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南京大屠殺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

2021-01-08 騰訊網

新華社南京5月25日電(記者陸華東)24日下午,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就「南京大屠殺史實與當代兩岸青年擔當」為主題進行了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兩岸青年應承擔起維護兩岸共同歷史記憶的重任。

來自臺北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在研討會上指出,南京大屠殺的史實鐵證如山,重新回首與詮釋這段歷史,有利於更多臺灣同胞了解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歷史本源。因此,他建議,兩岸史學界、媒體以及青年人之間應加強交流與合作,恢復部分臺灣人「失去」的兩岸共同歷史記憶,包括南京大屠殺及抗日戰爭等。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兩岸視點》雜誌副總編鄧允光指出,無論發生在臺灣的雲林大屠殺還是發生在大陸的南京大屠殺,都是承載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坐標。刻意歪曲、抹殺這些歷史記憶,不利「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培育,不利「兩岸共同體」意識的建構。

集美大學講師陳曉曉認為,南京大屠殺是一場恐怖主義大屠殺,對這段歷史的「冷處理」一定程度上使它在臺灣成為一場「被遺忘的大屠殺」。「血淋淋的歷史不容抹殺,也不容遺忘。」陳曉曉建議,臺灣青年可多到大陸交流、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切身體會戰爭的殘酷,這對建構臺灣青年的國家觀、民族觀會有幫助。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副館長陳俊峰認為,回顧歷史,海峽兩岸為抗擊日本侵略者曾共同奮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了解南京大屠殺,有利於兩岸進一步增強共同的歷史聯結。「我真誠地歡迎更多的臺灣青年來我們紀念館參觀。」陳俊峰說。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姜良芹則從史學研究的角度,向與會的臺灣青年介紹了南京大屠殺歷史的研究現狀和遇難者名錄整理工作。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認為,對兩岸青年來說,沒有共同就沒有認同,南京大屠殺是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兩岸青年都應該更多了解這段悲慘的歷史,進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

