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創始人、實踐者、推廣者。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這是讀一本書寫一本書,第011篇原創文章。
原文: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te),不忒著,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張翔解讀:預見勝利不能夠超過平常人的見識,算不上高明。先交戰而後取勝,即使天下人都稱讚,也算不上高明,正如舉起秋毫,稱不上力大;能夠看見日月,算不上視力好;聽見雷鳴,算不上耳聰。古往今來所謂善於用兵的人,只是戰勝了那些容易戰勝的敵人。所以,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智慧過人的名聲,沒有用蓋世的戰功,而他既能打勝仗,又不出任何閃失,原因在於其謀劃,措施,能夠保證,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失敗了的敵人,所以善於打仗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這一段孫子的論述非常的精彩。一、有預見性的保本型高手和猥瑣型高手。第一句: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說的是預見性。如果一個將軍的預見性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那他就沒有辦法取得勝利。就算他取得了勝利,天下人都說他厲害,其實他也並不是真厲害。舉一個預見性的例子。我以前玩了一款叫球球大作戰的遊戲。這就是大球吃小球的遊戲。簡單粗暴比大小。大球吃掉小球就會越吃越大。不過越大就行動越慢。小的如果遇到危險,就可以分身逃跑。分身後可以有一個分身瞬移的距離,分身後體重減輕也跑得更快。不過分身之後你就變弱變小了。然後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吐球。可以減輕自己的人重量走的更快或者誘敵。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遊戲哈。假設一個房間50個人。你現在排名第六。你屏幕上方有一個排名第七的對手。如果突然你看到屏幕上方那個排名第七和你差不多大的球分了很多都分身。從你旁邊經過。你怎麼做?吃還是不吃?吃了馬上你就可以變得很大很大。就可以從排名第六,進入到排名前三。很多人一般都會選擇吃。克制不住貪婪的欲望。這就是眾人所見。而高手一般都是跑。有多遠跑多遠,有多快跑多快。能分身跑就分身跑。
這就是巴菲特說的: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為什麼?因為一個和你差不多大的球都已經嚇得魂不附體。都快要用分身慌不擇路的逃跑。這就說明他在你看不到的屏幕外遇到了一個很可怕的對手。一個可以百分之百,幹掉他的對手。這個對手已經讓他,沒有辦法顧及你的威脅了。要知道他分身從你旁邊經過,很容易被你,全軍覆滅的。一個人讓他,不在乎你的威脅的威脅。你就能夠想像有多可怕?一個能夠讓他害怕的威脅,那肯定也會讓你害怕。高手這個時候都是快速的跑,分身逃跑。這樣才能夠保全自己。而不動如山和貪婪的人最終都會被那個威脅全滅。特別是貪婪的人最可怕。簡直就是自己把頭送給別人砍。很多人都覺得這只是他運氣不好。剛佔一點便宜就被別人幹掉了。其實他不知道,這是必然的。而那些逃跑也分幾種。一種是完全向第七哪位反方向逃跑。這是保本型高手。一種是故意跑在第七名哪位的前面,而且是慢跑。給第七名的路堵了,但是你又在往前面跑,給對方一個希望。對方就會跟著你跑。你這個時候就可以,通過分身觀察那個威脅的大小程度。如果威脅不大就可以反過來跑吃掉第七的大部分分身,這樣就看起來是第七自動把頭送給你砍。因為他在跟著你跑嘛,以為你看到了屏幕外的那個大球。其實你根本沒看見,你就是預見了屏幕外的大球。然後你突然殺個回馬槍,吃了第七的大部分分身。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貪,不要分身,而是讓第七自動給你吃,能吃多少是多少。然後合體。邊跑邊合體。一般屏幕外面的大球沒分身之前是看不到你。只看得到第七。看到他分身跑了。覺得是一個吃掉他的機會。就會控制不住貪婪,分很多的分身來追殺。而你這個時候整合了自己的分身和第七的大部分分身。已經合體了。而且沒有貿然的分身出去。這樣就看起來是那一個很大的威脅的球自動的分散自己的力量從屏幕外送球給你吃。然後你吃到一兩個他的分身之後就可以踏著他的其他分身吃掉他所有的分身。以弱勝強。完成雙殺。當然,這中間最關鍵的是節奏的控制和把握。以及強弱的對比。如果你的球加上第七的球還比不過別人一個分身。那就只有自認倒黴。這就是預見性。這樣的高手就是猥瑣型高手。你遇到保本型高手算你命大,如果你遇到猥瑣型高手,我就只能說自求多福。二、取勝五法:僥勝、險勝、智勝、力勝、勢勝第二句: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先交戰而後取勝,或者那些使天下人都稱讚的勝利,即使天下人都稱讚,也算不上高明。張預說:戰而後能勝,眾人稱之曰善,是有智名勇功也。故云非善,若見微察隱,取勝於無形,則真善者也。張玉說,先交戰後取勝。眾人稱讚他高明,是因為它有智慧、有名氣、有勇氣、有功勞。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高明。真正的高明是見微知著,在無形當中取勝。孫子和張預為什麼都這麼說?都說大家都說好的戰鬥其實並不高明?難道群眾的眼睛不是雪亮的?難道群眾都瞎嗎?還是孫子和張預都已經脫離了群眾了?那我們先按實力的強弱對抗和取勝的情況進行一下分類:(1)強對強取得勝利和弱對弱取得勝利,大家實力都差不多一樣的強或者一樣的弱。我們取得勝利,這是僥倖勝利,僥勝。(2)稍弱對稍強取得勝利,這是很危險的勝利,是在刀尖上跳舞取得勝利。稍有不慎就會大敗,只有當我們不犯錯,對手犯錯,或者我們犯的錯,沒有對手犯的錯多和嚴重。