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瓷器創於清雍正年間,盛行於雍正,乾隆二朝,時間很短,但是卻留下不少佳作!這種瓷器就是——爐鈞釉瓷器!
爐鈞釉為景德鎮在清雍正年間仿鈞窯而燒出的一種低溫釉,製作時先由高溫燒成素胎,然後在瓷胎上施以不同的顏色釉,再經低溫爐火二次烘烤而成,用烘爐進行釉燒。在坯上施2次含鐵、鈷為呈色元素的釉料,在烘爐中燒成藍紫相間,色彩斑駁淋漓的色釉。
清代傳世的爐鈞釉瓶、尊等器中以青藍色居多,有紅綠相間的麻點紋,稱「暈爐鈞」,多為雍正時期燒制;上有藍綠相間的麻點,稱「素爐鈞」,多為乾隆時期燒制。因史籍有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故名『爐鈞』。
在陶瓷歷史中,爐鈞瓷自稱一脈,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作品造型端莊典雅,手拉坯捏合而成成型,工藝精湛,造型獨特,胎質細密,瓷化程度高。
二是其釉色古樸凝重,色彩豐富,豔而不俗,頗有高古之風。很多都仿古青銅器時代器型。
三是作品窯變結晶與釉色渾然天成,絢麗多彩,美輪美奐,精美絕倫。
四是因為釉面紋路奇妙,亦真亦幻,夢幻精靈,令人遐思。
清乾隆爐鈞釉雙獅耳六方撇口尊
瓷器製作工藝中,六方器型是製作中非常困難的模式。它需要製作者先捏出來六片形狀的胎體然後對接起來,製作方法非常複雜而困難。
此種製作方法入窯燒制過程損壞嚴重,製造成本極高,故精品少之又少!價值巨大!
爐鈞釉瓷器均是二次入窯燒制而成,每次都是人工無法控制和掌握其顏色的變化而成。也就是傳說中的——窯變瓷器!
雲南收藏家協會古陶瓷科學實驗室(昆明、深圳)國標GB/T37665-2019資料庫行業標準微量元素檢測!目前能夠檢測鑑定(瓷器、青銅器、金銀器三種)準確率百分百!目前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同樣使用德國進口EDX-3600L能量色散X螢光光譜儀採集微量元素並通過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GB/T37665-2019國家資料庫行業標準進行科研。
《真誠館》收藏平臺有志於將古代藝術品通過區塊鏈技術應用進行依法溯源、確權、確值等資產數位化管理,保護收藏家的權利與藏品價值。最大化的將優秀藝術品價值投資轉變為金融資本。對接服務於即將到來的藝術品金融銀行及國內外金融資產!
真誠館收藏平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