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萬物復甦,靜寂的自然界又開始了新的一場盛會。此起彼伏的蛙鳴聲,動聽悅耳的鳥鳴聲,以及觸眼可及的花紅柳綠,正向世人宣告春季已到來了。
春天到來了,帶來溫暖氣息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可藥食兩用的野生植物,今天諸葛藥師要講的茵陳就是其中一種。茵陳,別名綿茵陳,絨蒿,耗子爪,但以綿茵陳叫得最多,也最為廣大百姓所熟知。那為何茵陳呢,有什麼原因在其中嗎?當然有,因為茵陳這種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天來了地上部分會枯萎,但地下部分卻頑強的生活著,當春季來臨時,就在陳根上長出嫩芽,故名茵陳。
那茵陳都能怎麼用,有什麼功效呢?先說下食用方面的,每到清明時節,在我們老家就開始找這種野草,找到之後清洗乾淨,放入容器內細細搗爛,取出後擠出綠色汁液待用。另一邊用米粉加溫水先揉勻,之後調入茵陳的汁液上色調勻,這就是清明團了,本地人稱之為清明果。這種食品有甜鹹兩種,甜的裡面裹了紅糖,芝麻,味道香甜,但我更喜歡吃鹹的,裡面有肥瘦相間的豬肉,加入蔥花,那味道別提多美味了。但米粉不容易消化,不能的吃。
下面再來說說茵陳的藥用價值。茵陳的全草都可以入藥,主要的功效是:清利溼熱,利膽退黃。可以與梔子,大黃等同用,治療黃疸,色鮮明如橘子色者,如茵陳梔子大黃湯。也可以治療因受寒溼或身體一直陽虛後感寒溼的陰黃疸病,此時應配入溫中祛寒的中藥如附子,乾薑等藥。
除了內服,茵陳還可以煎湯外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皮膚瘙癢,紅腫,此時用點茵陳,艾葉之類中藥,用適量的水先泡一小時左右,煎半小時,取藥汁來泡腳,擦洗皮膚(亦可直接開水衝泡,但效果沒有煎煮的好),效果不錯。
文章收尾處講下茵陳的採收,有一定講究。在春季當嫩苗長到6-10公分左右時採收的,由於鬆軟柔嫩,所以稱為綿茵陳,而秋季時採收的,則已太老,稱茵陳蒿,即俗話說的」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茵陳當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