我們才取得勝利。這是險勝。(3)很弱對很強取得勝利,這是九死一生的勝利。這就是一個傳奇性的勝利。這就是大家經常津津樂道的勝利。這種勝利一般需要很高超的智慧去破局,一般人根本沒辦法複製。甚至他自己都沒辦法複製自己的勝利。這就是智勝。這種沒有辦法複製的是你孫子是不提倡的。不過孫子最反對的還是僥勝和險勝。(4)很強對很弱取得勝利,這是十拿九穩的勝利。這是一個沒有任何懸念。沒有任何疑問,沒有任何故事的勝利。這是一個無論是軍事,還是輿論,或者說是國力,或者說是準備都有明顯碾壓的勝利。這就是一個絕對力量的勝利。這就是孫子說的古之善戰者。這就是力勝。(5)很強對很弱取得勝利,這本來是十拿九穩的勝利。是一個沒有任何懸念。沒有任何疑問,沒有任何故事的勝利。結果中間出現了一點意外,讓很弱的一方取得了局部的勝利和階段性的勝利。但是結果還是很強的一方贏了。因為他本來的勢能比較大,或者他還有聯盟的勢能比較大。很弱的一方多智如妖,也無力回天。這就是勢勝。力勝和勢勝就是孫子說的: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te),不忒著,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所以取勝有五種情況,可以稱之為取勝五法:僥勝、險勝、智勝、力勝、勢勝。我們很多流傳的故事以及,崇拜的對象都是。僥勝、險勝、智勝。僥勝和險勝讓大家羨慕他的運氣。智勝讓大家崇拜他的智慧。唯獨真正的力勝和勢勝沒什麼故事,沒什麼懸念,這種堂堂正正之道,反而讓大家忘記了。特別是力勝。因為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孫子還用了三個比喻:舉秋毫,見日月,聞雷霆論述了這個道理。像諸葛孔明的空城計,韓信的背水一戰,項羽的破釜沉舟。其實都是不被孫子推崇的。因為這些都不是力勝和勢勝,基本是靠智勝。三、帝王兵法和將軍兵法。所以孫子說: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te),不忒著,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所以,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智慧過人的名聲,沒有蓋世的戰功,而他既能打勝仗,又不出任何閃失,原因在於其謀劃,措施,能夠保證,他所戰勝的是已經註定失敗了的敵人,所以善於打仗的人,不但使自己始終處於不被戰勝的境地,也決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擊敗敵人的機會。所以曹操說:敵兵形未成,勝之無赫赫之功。曹操說,也就是在敵方的兵力,並沒有形成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勝利,也就沒有赫赫功勞。這個咋說呢。就像你做了好人好事,如果不做筆記,不寫日記,大家都不知道!哈哈。你看雷鋒同志,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明白了寫日記的重要性。你看,從這裡我們又學到了一個道理。想要讓一個人青史留名,就寫文章誇他;想要一個人遺臭萬年,就寫文章罵他。想要讓自己出名,就寫文章誇自己,寫日記記錄自己做的好人好事。李筌(quan)說:勝敵而天下不知,何智名之有?李筌(quan)說:你打贏了敵人,而天下人都不知道,你哪來的智慧和名聲?杜牧曰:勝於未萌,天下不知,故元智名。曾不血刃,敵國以服,故無勇功。杜牧說,你都沒有真正的和別人對抗過。你是直接就把危險扼殺在搖籃當中。你哪來的智慧和名氣?你的刀都沒有殺過人,敵國就已經投降了,你哪來的勇氣和功勞?梅堯臣曰:大智不彰,大功不揚,見微勝易,何智何勇?梅堯臣說:真正的智慧都是不會彰顯出來。真正的功勞就不會有人宣揚。因為他們都是很有預見性。都能夠把危險扼殺在萌芽當中。他們的勝利都取得太容易。這樣容易的戰爭,哪來有展示他們的勇氣和智慧?你看這就是我前面說,如果你想要做一番事業。孫子兵法可以學,不可以用。三十計可以用,不可以學。孫子兵法是帝王的兵法,不是將軍的兵法。只有皇帝才能用,才能最大限度的用好孫子兵法。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而三十六計才是將軍的兵法。老闆就要學孫子兵法,員工就要學三十六計。老闆學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員工學三十六計,升官發財。孫子兵法是全勝的兵法,三十六計和其他的兵法都是爭勝的兵法。老闆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全勝,員工需要獎勵和功勞就需要爭勝。四、為什麼說孫子兵法是帝王兵法?為什麼說孫子兵法是帝王兵法?那是因為孫子兵法一直在要求全勝?(1)全勝是什麼?全勝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損失,降低衝突次數,以及降低衝突的烈度。這個降低成本可以評價,但是降低衝突次數和降低衝突的烈度就不好評價,甚至沒辦法評價。而且我們的獎勵制度都是遇到問題了,你解決問題了就獎勵。沒遇到問題,你沒有去解決問題,你就沒有功勞,就沒有獎勵。你遇到的問題難度越大,你解決得越漂亮,功勞就越大,你的獎勵就越多。所以在這種獎勵制度之下。只有老闆,只有帝王才能夠學得好,用得好。(2)爭勝是什麼?爭勝就是降低成本,降低損失,提高衝突次數,以及提高衝突的烈度,然後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就是不斷的給自己加槓桿。同樣勝利,簡單難度的勝利的功勞和獎勵永遠比不上地獄難度的勝利。而其他兵法和三十六計就是教你爭勝,就是教你如何在地獄難度的模式去利用槓桿取勝擴大收益。這就是全勝和爭勝的區別。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張翔。讀一本書寫一本書概念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