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館收藏平臺古代制瓷工藝精品——爐鈞釉瓷器

2020-12-09 老石說收藏瓷器為王

有一種瓷器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時間很短,但是卻留下不少佳作!這種瓷器就是——爐鈞釉瓷器!

爐鈞釉為景德鎮在清雍正年間仿鈞窯而燒出的一種低溫釉,製作時先由高溫燒成素胎,然後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顏色釉,再經低溫爐火二次烘烤而成,用烘爐進行釉燒。在坯上施2次含鐵、鈷為呈色元素的釉料,在烘爐中燒成藍紫相間,色彩斑駁淋漓的色釉。

清代傳世的爐鈞釉瓶、尊等器中以青藍色居多,有紅綠相間的麻點紋,稱「暈爐鈞」,多為雍正時期燒制;上有藍綠相間的麻點,稱「素爐鈞」,多為乾隆時期燒制。因史籍有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故名『爐鈞』。

在陶瓷歷史中,爐鈞瓷自稱一脈,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作品造型端莊典雅,手拉坯捏合而成成型,工藝精湛,造型獨特,胎質細密,瓷化程度高。

二是其釉色古樸凝重,色彩豐富,豔而不俗,頗有高古之風。很多都仿古青銅器時代器型。

三是作品窯變結晶與釉色渾然天成,絢麗多彩,美輪美奐,精美絕倫。

四是因為釉面紋路奇妙,亦真亦幻,夢幻精靈,令人遐思。

清乾隆爐鈞釉雙獅耳六方撇口尊

瓷器製作工藝中,六方器型是製作中非常困難的模式。它需要製作者先捏出來六片形狀的胎體然後對接起來,製作方法非常複雜而困難。

此種製作方法入窯燒制過程損壞嚴重,製造成本極高,故精品少之又少!價值巨大!

漂亮的壓款

爐鈞釉瓷器均是二次入窯燒制而成,每次都是人工無法控制和掌握其顏色的變化而成。也就是傳說中的——窯變瓷器!

細節鑑賞(古時也稱驢肝馬肺)

雲南收藏家協會古陶瓷科學實驗室(昆明、深圳)國標GB/T37665-2019資料庫行業標準微量元素檢測!目前能夠檢測鑑定(瓷器、青銅器、金銀器三種)準確率百分百!目前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同樣使用德國進口EDX-3600L能量色散X螢光光譜儀採集微量元素並通過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GB/T37665-2019國家資料庫行業標準進行科研。

《真誠館》收藏平臺有志於將古代藝術品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進行依法溯源、確權、確值等資產數位化管理,保護收藏家的權利與藏品價值。最大化的將優秀藝術品價值投資轉變為金融資本。對接服務於即將到來的藝術品金融銀行及國內外金融資產!

