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茵陳4月蒿,農村這種祛溼的中藥,現在採摘正當時

2021-01-17 諸葛藥師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靜寂的自然界又開始了新的一場盛會。此起彼伏的蛙鳴聲,動聽悅耳的鳥鳴聲,以及觸眼可及的花紅柳綠,正向世人宣告春季已到來了。

春天到來了,帶來溫暖氣息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可藥食兩用的野生植物,今天諸葛藥師要講的茵陳就是其中一種。茵陳,別名綿茵陳,絨蒿,耗子爪,但以綿茵陳叫得最多,也最為廣大百姓所熟知。那為何茵陳呢,有什麼原因在其中嗎?當然有,因為茵陳這種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天來了地上部分會枯萎,但地下部分卻頑強的生活著,當春季來臨時,就在陳根上長出嫩芽,故名茵陳。

那茵陳都能怎麼用,有什麼功效呢?先說下食用方面的,每到清明時節,在我們老家就開始找這種野草,找到之後清洗乾淨,放入容器內細細搗爛,取出後擠出綠色汁液待用。另一邊用米粉加溫水先揉勻,之後調入茵陳的汁液上色調勻,這就是清明團了,本地人稱之為清明果。這種食品有甜鹹兩種,甜的裡面裹了紅糖,芝麻,味道香甜,但我更喜歡吃鹹的,裡面有肥瘦相間的豬肉,加入蔥花,那味道別提多美味了。但米粉不容易消化,不能的吃。

下面再來說說茵陳的藥用價值。茵陳的全草都可以入藥,主要的功效是:清利溼熱,利膽退黃。可以與梔子,大黃等同用,治療黃疸,色鮮明如橘子色者,如茵陳梔子大黃湯。也可以治療因受寒溼或身體一直陽虛後感寒溼的陰黃疸病,此時應配入溫中祛寒的中藥如附子,乾薑等藥。

除了內服,茵陳還可以煎湯外用。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皮膚瘙癢,紅腫,此時用點茵陳,艾葉之類中藥,用適量的水先泡一小時左右,煎半小時,取藥汁來泡腳,擦洗皮膚(亦可直接開水衝泡,但效果沒有煎煮的好),效果不錯。

文章收尾處講下茵陳的採收,有一定講究。在春季當嫩苗長到6-10公分左右時採收的,由於鬆軟柔嫩,所以稱為綿茵陳,而秋季時採收的,則已太老,稱茵陳蒿,即俗話說的」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茵陳當柴燒」。

