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不得了

2020-12-09 騰訊網

《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戰無不勝

世界上,什麼兵法最厲害?可以戰無不勝?

答曰:「當然有,那就是《道德經》!」

對此,毛澤東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郭沫若也曾說:「《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

其實,從《道德經》成書時間,及其內容來看,《孫子兵法》很多內容和章節,都借鑑了《道德經》。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德經》才是最高的兵法。

《道德經》讀懂了,勇於帶兵打仗,可謂是戰無不勝!

老子童子瘦牛

一、「萬經之王」與「兵學聖典」:《道德經》是《孫子兵法》的鼻祖

自古以來,《道德經》就被學界譽為「萬經之王」。

許多學者都認為,《道德經》不但是闡述自然、修身、治國等思想的「內聖外王」之學,更是一部思想深邃、大道自然的「兵書」,甚至於,可以堪稱是兵法之道的「聖書」。

為什麼這樣說呢?那《孫子兵法》豈不是顏面掃地?

非也!非也!

《孫子兵法》當然有其精髓所在,且還是一部非常專注、系統化的兵書。

據考證,它不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專業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在年代上,它比克勞塞維茨著名的《戰爭論》還要早約2300多年。

那為何說《道德經》才是兵法的「聖書」?

道德經

據考證,孫武晚於老子,也就是說比老子年輕,他是讀老子的書長大並成才的。所以,邏輯上,《孫子兵法》在成書時間,及其特定的時代背景中,有學者考證,他吸收了來自《道德經》中大量的「兵法思想」。

為何這樣說?

且看: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后又著問答多篇。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注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子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是由孫武草創,後經其弟子整理成書。

由此來看,《孫子兵法》真正成書,還在孫武之後。公認的說法是,真正的《孫子兵法》,是由其弟子編撰成書的。

甚至於,說不定後來還有更多的人不斷修訂。

比如以上漢書記載,連曹操都修改過。

且別說真假,但孫武這個人卻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而《孫子兵法》的主體思想,也是來自孫武。

孫子

據考證,孫武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還是個將軍。

因為不得志,孫武后來輾轉到吳國時,伍子胥聽說孫武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向公子光推薦,孫武才獲得了公子光的重用。

由此,那時的孫武,才安下心來潛心編寫他的兵書《孫子兵法》。

此後,孫武不在之後,才由其弟子將他編寫的兵法整理成冊,最終才成了《孫子兵法》。

由此,可以推斷出,孫武的弟子在整理編輯孫武軍事思想和草稿時,同樣借鑑了《道德經》的優秀成果。

而在《孫子兵法》與《道德經》之間,學界一直有一種共識,那就是:要懂兵法,「就得先讀懂《道德經》,才能更好地理解《孫子兵法》」。

如此之說,原因在於,原來,《道德經》才是《孫子兵法》的「鼻祖」,甚至是《孫子兵法》「兵法之道」的思想源泉。

那麼,果真是這樣?

天地悠悠,老子空行

二、《孫子兵法》與《道德經》軍事思想「雷同」「神思」與「一脈相承」

是否真假,咱們用事實說話。

打開《孫子兵法》,我們不難發現,《孫子兵法》中的大量思想,都與《道德經》如出一轍,甚至是能看得出「師承關係」

孫子的道法

01)孫武的「上兵伐謀」與《道德經》中的「不以兵強天下」「雷同」

老子在《道德經》中認為,「道」是輔佐君主的人,不是靠兵力,窮兵黷武不是首選。軍隊所過之處,荊棘橫生。認為真正善於用兵的人,兵強馬壯並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戰略效果。

如《道德經》第30章指出:「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的這種非戰思想與孫子講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如出一轍,充分說明孫武吸收了《道德經》的思想。

道家始祖老子

02)「盡知用兵之害」與「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師承關係

《道德經》中,老子認為戰爭是不吉利的,不是君子所應該崇尚的方式,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能使用戰爭。

如《道德經》第31章說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認為戰爭中殺人眾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去對待;打勝了仗,也要用喪禮的儀式去對待死去的人。

與《孫子兵法》中「盡知用兵之害」「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主張大智不張、大功不揚,勝於未萌,天下不知,這才是善戰者之勝,是同一個道理。

道可道,非常道!