真誠館收藏平臺提供

相關焦點

  • 歷代爐鈞釉瓷的燒造工藝特徵
    來源:《收藏雜誌》 作者:楊俊豔 爐鈞釉,又稱爐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間景德鎮官窯在仿燒鈞釉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低溫窯變花釉新品種。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清末及民國時期的發展,無論燒造工藝還是裝飾藝術均不斷承古開新,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
  • 真誠館收藏平臺精品展—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瓷器
    #拍一拍宋朝#經過近三十年的收藏經歷,真誠館收藏平臺與諸多收藏大家融合。終於收齊全了宋代五大名窯精品瓷器,現請藏家鑑賞!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天藍色等,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
  • 真誠館收藏平臺收藏知識——洋彩瓷器與琺瑯彩瓷器的鑑別
    都是這樣的宮廷御用畫師,難怪琺瑯彩瓷器比別的瓷器勝出一籌。琺瑯彩瓷器一般是雍正皇帝親自審閱樣板,通過以後將樣板快馬揚鞭送至景德鎮燒制胎體,然後將燒制好的胎體再送回來北京。由宮廷御用畫師完成畫畫工藝。琺瑯彩瓷器所使用的礦物質染料因為成本太高,後面國內也製成了自己的染料,但是質量仍然是有區別的。所以,在景德鎮完成的琺瑯彩瓷器一般都是洋彩瓷器。康熙時候創製了琺瑯彩,整個紋飾感覺比較刻板。雍正琺瑯彩瓷器達到制瓷頂峰,乾隆時期的琺瑯彩富麗堂皇,滿工滿釉,但審美看沒有雍正的那麼雅。嘉慶的時候因為國力不濟,琺瑯彩停燒。
  • 不同時期的爐鈞釉瓷燒造工藝與特徵,哪一代是你的至愛?
    爐鈞釉,是清代雍正年間景德鎮官窯在仿燒鈞釉過程中出現的一個低溫窯變花釉新品種。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清末及民國時期的發展,無論燒造工藝還是裝飾藝術均不斷承古開新,呈現出一個又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徵。下面就以館藏品為例,詳細解析不同時期的爐鈞釉瓷特徵。
  • 古代制瓷工藝,遼,金瓷器
    大家好,這裡是朱珍珠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古代制瓷工藝,遼、金瓷器。遼代制瓷業,是遼代手工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在技術上受中原影響,所以制瓷工藝與中原北方各窯也大致相似。不過由於地域和民族的差別,還具有某些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
  •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景德鎮復建復燒清代明爐暗爐 傳承古代制瓷技藝 2017-06-10 18:49: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唐英監製瓷器精品與其景德鎮御瓷的故事
    在中國瓷器史與世界瓷器史的時間交匯點上,唐英不僅是中國御窯千年第一人,而且是世界陶瓷史上一大家。唐英生活的康雍乾時代,中華瓷器既處於中國瓷器史上的高峰,也處於世界瓷器史上的頂端。歷史產生英雄,英雄創造歷史。唐英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鮮明的例證。
  • 瓷器中的「爐鈞」和「盧鈞」:音雖然相同 概念卻不同
    雍正年間的爐鈞紅藍相間,釉面流淌幅度大,色澤傾向於紅色調;乾隆年間的爐鈞,青白相間,釉曲流淌幅度小,色澤傾向於青色調。爐鈞以特殊的窯變風格著稱,是一種顏色釉,且以紫砂類土質為胎,以日用品壺具類為多。清雍正 爐鈞孔雀毛釉瓷「盧鈞」是較成功的鈞仿作品,始於清朝後期光緒年間,為神後鎮盧氏兄弟首創。
  • 鑑別古瓷新思路 論瓷器氣泡鑑定法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使得瓷器作假技術不斷的更新,作假水平更加高超,許多時候但屏傳統眼學經驗,已經很難發現瓷器作假痕跡,因此瓷器的鑑定手段也應該不斷的更新,要結合科技輔助鑑定,達到瓷器真偽鑑定的目的。  通過科學儀器對瓷器的研究發現, 不論古代瓷還是現代瓷,都在瓷的釉下隱藏著許多極小的氣泡。圓圓的、密密的布滿釉下,非常好看。
  • 獨特瓷器工藝造型,中國釉宮廷御製藝術精品
