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為緊張的情緒「鬆綁」?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溫競華、田曉航)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少出門、少聚會是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的方式。加之很多地方延遲復工、開學,宅在家裡讓不少民眾產生了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出現了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

  對此,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所長陳雪峰分析,這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這種改變不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適應性改變。

  「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如果不能儘快調整好生活方式、適應現在的情況,就很難緩解這種不適。」陳雪峰說,良好的心理狀態也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

  如果出現上述情緒不適和心理問題應該怎麼緩解?專家和權威部門對此進行了解答。

  如何克服焦慮和恐慌?做好防護,主動轉移注意力

  專家表示,首先要做到有備無患,不折不扣落實各種防護措施,加強個人防範,戴口罩、勤洗手,有效切斷傳染源,減少感染機會。通過官方渠道客觀了解疫情信息,不要輕信謠言。

  避免對疫情信息的過分關注。有了基本防範措施以後,就不必對自己的身心感受和外界信息過分關注,應當將注意力投入到積極、有意義的事情上,比如工作和娛樂。

  同時,保持社會聯絡,通過微信、電話與熟悉的朋友保持暢通聯繫,藉助與親朋好友的互動轉移注意力;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即使宅居在家,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和習慣,這有利於增強抵抗力。

  陳雪峰強調,如果心情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心理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

  「睡不好」怎麼辦?睡前不看疫情信息

  帶著不良情緒鑽進被窩,「睡不好」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指導、人民衛生出版社日前出品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心理調適指南》對調節睡眠質量給出了幾點具有針對性的建議。

  不少人睡前仍在刷手機了解疫情信息,但是疫情動態時刻變化也加重了焦慮。指南特別提示,關注疫情要適度。睡前1小時儘量避免查看與疫情相關的信息,避免睡前因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引起失眠。

  指南還建議,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安靜、舒適,儘量不把鬧鐘放在床頭,避免反覆看鬧鐘影響入睡;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同一時刻起床,避免邊玩手機邊睡覺、開燈睡覺、喝酒助眠、晚上不睡白天補覺等;睡前1小時內不做容易引起興奮的腦力勞動或觀看容易引起興奮的書籍和影視節目,可以選擇聽舒緩音樂,結合適當的呼吸或肌肉放鬆訓練。

  當睡眠問題嚴重時可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可短暫、按需使用助眠類藥物,不要自行服用助眠類藥物。

  怎樣疏導孩子情緒?家長應先保持情緒穩定

  學校推遲開學、家長延期上班,難得增加的親子時光反而讓一些家長不知該如何好好把握,正確疏導孩子情緒。專家表示,父母情緒的穩定性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家長應該儘量不要太焦慮、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