03)孫武的「將帥愛兵如子」與老子的「夫慈,以戰則勝」的神似

《道德經》認為,慈愛所以能夠勇武,慈愛,用於徵戰就能夠勝利,用來守衛就能穩固。上天要幫助誰,就用慈愛去衛護它。

如《道德經》第67章有言:「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孫子則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思想,指出:「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愛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亂而不能治,譬如嬌子,不可用也。」孫子既強調了將帥愛兵如子,士兵衝鋒如虎,又講了「慈不掌兵」,必須嚴明軍紀,對士兵不能嬌寵縱容的道理。可見,這一思想與《道德經》以上觀點義理相通相輔相成。

此外,通過考證,在《孫子兵法》中,類似的觀點和理念還有很多。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的制勝觀,「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者不與」的為將觀。「禍莫大於輕敵」的憂患觀等,無不與《道德經》及其相似,如果將他們的語言翻譯成白話文,除了文字有所變化外,其核心思想都基本一致。

孫子的徵伐

偉人們的品讀及評價,《道德經》才是兵家真正的「聖書」

通過以上分析,從思想精髓角度來看,《孫子兵法》的確是老子《道德經》的繼承和發展。

不過,他也是一種創新。

所以,他才被世界廣泛人認同,甚至一些比較牛的大人物,不管是帝王、軍人、商者還是學究,都非常認同。

比如,曾任職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d 四星上將弗蘭克斯就高度評價說:「孫武,這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家的幽靈,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進的每架戰爭機器的旁邊。」

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也曾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他甚至將《孫子兵法》用在了「商道」之中。

一代明君唐朝李世民也對《孫子兵法》作出了最高評價:「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就連孫中山都曾說過:「就中國歷史來考究,兩千多年的兵書,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書,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所以照那十三篇兵書講,是先有戰鬥的事實,然後才成那本兵書。」

不過,在毛澤東眼裡,儘管他熟讀《孫子兵法》,也活學活用,但他卻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兵書,且是最深邃的兵書。」文學巨匠郭沫若也認為:「《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

所以,「《道德經》是一部兵書,已然無疑!」

道之天地

綜上,從思想源頭上,《道德經》除了其本身的治國、養生之道,還的確是一本蘊含了最早、最深邃、最凝鍊的兵法哲學的書籍,是《孫子兵法》的思想源泉,更是「兵法之道」的最高「道法」。

通過研究和考證,《孫子兵法》中,其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九變篇和地形篇等,無不蘊含著《道德經》的思想精華。甚至還廣泛借鑑了《道德經》中的農、醫等思想理念,從而形成了《孫子兵法》的「道中有兵、兵中有道」的軍事思想。

難怪有人說,「只有讀懂了《道德經》,才能更神奇的運用《孫子兵法》!」因為,只有理解了《道德經》的思想精髓,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孫子兵法》的「兵法之道」。

由此,一部《孫子兵法》就可以平天下,那麼,外加熟讀《道德經》的加持呢?

無疑,能做到這一點,定然是「戰無不勝」!

戰無不勝

文/燃情部落 ———— 讓世界溫婉如初!

