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是經濟實力的展現——早春考察懷集利鳳梁建公祖堂及宗祠風水

2020-12-13 湘湘愛旅行

宗祠是經濟實力的展現——早春考察懷集利鳳梁建公祖堂及宗祠風水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深入粵地肇慶懷集沙洲寨考察梁氏宗祠建築風水。

沙洲寨,懷集縣懷城鎮利鳳村轄下的一個自然村,位於懷城鎮東北部的城郊。村莊背靠石更山嶺,面朝利鳳河。

《沙洲寨族譜》《詠寨詩》寫道:向後回顧昇陽嶺,往前遙望寶藏山。左右青山成兩臂,清清流水繞寨彎。車輛往來日比日,紅霞照耀年復年。

利鳳河蜿蜒數十裡,在懷集縣城東郊繞成一個G形折面,形成了大樹灣、大陂灣、廟前灣等幾個大水潭,盤積了一個幾百畝的平曠沙丘,梁氏眾人擇居於此,稱沙洲寨。

沙洲寨有200多戶人家,1100多人。據《沙洲寨族譜》記載,明朝中期,先祖梁建卜居於今沙洲寨對面山坡,後因自家的一群水牛經常聚集大樹灣畔的沙丘上過夜,就把茅舍移建到沙丘上來,隨後人丁興旺,荒丘逐漸拓墾成「但看寨中人煙密,鱗鱗瓦屋百千間」的村莊。

沙洲寨被譽為「寶山拱照,福水環繞」的寶地。梁氏族人此繁衍了20代,始終傳承著「勤勞勇敢、善良正直」的秉性,把沙洲寨建設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文明大村莊。「

經測,梁建公祖堂甲山庚向兼寅申,梁氏分祠同向,

左右護砂延展有情,左水倒右,水出坤申,天井放水出丙口(合甲庚丙壬四正交)。

但這二個梁氏祖堂和分祠,經濟實力較梁村梁氏更差,復建的建築簡陋,無宗祠建築風格,不倫不類!

據介紹,懷集最倩的梁氏宗祠在梁村。等我們考察後再與易友分享!

