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是什麼

2021-01-11 每日健康記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砍來當柴燒」,對於這句諺語相信很多農村的朋友會比較熟悉,諺語中說的茵陳蒿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中草藥,臨床上也有著不少的應用價值。

那麼,茵陳蒿具體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生活中用它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呢?本期文章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茵陳蒿的功效主治

茵陳蒿,在中醫當中,以它的地上部分為入藥部位,認為它性微寒,味微苦、辛,有清熱利溼喝退黃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黃疸、小便不利、溼瘡瘙癢等疾病症狀的治療。其中以祛溼熱的功效最為突出,《本草正義》當中記載:

茵陳,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溼熱之專藥。

茵陳蒿的藥理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茵陳蒿當中含有苯氧基色原酮類成分以及茵陳素等有效成分,具體的藥理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膽作用

研究顯示,茵陳蒿有促進膽汁分泌和利膽作用,進而對於溶解膽固醇等幫助,可以對於膽結石等膽道疾病起到預防作用。

2.清熱利溼

茵陳蒿屬於一種性微寒的中草藥,因而具有解熱作用,因而適宜體內有溼熱的人群。

3.降壓作用

藥理研究顯示,茵陳蒿還具有降壓和安寧的作用,其降壓作用可能與其所含有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有關。

4.增強免疫

研究顯示,茵陳蒿還具有促進白細胞分裂,進而增加白細胞的數量,從而有提高免疫系統中T淋巴細胞活性,達到增強人體免疫的效果。

茵陳蒿的注意事項

1.茵陳蒿為性微寒的中草藥,對於虛寒體質的人群,應該慎用。2.《得配本草》當中記載:熱甚發黃,無溼氣,二者禁用。所以,對於不是溼熱引起的發黃應忌服用。3.茵陳蒿有滲溼的作用,不宜長期連續服用。

附:茵陳蒿的食療方

茵陳蒿荷葉粥

材料:茵陳蒿25克、新鮮荷葉1瓣、粳米100克

做法:茵陳蒿、荷葉洗淨後煎汁去渣,將汁液加入粳米中同煮,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利膽退黃、健脾胃。