  陳雪峰說,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如果孩子對疫情好奇和提問,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借這個機會教孩子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有安全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對青春期以及剛成年的孩子,應當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說,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保持理性的心態非常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們已經採取的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定會有成效,另一方面還要相信自己,保持鎮定、樂觀。我們本來就具備免疫力,樂觀自信是最好和最強大的「免疫力」。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焦慮情緒?
    如何緩解疫情焦慮情緒? 你是不是很久都沒有出門了?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數據的不斷攀升的階段,大家對於這種疾病的恐慌也在加深,不少城市村莊道路被封鎖,公共運輸工具被迫停運,群體活動被禁止,假期被延長,這次的疫情對於我們來說影響太大了,一點感冒都會讓自己懷疑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 在疫情期間過度焦慮怎麼辦?如何應對疫情焦慮?如何緩解疫情焦慮情緒?
  • 乾貨| 疫情期間,如何克服負面情緒?
    點擊查看 隨著疫情的發展,雖然每天播報的確診數字在減少,但每個城市的防疫情況仍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就處於生理和心理脆弱、敏感的孕產婦更容易本能的感到緊張、恐慌甚至是焦慮。這樣負面的情緒非常容易影響到胎寶寶。
  • 疫情之下,如何找到內心篤定的力量?
    第一時間被派到疫情一線,過年回不來家,你確定你媽想讓你做這樣的工作?」你會發現,疫情之下,不同人的反饋天差地別。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不單單是這條朋友圈本身,而是我想起來,今年三月我在混沌參加過的一場辯論賽。這個辯論賽的題目叫做「危機時刻,創業公司是堅持使命重要,還是活下去更重要?」
  • 以「戰時機制」為投資鬆綁減負
    今年5月召開的東莞市強化投資鬆綁促落地穩增長工作會議上,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更是提出要以全領域擴投資、全鏈條鬆綁提速的確定性,有效對衝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此次會議,東莞印發了《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強化投資鬆綁加快項目落地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意見》(簡稱「投資鬆綁30條」),以及「50億元專項資金方案」,兩者相輔相成、一體貫通。
  • 疫情之下,企業家如何安身立命?
    武漢疫情,從短期經濟效益角度而言,沒有贏家。很多企業都會面臨倉廩空的窘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不失禮節和榮譽,堅持「倉廩實」時所宣揚的核心價值觀,展示出傑出領導者的領袖風範? 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希望對企業管理者有所啟發。 1.疫情之下,提升企業信賴度尤為重要,信賴度有哪些要素構成?
  • 宅家戰疫情,如何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
    郝旭光 李白玉  面對來勢之洶、傳播之烈、傳播方式之隱秘的新冠肺炎病毒,封城、封路、隔離,人們不得不隔口罩交流,宅在家裡,內心瀰漫的情緒由緊張、焦慮、鬱悶、恐慌逐漸轉變成有些無聊、壓抑,偶爾還會有憤怒等負性情緒,這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果不是特別嚴重,不妨接受和正視自己現在有負性情緒這個事實。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抑鬱等情緒?試試這幾種方法
    經常陷入恐懼,、焦慮和抑鬱等不良情緒之中,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等等。抗疫情醫護人員對於疫情期間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比如:恐懼焦慮、緊張不安、擔心、抑鬱等負面情緒,應該如何調整心態,
  • 面對疫情,應當如何守護情緒健康
    解決方法嘗試遠離手機,為自己定時,固定每天關注疫情信息的時間,比如每天早上9點。同時控制自己接收相關信息的時間,儘量不超過半小時。將剩下的時間用於「充電」,制定相關計劃用於工作、學習、休閒娛樂等日常活動,以此避免陷入「同情疲勞」。謹慎對待朋友圈的信息,不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不道聽途說,不信謠不傳謠。
  • 疫情之下的80、90後圖鑑:情緒癱瘓,懂得愛好和副業的重要性
    可是外面病毒肆虐,疫情之下,我們不能出去旅遊,不能逛街,不能聚會,只能窩在家裡。但是很多人都發現,在家呆著太無聊了,還不如去上班好。本來在我的規劃中,這個春節是要出去旅行的,之前報了大年初一去芽莊的旅遊團,和老公兒子沐浴在陽光大海中度過一個美好而充實的假期。
  • 時尚,在疫情之下
    Armani先生在這些中國模特們的簇擁之下為中國獻上關心和祝福。 Zemira:在中國,我們因為快速的反應和動作,很好地控制了疫情。那是否在這個時刻,我們也能去號召大家一同來更多關注中國設計、中國製造,如何結合產業力量,去發揮更大的產業話語權以及國際輸出的可能性。
  • 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逆流而上
    工作是戰勝焦慮最好的方式2月24日下午3點,林清軒品牌創始人 -- 孫來春先生在今日頭條進行了在線直播,分享了一場屬於中小企業的戰「疫」日記:在疫情之下,中小型企業如何逆流而上。這場直播引發四十多萬人在線觀看。
  • 評論: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細胞的企業,是經濟抗疫中的關鍵點。細胞活了,整個機體才能生機勃勃。
  • 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圖1 現金維繫時間(清華、北大聯合調研結果:中小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如何穿越3個月的生死火線》圖2 現金維繫時間(清華經管調研結果:大中企業)  圖片來源:《清華經管調研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大中型企業有何影響》現金為王(Cash is the king),現金流的通暢對企業至關重要
  • 新冠疫情之下,歷史學作用如何?應該如何理性看待
    去年年底開始,新冠疫情肆虐著中華大地,雖然經過政府的強有力措施和群眾的萬眾一心,終於中國的情況得到了緩解,但是任務卻依然沉重。疫情目前來說並未過去,世界各地都陸續出現了緊張的局勢,人類社會似乎迎來了一次巨大的挑戰。
  • 長三角房貸接連鬆綁 南京按兵不動疑資金池緊張
    原標題:長三角房貸接連鬆綁 南京按兵不動疑資金池緊張   中新網南京4月23日電(張遙)近日,長三角區域城市接連調整貸款政策。上海不但提高了公積金額度,今日上海工行還將二套貸款普通住房的限定放寬至千萬元級別;杭州之前也提高了公積金貸款額度。而長三角城市中,唯獨例外的中心城市就是南京。
  • 抖音直播疫情專家在線科普:疫情恐慌下如何與各種情緒相處?
    對此,知名心理與危機幹預專家海藍博士在抖音直播,為大家科普心理防護知識,幫助大家在疫情恐慌中,調節情緒,更加積極地面對疫情和生活。直播中,海藍博士詳細地講解了如何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焦慮情緒,如何緩解;如何與家人溝通,避免負面情緒對他們的傷害;還為大家科普了免疫力和情緒的關係,希望大家能夠有更加積極的心態
  • 疫情之下,上海國際詩歌節如何「天涯同心」
    疫情之下,上海國際詩歌節如何「天涯同心」 澎湃新聞記者 徐蕭 2020-10-1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
  • 釋放悲傷,給自己的心靈鬆綁
    悲傷作為一種負面的情緒是人們不願面對、不願觸及的。但遺憾的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會陷於悲傷的漩渦中。其實悲傷情緒也並非完全是負面的,它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正面力量,正如人們常說:「化悲痛為力量」。一般來說, 適度的悲傷情緒能夠引發人的羞恥心和責任感,幫助人正視自己,激發人的潛能。
  • 科學「鬆綁」才是放生「馬路市場」的長命鎖
    尤其是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推動經濟社會加快復甦成為各地當務之急,以攤販為細胞的「馬路市場」靈活就業模式,可以拓展就業空間,使城市就業體系更健全更完備,讓就業形態更飽滿更富彈性更人性化,還可以使城市商業網絡變得愈加豐富多元。甚至,如是零工經濟業態也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換言之,科學「鬆綁」「馬路市場」也是「六穩」「六保」題內之義。
  • 學姐來了|西雅圖日記——疫情之下的海外生活
    導語:在國內疫情趨於平穩的時候,國外的疫情卻突發猛漲。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疫情的嚴重程度已經令人無法忽視。本期專欄,學姐採訪了居住在美國西雅圖的許白(筆名)老師,通過她的講述,我們可以了解疫情之下當地人的真實生活,此外,還有學姐專欄的科普知識,一起來看看吧!