相關焦點

  • 專家: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
    新華社南京5月25日電(記者陸華東)24日下午,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就「南京大屠殺史實與當代兩岸青年擔當」為主題進行了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認為,南京大屠殺史實是兩岸斬不斷的共同歷史記憶,兩岸青年應承擔起維護兩岸共同歷史記憶的重任。
  • 南京大屠殺新紀錄片 首度以兩岸視角回顧歷史(圖)
    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 港媒稱,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有內地公司24日宣布,以「兩岸視角」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呈現80年前臺灣人的切實感受。紀錄片導演馮宇婧表示,該紀錄片會採訪歷史學家、兩岸關係專家學者、臺灣青年學生、日本和平友好團體等,可能是大陸電視界首次嘗試站在兩岸角度講述這段史實,除了闡釋歷史,還會呈現80年前臺灣人對這場傷痛的切實感受,並呼籲兩岸民眾共同維護和平、「同圓中華民族復興夢」。
  • 兩岸同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系列活動還包括電視紀錄片《南京,1937》展、圖書《倖存者說》展、專題徵文、兩岸大學生詩歌朗誦和燭光祭等。活動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臺灣《旺報》等共同發起組織。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參加了當天上午的啟動儀式。據介紹,主辦單位今年7月還將在島內舉辦「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影響與啟發」專題論壇。
  • 「南京大屠殺史實與當代兩岸青年擔當」主題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中國臺灣網 張亞靜 攝)中國臺灣網5月24日南京訊 (記者 張亞靜)5月24日下午,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臺灣《旺報》聯合舉辦的「南京大屠殺史實與當代兩岸青年擔當」主題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兩岸的專家學者與高校學生一起就銘記歷史與擔當歷史重任進行了熱烈的探討交流,南京大學臺灣問題研究所所長劉相平主持此次研討會。
  • 港媒:南京大屠殺新紀錄片首度以兩岸視角呈現臺灣人感受
    (《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參考消息網5月26日報導港媒稱,今年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有內地公司24日宣布,以「兩岸視角」拍攝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呈現80年前臺灣人的切實感受。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5月25日報導,華藝廣播公司24日公布開拍電視紀錄片《南京1937》,預計年底完成製作。
  •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兩岸青年徵文比賽在臺北啟動
    新華社臺北7月15日電(記者齊湘輝 何自力)臺灣《旺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臺灣中華婦女黨15日在臺北共同啟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兩岸青年徵文比賽,並舉辦「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啟發與影響」紀念論壇。
  • 兩岸團體共同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
    新華社臺北10月18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光復75周年前夕,海峽兩岸歷史學者、相關研究專家、親歷者及其家屬18日在臺北和南京兩地舉辦網絡視頻連線座談會,回顧兩岸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歷史,紀念臺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呼籲兩岸人民銘記這共同的血淚記憶
  • 兩岸在寧啟動「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周年...
    葛老堅定地表達了他的觀點,「希望下一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這段歷史,也希望不再會有戰爭。」    來自兩岸的50多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參加了當天上午啟動儀式。據介紹,主辦單位今年7月還將在島內舉辦「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0周年——對年輕世代的影響與啟發」專題論壇。
  • 國家公祭日:兩岸青年共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國家公祭日:兩岸青年共悼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2017-12-13璟卉 攝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徐珊珊)「追憶歷史,我們不能忘卻傷痛;緬懷先人,我們倍加珍愛和平。」13日,正值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自海峽兩岸的150多名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通過追憶歷史,共同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表達對正義的守護、對和平的希冀。
  • 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央視報導,當地時間9日晚,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名單。在總共47個入選項目中,中國申報的南京大屠殺檔案榜上有名,但另一份慰安婦檔案遺憾落選。至此,在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346份文獻和文獻集合中,來自中國的已達到10份。
  • 臺灣學者撰文談「臺灣人記憶中的南京大屠殺」
    【環球網綜合報導】香港「中評社」14日評論文章,原題《臺灣人記憶中的南京大屠殺》,作者戚嘉林為臺灣《祖國文摘》社長,全文摘編如下: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大陸領導人上午十時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出席中國大陸第一次舉辦的國家公祭日儀式,並為「國家公祭鼎」揭幕,以示永誌不忘。
  • 劉燕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1937-1985)
    如此背景下,南京大屠殺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的中心區域。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國內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爭論逐漸白熱化,其後又發生了教科書事件,南京大屠殺重新成為新聞輿論的熱點。1985年,中國建立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本文所要考察的是,在社會劇烈變化的歷史背景下,南京大屠殺是如何被記憶和傳遞的。
  • 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學者:南京大屠殺等侵華歷史屬實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20日報導:中日政府聯合組織的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委員會經過三年努力,即將在九月發布中日古代及近代史研究報告,宣布日本侵華及南京大屠殺等歷史屬實,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昨天在社科院發布《日本發展報告》時向《中國日報》透露了這一消息。
  •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周年公祭系列活動在寧...
    12月13日,在「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80周年公祭系列活動收官儀式上,來自海峽兩岸150多名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通過追憶歷史、祭奠逝者,表達對正義的守護、對和平的希冀,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凝聚精神動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惟有謹記歷史教訓,方能避免悲劇重現。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舉行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傳承2020-11-26 10:42來源:新華網  11月25日上午,天氣陰沉,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遇難者名單牆前舉行。
  • 銘記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顏思齊將被寫入歷史教科書
    銘記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顏思齊將被寫入歷史教科書 2020-12-16 21:31:36   16日於廈門市海滄區舉辦的第二屆「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中新社記者從本屆研討會上了解到,大陸初中歷史課本「鄭成功收復臺灣」一目中,將增加「相關史事」欄目,其中介紹顏思齊率眾開發臺灣的史實內容。  海滄區政協主席曹放在本屆研討會致辭中說,把顏思齊寫入國家歷史教科書,是按照相關規範進行的。
  •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遇難者名單牆上新增110人
    南京大學教授張憲文認為,從1960年南京大學歷史系組織人員調查研究並於1962年撰寫完成《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1979年內部刊印),到20世紀80年代南京學者編輯出版有關資料和《南京大屠殺史稿》,再到近幾十年來大量相關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國內的南京大屠殺研究逐步深化。
  • 南京大屠殺檔案記憶之門:成功申遺細節披露
    阿聯阿布達比當地時間10月9日晚,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成功!10月10日上午10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聯合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南京大屠殺入選世界記憶目錄細節。  《南京大屠殺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項目,自2008年8月起,至2015年10月,歷經八年。
  • 兩岸抗戰史學家致力打造「共同的歷史記憶」
    新華網臺北11月27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臺灣「中正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抗日戰爭史學術研討會27日在臺北舉行。研討會以「抗戰史研究的新史料與新視野」為主題,為期2天,共有22位大陸學者和68位臺灣學者參會,旨在交流研究成果,拉近兩岸人民的距離,打造共同的歷史記憶。「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豐正在開幕式上表示,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面之後,兩岸學者共同舉行此次研討會,意義十分深遠。
  • 還原臺灣歷史真相,重塑兩岸共同記憶
    新華社臺北6月20日電(記者 陳鍵興 石龍洪)為還原長期被島內政治扭曲的臺灣歷史記憶,作家楊渡近來幾乎過著「隱居生活」,每天一早練完書法就開始看資料,下午到傍晚的時間用來寫作,一年多累積了30多萬字。近幾年,他已有多部臺灣史著作在兩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