敬請關注!在文字與世界之間,精彩無限!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略遜一籌,《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戰無不勝
    《道德經》才是兵法聖書,學會了戰無不勝文/燃情部落 ———— 讓世界溫婉如初!,甚至於,可以堪稱是兵法之道的「聖書」。那為何說《道德經》才是兵法的「聖書」?因為不得志,孫武后來輾轉到吳國時,伍子胥聽說孫武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向公子光推薦,孫武才獲得了公子光的重用。由此,那時的孫武,才安下心來潛心編寫他的兵書《孫子兵法》。
  • 《孫子兵法》和《道德經》,這兩本書之間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也許會問:《孫子兵法》和《道德經》有關係嗎?紫微星覺得這兩本書不僅有關係,而且關係非常緊密。《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子。紫微星有這樣的感覺,主要是《孫子兵法》和《道德經》真的太像了。當然了,區別肯定還是有的,畢竟是兩個人寫的兩本書。有人會問哪裡像?舉例來說:《道德經》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論語》是與《易經》、《孫子兵法》、《道德經》一道的治市寶典
    顯然能治,《論語》是與《易經》、《孫子兵法》、《道德經》等一道的治市寶典。 《易經》主要談時空,把人引入到用時空視域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論中,六爻卦就是一種用六個維度解讀時空的模型構造。其初難知,二多譽,三多兇,四多險,五多功,六多悔。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三、孫子兵法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與道德經的區別和與三十六計的區別是什麼?導讀:你好,我是張翔。目前正在一字一句的解讀《孫子兵法》。道德經核心是:持強而不逞強。持強而不示強。遇強而不用強。然後以弱勝強。孫子兵法核心是:能勝而不爭勝,能戰而不求戰,不打沒有碾壓優勢的戰爭,形成碾壓優勢的戰爭不(用)打。
  • 你從《道德經》中讀出「兵法」了嗎?
    比如,唐代政治思想家王真在其《道德經論兵要義述》中就說,《道德經》五千言,八十一章,「原夫深衷微旨,未嘗有一章不屬意於兵也」;現代學者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也寫到:「《老子》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中國臺灣學者封思毅在《老子述義》中則認為
  • 《孫子兵法》是本什麼書?
    文的方面,長期以來是儒家的經典,有十三經;武的方面,有以《孫子兵法》為領頭的《武經七書》。在座的各位不管對《孫子兵法》是否了解,我覺得《孫子兵法》已經作為中國文化裡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元素滲透到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當中。
  • 《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入世界學術思想寶庫,中西文明互鑑...
    《共產黨宣言》《物種起源》《道德經》……今年上海書展首日,上海譯文出版社首發「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第一輯,該系列為國內迄今規模最大用英語全景式展現世界學術經典的集成。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輯收錄了中國典籍《道德經》,此後陸續出版的該系列叢書還將包括《論語》《孟子》《孫子兵法》等多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
  • 讀《孫子兵法》,學會戰略性思考
    他在軍事科學院從事了10年的戰略與兵法研究,在北京大學從事了16年的戰略與領導力教學,具有軍事學與管理學的雙重背景。宮玉振研讀《孫子兵法》近30年,以「學會戰略性思考」作為切入口,提煉出孫子核心的12個理念,旁徵博引,用大量鮮活的案例,系統闡述了《孫子兵法》之於管理和經營的啟發與應用,協助管理者也成為一個「善戰者」。他精研「管理」與「競爭」的取勝之道,是「善講者」對「善戰者」的精彩解讀。
  • 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掀起《孫子兵法》熱 首部中英雙語《孫子兵法...
    作為與《論語》《道德經》並稱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最著名的中國三大著作,《孫子兵法》對古今中外的軍事、戰略,以及經濟、政治、外交等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已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數千種版本在世界範圍內流傳。據不完全統計,僅英譯本就已有近40種之多。
  • 孫子兵法全球行:德國漢學家稱《孫子》是世代相傳的史詩
    中新網科隆2月27日電 題:德國漢學家稱《孫子》是世代相傳的史詩記者 韓勝寶德國漢學學會主席、科隆大學漢學家、翻譯家呂福克讚美說,《孫子兵法》看上去是本古代兵書,細細品讀,充滿韻律,是一部含蓄雋永的哲理詩,也是一部世代相傳的史詩。