【來源:小海子書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廣東懷集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
    春訪廣東懷集 驚喜發現冷坑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李氏大宗祠風水考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曾到福建上杭稔田鎮官田村李氏大宗祠考察。該宗祠始建於1836年,由李氏後裔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公所建,被譽為"客家第一祠"。2020年曾祥裕風水團隊早春二月踏青來到廣東肇慶懷集,在兩廣交界的地方冷坑又驚喜地發現竟聚集唐皇李世民四萬後裔。始祖李什八,原籍福建上杭,乃隴西堂大唐皇帝世民三十二代嫡孫。 陪同我們考察的朋友說,冷坑鎮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氏 。
  •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他對生養他的這片土地飽含深情,說,五華地靈人傑,奇山秀水間如珍珠般呈現著不少地風水名地,是研究風水的好教材!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
  • 明朝兵部尚書韓閣老祖墳、宗祠風水考察足跡,見識大龍風水寶地
    2020年王君植風水大師帶領入室弟子,遠赴四川南充實地考察韓閣老宗祠風水、祖墳風水;上面這幅圖就是韓閣老宗祠,前期遭到毀壞,韓氏後人重新在原址修建恢復原貌。韓士英的祖墳就在宗祠後面。這幅圖是王君植大師站在韓氏宗祠前面拍攝;這就是韓氏祖墳、宗祠的朝山。
  •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
    惠陽淡水曾氏宗祠 風水殊勝 丁財兩旺彰顯宗祠文化建設的魅力曾祥裕 曾海亮在南方各地新修或新建的「三省堂」成了宗祠文化星河的一顆耀眼明珠。一個宗祠是一個宗族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反映宗族人心的晴雨表。當下,神州大地宗祠文化建設方興未艾,這是國泰民安的象徵。曾祥裕風水團隊7月27日,興致勃勃走進惠陽淡水,喜見一座規模宏大、面貌一新的曾氏宗祠「三省堂」巍然屹立在生氣勃勃的土地上。天下曾氏一家親。
  • 楊筠松堪輿作品|考察於都管氏宗祠,板凳定向人丁旺
    「板凳定向顯靈通,人丁興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猶在,芒筒壩人稱楊公」。於都寬田的管氏宗祠相傳是楊公為管氏家族親自擇卜定向所建,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楊公留存下來的作品,十分有考察研究價值。前幾天和弟子一同前往於都,考察這座有千年歷史的楊公仙跡。這座宗祠由於楊公的關係,知名度很高,每年都有很多海內外的風水愛好者前來考察,想要探尋楊公風水的奧秘。筆者也去過多次,還記得第一次去時還是少年,隨家中長輩同去,當時場景還歷歷在目,如今鬥轉星移,已然作為師者帶著徒弟前往,感慨良多。
  • 真正的大龍風水寶地,明朝兵部尚書韓士英閣老祖墳、宗祠風水航拍
    2020年王君植風水大師帶領入室弟子,遠赴四川南充實地考察韓相國宗祠風水、祖墳風水;上面這幅圖就是韓相國宗祠,前期遭到毀壞,韓氏後人重新在原址修建。韓士英的祖墳就在宗祠後面。
  • 曾祥裕團隊春訪廣東龍川考察客家宗祠 號稱 「中華姓氏第一村」
    曾祥裕團隊春訪廣東龍川考察客家宗祠 號稱 「中華姓氏第一村」曾祥裕 曾海亮曾祥裕風水團隊春行廣東龍川,一路上欣賞著山水間一幅幅大寫的春意盎然的詩情畫卷,陪同我們考察的龍川吳總介紹,龍川縣佗城鎮佗城村素有「中華姓氏第一村」美譽,來了龍川考察 「姓氏宗祠一條街」,對你們研究風水者來說很有必要
  • 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 www.zjol.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3:23:44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宗祠建戲場 祭祖兼娛神
    陳家桅杆原花廳地臺的位置宣漢縣毛壩鎮姚氏宗祠,清光緒年間修建,建有門樓倒座戲樓。入四川 建宗祠宗祠,為民間祭祀始祖和先祖的場所,又稱祠堂、家廟。通常是一姓一祠,房有房祠,支有支祠,也有四川特有的「多姓祠堂」,即幾姓合建一宗祠。祠堂常以姓氏命名,如自貢屈家山李氏宗祠,也有的是先祖的字號,如自貢板倉壩玉川公祠,還有以郡望命名,也有以吉祥之意命名者。
  • 彭氏宗祠及居石侯公祠
    彭氏宗祠及居石侯公祠----上水廖萬石堂屬於廖氏家族所有,是香港現存最完整的古蹟之一,建於清朝乾隆16年(即1751年)。18世紀時,廖族的勢力非常龐大,科舉及第的族人有47人之多。  廖萬石堂之所以得名,可追溯至宋代。
  • 摸清宗祠家底助力鄉村振興——新會區宗祠調研情況報告
    為了做好普查成果轉化工作,我辦對新會轄區內自然村落中普遍存在的古代宗祠進行系統分析和思考,以發揮宗祠在新時代的歷史文化作用,助力各鎮村的鄉村振興,促進新會的經濟發展。  一、宗祠基本情況  (一)宗祠源流  宗祠,俗稱祠堂,是古代祭祀祖宗的場所,一般建在宗族聚居地,由宗族共同致祭。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都璜山 黃氏宗祠群 人鳥和諧相處的風水寶地
    寧都璜山有黃峭公萬餘後裔 黃氏宗祠群規模超宏偉 讓人讚嘆不已:大氣 曾祥裕 曾海亮寧都,不愧文鄉詩國,客家宗祠文化令人目不暇接,4月12日上午,春風送暖,曾祥裕風水團隊輾轉到寧都田頭 璜山村, 被黃氏宗祠群規模和裝飾豪華所震驚!
  • 安徽歙縣潘氏宗祠
    潘氏搬到大阜村後,因為這裡風水極好,從此子孫中「聞有彥士達官宦不可為量數」,大阜村成為了潘姓再一次發祥的吉地明代以後,「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外出經商的熱潮也波及到了潘氏,潘氏子孫以蘇、浙、滬為主要經商之地,販賣漆、茶、醬坊等特產,為家族帶來了大筆財富,大阜村在由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富庶村落,因是官宦之後,讀書仕進的願望在潘姓子孫身上尤其明顯,最終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祠堂 存放家族亡故先輩牌位 舉行家族內各種儀式 或處理家族事務的地方 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傳統的民族,這就不難解釋「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 全國各地陳氏宗祠大觀,幾百座宗祠看看有你家族的嗎?
    為了更好的弘揚陳氏文化,展現各地陳氏家族的精神面貌,從2018年10月1日以來,我們收集了三百多座陳氏宗祠並整理成專輯,向全球陳氏宗親展示各地陳氏宗祠的風採。 全國最美陳氏宗祠【第十版】 全國各地宗祠展示
  • 周村村周氏宗祠
    周村的民風淳樸,人文資源豐富,遺存清代民居、宗祠眾多。目前總人口2165人,792戶,以周姓為主,村級經濟以種植業為主。諸東公路自村北經過,交通便利。曾經獲得諸暨市衛生村、諸暨廉政建設示範村、諸暨市統計基礎規範化行政村等榮譽。據《周氏七年派宗譜》記載,宗譜尊湖南道州人理學開山鼻祖,北宋哲學家周敦頤號濂溪者為始祖。
  • 高明區更合鎮高村陳氏宗祠:古村藏深山 茅龍見歷史
    而遠近聞名的陳氏宗祠就在飯館和士多店背後。越過嶄新的小樓,穿過一片廣場,盡頭處,兩座格局相仿的古典建築平行排布。這就是高村陳氏的兩座舊宗祠。左邊一座,正大門上掛著「陳氏祠堂」石刻橫匾,是村民為紀念先祖從高要蓮塘遷來高明所建。右邊一座則是紀念在村中開枝散葉的陳姓祖先康富公所建,所以又名康富陳公祠。
  • 陳氏宗祠該怎麼建?別丟了風水!以後就這麼照著修祠堂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風水講究 1.龍脈:祠堂既然是先人靈魂的歸宿,自然要佔盡龍脈生氣,方能庇佑子孫後代。
  • 蕭下蕭氏宗祠
    宋時蕭氏在泉州十分興盛,至有「蕭半城」之稱,合族建祠堂於城中,「清源高插,樁樓卓侍,屏障遠列於後,鼓旗飛動於前,如鸞之飛,如鳳之舞」,祠因其形勝而稱「鳳翼」。而由泉所傳支派悉以「鳳翼衍派」為號。   在福建,廣東以至東南亞華僑中,還流傳著「蕭、鍾、葉、林」 同宗的說法。
  • 永定思賢吳氏宗祠
    永定思賢村吳氏宗祠崇德堂始建於明正統四年(公元1445年),1989年拆舊重建,1994年竣工。第二天歸途中發現主人給他的點心袋裡裝的就是雞腱,他立即感愧返回,指點風水寶地為綱公建房。綱公聽從建議,在此建起茅屋居住,並以打鐵、養鴨為生。據說,綱公搬到這裡後,諸事順利,連鴨子生蛋一生就是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