千古,超越了歐陽詢、虞世南!
    ,在書法的學習上,他有兩位頂級的老師,一個叫做歐陽詢,一個叫做虞世南。在虞世南死後,褚遂良成為了李世民的書法老師,負責校驗各地呈上來的王羲之法帖,在此期間,他飽覽了大量的王羲之墨跡,書風跟眼界更是卓爾不群,這也正是他超越了歐陽詢跟虞世南的原因!
  • 《書法問集》377、為什麼有人說,學褚體的人很少?
    學褚體的人很少嗎?【學習褚體的人並不很少,和學楷書四大家或者王羲之相比是少。褚遂良的字成就並不是最高的一批,少一點很正常。之前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才是不正常。】擴展閱讀:為什麼有段時間學褚遂良的人突然變多,甚至書法比賽第一名寫得是褚體?
  • 學書法臨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唐朝書法家、政治家,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官至尚書右僕射、桂州都督、愛州刺史,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它引領了大唐楷書新格,唐中期顏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響,啟導了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
  • 王羲之的第8代傳人,虞世南的這3句話,說出了書法的真諦
    從書法傳承上講,虞世南的書法是從智永那裡學來的。智永呢,又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所以說,唐代書法名家虞世南,屬於正宗的王羲之的第8代傳人。唐朝名家研究王羲之,諸如陸柬之、張旭、顏真卿等人,都算是虞世南的後輩。虞世南是怎麼學書法的呢?
  • 他的書法稱為楷書《蘭亭序》,他與顏柳歐齊名,卻被很多人遺忘了
    蘭亭書畫解讀/文褚遂良書法《隂符經》被稱為楷書中《蘭亭》,卻被很多人遺忘了。說到楷書,很多學書人第一就能說出唐朝的顏,柳,歐。對於唐初四大家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褚遂良被稱為唐初四大家之一,與歐陽詢,虞世南齊名,而真正楷書造詣上來說,很多人會把褚遂良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但今天學楷書的人大多學習「顏體」,「柳體」,「歐體」,卻很少人學「褚體」。
  • 書法入門為什麼要先學楷書,學楷書為什麼先要學顏體!
    可是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要非要學楷書呢,學隸書不行嗎?楷書是有隸書演變而來,再到小篆,再到大篆,再到甲骨文,再到古文字等等,如果這樣說的話,我們豈不應該從原始文字學起?純屬扯淡。楷行草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書法的基本格局,魏晉以前的人們學書必習篆隸,魏晉以後的人們學書必習楷行。另一方面,是因為魏晉時期的書法大家的影響力太廣泛的緣故。直到隋唐,楷書才得以真正的完善,中國書法也達到空前的繁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唐代起,中國書法中的楷書已經取代了隸書的歷史地位。此後,楷行草正式成為中國書法的主流。
  • 他是歐陽詢的書法老師,字字通神,被譽為「唐楷第一宗師」!
    而對於當代人來講,由于田蘊章和田英章兩位先生的影響,在民間書法界學習歐楷者人數最多,這就使當代很多楷書學習者對於歐陽詢了解最多,而一旦對於一位書法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虞世南楷書《演連珠》長卷歐陽詢將楷書的間架與結構之美寫到了極致,也將楷書的筆法完備化,使之後人不能挪動分毫,可以發展的餘地甚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學「歐楷」容易寫死的原因!
  • 楷書集大成的初唐時代,虞世南「筋骨內涵」、褚遂良「疏瘦勁煉」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昨天聊完初唐楷書的歐陽詢,我們今天來聊聊初唐楷書另外兩位大家虞世南和褚遂良。虞世南是初唐與歐陽詢齊名的大書家。唐太宗經常向他學習書法。太宗曾稱虞世南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
  • 書法品鑑:虞世南書法的形成與變化
    初唐楷書融合了南北書風之長。若以歐陽詢代表了北派特色,發揮了碑派書法剛健峻拔的特徵,虞世南則更多體現了南派書風的江東風流。「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同歐體書一樣,虞世南亦內化了「魏晉楷法」筆畫的轉換變化。《孔子廟堂碑》是虞世南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王書法最有力的繼承。
  • 為什麼周圍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他的書法怎麼樣?
    你說發現學褚遂良書法的人比較少,這是正常現象,中國書法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經典碑帖眾多,書法愛好者依個人喜好選擇學哪家。因為楷書四大家更為人所熟知,所以學他們的字就成為書法愛好者的普遍選擇。其實褚遂良的字很不錯,靈動飄逸,風格很獨特,他的書法很多人喜歡,褚遂良以楷書聞名,他的其它書體水平一般。
  • 虞世南的書法沒能進入楷四家,可惜的
    一,書法承晉啟唐虞世南(公元558—638)生於南北朝,其時,晉朝已滅,正處於亂世,他身體文弱,但是博聞強記。少年時與兄虞世基一起拜博學廣識的顧野王為師。十餘年裡勤學不倦,學到緊要處,累旬不盥櫛。尤喜書法,拜學於與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虞世南在智永的精心傳授下,妙得其體,圓融遒麗,外柔內剛,很好地繼承了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傳統。後來,他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唐初四大書法家,而虞世南又是四人中最優者。只不過他傳世作品甚少(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志銘》、《摹蘭亭序》等。),沒有歐陽詢多而廣,最終沒有位列楷書四大家。
  •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樸素淡雅,寫出了君子之風,美輪美奐
    聊起楷書,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唐代的名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在那個楷書繁榮的唐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楷書名家,除了上面說的那幾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唐初大家虞世南,他的楷書作品樸素淡雅,寫出了君子之風,美輪美奐。在介紹他的作品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虞世南其人。
  • 「君子書法,中和之美」,人品看書品,淺談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是初唐楷書四大家之一,其書法藝術在唐以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經歷陳,隋,唐三代,他在政績上頗有建樹,其威望與書法的成就相得益彰。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慈谿人),文學家,詩人,書法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少見的書法老字帖,歐陽詢楷書《千字文》,你見過嗎?
    查詢資料之後,才確定,這確實是歐陽詢所書,只不過屬於小字楷書,所以風格略有不同。單從風格上來講,這種楷書風格更像誰?如果您熟悉初唐那些楷書名家的話,你肯定能想到虞世南。和歐陽詢一樣,虞世南也是初唐時期的楷書名家。他的楷書內斂溫潤,生動自然,少了一些方硬,缺了一些鋒芒,卻體現出了別家沒有的神韻。
  • 說學書法臨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
    褚遂良,唐朝書法家、政治家,博學多才、精通文史,官至尚書右僕射、桂州都督、愛州刺史,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 《雁塔聖教序》,也稱《慈恩寺聖教序》,是書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它引領了大唐楷書新格,唐中期顏真卿、徐浩莫不受其影響,啟導了唐朝中後期書壇風貌,具有創新的時代意義。
  • 褚遂良的楷書對後世書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褚遂良書法初學歐、虞、史,後在此基礎上將陳、隋的復古銘石書的手法融入其作品之中,後又取法二王,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楷書新風貌,使初唐楷書在真正意義上從隋代書風的影響中脫離開來,形成屬於本時代的書法風格。因此,在初唐書法大家中,褚遂良是真正開李唐楷書門戶的人,後世書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