相關焦點

  • 春雨連綿,煲湯祛溼是應該上綿茵陳還是茵陳蒿?
    近日春雨連綿,暖溼天氣持續,是時候上「祛溼神器」綿茵陳了。 綿茵陳是在春季幼苗期採收的去根幼苗茵陳,而茵陳蒿就是茵陳這種植物在夏季花實期採收的地上部分。綿茵陳和茵陳蒿同樣有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的作用。通常來說,綿茵陳的效果會更好。
  • 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是什麼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砍來當柴燒」,對於這句諺語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會比較熟悉,諺語中說的茵陳蒿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臨床上也有著不少的應用價值。那麼,茵陳蒿具體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生活中用它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呢?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為啥越長越不值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為啥越長越不值錢?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還有十幾天陽春三月就要來了,此時農村的野地裡遍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菜,有薺菜、白蒿、婆婆丁等等,而這些在農村的野地裡雖然很普遍,但是卻是城裡人愛吃的東西。
  •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中的蒿,在我們這裡叫「白蒿」: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茵陳陸續破土而出,之後隨著生長成為白蒿,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句俗語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較為深刻。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啥意思?
    茵陳,在農村是非常常見的。它也叫做白蒿,每年開春後就在路邊、草地裡或者是山坡下。特別是它那一團矮矮的毛絨絨的莖葉感覺有點像絲毛狗的毛髮,人們也形象的叫它為綿茵陳。茵陳自古以來就是一種中草藥,在中藥店裡如果去買茵陳,拿出來就是那絨絨的莖葉,非常的蓬鬆。那「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還有一個與華佗有關的典故。說以前有一個婦人得了瘟黃病,找華佗治療,但是不管怎麼治療就是不見效果,卻還有越治越重的情況。
  • 乾隆御醫黃元御:茵陳蒿「利水道而瀉溼淫,消瘀熱而退黃疸」
    花開有時節,季節有更替,人也是隨著自己年歲的不同會遇見不同的事承擔不同的責任,而中藥的採收更是對時機要求頗高。有些以葉入藥的需要在開花前或花盛開時採收,以果實或種子入藥的多需要在快要成熟時採摘,若是以根莖入藥的一般在秋末或開春時採收,這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植物的營養成分在各部位是不同的。
  • 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注意事項是什麼
    所以說,日常食用茵陳蒿可以起到預防這類疾病的作用,對人體是具有非常大的好處。2、茵陳蒿還具有清熱利溼的作用。前面已經說過了茵陳蒿是一種性微寒的中草藥,所以它具有解熱的作用。因此,體內含有溼熱的人群可以通過食用茵陳蒿來改善體內的溼熱。3、茵陳蒿同時還具備著降壓的作用。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茵陳
    導言:茵陳,想必大家常能聽到它的名字,也知曉其治黃疸的良效了。先回答兩個常見的疑問——1.是的茵陳就是茵陳蒿,茵陳是中藥的正式稱呼;2.不,茵陳蒿不是青蒿,雖然二者都是菊科蒿屬的植物,但不是同一種植物。
  • 3月有用,4月有用,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見到珍惜
    導讀:3月有用,4月有用,5月當柴燒,李時珍:輕身益氣耐老,見到珍惜!文:三農小七山野之中,除了「村夫」(古時候農民對自己的謙虛說法),還有植物。植物種類繁多,可山裡人往往並不懂它們。若是一些有用的植物被忽視了,那,真的是太可惜了。山裡的植物很多,若要真的了解它的價值,還真的比較不容易。
  •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 茵陳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2、茵陳蒿抗茵消炎茵陳蒿煎劑對人型及牛型結核桿菌、葡萄球菌、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還能抑制流感病毒,揮髮油對於皮膚病的病原性絲狀菌有很強的抑制及殺菌作用。3、茵陳蒿解熱平喘茵陳蒿具有解熱的功效,原因是它含有可揮發性的油類。
  • 農村俗話,「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春天野菜香
    正月剛過,農村裡的田間荒地上各種野草逐漸開始冒頭,這裡面自然有人們經常碎碎念叨的野菜。挖野菜似乎成了農村裡的一個傳統,家裡的白菜吃膩了,新的蔬菜還沒有長出來,剛返青的野菜吃起最鮮美,農村裡爭相到地裡面挖野菜吃。除了看看地裡的莊稼長勢以外,還能和春天來個親密的接觸。
  •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割了當柴燒
    春天,意味著新的開始,萬物復甦,三月茵陳四月蒿, 五月割了當柴燒,過了三月的茵陳,就得再等一年了。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癒。過了一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麼藥?他說吃了一種綠茵茵的蒿草。
  • 華佗巧用三月茵陳治黃癆
    有年初春,華佗收治了一位「瘟黃病」女病人,盡心調治了月餘,也不見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勢。華佗沒有辦法,只好交代她回家準備後事。沒想到一年後,女病人的病全好了。她告訴華佗,她沒有特意去治病,只是因為鬧饑荒,她都是採野蒿當飯吃。
  • 3月木棉花開正當時,溫暖了整座廣州城~
    3月,春天如期而至廣州花兒呼啦啦全開了!最不讓人忽略的就是隨處可見的火紅木棉花~一簇簇濃烈似火!圖/羊城晚報記者 鄧勃木棉3-4月開花,先花後葉一樹橙紅,花大而美豔紅似火,樹形具陽剛之美春暖花開時節,木棉花迎春綻放五片擁有強勁曲線的花瓣包圍一束綿密的黃色花蕊
  •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說的是啥意思,知道嗎
    小時候在村裡一到開春野菜開始冒出土的時候,就聽人們常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拿它當柴燒」這句諺語!這句話是啥意思,你們知道嗎?在這啊,我告訴你們,這說的是一種野菜——白蒿。白蒿,又名茵陳,是野菜是草更是藥。
  • 健脾祛溼的4種中藥
    中醫裡講「溼重如裹」,這種被包裹著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溼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洗過沒幹的襯衫似的那麼彆扭。  溼氣積累麻煩多,許多人都不把它當一回事,總是忽悠著就過了,久而久之,就積了一堆病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飲食,溼氣就不會纏上你,給大家推薦多款祛溼湯,幫助對抗溼氣。
  • 二月茵陳麥飯香
    作者:郭軍平  茵陳,又名絨蒿、白蒿,春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是《詩經·小雅·鹿鳴》裡最早的記載。古本草書《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等記載:茵陳,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膽等。
  • 草藥黃花蒿的用處及與其他蒿的區別
    兒時常常看到隔壁老太太大便幾天不下,就煮黃花蒿當喝,不像現在人只往醫院跑。黃花蒿在農村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菊科植物,一般都生長在陽光比較充足的土裡山坡上。圖片來源:作者提供不僅如此,非親即友在進行考證時還對國內市場所售中藥「青蒿」的原植物進行了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為植物學上的黃花蒿,兼雜有少部分牡蒿(Artemisia japonica)和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而植物學上的青蒿幾不可見。
  • 以前看到此物只當作野草,現在藥店確賣到20元一斤,還很難買到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農村的野生植物資源更是豐富,在這些植物中,雖然大多是以草類為主,有些甚至還毫不起眼,但是它們的價值卻非常珍貴,關於這一點,相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夥伴們應該都會認同,說到這裡,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種比較特殊且常見的植物,這種植物名字叫做茵陳,以前看到此物只當作野草,現在藥店確賣到20元一斤,還很難買到。
  • 說文解字:快速分清「蒿,嵩,篙」,青蒿素並不是來自青蒿草
    咱先把「蒿」這個字分解一下,「蒿」字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高。這個字的本意是:長的很高的兩年生草本植物,這種野草稱為青蒿或者蒿草,蒿的地上部分高度是40-150釐米。 青蒿素並不是來自於青蒿草 引用一個農村的諺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這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