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7月5日電 在2007年中國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剩女」成為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它是指已經過了社會一般所認為的27歲適婚年齡,但是仍然未結婚的女性。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4日發文認為,受過良好教育、年近30的「剩女」的出現體現了中國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有權利選擇是否結婚,照顧家庭不再是她們的唯一選擇。
文章稱,中國目前有將近2億單身人士,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出3366萬,如此來看「剩男」的數量要比「剩女」多。然而,就城市而言,特別是大城市,單身女性人數卻超過單身男性。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越高,單身女性的人數就越多,城市的發展水平與單身男性和單身女性的比例成反比。例如,上海單身男性的人數只有單身女性的1/4,且這些單身女性年齡大部分在30歲-35歲之間。
文章還提到,城市中的「剩女」通常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收入高。在中國,男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2006年以來,儘管男性在人口中的基數比女性更大,但女性大學生人數超過了男性。與此同時,中國女性的就業比例也得到提高,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的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
所謂的「剩女」希望以她們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像被傳統的婚姻觀念所束縛。文章認為,這說明擁有高學歷和高收入的「剩女」是完全能夠保持獨立、自信和自由的,她們具備廣博的知識、成功的事業和較高的社會地位。鼓勵女性提高自我意識,不盲目走入婚姻,這樣就可以定義自己的幸福,並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編輯:高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