茵陳蒿湯

材料:茵陳蒿18克、梔子9克、去皮大黃6克

做法:將以上三種材料加水煎服即可。

功效:清熱利溼、退黃疸。

相關焦點

  • 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注意事項是什麼
    但是如果想要更好的利用起茵陳蒿就必須先了解清楚它的功效主治、作用以及注意事項是什麼,不然盲目使用可能會給人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茵陳蒿,在中醫中,入藥部位是它的地上部位,根據研究顯示它性微寒,味微苦、辛,具有很好的清熱利溼喝退黃功效,並且它在臨床上還可用於黃疸、小便不利和溼瘡瘙癢等疾病的治療。
  • 茵陳的功效與作用 茵陳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我們很少聽說菌陳這種東西,它到底是什麼呢?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怎麼食用?很多人都不了解。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普及一下關於菌陳的功效與作用以及食用方法的問題。一起來學習一下吧。茵陳的功效與作用1、菌陳蒿利膽退黃茵陳蒿內含有多種利膽有效成分,如香豆精、綠原酸、咖啡酸和對經基苯乙酮等,能使膽汁分泌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酸、膽紅素含量也有一定增加,因此茵陳蒿對治療各種類型的黃疽、急性傳染性肝炎、新生兒高膽質血症等均有一定療效。
  • 茵陳是什麼?它都有些什麼功效你知道嗎?
    茵陳,別名牛至、田耐裡、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白蒿、細葉青蒿、安呂草,菊科、牛至屬植物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中國民間現尚有以米粉作茵陳糕、團的習慣。茵陳作菜,要採嫩苗,老的藥用是茵陳蒿。故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
  • 春雨連綿,煲湯祛溼是應該上綿茵陳還是茵陳蒿?
    近日春雨連綿,暖溼天氣持續,是時候上「祛溼神器」綿茵陳了。 綿茵陳是在春季幼苗期採收的去根幼苗茵陳,而茵陳蒿就是茵陳這種植物在夏季花實期採收的地上部分。綿茵陳和茵陳蒿同樣有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的作用。通常來說,綿茵陳的效果會更好。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茵陳
    導言:茵陳,想必大家常能聽到它的名字,也知曉其治黃疸的良效了。先回答兩個常見的疑問——1.是的茵陳就是茵陳蒿,茵陳是中藥的正式稱呼;2.不,茵陳蒿不是青蒿,雖然二者都是菊科蒿屬的植物,但不是同一種植物。
  •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割了當柴燒
    春天,意味著新的開始,萬物復甦,三月茵陳四月蒿, 五月割了當柴燒,過了三月的茵陳,就得再等一年了。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癒。過了一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麼藥?他說吃了一種綠茵茵的蒿草。
  • 乾隆御醫黃元御:茵陳蒿「利水道而瀉溼淫,消瘀熱而退黃疸」
    諸位多少可能聽過這句老話,「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由此可見一斑了。不過由於我國地域廣大,跨多個溫度帶,所以各地根據其當地物候的不同,採收時間略有不同,但總的規律是如此的。茵陳嫩苗與茵陳蒿區別不大,只是茵陳蒿稍微老一點兒,但還是很嫩的,高度在6~10cm的都是入藥之選。
  •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有句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說的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中的蒿,在我們這裡叫「白蒿」: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茵陳陸續破土而出,之後隨著生長成為白蒿,變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這句俗語的原意很好理解,但寓意較為深刻。
  • 川貝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是什麼
    而對於川貝的其他方面的功效和作用,以及日常應用時需注意些什麼事項,可能大家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川貝的功效主治川貝,別名也叫做貝母,在中醫當中,以它的乾燥鱗莖為入藥部位,其性微寒,味甘、苦,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以及散結消腫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肺虛久咳、燥熱咳嗽以及瘰癧、乳癰等疾病症狀的治療。
  • 3月茵陳4月蒿,農村這種祛溼的中藥,現在採摘正當時
    春天到來了,帶來溫暖氣息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可藥食兩用的野生植物,今天諸葛藥師要講的茵陳就是其中一種。茵陳,別名綿茵陳,絨蒿,耗子爪,但以綿茵陳叫得最多,也最為廣大百姓所熟知。那為何茵陳呢,有什麼原因在其中嗎?當然有,因為茵陳這種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冬天來了地上部分會枯萎,但地下部分卻頑強的生活著,當春季來臨時,就在陳根上長出嫩芽,故名茵陳。
  • 「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只能當柴燒」說的是啥意思,知道嗎
    小時候在村裡一到開春野菜開始冒出土的時候,就聽人們常說「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拿它當柴燒」這句諺語!這句話是啥意思,你們知道嗎?在這啊,我告訴你們,這說的是一種野菜——白蒿。白蒿,又名茵陳,是野菜是草更是藥。
  • 苦參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是什麼
    那麼,苦參具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臨床上又有哪些應用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苦參的功效和作用苦參,別名也叫做苦骨、野槐根,是一種豆科植物,以根部入藥,中醫認為它性寒,味苦,有清熱燥溼、祛風殺蟲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溼熱瀉痢、腸風便血以及黃疸或是小便不利等疾病症狀。
  • 金櫻子的功效和作用 泡酒喝有什麼注意事項
    對於金櫻子,想必大家知道得比較多的就是它可以用來泡酒喝,對於身體有一定的好處,而對於它的具體功效,相信還是很少人知道的。那麼,金櫻子具體都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在用金櫻子泡酒喝的時候有沒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 細辛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有哪些
    那麼,細辛具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使用細辛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呢?本期文章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細辛的功效主治做為藥用植物,細辛最先出自《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有小毒,具有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等方面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於風寒表證、風溼痺痛以及頭痛、牙痛等疾病症狀的治療。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為啥越長越不值錢
    而說起白蒿,在農村人當然不陌生,但是說起茵陳,相信除了中醫外,農村裡知道的沒有幾個。但這茵陳就是白蒿啊,而農村俗話說「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就是這種白蒿。那麼三月的白蒿為啥值錢,但是到了五六月就不值錢了呢?李子來回答。什麼是茵陳、青蒿呢?
  • 雞骨草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有哪些
    那麼,雞骨草具體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使用雞骨草的時候都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呢?本期文章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雞骨草方面的知識。雞骨草的功效主治中醫當中,雞骨草指的是廣東相思子的乾燥全草,一般以它除去莢果後的乾燥全草入藥,這是因為雞骨草的莢果有毒,不可入藥使用。中醫認為,雞骨草性涼味微甘,具有清熱解毒、舒肝散瘀的作用,因而臨床上在治療黃疸肝炎、胃痛、跌打損傷等方面疾病有著一定的治療效果。
  • 丹參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有哪些
    那麼,丹參的具體功效和作用是什麼呢?臨床上使用它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事項呢?本期文章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丹參的功效主治丹參,這是一味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的中草藥,以它的根部入藥,中醫認為它性微寒味苦,有活血祛瘀、調經止痛以及養血安神等方面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於女性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以及瘀血腹痛、驚悸不眠等疾病症狀,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當中記載: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
  • 雷公藤的功效和作用 注意事項有哪些
    那麼,雷公藤具體都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臨床上應用它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本期文章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雷公藤的功效主治雷公藤,別名也叫震龍根,在中醫當中,其根、葉、花均可入藥,有大毒,中醫認為它性涼味辛、苦,有祛風解毒和殺蟲的功效,臨床上一般為外用,不內服,可用於風溼性關節炎以及皮膚發癢等疾病症狀的治療。
  • 二月茵陳麥飯香
    作者:郭軍平  茵陳,又名絨蒿、白蒿,春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是《詩經·小雅·鹿鳴》裡最早的記載。古本草書《神農本草經》及《本草綱目》等記載:茵陳,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黃膽等。
  • 半邊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
    那麼,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半邊蓮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禁忌。一、半邊蓮的功效與作用利水,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臌脹,洩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溼疹,癬疾,跌打扭傷腫痛。用於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