    雍正朝窯變釉瓶多為精緻小品,此壺器形碩大規正,為同類器中僅見的大型重器。唯一較為接近的例子為清宮舊藏一件仿鈞釉瓶(高24公分),同樣飾三周弦紋,該例釉色以紅藍斑為主,釉面略帶暗啞,見1999年香港出版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顏色釉》,圖版177號。窯變釉為雍正官窯器創新品種,從仿鈞釉中演變出來,採用二次或多次上釉過程燒制。
  • 紅釉瓷器收藏與鑑賞
    中國瓷器文化歷史非常悠久,尤其紅釉瓷器的文化底蘊更為深厚。紅釉瓷器喜氣洋洋,為國人較為偏愛的顏色之一。紅釉瓷器品種豐富,也是藏家比較關注的瓷器品類。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紅釉瓷器收藏與鑑賞知識,使您對紅釉瓷器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 明永樂紅釉瓷器的工藝特徵和尊貴的形成
    永樂紅瓷指的是在明朝永樂年間燒造的瓷器。永樂時期,紅釉燒造技術逐漸成熟,器物明顯增多,常見器型有瓶、盤、碗、高足碗等。胎薄體輕,造型規整。永樂紅釉系以銅為著色劑的高溫釉,呈色穩定純正,一改元代的暗紅色調為鮮豔如初凝的雞血紅,後人稱之為「鮮紅」、「寶石紅」等。
  • 品鑑藍釉:如何鑑賞清代霽藍釉瓷器及其收藏價值
    藍釉類瓷器最早見於唐三彩,後沉寂於元明兩朝,最終在康熙朝時期迎來復興,並且直至現代成為收藏愛好者們的追捧熱門。宋代時盛行清麗之風,出現了天藍釉這一清雅色釉。元代則發展成高溫藍釉瓷,這種高溫釉是後來霽藍釉的前身。
  • 單色釉,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是對自然美的最佳體現。是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的最佳組合。單色釉的美,美得純真,美得清澈,美得亮麗,美得沁人肺腑。單色釉是中華瓷藝最高藝術成就的表現。是歷史最悠久的,最受人歡迎的瓷器。在國際收藏市場上,單色釉符合極簡主義和色塊理論等西方現代美學對形狀和顏色的純粹追求,在海外收藏家中廣受迎。
  • 茶葉末釉瓷器鑑定方法要點
    元代出現的青花及釉裡紅也是我國古代制瓷技術的突出成就。明清時期,陶瓷的製造工藝也取得了不少進步。隨著宋代以後海外貿易的發展,陶瓷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在國外享有極高的聲譽,以至於在英語等外國語文中,「瓷」與「中國」成了同義詞。
  • 民國瓷:闖入瓷器收藏領域的「黑馬」
    全國古玩商會常務理事周繼海先生介紹,民國瓷器儘管數量繁多,但精品瓷器主要產於上世紀一二十年代:「在當時,掙脫束縛的窯工們有著一致的藝術追求:瓷品從笨重趨向輕巧,從混沌變得清晰,也難見前朝時宮廷瓷器的繁複紋飾,越發簡單淡雅,而這也正是民國精品瓷器有別於前朝作品的獨特之處。」
  • 古瓷---釉下氣泡鑑賞
    如: 宋瓷五大名窯中,官、哥、定、鈞四窯瓷器的氣泡的特點是「聚沫攢珠」。 汝瓷氣泡的特點是「寥若晨星」。 元青花氣泡的特點是在密布的霧狀小氣泡層中散落著大氣泡,絕無中等氣泡過渡。宋瓷距今已有九百至一千年,給予了氣泡很長的老化時間,即是施透明釉帶玻璃光的汝窯瓷器也出現了黑色死亡氣泡,甚至有的能佔到10%,如筆者藏宋汝瓷天青釉三足鬲式爐,鷹首壺和龍鳳紋三足洗,宋定窯早期六辨瓜稜蓋罐等都有相當的死亡黑氣泡。
  • 遼金黑釉瓷器吧!
    在克日的《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新書籤售會上,古陶瓷鑑賞家樓鋼體現,對於黑釉瓷器的珍藏要關注三個窯口:即磁州窯類型的黑釉瓷和建窯、吉州窯黑釉瓷。到現在為止,市場上的黑釉瓷已經成為贗品重災區,珍藏者一定要打起精神來謹防受騙。
  • 清早期 —— 顏色釉瓷器(高清圖)
    1926年大學畢業後回國執業,開始對陶瓷收藏產生興趣,並不惜重金收購古董瓷器,1947年帶同所有藏品舉家移居香港。清乾隆 仿鈞釉梅瓶 高19.5釐米,口徑3.5釐米,足徑6.5釐米 清代景德鎮窯仿鈞釉始於雍正七年,是年三月,唐英派御窯廠廠署幕友吳堯圃去鈞州調查鈞窯器的燒造方法,「搜物探書尋故老」,同年七月即有仿造鈞窯瓷器的記載,可見這次調查是成功的。
  • ...瓷珍玩(三)|雍正|單色釉|臺北故宮博物院|陶成紀事碑記|青釉|瓷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紀事碑記》所載「歲例供御」的五十七種瓷器彩、釉,其中「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檸檬黃釉之品。傳世所見雍正朝檸檬黃釉瓷以小品居多,皆是品質卓絕,質量上乘。本品即為一例,可謂掌中之物,甚適於心,且為成對出現,甚是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