  •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孫武、孫臏四者是什麼關係?
    說起《孫子兵法》和孫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孫子兵法》歷來是各個軍事家的必讀物,被韓信、曹操、諸葛亮等一大批軍事天才奉為經典,在當代的軍事類院校教科書中,《孫子兵法》也是首先要學習的課程。實際上《孫子兵法》的作者並不是孫臏,而是孫武,我們常說的「孫子」指的正是孫武本人。
  • 代言版《孫子兵法》01,道天地將法
    從今天開始,我不但要講毛選,更開始講授孫子兵法。將毛澤東思想與孫子兵法融為一體,結合道德經的智慧,以及詠春的武學思想,愛因斯坦的思想實驗,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探索新的方法論。孫武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由此可見著書立說的重要性。)
  •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有近百個《孫子》研究學會和俱樂部
    孫子兵法全球行:美國有近百個《孫子》研究學會和俱樂部 據不完全統計,除軍界和專門研究機構外,美國民間目前已有近百個研究《孫子兵法》的學會、協會或俱樂部在頻繁活動。  美國商戰電影中的經典作《華爾街》,由麥可·道格拉斯扮演的華爾街大亨戈登·蓋柯,曾引用了《孫子兵法》,影片大部分操縱股市的謀略也出自《孫子兵法》。連美國娛樂名人帕裡斯·希爾頓,都被拍到閱讀《孫子兵法》的照片。
  • 歷史之書:《孫子兵法》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 黃樸民:《孫子兵法》成書的歷史契機
    就齊國而言,收入《武經七書》中的五種先秦兵書,屬於齊地兵家系統的就有三種:《司馬法》、《孫子兵法》和《六韜》。另外,據《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記載,齊國的重要兵學著述,還有《齊孫子》(即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出土的《孫臏兵法》)八十九篇,《子晚子》(今佚)三十五篇等等。
  • 《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裡的8個至理真經!過年學最好
    無論是道家絕學《道德經》,還是儒家至尊典範《論語》,抑或謀略用權之術的傑作《孫子兵法》,古人們留下的寶貴精華有太多我們今人需要學習的地方,趁著新年將近,哲學詩畫在此整理了下,一起與大家交流,精進,提高。畢竟精神的快樂才是最好的快樂。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 拿破崙看《孫子兵法》為何流淚
    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稱孫臏從歷史上看,以武開國的漢、唐兩代,《孫子兵法》並無特殊地位,反而是文弱不振的時代它才有了神聖地位。甚至西漢人提到《孫子兵法》時,是道德上貶低的。時人總結秦朝敗亡教訓,認為天下可「逆取」,卻必須「順守」:對內要廣施仁義,強化道德觀念,而《孫子兵法》強調「兵以詐立」,顯然與當時主流意識形態不容,故《漢書•刑法志》對孫子大加撻伐,認為他「身誅戮於前而國亡於後」,是「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 出世修《心經》入世修《道德經》處世修《孫子兵法》
    出世修《心經》,入世修《道德經》,處世修《孫子兵法》!出世為最難修之法門。心經就一個字空!生死是空,增減是空,垢淨是空,六根六塵是空,苦集滅道是空,空才能心無掛礙,沒有恐怖,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入世修《道德經》,這是入世的最高法門,修此法門出則兼濟天下,退則安享天年!凡將此道修成者都能功成身退,免遭橫禍!老子,鬼谷子,範蠡,郭子儀,李淳風等等!他們為官為將為道,抱怨以德,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縱觀歷史,能修成此法者不多,有多少候皇將相叱吒風雲,最後身首異處!修此道者出世而世尊而不妒,入世而世念而不知所蹤!此乃逍遙之道,能修成者古今屈指可數!
  • 孫子的兵法在古代的深遠影響力
    ,前文中我們講到過孫子兵法在近代的影響力,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孫子的兵法在古代的深遠影響力。戰國時期孫子的兵法剛剛開始流傳,身處春秋末年的孫子對後世的影響就此開始,帶領著吳軍縱橫二十餘年,以三萬吳軍擊敗二十萬楚軍,這樣的孫子被很多史書所記載流芳後世,他去世之後所流傳下來的孫子兵法被無數後人所研讀和學習。
  • 企業家「講透」孫子兵法 寫就「開智」之書
    他為何能「講透」孫子兵法「對前人思想有足夠尊敬,忠實繼承」出生於1971年的貴州人華杉,大學是在吉林工業大學汽車學院讀內燃機專業。但他對汽車發動機並沒有興趣,而是醉心於讀經史子集,兵書戰策。武經七書都是那時候讀的,對《孫子兵法》、《吳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這三本,他尤為喜歡。《史記》,《資治通鑑》,都是大學時代讀的。「《資治通鑑》我前後讀了三遍。現在不是講大數據嗎,歷史就是大數據,當你對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人和事都熟悉,你就掌握了歷史的大數據,融會貫通,就能知道孫子和一代代文臣武將的生存環境和思維方式,才能真正讀懂孫子兵法,講透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